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帅想不明白, 他怎么就沦落到神仙拼着要泄露天机也要给他教训的地步了呢?

  还有他的标儿,他的标儿呜呜呜呜呜呜。

  朱大帅想起来神仙说忽必烈家的情况和“老朱家”如出一辙就难受,他的标儿长的好好的, 怎么会是英年早逝的命?

  沐青给小朱标喂了口水, 等小家伙吃饱喝足立刻把他塞到虎目含泪的朱老爹怀里, 不耽误这父子俩抱头痛哭。

  这才哪儿到哪儿,重头戏还在后头呢。

  老爹这是刚意识到他是谁,等他反应过来之前骂刘福通的全部都要落在自己身上。

  啧啧啧,回旋镖,镖镖致命。

  马秀英看着饭菜也没了胃口,出门让卫兵去喊徐达和李善长来一趟,然后把儿子从男人怀里抢回来, “重八, 你先去梳理梳理现在的情况, 我找个先生给标儿看看。”

  神仙说标儿英年早逝也没说到底有多早, 他们不是大夫看不出来,还得找大夫来看才行,“文青,天色不早了,你回去把先生留的作业做完然后去睡觉,免得明天念书再犯困。”

  沐青:!!!

  “啊?还要写作业啊?”

  现在要紧的是老爹是明朝的开国皇帝这件事, 作业这点小事儿就让它过去吧。

  马秀英神色不变,“嗯?”

  沐青立刻站直身子,“我现在就去写。”

  小豆丁跑回自己的房间苦哈哈的写作业, 还在自怨自艾的朱大帅也被媳妇赶去前院, 她得多找几个大夫给儿子看看,男人在这里实在碍事儿。

  小朱标:QWQ~

  怎么回事怎么回事, 为什么忽然要看大夫?

  朱元璋被赶去前院唉声叹气,没一会儿,徐达和李善长就着急忙慌的找过来了。

  李善长还好,他最近没惹事儿,该办的差事也没出差错,大帅找他肯定不是要找茬。

  老李很淡定,老徐就没那么稳的心态了。

  他刚把大哥家的小娃拐出去和他一起监工,这才送回去没多大会儿就派人去找他,这还没到秋后的怎么就开始算账了呢?

  徐达忧心忡忡来到帅府,看到李善长的时候愣了一下,趁他们家大哥不注意小声问道,“老李你犯什么事儿了?”

  李善长笑眯眯的看了他一眼,“我没有犯事儿。”

  徐达不相信,“不可能,你没犯事儿大哥喊你过来干什么?”

  此话一出,是个人都能听出来他自己犯事儿了。

  李善长看傻子一样看着他,离远一点避免被传染,他靠脑子过活,和这些靠武力谋生的家伙不一样。

  朱元璋大马金刀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若是平时听见徐达这么说,他肯定先一个脑瓜崩再压着人交代犯了什么事儿,奈何现在情况特殊,在他就是大明的开国皇帝这件事面前,再大的事儿都是小事儿。

  徐达小心翼翼的凑到跟前,看看笑眯眯的老李,再看看苦大仇深的大哥,想了又想还是觉得坦白从宽,“大哥,我下次一定不带文青去监工。”

  朱元璋猛的抬头,“你还带文青去监工?你咋不上天呢?”

  徐达挠头,“你喊我过来不是为了这事儿?”

  “待会儿再收拾你。”朱元璋要被他给气糊涂了,拍拍旁边的板凳让他们坐下,然后一脸沉重的将刚才得到的“天机”选择性的告诉他们。

  神仙说他儿子英年早逝这事儿不需要往外说,重要的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不是刘福通而是他。

  本来应该是好事儿,但是他们之前因此骂了刘福通那么多,猛不丁的全骂到自己身上这算怎么回事儿?

  还有就是,他老觉得神仙提起“老朱”的时候带着淡淡的讽刺,他干了什么让神仙看不顺眼的事情?明朝的开国皇帝真的是他吗?

