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的屋脊最终还是选在了顾南风的屋子旁边儿, 屋脊选定之后,忙碌的日子便开始了。

  顾锦玉夫妻两个日日都是早出晚归,他们除了要准备建房需要的东西, 还要准备明年的的柴禾,二姐一家忙着的时候,顾南风也没有闲着, 他的豆腐坊要准备开张了。

  豆腐坊开张之前, 顾南风去了一趟县里, 先前一直忙东忙西的,他把重要的事情给忘了, 家里还缺一口大锅呢。

  顾南风去县里的时候,是同梅青山一起去的, 他们还赶了大伯家里的马车。

  自从二堂哥进了衙门做事之后, 二堂嫂也跟着过去了,他们小两口在县里租了个小房子,大伯他们会定期的给人送些吃的过去, 免得什么都要花钱买。

  知道顾南风要去县里之后, 大伯就让人顺便的给老二捎点东西,说是捎点东西,其实带的东西可不少,米面肉都有不说, 还有好些菜干青菜, 一大堆的东西呢。

  除却大伯家里的东西, 顾南风也捡了十个鸭蛋带上,他的鸭子开始下蛋了, 现在每天最少都能捡七八个鸭蛋回家,多时候能有十几个呢。

  两人走得早又赶着马车, 到了县里的时候时辰还早,他们准备先去二堂哥家里,把东西卸了再去市场里。

  二堂哥他们租的屋子在桂花巷,这桂花巷是个冷僻巷子的小巷子,因着巷子有棵高大的桂花树而得名。这里租金虽然便宜,但离着菜场远得很,二堂嫂每日都穿过好几条街去买菜,来回就得一个时辰。

  两人到的时辰不巧,二堂嫂去买菜了,他们还在门口等了会儿,好在等的时间不长,一会儿功夫二堂嫂便回来了。

  见到家门口的马车时,二堂嫂就笑了出来,她和顾南风不熟但和梅青山却熟得很,赶紧的喊了两人进屋之后,嘱咐了梅青山将车上东西卸下,就拉着顾南风往灶房里去了。

  “你们来的正好,你们二哥早上说了,中午买好吃的回来。南风,你帮着我烧火,你们也将就在这儿吃了午饭再去忙。”二堂嫂娘家条件不错,她自小没吃过什么苦,嫁人之后婆家人也好,她没受过婆家苛待,对待婆家这边的亲戚自然也热情。

  顾南风同二堂嫂不熟,但旁人是真热情还是假客套他还是能分清的。知道二堂嫂是真心要留他们吃饭,他便没客气,二堂嫂一直笑呵呵同他说话,他也就渐渐放开了,开始同人有说有笑的。

  梅青山将马车上的东西都卸下之后,听见从灶房传来的笑声,正想过去问问,还有没有啥事儿让他做,他二堂嫂便趴门口让他将院子里的泥巴,都装到旁边的泥罐子里。

  二堂嫂回来之后,还不等顾南风问,便主动解释道:“哎,这城里住着处处都得花钱,吃棵葱都得花钱,家里不是用罐子养了不少的花吗?我想着咱们乡下有地,菜都种在地里,如今在城里没地种菜,这养花的罐子就用来种点菜吧,能省一点儿是一点儿,还方便。”

  顾南风自己也在城里生活了三年,也知道城里住着什么都得花钱买,对于二堂嫂的想法他不止赞成,更觉得亲切。

  他原先还害怕二堂嫂不好接触,毕竟人家做姑娘的时候娘家条件好,如今嫁了人,夫君又有出息,他害怕二堂嫂看不起他们,如今看来,倒是他多虑了。

  二堂嫂差不多把午饭做好的时候,二堂哥回来了,他还真的带了好吃的回来,一只卤鸭子。见到梅青山他们之后,二堂哥便把鸭子一分为二,让梅青山将剩下的一半给阿爷带回去,阿爷喜欢用鸭子下酒。

  两人还有事情要做,吃了饭就赶紧走了,只是他们都马车都往前走了一段儿了,二堂哥却突然追了出来,大声喊道:“南风,你下次别拿东西了,再这么客气我不让你进家门了啊。”

  “二哥,我知道了。”顾南风回头冲人摆手,表示自己知道了,他正疑惑自己又没说鸭蛋是他带的,二堂哥怎么知道了,前面驾车的梅青山却突然开口道:“你也喊他二哥,那你以后喊我二哥,我怎么分得清?不然换个称呼?往后喊我青山哥怎么样?”

  “那怎么一样?”顾南风摇头。

  梅青山原本只是那么一说,如今他倒是想知道了,“这有什么不一样?”

  “我喊二哥是跟着你喊的啊,喊你二哥是因为你就是我二哥啊。”顾南风说的理所当然,之后又道:“若是和大伯他们没有分家,我是不是就要喊你四哥?”顾南风到梅家的时候,梅家已经分家了,因此他便按着家里的排行,喊梅家两兄弟大哥和二哥,喊大伯家里的大堂哥二堂哥。

  只是,虽然该喊堂哥,可平日里梅大河和梅青山喊大堂哥都是直接喊的大哥,顾南风对梅家亲戚的称呼,一向都是跟着两个哥哥喊的,所以也跟着喊大哥二哥。

  梅青山被他这声‘四哥’给逗笑了,之后倒是没在继续和他纠结称呼的问题,反而说道:“二哥脑瓜子真好使,见到鸭蛋就知道是你带来的。”

