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小先生的火药爆炸小课堂开了一上午, 工匠们听的入神,时不时提出个问题互相讨论,一时间灵感爆发感觉回去就能造出威力比盏口铳更大的火铳。

  专业人士毕竟是专业人士, 他们说的很多细节沐青都听不懂, 但是不耽误他给匠人们提供灵感。

  朱元璋自学能力极强, 即便他们家小娃讲的狗屁不通他也能从“鬼画符”上看出点东西。

  沐小先生小课堂讲到最后,和匠人们讨论“神仙指点”的已经不是“托梦”的正主沐小娃,而是小娃他爹朱大帅。

  沐青推到他们家娘亲身边,吃着马夫人抽空让下人准备的早饭感慨不已。

  不愧是他们家老爹,就是厉害。

  出了“神仙托梦”这档子事儿,今天的课也不用去了,下午的时间是自由的, 他可以撒了欢的玩。

  好耶。

  想象是美好的, 现实是骨感的, 朱大帅只给娃请了半天的假, 上午的事情忙完之后,下午就把人扔到校场训练去了。

  四书五经不能轻忽,拳脚功夫更不能掉以轻心,那边耽误了他都心疼。

  沐青:???

  

  校场上,小豆丁们看着一边生闷气一边扎马步的沐小青,歪着脑袋不知道他在生什么气。

  “你们谁惹文青生气了?”

  “他上午没有去书院, 可能是在家调皮被揍了。”

  “……”

  “那没事了,散了散了。”

  沐青睁大眼睛,“你们有本事站着别动!”

  小伙伴们扭头, “我们站着不动你也打不过我们啊。”

  沐青:

  小豆丁们也怕真把人气哭, 嘀嘀咕咕之后赶紧站在原地扎马步,假装自己刚才什么都没有说。

  他们说的没错, 虽然他们的年纪参差不齐,但是身子骨都比大帅家的小公子强健,打起架来完全不带怕的。

  唔,他们都是听话的好孩子,才不会在私底下打架斗殴。

  沐青捏紧拳头,早晚有一天他也能长成身高八尺的大猛男。

  一拳一个小朋友,超凶!

  小孩子的生活一天天的没有变化,外面的变化却很大。

  中原的刘福通暂且不提,张士诚和徐寿辉的扩张也不用多说,重点是朱大帅占据应天府之后的攻城略地。

  在拿下应天府的第二个月,徐达、汤和的骑兵步兵和廖永忠、廖永安兄弟的水军兵分两路拿下镇江,其中还冒出了个猛将预备役来。

  战场那么乱,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元军畏战已经是共识,红巾军的将士们在士气上就赢了他们一大截。

  攻打镇江的时候元军也没让大家失望,红巾军打上来的时候官兵根本不敢正面迎敌,愣是在拿着比红巾军更好的武器的情况下被红巾军追的四处跑。

  这你追我赶的就容易出事,红巾军这边一小队人马追着追着就发现他们冲进城了,这么好的机会当然不能放过,于是又是一通乱杀。

  但是大军还在外面没进来,城里只有这一小队人也不行,官兵且战且退不假,架不住人家人多,这一小队人马在嘎嘎乱杀之后筋疲力尽,终于还是被抓住了。

  官兵多是欺软怕硬之辈,没逮到人之前躲的严实,逮到人后立刻都冒出来喊打喊杀。

  被抓住红巾军中有朱大帅的亲卫,那小将力大无穷是出了名的,之前有次朱大帅的小船在江边搁浅,他竟然直接连人带船扛起来走,谁见了都得赞一声小伙儿好力气。

  眼看敌人的大刀快要砍在脖子上,那小将挣断绳索抢了刀就跑,愣是在官兵的冲冲围堵下冲出了城门,然后带着城外的弟兄们杀回城中。

  ——兄弟们,城里就是一群废物,快冲啊!

  镇江就这么到手了。

  沐青听完之后只有一个感觉:《三国演义》还是写保守了。

  谁家小将那么猛?简直就是加强版的许褚好吧!

  朱大帅拿下镇江,紧接着又瞄上了扬州。

  扬州虽然在江北,但是地理位置也很重要,反正现在张士诚在江浙一带跟杨完者和达识帖睦迩打的不可开交,这是他们趁乱拿下扬州的最好时机。

  朱元璋本来没急着打扬州,但是扬州的青军和徐州的黄军已经被赵均用说服一起攻打淮安,为了给冯国用那边减小压力,徐州和扬州至少有一个得拿到手。

  他本来打着方便支援冯国用的想法派人去打探扬州的情况,打探完之后就坐不住了。

  原因无他,占据扬州的青军主帅张明鉴他娘的就不是人!那是个食人魔!字面意义上的食人魔!