  朱大帅越想越忐忑,好在他不是遇到事儿只会闷着头想的人,自己想不明白就拉别人一起想,人多力量大总能想明白。

  李善长得知天音说的明朝开国皇帝是眼前这人的时候惊喜不已,他们朱大帅黄袍加身的话,身边这些文臣武将全部都是从龙之功,他老李是大帅的左膀右臂,到时候论功行赏肯定少不了他。

  从龙之功啊,天底下哪个读书人能抵挡住这个诱惑?

  反正他抵挡不住。

  李善长满脑子都是从龙之功,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这个从龙之功没那么好拿,看他们家大帅的样子,后头的糟心事儿怕是有点多。

  朱元璋长叹一声,“咱觉得神仙是觉得咱不会当皇帝,所以才泄露天机教咱怎么当皇帝,可咱怎么也想不通到底发生了什么能让神仙豁出去泄露天机也要教训咱。”

  李善长不敢猜,他也猜不出来。

  将来的事情谁都说不准,他觉得他们家大帅没啥缺点,兴许神仙不这么觉得。

  不过话说回来,他们家大帅要仁义有仁义要能力有能力,纵观天下各路义军首领,除了他们家大帅就没几个能看过眼的,神仙若是连他们家大帅都不满意,谁还能让他老人家满意?

  徐达看着他们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挠挠头不知道说什么好,“大哥,神仙说的是神仙说的,咱现在西有徐寿辉东有张士诚,北边刘福通势大,还有朝廷见缝插针的跟咱找不痛快,离开国还远着呢,现在发愁是不是太早了?”

  朱元璋:……

  李善长:……

  好像是这个道理。

  朱大帅拍拍脑袋,当局者迷,他只顾得反思什么地方做的不好让神仙不满,却忘了现在的他和神仙知道的他还差的远。

  神仙知道的那个他再差劲好歹也是个乱世中的开国之君,他们这边还早,乱世还没过去,开国什么的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变成现实。

  再说了,他是他,神仙口中的“老朱”是另一个人,他现在提前有准备,肯定不会变成那个老朱。

  神仙骂的是姓朱名重八的濠州放牛娃,和他朱元璋有什么关系?

  不行不行,他这是被神仙给弄乱了心神,得赶紧睡一觉缓缓。

  朱元璋摆摆手让李善长也放平心态,徐达说的对,他们现在远远没到神仙说的那种程度,还是得着重眼前之事。

  李善长拱拱手,“大帅说的是。”

  徐达挺直腰杆,“就是就是,七八十来年后的事情谁说得准,还是眼前之事最重要。”

  朱大帅屈指扣在石桌的桌面上,“你过来,说说带文青去监工是怎么回事。”

  徐达:!!!

  “大哥,眼前之事不是这事儿,是西边的徐寿辉,是东边的张士诚,你别老揪着这点小事儿不放啊。”

  ……

  第二天,沐青从同窗口中得知徐大将军要修的城墙又加了一段后感慨万千,虽然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儿,但是猜也能猜个七七八八。

  徐叔啊徐叔,你怎么就不长记性呢?

  大人们有大人们的事情要干,小孩子们来书院也不是只学文习武,他们八卦起来消息也很灵通。

  大家都住在附近,谁家动静大点凑到墙根上就能听见,太复杂的事情小孩子听不懂,但是哪儿有热闹他们肯定第一个往前凑。

  大人翻墙目标太大,他们骑在大人肩膀上趴墙头目标就小多了。

  朱大帅出身贫苦,他身边的文臣武将出身也好不哪儿去,读书人还好些,好歹有些家底儿,武将大部分都和他一样从一无所有打拼上来的。

  如此一来的结果就是家里的小孩儿都不怎么爱读书,书院的先生们看见这群皮猴儿愁的头发都快掉光了。

  不过最近情况好了不少,书院里来了个让这群皮猴儿不敢太放肆的先生,这让书院里其他几位先生都轻松不少。

  孩子们皮实是皮实,好在知道尊老爱幼,不错不错,看来他们教这几年不是完全没有功劳。

  “你们有没有觉得胡先生最近很不对劲?”李祺收拾好笔墨纸砚,等先生踱着步子离开教室才小声问道,“他们家最近有什么喜事吗?”