  大伯家里没有养鸭子,带过来的东西全是家里现成的,且二堂哥他们就住在县里,要买鸭蛋可比他们方便多了,家里自然不会特地在村里买了给他们带过来。

  如此,今日带过来的东西里多出来的鸭蛋,自然是养了鸭子的顾南风给的。

  两人到了市场之后,便直奔铁匠铺子,询问了铁锅价格之后,互看一眼面上都带了笑,这县里的铁锅比他们镇上便宜呢。

  一口大铁锅便是比着镇上便宜,那也是一大笔的钱,足足一千两百文呢。顾南风肉痛的付了钱之后,却觉得浑身轻松,眼下家中最紧要的东西也置办了,往后短时间之类不会再花大钱了。

  铁锅买了,两人却没有立马回去,他们在市场里转了好一会儿,发现这会儿栗子价格还不错之后,便想着下次带个几十斤出来试试,若是能卖上十五文一斤,那就是赚了。

  两人回去的时候,还在大桥村停了会儿天,原本他们停下,是想看看这个小集有没有卖豆腐的,哪成想还听到个别的消息。大桥村过些日子有戏班子来,一文钱就能进场,戏班的班主正在这儿宣传呢。

  村子里没啥娱乐项目,去城里听曲儿,那是有钱人家的爷们儿干的事儿,因此每每有戏班到村里,倒也很受欢迎的。

  两人一回去,就将这事儿同梅阿娘说了,梅阿娘说到时候他们一家人一起去,一年可听不了两回呢。

  有了梅阿娘这话,顾南风赶紧的算了算日子,他原先想把豆腐坊开张的日子定在腊月初七,如此算来倒是差不多的时间,正好了。

  虽说豆腐的销路早就想过了,可豆腐没卖出去之前哪能放心啊,如今倒是好了,看戏那几日,大桥村的人定然多得很,到时候他的豆腐应该不愁卖不出去,对了!

  “婶子,咱们不是还有很多的栗子吗?到时候可以在那里卖栗子吗?”

  “瓜子还行,栗子不行吧?贵了没人买的,便宜了又划不来。”梅阿娘这会儿正忙着,他忙着做全家的过年衣服,他们乡下人家平日里没钱做衣服,每年能在年底做一套,赶着新年的时候穿就不错了。

  想着豆腐还有栗子的价格,顾南风有些泄气,心想梅阿娘说的也有道理。

  那栗子多贵啊,而且还只能做零嘴,豆腐便宜不说还是菜呢,一块就能让一家人吃一顿。

  眼下离着腊月初七还有几天的时间,这期间顾锦玉他们终于要搬家了,家里的茅屋建好了。

  二姐家里搬家这天,一家人都是高高兴兴的,全家一起出动,连最小的何兰兰都在帮忙,小篮子小凳子都留给她来搬。

  二姐屋子本来就离着顾南风这里近,他们东西又不多,还有梅家帮忙,一会儿的功夫就搬完了。

  东西搬好了之后,顾锦玉拉着梅阿娘的手,让他们隔日到家里来吃饭,既是为了感谢也是规矩,便是茅屋也是乔迁新居,是得请人吃顿饭的。

  梅阿娘现在是知道这两姐弟的性子了,当初南风搬家不也请了他们吃饭吗,她干脆的应下了。

  说是二姐家里请客,但头天晚上顾南风就把豆子泡上了,隔日一大早就开始洗磨推磨,他准备煮一锅豆花,在豆腐坊开张之前给大家尝尝。

  如今天气冷了,冒着热气的豆花,撒点葱花辣子上去就能让人连喝几碗了。

  二姐知道顾南风要煮豆花也没拦着,一大早的顾南风就忙活上了,还喊了梅小妹到跟前,吩咐她事情。

  顾南风一直惦记着之前陈三哥儿被家里冤枉的事儿,虽然家里赔了人鸡蛋给人道歉了,但他知道,那些鸡蛋一个都落不到陈三哥儿的嘴里。

  “小妹,你今天看见陈三哥儿的话,就带他到家里来,若是碰不到,就去他家偷偷把他喊出来。”小孩子干啥都不打眼,顾南风想着等小妹把人拐来了,让他吃顿饭应该没人发现的。

  顾南风吩咐了,梅小妹立马就点头了,只是顾南风没想到小孩儿虽然记性好忘性也大,一会儿功夫梅小妹就把他的话忘到了九霄云外。

  梅小妹梅把人拐回来,顾南风却是亲自碰到了人。

  梅家人都爱吃拌菜,先去了顾南风那里,见他在磨辣子,便让人去摘点水芹回来拌着吃。

  顾南风顺着旁边的风山下山去的时候,还碰见了梅青山,梅青山正在他麦地里给他麦子浇水,顾南风惊喜的喊了人一声,就赶紧的往山下去了,倒是没料到晚上他同他二姐说起这事儿时候,还被他二姐念叨了许久。

  顾南风到了村里水田那里,还老远的,就看见了远处田埂上的陈家哥儿,待到走的近了他才看明白,陈三哥儿是在抓田鸡,小哥儿应该是来了有一会儿了,他手里的灯笼草上面已经穿了十几只了。

  田埂上的田鸡小得很,腿肉还不够塞牙缝呢,但久不见荤腥的孩子,哪怕有几口田鸡吃也是好的。

  “陈哥儿,你......咦,怎么跑了。”顾南风只是开口喊了人一声,可整个儿看了他一眼,却飞快的跑了。

  看着飞快跑掉的小身影,顾南风一直望着人背影出神,好一会儿才小声嘀咕道:“这孩子今天也不知道怎么了,往日还挺亲近我的啊。”

  纳闷归纳闷,但顾南风也没多想,他觉得可能那孩子是因为前几日发生的事儿在害怕,怕自己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