东宫和皇帝之间的僵持,没有持续多久,就结束了。结束的由头,是太子上了一封折子。

  请罪自废的折子,段旸请罪,也请自废太子位。折子上呈的同时,段旸也上交了东宫玺印。

  于是午时的时候,皇帝下旨,削定北侯爵位,其族逐出京都,永不复用回京。废皇长子段旸太子位,贬为怀阳郡王,就番怀阳郡。于新岁之前离京,不得逗留。

  这场博弈,最终以双方各退一步,太子痛失亲舅舅结束。

  “皇帝为什么会退那一步呢?”段谨没有明白,段旸到底做了什么,能让皇帝退这一步。

  “世子,喝茶!”顾念将一杯刚煮好的茶,放到段谨手边。

  顾念正在桌边煮茶,这是之前汝南送来的今年年货。里面有几罐云山雪雾。也不知道,齐王是怎么弄来的,反正段谨很喜欢。

  可是段谨懒,就想随便泡泡,尝尝味道便好。被顾念阻止了,找了茶具,认真给段谨煮茶。

  今天段谨的主院格外安静,小五和小七在暗处,顾念陪在身边。这几日京都不太平,段泽不约他。他也不敢随意出门。

  “世子!”这个时候阿一快步走了进来,一身青衣随着步伐滚动。

  “怎么了?”段谨问。

  “渤海!渤海重新收归了,九州航运之权。并且在涂州和并州之间,设了一道关卡,陈兵三万。”阿一一口气说完,就不住的咽了咽口水。

  “渤海要自立,顾祯要反!好有魄力的渤海王,这才是渤海,天下水军大权在握的渤海。”段谨一听直接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有些震惊,又有些想笑。

  “段旸之前就在向我暗示他与渤海有联系,看来这便是段旸的后手。”段谨直接就笑出了声,渤海选择了段旸。

  “怀阳郡,在沧江边上,走水路不过十天航程,就可以到渤海。段旸虽被贬为郡王,可是这不是段旸的以进为退么!”段谨太佩服段旸了,带走了定北侯府,又搭上了渤海,自己也从“泥泞不堪”的京都脱身了。

  “世子,那我们岂不是没有机会了。”阿一叹了口气,之前段谨以为段旸会反,就想趁着京都大乱,奔袭回汝南。现在岂不是一切都落空了,无法动弹。

  段谨不在乎的摇头:“不着急,总会有机会的,太子之位空出来了,京都总会有不宁静的日子。”

  现在机会就多了,什么时候回去不是回去。

  “段旸搅混了京都的水,打破了京都的平衡,他不会就这么轻易离开的。”段谨摇了摇头,然后叹了一口气。

  “最近你们谨慎一些,别让人抓住什么把柄。”随后段谨又吩咐到。

  “是!”阿一应下。

  “世子,很想回家?”顾念突然出声问,手中正在整理的茶具,都被他放到了一边。

  “你看你手里的茶,用渤海云山上的雪水煮才是最好喝的,用京都的水煮,就失了很多味道。一样的道理,我段谨生于汝南,三岁时就驰骋在汝南的群山草原之上,那里才是我的归宿。”段谨碰了碰手边的茶,有些向往的开口。

  若是没有来京都,这个时候他该骑着马踏着雪,去寻冬日里开的最傲的一枝梅花。

  “世子喝过云山雪水煮过的雪雾茶?”顾念仰头又问。

  “喝过,汝南与渤海一江之隔,以前我曾随父亲去过渤海。那个时候小,其实早就忘了什么味道,但是总觉得好喝得不得了。”段谨撇嘴。

  那个时候太小,几岁上下,被父亲抱在怀里喂了一口茶。那个味道早就忘记了,现在想来却依旧觉得该是很好喝。

  “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还有点苦!”顾念放下手中的杯子,这是刚刚段谨示意他喝的。

  段谨看着顾念放下茶杯失笑:“渤海世子听了你这话,不得气死呀!”

  顾念默默摇头,气死倒不会,顶多戳着他的脑门,皱着眉说他,不懂风雅!

  “也不知道父王今年从哪里弄来的云山雪雾,不会是拿邀云锦换得吧!”段谨看着面前的杯子,有些好奇。

  顾念想了想,他也好奇!

  皇帝责令段旸年前就要离京,都不让他在京都过这个年。

  段旸收到圣旨就开始收拾东西,一点要留的意思都没有,只要让他把定北侯府的人带走,管他过不过年。

  段旸离京,他和老皇帝的父子情义也就走到头了。现在只剩君臣之义,只要老皇帝不在做什么过分的事情,就是君臣和睦。

  这是段旸表面上给老皇帝的意思,老皇帝则是很生气,责令段旸尽快离京就是他生气的表现。

  他也没有想过自己的儿子,敢如此忤逆他,甚至如此算计他。可是现在为了帝位稳固他不敢发作,一旦将来有了机会,这个儿子必须除掉!

  老皇帝登基是名不正言不顺的,他出身卑微,生母是一名宫婢。为了得宠,他经常献计取宠于先帝,为先帝做一些阴私至极的事。

  奈何先帝虽喜欢这些事有人为他做,却不想将帝位交于这样的手中,于是暗自选了儒王为继位者。

  后来是老皇帝与渤海王齐王相熟,得他们相助,先帝又驾崩的突然,才让老皇帝登基继位的。

  老皇帝登基这大渝江山便有很多隐患,北方蛮子,渤海倭寇,幽州夷族,北漠游牧诸国。朝堂之内,党派弄权,内耗极大,国库空虚。

  老皇帝登基的前几年还好,齐王几度将蛮族拒于关外,渤海王又多年抗倭,将倭寇止于永州海岸。至于北漠和幽州更不用说,几乎将夷族灭族,让游牧诸国称臣。

  这也让边境统军的这几人,有了极大的军权,有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势力。其中最盛,莫过于齐王和渤海王。

  到了现在,老皇帝多疑,又骄奢淫逸。更是忌惮渤海与齐王,先后设计渤海,让渤海世子残疾,渤海王痛失幼子,收缴九州航运辖制之权。又让段谨入京为质,来牵制齐王,让齐王不得不处处受制。

  渤海隐隐有自立之势,无疑是在老皇帝心里剜了一块肉。

  一旦有人开了这个头,那么当初成势的这几方军权最盛之人,都会有这个想法生起。

  眼下他还在推行消减军用的措施,这无疑是加速他们这种想法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