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等人打心底里认定将蒙古人赶出中原的大明王朝是刘福通建立的, 说道起来丝毫不留情面。

  毁掉人家的史料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事儿,老刘敢干他们为什么不敢说?

  几个人说着说着都皱起眉头,草原的史料很多被明清两代销毁, 天音提到的不光有明朝, 而是明清两代, 也就是说明朝后面还有个清朝。

  他们知道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清楚没有哪个朝代能够传万代而不衰,但是这明朝还没影儿呢紧接着就来个清朝是不是有点不对劲?

  老朱不知道天音是怎么想的,反正他有点不祥的预感。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国祚不足百年,难不成老刘的明朝也不足百年?

  对百姓来说,连年战乱和连年天灾一样,遇上哪个都活不下去, 如今天灾已经够多, 要是战乱一乱就是上百年, 中原还能有活人?

  老天这是一点活路都不给他们留啊!

  朱元璋脸色深沉, 他最开始加入红巾军只是为了有口饭吃,现在和当时有点不一样,现在是为了让跟着他的兄弟们也有饭吃。

  红巾军首领都靠不住,他就努力让自己成为兄弟们的依靠。

  刘福通要是没本事守住江山,不如最开始就别让江山落到他手上。

  老朱这边心思九转十八弯,旁边的纳哈出不关心什么明朝清朝, 他只记住了草原的史料都都被毁了。

  咋?玩不起是吧?

  他们蒙古能一视同仁给宋辽金三国都编出史书,怎么轮到他们了史料就全被毁了?

  说好的国可亡史不可灭呢,他们怎么不讲规矩?

  光幕中的视频还在继续。

  【按理说, 朝廷为了颜面大力禁止人口被贩卖至海外, 那些人贩子行事应该收敛收敛,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跨境的人口贩卖越禁越多, 到元朝末年反而更加盛行。】

  【船商下海之前必须得有市舶司的官员上船检查,还要检查的官员签个“罢职结罪文状书”来给他的检查负责。如果将来有人告发船上夹带有违禁物品,当时检查的官员就要“决杖八十七下,解见任,降贰等受财纵放者,以枉法论。”】

  【朝廷对市舶司官员受财纵放、玩忽职守的惩罚相当严重,除了对舶商、市舶司官员施加压力,还对下海的使臣颁发禁令,严禁使臣出访别国时利用职务之便贩卖人口。】

  【但是吧,前面也说了,跨境的人口贩卖越禁越多。】

  【有明确的史料可以作证,当时很多市舶司的官员都参与到人口贩卖的生意里。当官的贪污受贿屡禁不止,官商勾结的事情历朝历代都有,只是元朝比较特殊,元朝除了常规商品之外最暴利的是卖人。】

  朱元璋冷笑一声,“说到底还是罚的轻。”

  要是抓住一个杀一个,当官的还敢掺和进那种脏事儿里?

  一个人的性命不够,全家人的性命够不够?九族的性命够不够?

  什么屡禁不止,就是上头的人下手不够狠,亦或是他们自己也是人贩子的一员。

  【元朝的人口贩卖生意那么繁荣和官府的纵容脱不了干系,说到这里你们或许要问了,怎么前面还说着官府严禁人口贩卖,怎么又变成纵容了?】

  【看清楚,朝廷只是严令禁止境内百姓被卖到海外,而不是禁止人口贩卖。】

  【在蒙古人灭掉南宋的过程中有一支军队,叫乾讨虏军,也就是《元史》中记载的无籍军。有学者认为,“乾”应该理解为“干”,就是寻找、寻求的意思,里面是一群想要通过掠夺来寻求利益的人。】

  【乾讨虏军最早的记载是在襄阳之战中,蒙古攻打襄阳时军队急需扩充,这些为了利益不要命的乾讨虏人便应运而生。乾讨虏人,即是“讨虏宋人”。蒙古人让他们充当急先锋,让他们去蚕食南宋的领土,并且在南宋境内大肆掠夺。】

  【他们是无籍军,没有军籍也没有军饷,蒙古人默许他们抢到的就都是他们的,所以这是一支披着官军皮的强盗。】

  【在南宋灭亡之前,蒙古人利用乾讨虏军扰乱宋朝境内的社会秩序,南宋灭亡之后,乾讨虏军在平定江南农民起义的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他们是无籍军,打仗是为了劫掠,即便蒙古人已经统一中原,他们依旧“公行劫夺,驱掠人口”,在江南一带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因为那些乾讨虏人公然劫掠人口,朝中就有官员建议把他们解散掉,没道理强盗劫掠人口就抓起来问罪,乾讨虏军劫掠人口官府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这是什么道理?】

  【之后朝廷就下了一道诏书,“禁乾讨虏人,其愿充军者,于万户、千户内结成牌甲,与大军一体征进。”“牌甲”,是元代军队的基本编制单位,元代将军队或人户按十进制编成基本单位,称为牌、牌子或牌甲。】

