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宫垣之东,密接民里,欲加开展,则惧成烦扰;

  欲采搢绅之议,皆合帝后为一殿,则虑无以称神宗钦奉祖考之意。

  闻治隆殿后有园池,以后殿推之,本留以待未亡人也,可即其地立神宗原庙。

  吾万岁之后,当从英宗皇帝于治隆,上以宁神明,中以成吾子之志,下以安臣民之心,不亦善乎!”

  高滔滔的意思是说,如果按照礼制规定,应当单独为英宗、神宗还有自己,营造造祭祀用的宫殿。

  但是因为皇宫地方狭小,因此她决定不扰百姓,只将治隆殿后的一片区域加以改造,并且将帝后合一殿祭祀,以节约空间。

  这是皇室对国家做出的“牺牲”,不过言外之意,就是要以此换取朝官们对宫室营造做出妥协。

  在不增加国家负担,不让百姓拆迁的情况下,后宫如何营造,其他人统统给我闭嘴,少瞎哔哔。

  这事情皇家站在了理儿上,要求大家各退一步,群臣也很听话,没一个瞎闹。

  于是扁罐和宋用臣开始指挥工匠大兴土木,改造宫殿。

  依旧是榫卯结构,不过支柱从木料变成了钢筋混凝土,搭建在浇铸的水泥柱上,算是古今结合。

  为了加快营造速度,宋用臣甚至开通了一条直入內宫的小型铁路,别墅建造的时候采用了木板进行暂时分隔,工地与后宫生活分为两个区,互相并不影响。

  隔离出工作区后,天师府发动汴京信众取五色土,取土之后浇铸地下室,然后浇铸地上结构,动作非常快。

  仅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几栋颇具东方美学的三四层小别墅便建造完成。

  接下来就是内装阶段,因为都是按照工业化标准图纸进行,很多木工如门窗一类,在浇铸别墅框架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现在只是个安装问题。

  这样的房屋远比以前的老式建筑功能完善,居住舒适,而且建造速度极快。

  内装比起房子还要花钱,不过那已经不是扁罐和宋用臣的事情了。

  那是画家的事情。

  要满足采光取暖,每栋“别墅”的室内空间都没有太大,一般就是两百平米左右,但是因为都在三层以上,加上顶楼阳台,使用面积也多达七八百平米。

  别墅最神奇的就是地面,使用黄铜条作为间隔,用萤石、矿物颜料和水泥填充成美丽大方的图案,然后用锅驼机地面打磨设备将之打磨到反光发亮。

  在后世不值一提,但是在如今的大宋,经过两位艺术家的创作,每个房间的地面,都堪称一幅艺术品。

  加上地毯、墙纸、吊灯、壁炉、以及精美适用的精美家具,海外珍奇的装饰品,这种在传统中加入新奇的设计理念和元素,让过来看过一次的高滔滔非常满意。

  赵煦更是恨不得立刻就能搬进来。

  经过这样一处理,后宫立刻就变得开阔了起来,有一半的面积可以设计成会所和园林。

  为了减少土方量,张敦礼和王诜干脆将一半面积中的一半,设计成了池沼和水榭。

  池沼非常现代,深度只有半米,而且全部是石底。

  也没多花太多钱,就是将以前的石头地面做了一次沉降,多了管道安装和水泥弥缝。

  水域其实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无数个大小水池构成,不过用池上的水榭通道加以遮掩,让人以为就是一个大池。

  水池里从苏家尉氏庄子里移来了不少珍贵的彩鱼,还移来了二十一节度原从玄鹄城带回来,之前一直养在金明池的黑天鹅。

  岸边有假山、亭台、草坪、花圃,甚至还有一个小村落,村落里还有桑蚕,鸡鸭棚,耕地。

  根据赵煦的强烈要求,那里主要栽种了金瓜、玉黍、土豆、甘薯、藜麦。

  还养了弄栋牛和印度牛杂交的奶牛,以及赵煦指明一定要有的羊驼。

  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循循善诱

  此外还弄了一个果园,种植经过矮化的果树。

  即便是这样,都还有五十多亩,可以规划成赵煦的运动场。

  这里设计了一个现代化的马棚,养着骐骥院送来的最顶级的名马,还有一个箭馆,一个武备库,一个游戏楼,供赵煦在这里放松心情。

  主体工程搞下来,一共花费了不到三百万贯,主要是高滔滔本着“节用”的原则,将宫室原有的木料,地面的地砖,都尽量重新予以了应用。

  剩下七百万贯,都是内装陈设和园林花木的花费。

  但是其实总体成本并没有这么多,因为宫里这次改建,拆得了大量的名木如紫檀、金丝楠。

  梁柱屋廪被节省出来,送到将作监妥为保存,再给内宫做几十年家具都够用。

  不过这些苏油都没有再过问,如今朝堂上已经进入了改良新法的白热化阶段,各方势力正在拼刺刀。

  司马光从乞雨回来就生了大病,在家中不能上朝,苏油带着苏轼苏辙去看望他的时候,司马光躺在床上,拉着苏油的手说道:“明润!四患未除,吾死不瞑目矣!”

  司马光所谓的四患,就是青苗、免役、将官、冗军。

  苏油也不知道从何劝起,看到司马光那样也不好多提。

  司马光所谓四患,其中青苗是王安石首倡,相当于新法的标志。章惇等人虽然同意改良,但是还想保住这个名目。

  而免役法、将官法,总体来说利大于弊,不光是改革派,甚至改良派和保守派中不少人,都认为应当保留。

  因此司马光想要完成自己的理想,阻力非常巨大。

  这场大病,也不能不说和这些没有关系。

  二月,乙丑,命蔡确提举修《神宗实录》,以邓温伯、陆佃并为修撰官,林希、曾肇并为检讨官。

  这是程序正确,不过蔡确不敢回京,在半路磨磨蹭蹭写辞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