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为什么能坚持那么多年?

  所有人再次发出来自灵魂的质问。

  沐青以为朝廷提前知道元朝会灭后会采取自救行动, 能不能自救成功不好说,至少会垂死挣扎一波,万万没想到他们连挣扎都不挣扎, 直接收拾行囊风紧扯呼。

  不是, 黄金家族的颜面你们是一点都不要啊。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事情会这么发展, 连老朱都愣了好久才反应过来,皇帝和大臣能在这件事上达成一致简直是离谱。

  跑?他们能跑多远?捕鱼儿海?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众目睽睽之下,他们就这么跑了?

  全天下的起义军得到这个消息后都愣了半天,他们想过朝廷玩儿完之前会大肆反扑,谁都没想到那些人能这么没志气,还没到走投无路的境地呢就先收拾铺盖卷儿跑了。

  等各方势力派去大都打探消息的斥候把消息带回去, 这下他们想不相信也不行。

  尤其是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这两个正在和起义军干架的大军阀, 恨不得把铁锅帝和撺掇铁锅帝扔下中原北逃大臣们的脑壳都撬开看看里面是不是全是水。

  打仗最忌讳的就是露怯, 还没到山穷水尽就收拾铺盖卷儿逃跑, 怂成这样别人不打你打谁?

  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差点气厥过去,他们知道朝廷靠不住,但是没想到朝廷如此靠不住。

  说撤就撤,问过他们的意见吗?

  说好的谁拳头大谁管事,朝中那些弱鸡都不够他们一拳头打的,就这么溜了也不怕死半道上。

  没有最离谱只有更离谱, 真是长见识了!

  俩人以前再怎么打也都顾忌着朝廷的颜面,只要朝廷不太过分,他们明面上还得听朝廷的命令。

  至于现在, 管他们去死!

  神仙讲了朱元璋怎么平定江南, 对他打北方说的却简略,只是“先取山东撤除蒙元的屏障, 再进兵河南切断它的羽翼,然后夺取潼关占据它的门槛,最后再一举进兵大都”。

  说的容易,朝廷难道没有抵抗?

  北伐大军九个月直捣大都,皇帝北逃,统治中原的大元王朝灭亡,朝廷的兵马呢?

  神仙说四川、云南、广西等地陆陆续续打了二十多年,朱元璋为了稳定北部边疆,先后十三次北伐遁入漠北的残元。

  四川、云南、广西能反抗,朝廷的兵马就不会反击?

  察罕帖木儿想了想,除非他死了,要不然他肯定不会放弃手上已经打下来的地盘。

  朱元璋在北方能犹如入无人之境,那就说明他十有八九已经死了。

  问题来了,他咋死的?

  察罕帖木儿正在孛罗帖木儿争夺晋冀,打着打着猛不丁知道自己过不了几年就会死,还死的那么仓促,心情是相当的暴躁。

  就算他有个好继承人也压不下这种暴躁。

  孛罗帖木儿这个继承人对答失八都鲁来说也是个相当优秀的继承人,但是那又如何,答失八都鲁人没了继承人再优秀他也见不着。

  朝廷做的太过分,连天上的神仙都看不下去,降下神迹来让他们及时自救,他们总不能不给神仙面子。

  朝廷想跑就跑,起义军想打就打,他什么都不管,从此自成一方势力旁人有能奈他如何?

  男子汉大丈夫绝不认输,谁都别想让他当逃兵。

  他觉得孛罗帖木儿那兔崽子也是这么想的。

  地盘还是自家的好,跟着朝廷逃回草原没前途,不如分开单干。

  答失八都鲁的死和朝廷脱不了干系,孛罗帖木儿如今和他争的那么厉害,足以证明那兔崽子眼里已经没有朝廷,就算他想不开要北逃,最终当家做主的是皇帝还是孛罗帖木儿还说不准。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答失八都鲁暴病而亡,没准儿就是被朝廷那些脑子里全是水的家伙给气死的,说孛罗帖木儿和朝廷之间有杀父之仇完全不为过。

  察罕帖木儿仔细想了想,有些微妙的觉得孛罗帖木儿跟着朝廷北逃对他来说好像不是坏事。

  兔崽子回草原和皇帝争高低,山西河北就没人再给他捣乱,没人给他捣乱,他就能趁势统一北方和朱元璋划江而治。

  自古以来想北伐者甚众,成功的却寥寥无几。

  神仙说的老朱开国称帝的事情还没发生,现在他还活着,只要他活着,朱元璋打江北就不会有神仙说的那么容易。

  九个月打到大都,当他是死的不成?

  嘿,他就不死。

  他好吃好喝好好活着,争取活的比朱元璋还长。

  察罕帖木儿暗戳戳希望孛罗帖木儿脑袋进水跟着皇帝一起北逃,可惜孛罗帖木儿脑袋没进水。

  皇帝走的时候没和他打招呼,他凭什么跟着皇帝一起北逃,以为他和他爹一样好欺负吗?

