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大名很少有人不知道, 所谓“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虽然这话有夸张的成分, 但是刘伯温能和诸葛丞相放在一起, 足见他是何等经天纬地之才。

  问题是刘伯温现在要么在江浙当官要么在家隐居, 怎么这个时候来应天府,还成了朱老爹给小朱标准备的老师之一?

  不对劲啊!

  刘伯温看着小娃在自己面前停下挑了挑眉,“小公子有何困惑?”

  沐青绞尽脑汁回想他这辈子听过的刘伯温相关的消息,“先生,我好像听我爹说过您在浙东一带打海盗,您怎么来应天府了?”

  刘基摇头叹息,“良禽择木而栖, 良臣择主而事, 时也命也。”

  唐仲实笑道, “朝廷已是黑漆皮灯笼, 溜须拍马者平步青云,良知尚存者身陷牢狱,海盗摇身一变成为朝廷官员,原本的朝廷官员自是要另谋出路。”

  刘基又是一声叹息,“唐老说的是。”

  他前半辈子的仕途经历称得上是跌宕起伏,二十三岁时赴大都参加会试, 一举考中进士,怎奈兵荒马乱战火连连,在家闲居三年才被授了个江西高安县丞的官。

  县丞是正八品, 听上去官职不高, 在县城里却是难得的大官,可惜周围尽是些欺上瞒下的玩意儿, 他想做出一番政绩却被地方豪绅佞臣轮番陷害,无奈只能辞官回家。

  没过几年朝廷征召他出任江浙儒副提举,兼任行省考试官,他以为这次能好好当官,结果又因为看不过去朝中官员昏聩无道弹劾他们而被责难陷害,无奈只能再次辞官。

  之后他接受友人的邀请到杭州隐居,一边教书一边和附近的文人方士诗文相和,端的是过了几年畅快日子。

  然而好日子不长久,至正十二年七月,徐宋大军攻陷杭州,他为了避难只能带上家眷返回青田老家。

  如果只有他自己他待在什么地方都无所谓,只是孩子还不满两岁,让妻儿和他一起涉险实非好男儿所为。

  结果回老家没几□□廷又给他送了封公文,这次起用他为江浙省元帅府都事,主要任务是平定浙东一带的盗贼,重点对象是海盗方国珍。

  朝廷公文上写的是剿匪,江浙的官员打不过海盗悍匪只想招安,两边的意见达不成统一,最后就是他这个想剿匪的两头不是人。

  左丞帖里帖木儿想招安,为的是明面上的太平,丝毫不顾盗匪肆虐下的百姓死活,方国珍又是个活络性子,为了当官不惜花大价钱贿赂朝廷,最终摇身一变成了朝廷的海道漕运万户。

  刘基剿匪的时候不只一次劝上头不要招安,方氏兄弟为首犯,不诛无以惩后,方国珍从海盗变成朝廷大官后便开始鸡蛋里挑骨头找他的事。

  得,这次出仕又以辞官告终。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帝王不识货,那就别怪他不讲情面了。

  刘基仕途多舛,可他依旧有一颗为民做主的心,周边的势力看来看去只有朱元璋和张士诚对百姓好,只是张士诚目光短浅,长此以往不是好事,不若朱元璋有潜龙之资。

  这次官府有人推荐他出来当官,他琢磨来琢磨去还是决定过来看看。

  这次来的不只他一个,和他同行的就有宋濂、章溢、叶琛等人,还有从别处来的名人,朱大帅来者不拒全部接见,城里的礼贤馆都快住满了。

  感觉不太靠谱,再看看。

  刘基非常清楚人勾心斗角起来有多可怕,没道理朝廷那边的官汲汲营营,到起义军这边就成了清正廉洁的好官,用脚指头想也知道不可能。

  以他之前对朱元璋朱大帅的了解,这绝对不是个可以哄骗的大老粗,相反,这人从一无所有一路走到现在比谁都不好忽悠。

  所以他大肆招揽人手是为了什么?总不能把他们当摆设吧?