  【什么意思?意思就是朝廷把愿意给这些乾讨虏人上编制,国库出钱给他们发粮饷,让他们不要再当强盗买卖人口。】

  【诏书的确是下来了,但是诏书是一回事儿,官府的做法又是一回事儿。即便官府那边安排妥当,乾讨虏人配不配合还要另说。如果那些乾讨虏人全部都拿了编制弃恶从善,从此不再劫掠人口决心好好做人,江南的农民起义也不会镇压了一波再来一波。】

  【综上所述,在元朝不管是汉人、色目人还是蒙古人,只要不是最上头那一撮儿权贵,过的都是非人的日子。】

  【所以说不要总觉得穿越到古代多好多好,那都是小说里编出来的,权贵的数量和平民百姓相比就是九牛一毛,咱们普通人穿到古代十有八九还是普通老百姓。】

  【要是倒霉点穿到元朝末年,啧,好像直接去见阎王爷也没有多可怕了。】

  【“神州萧条尽白骨,左衽惊看尽犬羊。一代生灵涂炭尽,百年财赋地天荒。”这一期就讲到这里,我是你们亲爱的up青青陌上桑,观众朋友们,下期见。】

  随着结束语的出现,来无影去无踪的光幕和声音一起消失的干干净净,只留下书房里的几个人怔怔发愣。

  纳哈出神情恍惚看着消失的神迹,终于反应过来自己豪放的坐姿对神明不太尊敬,连忙恢复跪姿向神明告罪。

  虽然听到最后有点迷糊,但是神迹是他亲眼看到的,神迹背后肯定有神明。

  朱元璋扫了一眼神神叨叨的纳哈出,神迹来的突然,他也没想到能让纳哈出给遇上,不过现在看来对他们来说似乎是好事。

  如今的朝廷暗无天日,治下汉人、色目人、蒙古人都过的凄惨,纳哈出是权贵出身,他自己不愁吃不愁穿还有大群的奴隶供他使唤,但是他真的觉得这样的日子能过一辈子吗?

  身为蒙古人,他能眼睁睁看着蒙古同袍受苦受难?

  老朱想了想,发现这还真说不准。

  汉人知道礼义廉耻,蒙古人可不知道,他们祖祖辈辈都是这么争抢着活下来,没准儿对同袍受难这种事情都是司空见惯,遇见了不上去踩一脚已经是好心,上哪儿能升出解救同袍的心?

  唉,这就是不读书的坏处。

  纳哈出恭恭敬敬送走看不见摸不着的神明,起身对上朱大帅的眼神当即要炸,“你那是什么眼神?”

  朱文正清清嗓子,“怎么和我们大帅说话呢?”

  纳哈出:……

  

  朱元璋拍拍朱文正的肩膀,让房间里的其他人都出去,他和纳哈出单独说说话。

  之前觉得招降纳哈出完全没有可能,经过天音这神来一笔,他又觉得没准儿真的可以把纳哈出拉拢到他们这边来。

  他看中的不光是纳哈出,还有纳哈出身后的木华黎后裔在辽东经营几十年的威望。

  李善长和冯国用对视一眼,心照不宣的点点头然后退去外面说悄悄话。

  朱文正拎着第一次见到神迹还有些恍惚的沐英出去,路过纳哈出的时候还不忘瞪他一眼。

  纳哈出攥紧拳头,在心里默念“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念了好几遍才冷静下来。

  等着,早晚有一天他要把这小子揍成猪头。

  朱文正趾高气扬出门,出去后立刻恢复正常。

  他只是看不惯纳哈出被俘虏了还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德性,不是真的盛气凌人,他是贫苦人家的好儿郎,不干仗势欺人的事。

  沐英揉揉脸救回自己的衣领,光幕在的时候他的注意力都在光幕上,光幕消失之后才反应过来刚才看到了什么。

  老天,世上真有神仙啊?

  之前听文青和文忠哥说的时候他还有点不相信,亲眼见到之后才知道他们没有夸张,神迹真的来的毫无征兆,真是太神奇了。

  朱文正凑到李善长和冯国用跟前,“两位先生,你们觉得我爹会和纳哈出说什么?”

  两个读书人笑眯眯看过来,不约而同开口道,“自然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朱文正搓搓下巴,“纳哈出又不是普通老百姓,他出身好的很,似乎有点不太符合陈涉吴广的情况。”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嘿,他朱文正现在也是能听懂典故的人啦。

  李善长无奈扶额,“纳哈出不符合,咱家大帅呢?”

  这傻小子,有没有可能他们说的不是纳哈出?

  沐英犹犹豫豫的开口,“可是,爹和先生们都说把蒙古人赶出中原的是刘福通啊?”

  “天音也说了,咱们这些起义军叫农民起义。”冯国用拍拍他的肩膀,用文绉绉的语气说出很不文绉绉的话,“刘福通家是地主大户,他懂个屁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