  青军占领扬州之后不去抢粮食也不督促百姓种田,就在城内杀人为食,还把人肉分三六九等,小孩儿最好,妇女次之,男子又次之。

  那狗东西在扬州不过一年,扬州城的百姓都快被他们给吃光了。

  出去打探消息的斥候得知扬州城内的情况后头皮发麻,回来的时候脚都是软的,朱元璋是普通百姓出身,得知张明鉴杀人为食后鼻子都快气歪了,立刻命令缪大亨率兵攻打扬州。

  城里那些青军还有救的就留下,无药可救的就想办法料理掉,他们要打的仗那么多,就算缺人也绝对不会要这种以人为食的兵。

  至于青军主帅张明鉴,千刀万剐都便宜了他。

  这话所有见到扬州城惨状的将士都举双手双脚赞同。

  朱元璋在应天府琢磨兵器的时候,耿君用、耿炳文父子带兵攻下长兴,徐达拿下常州,眼看着大军攻城略地一往无前,元军那边又来了个厉害人物把徐达和常遇春都绊住了脚。

  徐达拿下常州后和常遇春一起转攻宣城,然后在宣城底下的宁国县吃了亏。

  镇守宁国县的是元将朱亮祖,这人前不久才在战中斩杀红巾军大将邵肆,对上徐达和常遇春这两个猛将也丝毫不惧,不光多次挡住二人进攻,还一箭射伤了常遇春。

  生猛如常遇春都受伤了,底下的将士们下意识就开始害怕。

  朱元璋一看感觉不行,还得他亲自过去,正好军器局那边作出了新的火铳,让他看看新火铳有多大威力。

  这次的火铳换了材料,是用铜铸造而成的铜火铳,口径放小了些,铳管加长了些,药室的点火孔也加了密封火门,这样可以实现填好弹药也不用担心行军颠簸把弹药给弄洒。

  老朱出马,一个顶俩,有朱大帅的亲自督战,红巾军终于攻破宁国县,守将朱亮祖被擒,降卒足有十多万。

  红巾军将领再一次感慨官兵的财大气粗。

  难怪他们一直打不下来,小小的县城里足足十多万兵马,打不下来多正常。

  宣城到手,朱大帅收好立下大功的铜火铳,安排好这边的事情打道回府,回去的路上还不忘找朱亮祖来唠嗑。

  都是朱家人,五百年前是一家,见面就打打杀杀的不好,什么事情不能心平气和的说?

  其实朱亮祖已经不是第一次栽在朱元璋手上,早在淮西红巾军渡江南下攻打太平府的时候他就降过一次,但是那次投降没几天就找机会溜回其他官兵控制的城池。

  这次再想溜难度就大多了,周边不仅有朱元璋,还有不断扩充地盘的徐寿辉和张士诚,官兵控制的地方越来越少,他逃出去后还真不一定能找到大部队会和。

  朱大帅是个惜才的,朱亮祖能挡住徐达和常遇春的联手,可见本领不凡,这样一个有本事的将领直接杀了太可惜,还是想办法为他所用比较好。

  朱亮祖倒也干脆,知道这次跑不了了,索性答应下来,彻底和朝廷那边做了个了断。

  不过他答应的爽快,军中其他将领却不乐意。

  这家伙前不久才在宁国县城下杀了他们好几千兄弟,不把他的脑袋砍了祭旗也就算了,怎么眨眼间还成自己人了呢?

  军中反对的声音太响,朱大帅没有办法,为了平息众怒只能打朱亮祖一顿算是赎罪。

  事情表面上是过去了,但是军中对朱亮祖不满的人依旧有很多。

  这也是个无解的问题,人都会有偏好,朱亮祖给朝廷卖命的时候打红巾军从不手软,让军中将士一下子接受他变成自己人的确有点难为人。

  再说了,他们在官兵降将手底下吃了不只一次的亏,谁能保证朱亮祖不是第二个陈野先?

  蓝玉左看右看,确定周边没有其他人才小小声说道,“我姐夫就看他很不顺眼。”

  沐青煞有其事的点点头,“我要是你姐夫,我也看他不顺眼。”

  人家常遇春乃是军中的不败先锋,在朱亮祖手底下吃了亏不说,还因为受伤影响了士气,这要是还能和平相处那就不是常遇春了。

  蓝玉不关心他姐夫在军中的恩怨情仇,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宣布。

  宣城拿下,徽州近在咫尺,经过那么多天的看娃折磨,大帅终于想起来他已经到了上阵打仗的年纪,已经决定让他随军出征啦!

  就是跟的不是他姐夫常遇春,而是被发配到了和他年纪差不多大的邓愈手下。

  唉,人家邓愈年纪轻轻已经是大帅的左膀右臂,他可好,至今还是个大头兵。

  不过没关系,只要能让他上战场,他也能和他姐夫一样蹭蹭蹭的升官。

  沐青至今依旧无法理解他对打仗的热爱,只能在临走之前让他注意安全。

  以蓝玉的本事,怎么着也不能折在这个年纪。

  蓝玉对自己非常有信心,他们这次的主将是邓愈,副将是胡大海,还有他未来的第一先锋蓝玉,区区徽州一定很快就能拿下。

  然而他想的还是太简单了。

  大军非但没能在十天半个月的时间里拿下徽州,还在那里过了个年,直到开春之后才把徽州打下来。

  这次凯旋,邓愈和胡大海还带回了一个老儒生,和朱亮祖一样,这位老儒也是朱大帅的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