  “没有吧。”沐青歪着脑袋想了想,瞥见院子里慢慢吞吞打五禽戏的朱升朱老先生不由缩缩脑袋,“他可能是觉得最近书院里消停许多,没人给他找麻烦,心情自然就好了。”

  小豆丁们齐齐望向外面的朱老先生,全都屏住气息转回来,生怕不小心把外头的老爷子招惹进来。

  沐青拍拍胸口,趴在桌上努力降低存在感。

  这位老爷子是他们家老爹的座上宾,可他不去当官也不当幕僚,闲着的话也闲不下来,于是就被安排到书院来教书。

  皮猴儿们平日里闹腾是仗着书院里的先生不敢拿他们怎么样,最多也就是找家长告状,换成朱老爷子就不一样了,人家一遇见调皮捣蛋的学生就捂着胸口说不舒服,碰瓷碰的毫不遮掩。

  这可是他们家老爹看重的人,敢招惹朱老爷子就等着回家被拎着棍子揍吧,他们只是调皮又不是傻,能不挨打当然还是不挨打的好。

  书院里又不是只有他们一个班,隔壁还有几个比他们年岁大的班级,以朱老爷子的学识去教年纪大点的多好,干嘛总盯着他们一群小豆丁不放?

  小家伙们趴在桌子上唉声叹气,蔫儿啦吧唧的收拾好书包,排成一串儿灰溜溜的绕着墙根离开书院,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不是放学回家而是出去做贼。

  上午的课上完之后一整个下午都是武课,他们回家吃个饭再到校场集合。

  书院已经不能让他们安心说悄悄话,他们新的大本营是隔壁校场。

  有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老爷子那么大年纪总不能跟到校场盯着他们练拳脚功夫。

  朱老爹昨天终于知道他是大明的开国皇帝,也不知道后面会有什么安排,还有可怜的小朱标,只怕晚上连睡觉的时候都在把脉。

  唉,真是太惨了。

  沐青一路蹦跶着回家,忽然发现今天家里很是热闹,老爹这是把附近的所有文臣武将都喊回来开大会了吗?

  小豆丁远远看见混在一群武将中的亲哥惊喜不已,二话不说扔下书包就冲过去,“哥哥哥哥哥哥哥——”

  朱文忠接住他扔下的书包,揉揉耳朵摇头道,“哥什么哥,不知道的还以为咱家养了只鸽子。”

  沐青笑的开心,“文忠哥你也回来了呀~”

  小尾音儿九转十八弯,听着就很嘚瑟。

  朱文忠撸起袖子,“你小子以为文英在我就不敢揍你怎么着?”

  沐青扭头,“徐叔,文忠哥要揍我。”

  朱文忠:……

  徐达:……

  “得,你俩玩去吧,别耽误我们商量正事儿。”

  沐英只是笑笑,接过书包带上他弟回后院说悄悄话。

  这次收到的命令急,还有人没赶回来,要商量事儿也得等到明天,不着急这一会儿。

  “哥,你在外面怎么样?真的上战场了吗?”沐青跟在后面吧嗒吧嗒问个不停,他感觉他们哥俩得有小半年没见过面,朱老爹的地盘放到地图上明明没多大,靠两条腿跑还是跑不过来。

  他只记得他哥小小年纪就随军出征,先是被朱老爹封为帐前都尉参与镇守镇江,之后又被提拔为指挥使,守江西重镇广信,具体什么情况却不清楚。

  就算清楚也没用,现在的情况已经和书上记载的很不一样。

  镇江打下来之后由其他将领镇守,前些天文正哥还过去和攻打淮安的部队打配合,如今已经拿下淮安、扬州那边的城池。

  史书上没说朱老爹那么早就打下了淮安,这不还是拿下了。

  沐青觉得他的脑袋瓜已经不足以思考那么复杂的问题,还是直接问更快。

  没办法,军中状况变化太快,他连他哥具体在谁手底下历练都不知道。

  沐英刚想问他弟这些天过的怎么样,结果还没来得及开口小家伙就叭叭叭问了一堆,这下不用问也知道在城里肯定过的很舒心。

  过的不开心也闹腾不成现在这样。

  他被派去军中历练不假,但是毕竟年纪在那儿摆着,太危险的事情不会让他去干,他干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打杂。