  粮食宝贵,鬼知道这里头混了多少只知道吃不会干活的人,滥竽充数也不能这样啊。

  刘基一时半会儿想不通,但是他相信他的直觉,朱大帅穷苦出身,绝对不是浪费粮食的人,他手底下肯定不留无用之人,两个月之后再看看。

  于是他就来教书了。

  虽然朱大帅的势力和周边其他势力相比不算强,但是一时之强不能代表一直强,相比之下这里已经很不错了。

  实在不行的话,朱大帅家的公子早早懂事也能让他看到些希望。

  唉,他知道大帅亲生儿子年纪小,没想到会这么小,来之前应该打听清楚,现在这弄得他走都不好走。

  沐青不知道这位据说能掐会算的神人在想什么,总觉得他的眼神怪怪的,打完招呼后赶紧回到书桌旁坐好。

  好在小朱标很快就蔫儿蔫儿的回来,有人陪他一起受罪比留他一个人在房间里感觉好多了。

  也就是今天第一次见面四位先生都在,过了今天他们就该分开排班了。

  虽说他们个个都学识广博,但是仔细分的话还是各有所长,比如宋濂宋先生,他讲四书五经其他几位先生就比不过。

  以后一天只面对一位先生,两轮之后还有旬休,除了多对一教学亚历山大之外好像和去书院没什么区别。

  如果他的学习进度能和小朱标一样就更好了。

  旬休日,难得自由的沐小青带上弟弟出门和小伙伴们玩。

  他有个很好的注意,太子伴读不能只有一个,那样多丢面儿,必须得多找几个一起陪读,他感觉他的小伙伴们就不错。

  先生教一个是教,教一群也是教,正好他们的学习进度都差不多,索性一起教算了。

  小伙伴们:!!!

  呔!哪里来的恶毒妖怪!快把他们的小伙伴还回来!

  沐小青一副过来人的语气深沉道,“你们还小,不懂这里头的道理,等你们长大就知道能被大儒教导有多幸运了。”

  李祺撇撇嘴,“有本事你去书院说,你看先生会不会撵着你打。”

  沐青笑的开心,“咱们先生也很崇拜大儒的好吧,他肯定不会撵着我打。”

  这个话题过于可怕,小孩子们赶紧换其他事情继续说。

  沐小青一旬里有八天都脱离大部队,大帅不在家,城里有什么事都去隔壁衙门处理,他的消息来源就只剩下旬休时小伙伴们的嘴。

  最近好几次小聚都是李祺在说他爹的脾气越发暴躁,在衙门要耐着性子处理各种事情,回家之后简直一点就炸,他去书院的时候都不敢偷懒,恨不得先生把他留下来开一整夜的小灶来躲他爹。

  沐青心有戚戚,他大概知道老李为什么那么暴躁。

  大帅亲自领兵出战,应天府里大小事情都送到他跟前,这本来不是什么大事儿,以前大帅出战的时候也是他留下镇守后方,问题是这次大帅走之前给他留下一整个礼贤馆的魑魅魍魉,弄得他去军器监要几个轰天雷炸了礼贤馆的心思都有了。

  朝廷有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他们这里朱大帅说一不二,也算得上是个小朝廷,自然也少不得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新人旧人之间的恩恩怨怨已经很让他头疼,不过怎么说都是自己人,道理讲不通的话还能用大帅来狐假虎威威逼利诱,大部分在他“温声细气”的调解之后都能握手言和,再不济表面上也得和平共处。

  这些新来的不一样,这些人还算不得自己人,里面有真心过来做官的,有碰运气来这里捞钱的,有各方派来的探子,还有单纯来混饭的。

  要是他们一个个都老老实实待在礼贤馆也还好,各地官员空缺很多,只要没啥品性上的大缺点,考察一番后就会派去各个城池当地方官。

  偏偏这一批人中最出彩的要么被大帅派去给两位小公子当先生要么直接带走跟他打仗,留下来的安分守己的没几个,除了探子就是心比天高,闹的他脑袋都要炸了。

  这能忍?

