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苏厨(下)【完结】>第1034章

  “鲜鲫经年秘醽醁,团脐紫蟹脂填腹。

  后春莼茁活如酥,先社姜芽肥胜肉。

  鸟子累累何足道?点缀盘飧亦时欲。

  淮南风俗事瓶罂,方法相传竟留蓄。

  且同千里寄鹅毛,何用孜孜饮麋鹿!”

  这是在推广淮扬的腌糟制品,其中包括了腌鱼、醉蟹、莼菜、嫩仔姜、咸鸭蛋。

  送给黄庭坚的,是鱼肚和鸡头米。黄庭坚开心地回信:“飞雪堆盘鱠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平生行乐自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

  知道米芾犯热后,特意给他寄去了麦门冬:“一枕清风值万钱,无人肯买北窗眠。开心暖胃门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

  苏油得知后就愤怒了,你那群狐朋狗友都有礼物,小幺叔的呢?忘了?!

  很快苏轼也给小幺叔补了一份,苏油打开一看却哭笑不得,竟然只是一小坛子酱咸菜。

  苏轼还恬不知耻地先行点赞:“色如碧玉形似簪,清香喷艳溢齿间,此味非比寻常物,疑是仙品下人寰。”

  就算仙品下人寰,就算你吹破大天,这特么也还是酱咸菜!

  说起这些雅事儿,几人都是大乐,胡宗愈笑道:“不过子瞻在扬州,还是做了不少事情的。”

  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 验收

  这倒也是。

  自古以来,洛阳牡丹、广陵芍药并称于世。

  宋人王观《扬州芍药谱》云:“扬州人以种植芍药相尚。”

  苏轼本是爱花之人,在扬州也写了不少和芍药有关的诗歌。

  “倚竹佳人翠袖长,天寒犹著满罗裳;

  扬州近日红干叶,自是风流时世妆。”

  然而作为地方官员,苏轼却不敢拿个人喜好来祸害百姓。

  扬州有个“芍药会”,大苏发现百姓为花会所累,于是予以罢除。

  在《以乐害民》中,大苏申明了自己的主张:“扬州芍药为天下冠,蔡延庆为守,始作万花会,用花十余万枝。既残诸园,又吏因缘为奸,民大病之。

  予始至,问民疾苦,遂首罢之。

  万花会,本洛阳故事,而人效之,以一笑乐为穷民之害。”

  在给朋友王定国的信中,还提及这件事:“花会检旧案,用花千万朵,吏缘为奸,扬州大害,已罢之矣。

  虽杀风景,免造业也。”

  第二件事情,是他在平山堂后,为了纪念自己的恩师欧阳修,取“深谷下窃宛,高林合扶疏”之意,修建了一座谷林堂。

  平山堂是欧阳修贬谪扬州时,经常携士前来,游目骋怀的地方。

  蜀冈之上,清幽古朴,堂前古藤错节,芭蕉肥美。

  坐此堂上,江南诸山,历历在目,似与堂平,故名“平山”。

  山下就是邵伯湖,欧阳修将之整治出来,遍种莲花,留诗“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不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

  史载每到暑天,公余之暇,欧阳修便会携友而来,命人取荷花千余朵,分插百许盆,放在客人之间。

  然后让歌妓取一花传客,依次摘其瓣,谁轮到最后一片,则饮酒一杯,赋诗一首。

  往往到夜,载月而归。于今留下一个“坐花载月”的典故。

  大苏一向以欧阳修为自己的恩师,也自命为欧阳修的继承者,欧阳修与他亦师亦友近二十年,如今他也来到扬州,当然也要时常来蜀冈瞻仰缅怀。

  不过他现在的心境,融通自在,可是比自己恩师当年,愉快太多了。

  ……

  绍述二年四月,宋辽合议签订。

  赵煦下诏,以苏轶为帅,以沧州号为旗舰,携五艘内河炮艇,三十艘大小商船,载新军六千,由北洋水师护送至珠州。

  之后在商贾薛忠之子薛放的带领下,扁罐浩浩荡荡开进鸭渌江,接收辽国四州。

  命折可适出兵,接收套内三州。

  命姚麟出花塔子铺,前抵弥勒三寨,在飞狐口外也筑三寨,成拮抗之势。

  命章惇派兵前往旧界相视,恢复熙宁以前国境线,当时分水岭上残破军堡,皆修整进驻。

  此次和议,受到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皇太叔耶律和鲁斡。

  从包图城到辽人的朔州,中间只有一条黄河相隔。

  而朔、应延边,宋人恢复了早期国境线,重新占据了分水岭最高点,居高临下,俯视两州。

  飞狐口被宋人占据,虽然没有夺取三寨,却在离三寨不远的地方也修起三寨,实际上是封死了辽人从飞狐入侵的道路。

  皇太叔耶律和鲁斡一日三惊,宋人来势汹汹,白鞑和准布去向不明,自己除了一张合议文本,什么消息都得不到,因此只能派遣斥候,远远跟踪观望宋人动向,生怕他们大举入侵。

  好在宋人似乎还是比较节制,至少所有动作都在合议范围之内,没有做得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