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很不高兴, 他感觉他这几年干的也算是风生水起,即便称不上一方枭雄,好歹也能在史书上留下只言片语, 怎么光幕里的神仙说了周边那么多人独独把他漏了过去?

  他和刘福通有仇吗?编书的时候凭什么把他的名字抹掉?

  老朱不相信他的名字没被人记下来, 后世不知道他朱元璋的名号只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他的名字被人抹了。

  多大仇啊?!

  李善长也不相信他们都是籍籍无名的人物,他们朱将军比郭子兴郭大帅的本事大多了,郭大帅都能被天音提起,没道理他们朱将军一丁点痕迹都没留下。

  就算没有朱元璋的名字,他们这些手下人难道一个有出息的都没有?不可能!

  老李的心态稳的很,天音已经出现两次,两次提到的的人名说少不少说多也不多, 他们不着急。

  何况他们谁都不知道天音说的是真是假, 就算是真的, 知道了又能怎样?还能从天而降百万大军帮他们打天下不成?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皇帝还在大都的皇宫里待着,现在想再多也没有用。

  朱元璋冷静下来,明白老李说的有道理。

  天音讲的东西有不少涉及到他们如今的局势,但是那些话都太过宽泛,好比大海里掀起滔天巨浪,他们只是海里普普通通的小鱼小虾, 小鱼小虾知道接下来会有滔天巨浪也没啥用,过好自己的日子最重要。

  这次的神迹和上次不太一样,上次讲的很多都和他们息息相关, 尤其提前让他们知道了高邮之战的最终结果, 即便他们当时不确定天音说的是真是假,他们心里的紧张也消失了不少。

  这次讲的多是朝廷内斗, 他敢确定屋里这些兄弟只精神了舆图出现的那段时间,之后的权臣勾心斗角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让他们复述估计他们全都说不上来。

  朝中权臣的党派之争对他们而言并不重要,不管那边怎么斗都是他们的敌人,若有朝一日兵戎相见,什么都不用说,扛起大刀嘎嘎乱杀就行。

  这次神迹之后他们只需要记住一点,朝廷已经不是那个压的他们喘不过气的朝廷,只要他们齐心协力,推翻蒙古人的统治不是没有可能。

  本来中原两淮一带就不服蒙古人的统治,河南江北行省的官员又被掀了个底儿朝天,这时候不起义什么时候起义?

  蒙古人的朝廷都内斗成那样了,这要是还打不过,那他们也太没本事了。

  老朱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和上次一样让李善长整理神迹透露出来的消息,再敲打敲打在场的兄弟,然后摆摆手让他们各回各家。

  在滁州时要防备郭大帅和郭天叙,现在不用,老李可以光明正大的带上纸笔回自个儿家。

  等会儿!

  郭天叙?!

  朱元璋脚步一顿,忽然想起来喊兄弟们来议事厅是为了什么,赶紧又把人都喊回来,“都回来都回来,正事儿还没商量!”

  郭天叙扶灵回滁州,他们要商量的是怎么面对来自郭天叙的发难,不是嘲笑朝廷内部的蝇营狗苟。

  神迹来的真不是时候,弄得他们连正事儿都忘了。

  刚刚散开的亲信们各自回来,也都想起来他们今天过来要商量什么事情。

  以前觉得郭子兴郭大帅不好相处,现在想想,郭大帅只是耳根子软了点儿、脾气差了点儿,正常时候还是很好相处的。

  别的不说,至少郭大帅不主动往外跑,能安安稳稳的留在一个地方当土皇帝。

  郭天叙那小子没他爹的本事还野心勃勃,等他发现他掌控不了郭大帅留下的兵马之后肯定不分青红皂白把过错归到他们大哥身上。

  真是的,招兵的时候他不去招兵,打仗的时候他不去打仗,遇到危险就往后躲,分功领赏的时候他又冒出来了,兄弟们愿意跟着他干才怪。

  朱文忠打了个哈欠,和他们家老爹打声招呼,扛起同样昏昏欲睡的小老弟悄悄出门。

  他先把小娃送回去睡觉,然后再回来商议正事。

  朱元璋揉揉眉心,“把文青送回去后不用回来,多陪你们娘说说话。”

  最近发生的事情太多,留媳妇自己在后院他实在不放心。

  沐青揉揉脸打起精神,趴在朱文忠肩膀上也不妨碍他两只手把嘴巴捂的严严实实。

  老朱深吸一口气,“不用在你娘面前装哑巴!”