  他爹忠君爱国,结果呢,被朝中一群傻X玩意儿生生气死。

  他没在皇帝跑的时候使绊子已经很给朝廷面子,还想让他带着大军一路护送,做梦去吧。

  朝廷命他镇守大同拱卫大都,现在皇帝带着朝臣跑了,大都没有皇帝那就他说了算。

  他傻了才会跟着皇帝回草原上找虐。

  他有实力和察罕帖木儿叫板,甚至可能一统北方,再不济和察罕帖木儿隔山对峙,不管是什么结果都比跟着皇帝退回草原好。

  朱元璋都能当皇帝,他怎么着也比朱元璋强吧?

  孛罗帖木儿搓搓下巴,想想神仙描述的朱元璋,又心虚的把刚才那句话撤回。

  比不过比不过,他不和老朱比。

  反正情况就是这样,皇帝跑了大都就是他的,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咳咳、大都没皇帝他就是无冕之王,江南那边正乱着,他要做的是守住现有的地盘顺便从察罕帖木儿手里抢点新地盘再把时不时来捣乱的刘福通给打回去。

  仅此而已。

  至于一看情况不对扭头就跑的皇帝,管他去死。

  皇帝和漠北的宗亲关系并不好,他能当上皇帝便是权臣宗亲争斗的结果,在大都还好些,跑回漠北老家人家留守漠北的宗王还不乐意呢。

  在中原吃香的喝辣的的时候想不起来他们,被中原人赶出来的时候又想起来他们了,哪儿有那么好的事。

  他不回漠北,要是察罕帖木儿那老东西跟着朝廷一起回漠北的话,他不介意接收那老东西留下的地盘。

  孛罗帖木儿和察罕帖木儿对朝廷的跑路视而不见,各自坚守阵地并期待对方脑子进水跟着朝廷北逃他好接收地盘成为北方的老大。

  当俩人打着同样的主意时,注定谁的梦想都成不了真。

  铁锅帝走的干脆,孛罗帖木儿二话不说占了大都继续和察罕帖木儿打擂台,除了没有时不时找事儿的朝廷之外,一切和他们走之前没有区别。

  可见朝廷已经没落到何种地步。

  江南的各个势力震惊完也没什么动作,他们和漠北隔着老远,就算想做什么也鞭长莫及,不如先稳住身边。

  而此时万众瞩目的朱元璋朱大帅,他想的就远了。

  老朱:呵,跑也是白跑,早晚连蒙古草原一起打下来。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打天下更不能心急,朱元璋梳理完现在的情况后没急着继续扩张地盘,而是分批找他的兄弟们谈心,顺便派人去张士诚方国珍那儿敲打。

  张士诚和方国珍早早臣服,徐寿辉那边和陈友谅内讧,二者都分不出精力扩张地盘,因此势力远不如神仙提到的那么大,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打下来易如反掌。

  可惜意外发生了。

  天机天机,知道的人少是天机,全天下都知道就不叫天机了。

  幸好神仙提起他时没有把他往死里责怨而是觉得他当皇帝当的不错,要是神仙义正言辞的说他当皇帝如何如何不好,那才是真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当然现在的情况也没好哪儿去,但是和全天下都知道他当皇帝当的稀烂相比,还是现在这样更好。

  虽然现在的情况乱的一塌糊涂,虽然整个江南所有势力都可能集火他,虽然江北那边可能也会暗戳戳想弄死他,但是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神仙说他是个好皇帝,天下的百姓肯定向着他。

  得民心者得天下,神仙这神来一笔说他好比他自己怎么宣传都有用。

  文人的笔杆子有用吧,让他们和神仙比试试,一百个文人写一辈子都比不过神仙一句话有用。

  朱大帅艰难的稳住心态,努力将事情往好处想。

  实在是不自欺欺人没办法了,他不把自己安慰好怎么去整顿那群下属?怎么破开这九死一生的局?

  朱元璋以为他接下来面对的处境是内忧外患,内部人心惶惶,外部敌人群起而攻之,再有朝廷的垂死挣扎,接下来的一段日子会是他们起事以来最艰难的日子。

  具体可以参考当年脱脱百万大军围攻高邮。

  他甚至可能比当时的张士诚还要艰难。

  蒙古人退出中原是好事,但是难保没有打着等中原内乱再坐收渔翁之利的主意。

  老张当年投降无路只能硬着头皮死扛,他现在是连身边人都不能相信。

  然而事实却和他想的很有出入。

  张士诚和方国珍等人着急忙慌派使臣过来送信,话里话外都是他们一颗红心绝不转弯,指哪儿打哪儿让干什么干什么,不求朱大帅对他们多好,稍微比神仙说的好一点,让他们的子侄兄弟继续效力,以后封不了公爵好歹也混个侯爵当。

  被他喊回来谈心开会的兄弟们更是各个出乎他的意料,谁回来都先打听他儿子最近怎么样,吃的可好?睡的可香?府里有没有安排八九十来个艺术精湛的大夫随时待命?

  一个个的看他儿子跟看命根子似的,又不是他们儿子他们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