  当然忍不了!

  李善长就不是吃哑巴亏的人,别说什么吃亏是福,吃亏是福让别人吃去,反正他不吃。

  这些天下来礼贤馆那些人的底子他摸的也差不多了,等大帅的回信到手就是他出气的时候。

  有心做官的让他们去做官,探子们也能做官,方国珍的探子派到张士诚那里,刘福通的探子派到徐寿辉那里,正好还省的让自己人过去冒险了。

  神仙说过张士诚非常擅长那什么“信息战”,还说过杨宪不是个简单人,现在他们没有和张士诚水火不容,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张士诚胸无大志,只要能让他过安稳日子,屈居人下也不是不可以。

  他能投降朝廷,等他们家大帅的势力大到一定程度自然也能投降他们家大帅,只要他们中间没有横着张士德的一条性命什么都好说。

  张士诚是个认死理的硬骨头,他手底下还有不少盐场,和他交好没有坏处,但也不能一点都不防备。

  方国珍是个唯利是图的家伙,想让他不闹事只能靠拳头,这一点毋庸置疑。

  张士诚和方国珍暂时不足为惧,北边的刘福通忙着北伐一时半会儿想不起他们,目前对他们威胁最大的是西边的徐宋,或者说是陈友谅。

  这不,大帅亲自过去和陈友谅打擂台去了。

  神仙出现的非常及时,如果徐寿辉已经被陈友谅干掉,他们现在面对已经掌控大权的陈友谅十有八九打不过,幸好徐寿辉还活着。

  如今陈强徐弱,但是徐寿辉是名义上的皇帝,陈友谅再强也没用,只要他敢动徐寿辉手下人就能用他当初干掉倪文俊的理由和他反目。

  不怕两边实力不对等,就怕陈友谅动作太快。

  只要徐寿辉不死,他们就有机会当那个最终获利的渔翁。

  就是这事儿风险太大,稍有不慎就会得不偿失。

  李善长这些天在忙活什么小孩子们不清楚,他们大部分人的爹都被派出去都不在应天府,这些天没人管没人问过的开心的很。

  除了李小祺。

  小胖墩儿常茂年纪越大胆子越大,他最近已经不满足天天在附近玩耍,不知道什么时候见到士兵带着火器巡逻,最近有事儿没事儿就想去军器监。

  幸好军器监戒备森严他进不去,不然常遇春回来可能会见到一个四分五裂的儿子。

  在第三次被军器监门口的守卫好声好气送回家之后,小胖墩儿被忍无可忍的娘亲胖揍了一顿,之后就再也不提勇闯军器监这回事儿。

  小小年纪就那么能搞事儿,难怪长大后也不让人省心。

  舞枪弄棍是小孩的天性,不只常茂一个人心心念念想看火器,其他人也想,只是他们没那么大的胆子闯军器监。

  沐青想着反正闲着没事儿,身为孩子王他总得满足小弟们的愿望,于是大手一挥让他们找竹筒竹片石子木棍等东西回来自己做。

  小朱标不明所以,“哥哥,做枪为什么要来厨房?”

  沐青兴致勃勃的回道,“我们还缺一个最重要的材料。”

  这时候没有橡皮筋,动物的筋应该只有厨房有,他们不去厨房去哪儿?

  跟在他们身后的小厮听到这话立刻反应过来他要的是什么,连忙把两位小公子带回校场,有弹性的绳子他们去找。

  厨房里就算有筋也是血渍乌拉的,没处理好不能用还可能吓着两位小公子,有事儿吩咐他们就行。

  沐青:……

  小朱标仰头,“哥哥?”

  沐青揉揉脸,“没事,等哥待会儿给你做一把超厉害的枪。”

  他可是动手能力极强的沐小青,真枪做不出来还做不出来玩具枪?