  刚还说着小家伙聪明,一会儿又变成了小傻子,和小孩儿打交道真是不容易。

  朱文忠听到这里反应过来,赶紧在老爹面前保证,“爹你放心,刚才的事儿除了娘和文英我们谁都不说。”

  朱元璋摆摆手示意他可以走了,说实话,他不担心这个臭小子在媳妇面前乱说,刚才天音说的大部分都是朝廷内斗,他这个当爹的都听的晕晕乎乎,以这小子的脑袋瓜根本记不住那么多东西。

  朱文忠不知道他们家老爹心里想的是什么,他无所谓在议事厅打杂还是回去陪娘亲说话,反正都是玩儿,在哪儿都一样。

  沐青朝各位叔伯挥挥手,挥着挥着又打了个哈欠,眼睛要睁不睁感觉能立刻睡过去。

  掰掰手指头算算,他今天先从灵堂出来,然后在议事厅中提心吊胆了一整个视频的时间,没累晕过去都是靠毅力强撑着。

  天大地大睡觉最大,烦心事儿留给朱老爹,他只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儿,还是乖乖睡觉去吧。

  小孩子扛不住睡意,一秒入睡的技能炉火纯青,朱文忠走着走着发现小娃没动静了,加快脚步回去给他找床。

  沐英不在议事厅,他在郭天叙扶灵离开和州后就先陪马秀英回来歇着,看到朱文忠动作豪放的扛着他弟回来赶紧迎上去,“文忠哥,文青怎么了?”

  “没事儿,睡着了。”朱文忠刚才还在想他什么时候能独当一面,出去带兵打仗就不用看孩子,还能威风凛凛的让小娃羡慕到满眼放光。

  这会儿看到没有去议事厅什么都不知道的沐英,忽然发现眼前这小子才是最惨的。

  文青见过两次神迹,他见过一次神迹,只有这小子一次都没见过哈哈哈哈哈哈哈。

  朱文忠怜悯的移开目光,腰杆不自觉的挺直了几分。

  沐英:???

  什么情况?发生什么了?

  朱文忠把睡的昏天黑地的小娃放到床上,转身勾搭着老弟去找他们家娘亲,“弟啊,哥待会儿说的话你可千万别害怕。”

  议事厅中那么多人,文英本来也要过去打杂,只是这次没赶上而已。爹说这事儿不用瞒着娘,自然也不用瞒着文英。

  沐英感觉有点不对劲,警惕的将肩膀上的手扒拉下去,“哥,你正常点。”

  朱文忠笑的露出大白牙,“哥现在很正常,给你耍一套长拳都不在话下。”

  沐英:……

  这亢奋过头了吧?

  朱文忠压抑着兴奋,“文英啊,你待会儿千万别害怕。算了,娘这儿有我,你直接去议事厅给爹打下手,他们今天要忙很久,待会儿可能会留下来吃饭。”

  沐英无奈叹气,“哥,到底怎么了?”

  朱文忠努力维持正经,“三两句话说不清楚,你过去就知道了,哥又不会骗你。”

  “那你别在娘跟前笑太开心,我走了。”沐英叮嘱了一句,到底扛不住好奇心,走到门口了还在强调,“千万记住了,别笑的太放肆。”

  郭大帅刚刚去世,娘正伤心着,这时候笑太开心容易挨揍。

  朱文忠不甚在意的摆摆手,他接下来要说的事情那么稀奇,娘肯定不会揍他。

  马秀英再过两个月就要生产,这几天事情太多,她也累的不行,回来后就半躺在床上闭目养神,听到外面两个孩子吵吵闹闹的声音才起身出来,“文忠?”

  “娘。”朱文忠赶紧过去将人扶住,“娘您快回去躺着,没什么事儿,文英去议事厅给爹帮忙了,文青睡着了刚送回屋,我回来陪您说话。”

  马秀英眉头微蹙,“议事厅怎么了?”

