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帅很有自知之明, 他们是红巾军,名头上再光鲜也挡不住他们在朝廷眼里是反贼在地主富户眼里是强盗。

  中原的汉人和草原的蒙古人没什么区别,全部都是老百姓过的惨权贵过的好。

  那些地主富户平时就能吃香的喝辣的, 起义军一来他们又得掏钱又得掏粮, 那是宁愿把钱粮交给朝廷镇压义军也不会分出来给他们这些打上门来的泥腿子。

  现在让他们反过头来打官兵, 他们怎么可能上心?

  陈野先和刘福通不一样,刘福通和朝廷有大仇这才走上造反之路,陈野先因为镇压义军屡次被朝廷升官,要不是为了活命他凭什么放着高官厚禄不要转过来和红巾军混迹在一起?

  那种人放在眼皮子底下盯着还要担心他会不会搞事,张天佑可好,直接放他出去和朝廷官兵作战,这是嫌他太消停瞌睡了就送枕头?

  朱元璋都快气懵了, 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只能赶紧带上亲信返回太平主持大局。

  他算是看出来了, 就算他提前把集庆周边的州郡全部打下来, 郭天叙和张天佑这两个大聪明也不一定能把集庆拿到手。

  沐青紧张兮兮的送哥哥们出门,恨不得拿着小喇叭让他们在战场上一定注意安全,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小命最重要,情况不对扭头就跑不丢人。

  仗还能再打,命可只有一条。

  仨哥哥不知道他们家小娃为什么忽然操心他们的安全, 明明上次大军开动还挺淡定,怎么这次就跟要生离死别了一样?

  呸呸呸,晦气晦气, 他们马上要去打仗, 临出门前可听不得这种不吉利的话。

  哥哥们挥挥手潇洒离开,留下小豆丁自己蹲在家门口唉声叹气。

  他不是心血来潮没事儿找事儿, 而是忽然想起来这次打集庆要出事。

  集庆府啊,南京啊,要是容易打那就不是南京了。

  如果不出变故的话,淮西红巾军的一把手和二把手都得折在接下来的战事里。

  朱老爹攻打集庆的计划是兵分两路,一路扫平障碍让集庆府孤立无援,另一路磨刀霍霍直冲集庆而去。

  这个策略非常好用,明军后来攻打元大都用的也是这个法子。

  前面那一路的任务完成的非常完美,接下来只看攻打集庆的这路兵马的发挥。

  朱老爹大概也没想到郭天叙和张天佑那么不能扛事儿,淮西红巾军的精锐都在他们手上,他们还能让元军的降将给坑一把。

  更要命的是,同样的坑他们能跳进去两次。

  红巾军第一次攻打集庆以失败告终,很快又开始了第二次,第二次的总指挥从张天佑换成郭天叙,但是显然,郭天叙的水平没比张天佑强多少。

  元军降将刚坑了他们一次,转过头来一顿嚎哭求饶这事儿就算过去了,他们不说处罚,甚至还敢用第二次。

  红巾军的总指挥这么傻不愣登,陈野先和集庆守将求之不得,自然是再演一出好戏来打这群主动送上门来的军功。

  陈野先也是个能人,他先和城内的元军守将商量好,假装弃暗投明将功赎罪,带着麾下弟兄勇往直前一举夺下城门,等郭天叙和张天佑兴冲冲进城改旗易帜,他又临阵反叛配合元军守将当场将两个不太聪明的红巾军大帅给砍了。

  一把手和二把手齐齐阵亡,红巾军不乱才怪。

  集庆府四座城门,郭天叙和张天佑一直都是抱团的状态,他们俩带兵攻打一处城门,朱大帅带兵攻打另一处城门,两边相互打配合,哪边先打下来就从哪边进城。

  郭大帅和张大帅阵前被杀,红巾军军心大乱,再加上那些临阵倒戈的元军降将,直接就把朱元璋给打懵了。

  沐青看着空空荡荡的大门口拢拢外袍,没忍住再次长叹一声。

  他们家朱老爹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儿就陷入敌军的重重包围之中,要不是身边有个小将紧急换上他的战袍吸引火力让他逃出生天,淮西红巾军的三位大帅得全部战死在集庆城下。

  主帅都没了,红巾军群龙无首,还能在这乱世里翻起风浪吗?

  好一点的结果就是这边被刘福通收编,坏一点的结果就是被朝廷彻底消灭,总之都没什么好下场。

  沐青知道这一战是他们家老爹彻底掌控淮西红巾军的契机,但是这个契机实在太凶险,他也不知道他的蝴蝶翅膀会不会带来什么意外,越想越担惊受怕,又没法把他知道的事情都说出去,不然蝴蝶翅膀扇起来之前他就得被嘎掉。

  小屁孩的命也是命,他也害怕呜呜呜呜呜。

  马秀英送行回来,看到愁眉苦脸蹲在门口的小娃摇了摇头,“大军已经走了,你现在哭出一条河来也必须得去学堂。”

  沐青:QAQ~

  他是真心为红巾军的前程而担忧,不是为了逃学。

  像他这样成熟稳重的孩子肯定不会让家长操心学习,那是五岁小孩儿才干的事情,他今年已经六岁了。

  小豆丁抿紧唇扛起书包,告别襁褓中的小弟和似笑非笑的娘亲,迈着沉重的脚步转身去学堂。

  就是说,这个学,他非上不可吗?