  小伙伴们行动力极强,没一会儿就把原材料捣鼓齐了。

  新上任的孩子王看看一堆硬邦邦的竹筒,再看看满眼期待的小伙伴们,很不大哥的带上他们去找木匠。

  他怕一会儿钻洞钻不出来再把手给钻废了,术业有专攻,还是去找专业人士吧。

  一群孩子浩浩荡荡去找木匠,不知道的还以为木匠犯了什么事儿。

  不过让专业人士来做玩具就是比他们自己上手快,沐青说什么木匠做什么,没一会儿就做出了好几把模样不同的玩具枪。

  第一个是竹筒底部打个小孔,然后弄个能塞进竹筒的木棍,扎上布条防止漏气,抽抽压压用水当武器,不像枪更像是没有针头的注射器。

  非常适合夏天打水仗。

  还有一个用的是长竹筒,在竹筒中间挖个长方形的洞,洞的靠竹节的那边再开个小孔,中间长方形洞对应位置挖空,然后用个有弹性的竹片分别插到尾巴上小孔和小洞下面的小孔里,然后就可以放上石子进攻了。

  这个杀伤力比上面的水枪大,下次打猎的时候带上,没准儿能和弓箭一较高低。

  不是他弓箭学的不好,而是弓箭不好学,这玩意儿多简单,放上石子就能当子弹。

  反正准备的材料多,再来几把弹弓也不错。

  小孩子们哪个都不想放手,木匠索性一样给他们做一个,一群人玩到傍晚才各自回家。

  沐青带着两眼亮晶晶的小朱标回家,意料之外遇到了忽然回来的朱文正。

  “文正哥文正哥,你怎么回来啦?”俩弟弟赶紧跑过去,看到久违的老大哥都稀奇的不行。

  朱文正单手捞起小朱标扛在肩上,一边走一边说道,“别提了,那个陈友谅真不是个东西,徐寿辉忽然有底气和他翻脸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凭什么疯了似的放着徐寿辉不管转过来打我们的地盘?”

  沐青一听立刻反应过来这是他们家老爹的挑拨离间挑翻车了,于是紧张兮兮的问道,“文正哥打了败仗?”

  “怎么可能?”朱文正立刻反驳道,“哥回来只是调兵增援,谁胜谁败还说不准呢。”

  他们这两年打下的地盘不少,江东浙西尽数在手,西边已经和徐寿辉相邻,也不知道陈友谅到底怎么想的冲上来就打,他打得过吗他就打?不怕徐寿辉趁他病要他命把他给干掉?

  沐青听了半天终于听明白老大哥为什么急吼吼跑回应天府调兵,竟然是陈友谅把张定边派来打太平府来了。

  江南各路起义军都在扩张地盘,不过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敌人蒙古朝廷,所以互相对上大多都是小打小闹,不是他们不想互相吞并,而是朝廷大军在旁边虎视眈眈,他们只能铆足劲儿先把朝廷的军队给灭掉。

  各方起义军的主力都放在攻城略地上,大本营反而都没留多少兵,朱大帅这里也一样。

  应天府内留有三万精锐,周边的扬州、镇江、太平也都派了大将镇守,但是周边几座城占着地势险要只留了大将却没有留多少兵。

  北边有刘福通牵制,朝廷大军不可能南下,周边的邻居还没到撕破脸不死不休的地步,谁家的兵都不够用,好钢当然要使到刀刃上。

  谁能想到陈友谅那个疯子不按常理出牌,惹恼了直接派出手下最得力的大将攻打太平府,讲不讲规矩啊?

  沐青挠挠头,他感觉这时候讲规矩才是傻子。

  不过看在说这话的是他哥的份儿上,他帮亲不帮理,继续听就得了。

  话说回来,现在他们这边的人都笃定朱老爹是“天命之子”,那他们弄出个玄幻点的招数也没什么吧?

  今天玩了一天的玩具枪,倒把他的脑袋瓜玩机灵了不少。

  张定边不是不好打吗,实在调集不够兵马的话,想主意吓唬吓唬他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看他帮他哥弄出来个放大版的“法老之蛇”,让张定边和他的兵见识见识洪都战神的“战神之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