  朱文忠神神秘秘,“娘,我们刚才看到神迹了,咱家有神仙显灵。”

  马秀英心头一跳,先回到屋里找个舒服的姿势坐下,然后才问道,“神仙这次说什么了”

  “神仙讲了一出大戏。”朱文忠已经猜到他们娘知道神迹之事,屋里只有他们俩,说起话来不用顾及隔墙有耳,于是开始一边说一边比划。

  神仙给他们讲了一桩十几年前的旧事,十几年前河南行省出了个狠人范孟,那家伙假冒钦差杀了好多衙门的官儿。

  后来他假冒钦差的事情暴露,朝廷又把剩下那些官儿都给杀了。

  要不是整个河南行省的官儿被杀了整整一茬,他们起义的难度肯定比现在高很多。

  嗨呀,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谁能想到毁了河南行省所有官府衙门这种天大的事儿最开始只是个郁郁不得志的小吏被克扣俸禄?

  厉害,真是太厉害了。

  马秀英嘴角微抽,“然后呢?”

  “啊?然后啊……”朱文忠挠挠头,“然后就是朝廷权臣各种内斗,蒙古人的名字不太好记,不过不重要,娘要是想知道可以等爹回来再讲一遍。”

  听的时候没啥感觉,让他讲他还真讲不出来。

  都怪蒙古人取名太拗口。

  沐青一觉睡到傍晚,睁开眼睛的时候晕晕乎乎,还以为直接睡到了第二天早上。

  老朱忙完回来,朱文正朱文忠一左一右和马秀英说这次的神仙显灵,说的全不全不知道,反正两个人一起说比一个人说闹腾多了。

  沐英已经懵了一下午,他没想过世上真的有神仙显灵,世上怎么可能真的有神仙?

  还离他那么近!

  他还没赶上!

  全家都见到了就他没见到,这合适吗?

  沐英回来后就苦大仇深的蹲在树底下数蚂蚁,数了一下午也没数清楚脚边到底有几只,注意到他弟晕晕乎乎从屋里出来才板着脸站起来,心神还是懵的,手已经自动拿起毛巾。

  沐青:???

  小娃努力挣脱冰冰凉的毛巾,这下是彻底清醒了,“哥,回神,这是凉水。”

  沐英拍拍脸清醒清醒,换成温水再给他弟擦一遍。

  沐青:……

  “哥,要不还是你用凉水洗脸吧。”

  发生什么了?怎么比他这个刚睡醒的还迷瞪?

  沐英幽幽出了一口气,“弟啊,你们今天都见鬼了吗?”

  沐青动作一顿,放下毛巾据理力争,“哥,那是神仙!”

  沐英理直气壮,“我没看见!”

  他看见了才是神仙,他没见看那就是装神弄鬼!

  沐青被他哥这强盗逻辑弄的一言难尽,睡了一天没吃东西,活动一会儿肚子就咕咕叫,闻到饭菜的香味立刻抛弃亲哥奔向饭桌的怀抱。

  朱元璋把俩儿子赶去照看小娃吃饭,自己扶着媳妇到饭桌旁坐下,“妹子,咱今天和弟兄们商量过了。郭大帅一走,滁州和州群龙无首,咱们打着的又是红巾军的旗号,争争抢抢影响不好,不如等小明王的诏书。”

  马秀英听出他的言下之意,“你的意思是听小明王的安排?”

  “咱本事不大,但是好歹也打下了几座城。”朱元璋挺直腰杆,不管后世的人知不知道他朱元璋的本事,反正他自己觉得他活命的本事还不错,“刘福通不会放着这里不管,即便咱们不动,郭天叙也会和那边联络。”

  刘福通年后不久才找到韩林儿,找到人后立刻接到身边立为皇帝,现在天下两个宋并立,还有一个苟延残喘的大元朝,刘福通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可以拉拢的势力。

  郭天叙是郭大帅的亲儿子,还有郭天爵、张天佑等人在,在军中的支持者并不少。

  而滁州和州的兵大部分都是他朱元璋收编的,他手下也有一帮只愿意跟着他干的兄弟,这么一看,他们俩要闹翻就只有分道扬镳一条路。

  打是不可能打的,都是自家兄弟,打起来太伤情分。

  郭天叙只是没能力,他不是傻,朝廷的官还没死绝,他们这个时候分道扬镳无异于自寻死路,就是心里再不乐意也必须和他维持哥俩好的表象。

  群龙无首不是好事儿,他们自己争来争去又伤情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和他们都没有关系的第三方来选大帅。

  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帝,他们打出的旗号是宋室正统,左看右看就他们最合适,不找他们找谁?