  只是最近这些日子打下的城池太多,打杂的也闲不下来,早知道徐叔被扣在应天府修城墙他就、额、那他也不跟着徐叔。

  “你还记得之前投降又反叛的赵普胜吗?”沐英看弟弟听到这个名字的第一反应就是捂住屁股蛋,确定这小子对赵普胜这个名字印象深刻才继续说,“那家伙跑到池州之后又投奔了徐寿辉,徐寿辉手底下的人觉得他不可信,在那边很受排挤,我们现在主要就是在旁边看热闹,估计是想坐收渔翁之利。具体怎么打我也不清楚,谁让我只是个打杂的呢。”

  小屁孩只记得打屁股不好受,他这个当哥的可非常记仇。

  蓝玉是自己人打一顿就算了,赵普胜算什么东西,凭什么搞出乱子还能全身而退?

  虽然他不知道老爹为什么把赵普胜给放了,但是以他对他们家老爹的了解,那就绝对不是吃亏的主儿,肯定还有事情在后面等着。

  赵普胜到池州后被徐寿辉那边的人猜忌,兴许就是他们家老爹在后头撺掇的,想想也是,哪儿有先投降再背叛被当场抓住还能全身而退的道理,里头肯定有猫腻。

  他这些天跟在邓愈邓大将军麾下跑腿儿,大军把池州周边的城池打的差不多了就剩下赵普胜那一块儿没打,用脚丫子想也知道有问题。

  沐英是个善于思考的小少年,他觉得他们家老爹的安排肯定有深意。

  杀人要见血,能少杀一个是一个,借刀杀人多好,还不损自己的阴德。

  沐青:额(⊙o⊙)…

  听上去很有道理,不愧是他哥。

  “我刚才没看到邓将军,他还在外面主持大局吗?”

  沐英挺直腰杆,“那是自然,哥哥我现在是邓将军麾下的得力跑腿儿,爹有什么事情吩咐我回去告诉他。”

  沐青:……

  你当跑腿儿当的还怪骄傲呢。

  此时此刻,朱大帅坐在议事厅,看着面前已经看过不知道多少遍的舆图,一拍桌子终于还是下定决心往北伐之事里插上一脚。

  淮安已经打下来,毛贵现在就在淮安城里和冯国用把酒言欢,他不下定决心也不行了。

  西路军离的太远够不着,中路军跑的太快追不上,本部归刘福通指挥他们插不上手,他左看右看只有稳重的东路军能合作。

  别的不说,他们这边名义上本来就在小明王的管辖之下,天下红巾是一家,合作打朝廷本来就是他们应该做的。

  至于张士诚……

  朱大帅搓搓下巴,想想张士诚手里的粮食,再想想方国珍手里的大船,觉得这俩人都可以拉拢拉拢。

  关先生和破头潘率领的中路军北伐一路打到高丽,要是打到高丽之后有援军,他们还会被打退吗?

  刘福通手下的将领良莠不齐,听神仙的意思打到高丽的红巾军表现不怎么好,烧杀抢掠他们在行,保境安民却样样不行。他们不行,找个能行的将领去管一管总行了吧?

  老刘看人不准,他老朱看人准的很。

  以他和张士诚打过的交道来看,那家伙不像是图谋天下的人,能给他一个不缺吃不缺喝的地方他就能窝在那里当一辈子的富家翁。

  这样不行,做人呢得有点志气,他可以安安稳稳当富家翁,总不能让麾下的谋士武将也跟着闲赋在家。

  听说泰定年间朝廷就有意将高丽国改为正式的高丽行省,提议的就是泰定帝麾下那个掉进钱眼里的回回亲信倒剌沙,只是被在朝廷当差的高丽人给拦住了,现在蒙古人说话已经不太好使,他们试试能不能真的把高丽国变成高丽行省。

  唔,有戏,只看他怎么忽悠、啊不、只看他怎么劝张士诚和方国珍入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