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少爷要给官家烧造新婚贺礼,史大屁颠屁颠就从景德镇赶了过来,在磁州没日没夜地干了一个多月,开设了一个小窑厂。

  当地出名的窑口也有四五个,之前都来观摩过史大的这个窑口,发现这窑口古怪得很,各种炼泥炼釉的设备够多,然而窑口却小得可怜。

  这与磁州窑走量的风格大相径庭,瓷器行的几个行首都是看得摇头,表示这样的窑口不知道怎么才能赚钱。

  不过苏油给磁州知州下了贴子,要他提供最好的剔釉工匠给史大支持,知州也不敢怠慢,寻到了剔花最厉害的鹤壁窑邓家供奉,二话不说给抓了过来。

  只烧过一次试片,邓家供奉就惊傻了,赶紧偷偷叫来了自家东主,我知道史家窑口准备怎么赚钱了!

  他们只烧精品供奉皇家,剩下的,是化妆土和彩釉的生意!

  就这样的白,这样的红,老匠人打小听祖辈儿讲故事里都没有过!

  邓家掌柜过来看过试片,当即就要跟史大签合同,呵呵呵史老弟大家都是同行,不知道这样的釉色跟化妆土,作价几何啊?

  史大也呵呵笑,邓掌柜给我这小窑口提供了这么大的支持,怎么着我史大也要先紧着你照顾,不过当务之急,还是先烧造出司徒要的东西。

  只要司徒满意了,剩下的还不就他一句话的事儿?

  邓家掌柜当即拍板,老弟你的事儿就是我的事儿,老邓你这几日就给石老爷好好当差,事情做好了,今年奉钱翻倍!

  等到苏油抵达的时候,正是第一窑瓷器出窑之时。

  史大见到苏油的时候就大为赞叹,这里能发展出一个民间窑口不是没有原因的,这里的几种土配烧出来的耐火砖,是天底下最好的耐火砖!

  邓家掌柜和供奉也已经对史大的本事儿佩服得五体投地,史家烧造耐火砖的法子与他们的截然不同,是先将耐火黏土与铝矾土烧造成熟料,然后再与普通黏土用半干法压胚烧结。

  这样的砖比他们窑上用的砖酥松很多,作为磁窑的内层,保温性能与耐火性能一下子就提高了一个档次,仅此一项改进就能将窑温提升数百度,直接解决了自家窑口胎质烧结不结实的问题。

  史大美滋滋地说道:“昨夜已经熄火了,就等少爷来开窑呢!”

  苏油跟他开玩笑:“看你这样子可是信心十足。可要是没烧好却又怎么说?”

  “那不能!”史大满脸的不自在,突然想到一件事情:“先说好啊,窑变成黑色不能算烧砸啊,三少爷跟我说过的,那可更值钱!”

  史大嘴里的三少爷就是张散,张散曾经带过一个白地黑彩剔花的磁州窑大梅瓶去了日本,不知道怎么就入了天皇的眼,称其为“白地黑搔落”,珍爱异常,视为至宝。

  史大这是想先给自己挂个保险,但是苏油听得不禁又好气又好笑:“以我们现在的控温控氧技术,你还能将雪巴红烧成乌吗黑,我就叫史公将你赶出家门!”

  “还好意思说嘴,赶紧开窑!”

  小窑的好处就是温控容易,中心与外围温度一致,还有就是温度高,从入窑到出窑,只需要二十四小时。

  史大命窑工将窑钵取出来,一个个打开。

  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宝贝

  都是碗、盘、碟子、调料瓶之类的小件,最大的一件就是一个梅瓶。

  碗盘在钵里是看不到花儿的,只能看到雪白晶莹的内面。

  待到苏油小心翼翼将小碗取出,不由得轻赞一声:“漂亮!”

  整个碗体外周的图案呈一种浅浮雕的图案,浮起的花色部分呈现出非常艳丽纯正的大红色,而底色则是玉瓷的雪白色,色彩浓烈,对比鲜明,非常的喜庆。

  花色缠枝莲纹布满了整个做画区域,这个在瓷器匠人的嘴里叫做“大满地”,剔花要漂亮就要走极端,要不大满地,要不大留白。

  一件件器物都取了出来,图案都是传统的图案,不过都精美异常。

  小碗都是大满地的,盘子则是大留白的,只在盘子边沿装饰了几只小蝙蝠、小瑞兽。

  最后那个梅瓶起出来后,红艳艳的宝光被阳光一照,所有人都被震傻了。

  这是一件大满地美人肩矮颈剔珊瑚红大梅瓶,顶部和底部都是满色,然后从顶部与底部生长出缠枝莲石榴纹,布满了整个瓶身。

  为了实现“大满地”的效果,缠枝莲纹的连枝细叶和细杆被放大了一些,花也被减少并加以放大,整个瓶子漂亮到了极致。

  这个瓶的品质可谓极好,艺术品位也完全不输南方景德镇和眉山的文人画粉彩绘与青花绘,当然比龙泉的素烧青色系列和钧窑中的窑变极品,还是要差着一个档次,但是作为皇家供奉绝对够资格。

  苏油欣赏完梅瓶,才转头对冯掌柜说道:“冯行首你看……哎哟冯行首你怎么了……史大快将冯行首扶住……”

  几人手忙脚乱,好不容易才给冯行首顺过气来,冯行首瘫软在椅子上:“宝贝啊……这可是了不得的宝贝啊……”

  苏油拍了拍他的肩膀:“那这事儿就交代给你和史大了,你的窑得改造,重贴新型耐火砖,加扰流板,换成煤窑,提升炉温。大件交给你了!”

  “器型、花色,我会让京师大学堂美术学院设计,胎体我也会给磁州诸窑引来注浆工艺,增大产能。”

  也不知道冯掌柜到底听没听进去,苏油又回来和史大一起挑选瓷器。

  最后从十二个碗里选出了八个,从九个盘子里选出了六个,还有两套温酒器,十六个酒盅,其余的算残次品,史大当即拿铁棒咣当咣当敲碎。

  冯掌柜好不容易刚能站起身,又是“嗷”的一声哀嚎,一屁股坐回椅子里:“二位,二位为何要暴殄天物……”

  苏油让史大收拾挑出的精品,对冯掌柜说道:“这就是他官窑的做派,供奉给内中的东西须得毫无瑕疵才行,其余的也不能流入市面,一应销毁。”

  “行首你还能动不?走走走,我们去你家的窑口,看看北派近年兴起的大缸制造技术。”

  扶着冯行首来到冯家窑口,苏油方才知道北方劳动人民如何在不用注浆胎的情况下也能烧出大缸来。

  原来是往陶泥里边加入了极细的麻絮作为添加剂,这样就能够制作出有足够强度的大陶泥片,然后围成缸体的底部,修整之后点燃一捆稻草放进去烧,让胚体迅速干结,接着造上一层。

  如此一层层加上去,最后变成大缸的胚体。

  之后涂抹定妆土,上粗釉,入窑烧成成品。

  整个过程,造胚工匠不用尺子,不用任何工具,尺寸就是一双手的各个部位和脚步,剩下的全靠经验,造出的瓷缸一个个大小标准几乎完全一致,手艺之精,让苏油叹为观止。

  两个陶工配合,一天只能能够做出二十个大缸的胚体,一个大缸能够装一千斤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