  是的!非上不可!

  马秀英看着小家伙比上战场还沉重的背影不自觉的笑出声,笑完之后才回去安排事情。

  朱元璋带着将士们仓促回太平府,她得把没走完流程的亲事给定下来,免得那些小将们打完仗回来相看好的媳妇已经嫁人了。

  一场秋雨一场寒,马上就要入冬,将士们的冬衣也得抓紧时间赶制,粮草的事情不用她亲自盯着,但是也得确保万无一失。

  她是朱重八的媳妇,夫妻一体,重八不在和州,她就得保证和州不能出乱子。

  朱元璋非常放心留媳妇坐镇后方,回到太平府后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立刻投入紧张的战事之中。

  张天佑率兵攻打集庆府失败,郭天叙郭大帅恼羞成怒决定亲自挂帅出征,没有分析上次为什么会失败,点齐人马就要再攻集庆府。

  他和张天佑率军攻打南门,陈野先率军攻打东门,朱元璋率军攻打西门,他们兵分三路,城内元军守将肯定疲于应对,这次肯定能拿下集庆府。

  朱文正怎么想怎么不对劲,“爹,还让陈野先上前线啊?”

  那家伙前不久才挖坑坑了张天佑,郭天叙就不怕重蹈覆辙?

  不把人杀了以儆效尤也就罢了,让他继续带兵攻城是怎么回事?白日梦也不能这么做吧?

  朱元璋捏捏眉心,“咱劝了,郭天叙那老小子就是不听。”

  他和郭天叙表面上相安无事,实际上和水火不容也相差无几,那家伙铆足了劲儿想压他一头,他越说什么不行他就越怎么干,好像听劝能要了他的命一样。

  他能怎么办?又不能当着大家的面下他的面子,只能郭天叙说什么他们做什么。

  朱文正啧了一声,“难怪出来的时候文青让我们遇到危险有多远跑多远,原来在这儿等着呢。”

  他们小老弟这次也算是歪打正着,提前预见了这一仗一定打不赢,真是个未卜先知的厉害小孩儿。

  朱元璋稳下心神,开始思索带谁去攻城。

  他不想在这个时候和郭天叙闹翻,淮西红巾军在起义军中不算大势力,他们要是再分成两派那就是自取灭亡。

  蛮子海牙还在不远处虎视眈眈,那家伙见势不对跑的快,但是一旦红巾军这边露出破绽,他就会立刻带上麾下十万水兵打过来。

  希望这次不要再出什么意外。

  一次打不下集庆府就打两次,两次打不下来就打三次,只要郭天叙能稳住心态,他们迟早能把集庆府拿到手。

  问题是,郭天叙真的能稳住心态吗?

  朱大帅觉得不太行。

  那家伙能真情实感的觉得陈野先那种降将临阵倒戈一次后绝对不会倒戈第二次,这一次不光不会倒戈,还会感念他们的不杀之恩使出十二分力气帮忙攻城,殊不知这种施恩的手段对别人来说可以,对陈野先完全不行。

  临阵倒戈之事不能容忍,狗改不了吃屎,谁能保证他不会倒戈第二次?

  朱元璋捶捶脑袋清醒清醒,让人悄悄盯紧陈野先的动向,一有不对立刻回来告诉他,到时候证据确凿,少不得治他一个扰乱军心的砍头之罪。

  郭天叙不清醒,他可清醒的很。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朱大帅的安排没来得及派上用场,陈野先就已经露出獠牙不装了。

  老陈带着他的旧部负责进攻东门,那家伙提前和城中守军商量好,看上去打的激烈,其实根本没怎么打。

  前官军现红巾军一路凯歌攻进城门,这时候郭天叙和张天佑负责的南门还没有攻破,陈野先一个消息送过去,那俩大傻子想也不想直接自投罗网,刚冲进东门就被官军瓮中捉鳖射成了刺猬。

  官军打了那么多败仗,这回好不容易有了将淮西红巾军彻底歼灭的希望,一个个嗷嗷叫的往前冲,杀的红巾军四散溃逃,即便有朱元璋亲自号令也稳不住情况。

  敌众我寡,眼看已经无力回天。

  朱元璋抹了把脸,他大概知道天音为什么提到那么多人都没有提到他了。

  淮西红巾军要是在攻打集庆的时候反被朝廷剿灭,史书上当然不会记下他们这些失败者。

  哦,不对,可能也会记下来,当笑话记下来。

  没准儿下次光幕再出现的时候就会说道,【当时淮西还有支红巾军,那支红巾军的首领很蠢,同一个坑能跳进去两次,攻城失败不说,三个大帅都被城里的元军给反杀了,这是反面教材,大家不要和他们学。】

  同样是起义军,人家刘福通流芳百世,到他朱元璋就是遗臭万年,他是得罪老天爷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