  他虽然不太甘心受制于小明王,但考虑到对方现在势力正盛,他也不是不能借对方的威势来站稳脚跟。

  不就是用小明王的龙凤纪年吗?他用就是了!

  韩林儿大封百官,以杜遵道为丞相,以刘福通为平章,傀儡小皇帝麾下两个权臣,俩人不干起来才怪。

  老李说的对,乾坤未定,神迹提到的事情都是后世之人从史书记载中扒拉出来的,真真假假谁都说不准。

  神迹第一次出现之后他就悄悄派人打听情况,天音提到的姓名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记下来,别管有用没用,总之有备无患。

  刘福通麾下的明军将蒙古人赶出中原,这么个人物想不关注都不行。

  韩山童还活着的时候,刘福通和杜遵道是他的左膀右臂,杜遵道是文臣之首,刘福通是武将头头。

  刘福通的出身不用多说,贾鲁开河故意冲了他家祖宅,他一怒之下就跟了韩山童。

  和刘福通相比,杜遵道的来头可不一般。

  那家伙以前在大都当过官,还是伯颜手下的官儿。伯颜排斥汉人排斥到那种地步,杜遵道能以汉人的身份在他身边做官,足见这人有多大本事。

  老杜在伯颜身边待过,大概那时候就知道元朝已经是块救不回来的朽木,没过多久就辞官回乡搞事情。

  韩山童想造反,他也重开日月换新天,再加上一个一心想报仇的刘福通,仨人一拍即合,这个造反小团体就拉起来了。

  说实话,老杜这说干就干的劲儿他是服气的。

  李善长之前就说过,韩山童他们能打出打出“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的旗号,背后肯定有高人指点。

  如果没有猜错,那个高人就是杜遵道。

  老杜本事很大,但是有一点不好,他爱多管闲事,别管事情归不归他管,只要让他看见他都想插一手。

  如果韩山童还活着,有韩山童压着,他这什么事情都想插手的毛病可能还没那么明显。

  现在韩山童已经死了,小明王韩林儿在他面前矮一头,他已经是大宋的丞相,难道不应该所有事情都归他管?

  要是刘福通和韩山童一起死了,没准儿他真的能学伯颜当个可以废立皇帝的大权臣,可惜刘福通还活着。

  老刘因为祖宅被毁愤而造反,杜遵道想压他一头也得看他有没有那个命压。

  小明王那边的恩恩怨怨离他们太远,暂时不需要操心那么多,他们只需要知道一点,如果运气足够好,他们或许还能当那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渔翁”。

  诶嘿,真不错。

  沐青埋头扒饭,在心里给朱老爹呱唧呱唧鼓掌。

  老爹猜的不错,杜遵道的确没多长时间的活头了。

  刘福通又不是好拿捏的软柿子,挑衅这种事儿再一再二不再三,杜遵道三天两头给他找不痛快,他忍得了才怪,没多久就招呼手底下的弟兄用铁骨朵把老杜给解决了。

  你杜遵道想学伯颜独揽大权,他刘福通就学范孟拿铁骨朵要命。

  

  朱元璋放平心态,就等小明王的任命送到他跟前。

  和州不是他的最终目标,环顾四周,最适合当他们大本营的就是集庆,他得想办法渡江南下拿下对岸的太平路,然后集结兵力拿下集庆。

  张士诚解了高邮之围后盯上了富庶的江南,好在老张想要的是更加富庶的平江路,暂时还没看上集庆这块地儿。

  他们不赶紧把集庆打下来,等张士诚拿下平江之后转过来打集庆,他们就彻底没了拿下集庆的希望。

  老朱这边忙的热火朝天,一边等小明王的任命一边准备渡江打太平路,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小明王的任命没等到,先等到了孙德崖打到滁州的消息。

  郭大帅和孙大帅的爱恨情仇不足为外人道,郭子兴病逝的消息一传出去,孙德崖立刻摩拳擦掌准备抢他的地盘,如此才好报之前落荒而逃的大仇。

  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看看这次谁怕谁!

  老朱:……

  老朱麾下的兄弟们:

  朱元璋:???

  “都看咱干啥?打滁州的是孙德崖!咱和孙德崖没关系!”

  旁边的兄弟们:“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