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刚才就猜到自己在后世的名声不会太好, 神仙的话没有遮遮掩掩,短短一会儿时间已经提过好几次后世有人抹黑他,他想当听不懂都不行。

  历朝历代那么多开国皇帝也没见哪个被后世抹黑, 怎么到他这里就变了?

  听神仙的意思抹黑他的不是一个两个, 他干什么了要被这么抹黑?

  老朱心里憋着火气, 即便知道他手底下的读书人没这个胆子也忍不住想迁怒。

  天下乌鸦一般黑,后世的读书人抹黑他,前边的读书人就一点责任也没有吗?

  李善长等人满脸苦哈哈,不敢说话也不知道要怎么说。

  算了算了,还是继续听神仙讲接下来的局势吧。

  先前讲的红巾军北伐离他们远,他们想插手也插不进去,这次讲到他们自己身上, 多听一句都是赚到。

  【杨完者仗着军功为所欲为, 达识帖睦迩压不住他, 愣是眼睁睁看着他在杭州、嘉兴一带反客为主, “苗军威震东南,壮大成二十万万之师。”】

  【江南一带的确是富庶,那么点儿地方竟然真的让他把军队扩充到了二十万人,老朱见了都要羡慕的掉眼泪。】

  【达识帖睦迩请神容易送神难,浙江的确是保住了,但是他说话也不顶事儿了, 杨完者手里有兵,生生把他架空成了发布命令的工具人。】

  【从此朱元璋、张士诚、杨完者三方势力开始在江东角逐上演现实版的《三国演义》,罗贯中和施耐庵这俩大手子的灵感源源不断, 估计从这会儿就开始摸鱼写小说了。】

  朱元璋:……

  不得不说, 他对罗贯中越来越好奇了,现在还要再加上一个施耐庵。

  他们打仗打的那么激烈, 到这二位手中就变成了写书的素材,果然都不是一般人。

  【先前说过江南一带有句童谣:生不谢宝庆杨,死不怨泰州张。】

  【张士诚只吃大户,对百姓的好没的说,所以他的名声在百姓和大户中截然不同。杨完者不一样,他的名声在大户和百姓中都差到令人发指。】

  【当时官军是青衣青头巾,起义军是头裹红巾,杨完者的苗军是穿花里唿哨的短衣,脖子上围着兽皮,腰上缠条束腰,垂在后面的样子和狗尾巴很像,他们无论晴雨冷热身上都披着毛毡,于是百姓就称他们为“猫犬”。】

  【杨完者率领的这一支苗军站在朝廷这一边儿,他们的所作所为也和蒙古兵没啥区别,所过之地寸草不生,只要他们觉得有用,什么财物、粮食、牲畜、布帛都搜刮的干干净净,简直就是鬼子进村的翻版,走到哪儿都杀光烧光抢光,男女老少一个都躲不过去。】

  【据说杨完者离开嘉兴之后整座城和张明鉴占领下的扬州城相差无几,城中房屋被烧成焦土,目力所及见不着活人,是语言形容不出来凄惨。】

  【正因如此,杨完者控制下的百姓做梦都想让张士诚打个大胜仗,可惜老张不给力打了好几次都没打下来,最后索性放弃杭州调转方向打金陵去了。】

  徐达贱兮兮的凑到他们家大哥跟前,“大哥,张士诚打不过杨完者,老胡和邓愈打得过啊!”

  那个姓杨的不干人事,他们这边干啊,张士诚没本事救百姓于水火之中那就换他们来,这是民心所向,打下地盘后甚至连安抚百姓都不用,百姓自己都能把自己安抚好。

  那么好的机会不打白不打,老胡和邓愈没空的话那就他去,修城墙是一天,打仗也是一天,他去打仗不比留在城里修城墙有用?

  听听神仙是怎么说杨完者的,杀光烧光抢光,简直跟鬼子进村似的。

  虽然不知道鬼子进村是什么意思,但是肯定不是好话。

  为了让百姓的日子好过点,他这等大将必须得以身作则。

  一句话,让不让他打?

  朱元璋面无表情,“就算让你打,杨完者现在在杭州,你飞过去打他?”

  徐达遗憾的叹了口气,“我怎么就不会飞啊?”

  旁边人跟着叹气,“我们怎么就不会飞啊?”

  朱元璋皮笑肉不笑,“凡人要是能飞,咱们守城的时候还得防备敌人从天上飞下来,你们觉得这是好事儿?”

  朱文正不服气,“爹,现在是不会飞所以没防备,我们都会飞了,难道修城墙的时候不能顺便防备着?”

  旁边人小声附和,“就是就是,也许我们的城池上面能加个盖儿,和鸡蛋一样,没事儿的时候敞开大家伙儿飞着玩,有事儿的时候就关上,铜墙铁壁谁都进不来。”

  朱大帅懒的搭理他们,绷着脸继续看。

  【张士诚拿不下杭州,于是转头去打西边的朱元璋,首选的目标就是镇江,但是他低估了朱元璋的实力,不光没有拿下镇江,还把常州和他弟张士德给搭了进去,朱元璋的“江东铁壁”常州、长兴、江阴一线就是这时候部署的。】

  【张士德是张士诚唯一能打的弟弟,他被朱元璋那边生擒,老张这边肯定不会不管,朱元璋也没想杀张士德,最多就是想拿人质换粮食而已。】

  【但是张士德和他哥张士诚一样是个死心眼,他接受不了被生擒的现实,偷偷派人去给张士诚送信让他投降朝廷,自己被押送到金陵城后直接绝食把自己给饿死了。】

  所有人:???

  他没事儿吧?

  见过宁死不屈引颈受戮的,活活把自己饿死的还真不多见。

  他们都是穷苦出身,饿肚子的滋味有多难受再清楚不过,就算死也得找个痛快点的死法,一头把自己撞死也比活活饿死好受啊。

  啧啧啧,是个狠人。

  难怪神仙都说他死心眼,这可不就是个死心眼吗?

  徐达想想前些天看见的张士德,甩甩脑袋把那憨兮兮的家伙甩出去,不知道为什么,他觉得那家伙还真能干出把自己饿死的事情来。

  还好那家伙活着回去了,不然这事儿还真不好收场。

  真是的,不就打了个败仗而已,多大点儿事儿,人家韩信连胯下之辱都能受,他不久被活捉了一次,这有什么接受不了的非得把自己饿死不可?

  气性那么大干什么?活着不好吗?

  朱元璋若有所思,总算知道张士诚为什么忽然投降朝廷和他针锋相对了。

  张士诚弟弟不少,能打的只有张士德一个,要是张士德折在他手里,张士诚肯定和他没完。

  他还以为是他那封信没来得及修改就送出去惹得张士诚恼羞成怒所以才和他不对付,现在想想是他误会老张了,那家伙虽然不太聪明,但是也不是因为一封信就能反目的憨憨。

  要是张士德自己把自己给饿死,那事情就能说通了。

  老张家哥几个以前以撑船运盐为生,老张为人仗义疏财,即便自己家里经常穷得揭不开锅,乡亲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勒紧裤腰带也得帮忙,因此兄弟几个日子过的也是苦哈哈。

  张士德要是一头撞死或者被一刀砍了还好,偏偏他绝食把自己给饿死,消息传到老张耳朵里他还不得气炸啊。

  还好他们这里的张士德没有死,不光没有死,对他们的印象还不错,真要走到神仙说的这一步,那接下来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西边的陈友谅还没消停,要是再和张士诚起冲突,双线作战他上哪儿弄那么多兵?

  杨完者能轻轻松松在杭州拉起二十万大军,他这儿没那么多人也养不起那么多兵,能招来两万青壮都算好。

  都是什么事儿啊?

  【元末版三国拉开序幕,朱元璋最开始其实想和张士诚打好关系,毕竟他的实力在江南起义军中最弱,“论兵强莫如友谅,论财富莫如士诚”,一边不对付就已经让他焦头烂额,两边同时开战他怕是不想要他的头发了。】

  【但是搞好关系不是他想搞就能搞的,大家都知道老朱是放牛娃出身,虽然他是个自学天才,当上皇帝之后学问可以和当时的学者不相上下,但是在刚打下金陵的时候还是的说他一句“有学问,但不多”。】

  【他本来的打算是和张士诚搞好关系好专心攻打朝廷的地盘,于是派杨宪去给张士诚送了封信,就是那个把一向坚强的老朱打击到痛哭流涕和媳妇说“妹子,咱让人给骗了”的杨宪。】

  朱元璋:???

  前有胡惟庸,后有杨宪,看来他身边“人才”还怪多哩!

  还有什么惊喜是他不知道的?

  【乙亥,朱元璋遣儒士杨宪通好于张士诚,书略曰:“近闻足下兵由通州,遂有吴郡。昔隗嚣据天水以称雄,今足下据姑苏以自王,吾深为足下喜。吾与足下,东西境也,睦邻守国,保境息民,古人所贵,吾深慕焉。自今以后,通使往来,毋惑于交构之言以生边衅。”士诚得书,以此己于隗嚣,不悦,留宪不遣。】

  【他的本意是想和张士诚交好,但是用典用错了,隗嚣这人首鼠两端,最后因为叛逆自立被光武帝刘秀给灭了。张士诚一看老朱在心里把他比作隗嚣很不开心,扣住杨宪不让他走,转身就派水军去进攻镇江,就是刚才提到过的不光没打下来镇江还丢了常州和他弟张士德的那次战役。】

  【朱元璋没收到回信也有些摸不着头脑,他都那么好声好气的和老张说话了,老张不光不给他回信还派兵来打他,这分明是不把他放在眼里。】

  【打!要打!必须得打!】

  在场的谋士武将眼神飘忽全部落在他们家大帅身上,没文化真可怕,一封信导致两拨义军大打出手,得亏这信是他们家大帅自己写的,换个人都得被拖出去砍了。

  说好的交好呢?怎么打的最凶的就是他们俩?

  

  朱元璋:……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