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万金油,哪方面需要干啥就干啥。

  好在宁夏得天独厚,高无烟煤的开采也不是什么难题,连炼焦厂都可以先行省略。

  加上巢谷之前备下的铁料,还有祁连山的石棉矿,石英砂,兰州第一铁厂很快就能投入使用了。

  第一炉钢炼了二十四小时才出了一万斤,小打小闹,还停留在当年冶州第一炉的水平。

  不过这批钢材的钢质极好,比西夏原来的青锋钢还要好。

  当年大宋工业开始展布,四通在全天下选矿的时候,只有西夏的煤矿铁矿最优良,当时是气得赵顼摔了东西的。

  听说苏油在西夏开始用新法炼钢了,赵顼要求一定要将钢材送到汴京城给他看一看。

  苏油当然不会这么没水平,于是按照天方大马士革刀的样式,加上于阗商人送来的和田白玉,加上宁夏本地的金银,给赵顼打造了两柄黑汗风格的骑刀和一柄汉剑。

  玉装剑,那就是装逼用的,但是赵顼很喜欢。

  六月,甲寅,监修国史王珪,上《两朝正史》一百二十卷。

  元丰改制前,大宋次相,兼职兼修国史。

  这是王珪履任首相后交卸工作成果。

  这本书本来比《仁英实录》记载的历史资料要多很多,但是书中假托仁宗诏旨,非寇准而是丁谓,时以为讥。

  乙卯,苏油录河西诸先儒后人姓名以进,考其文字,授为州学学正。

  并奏成立兰州理工学院,重修兴州文庙,增加学宫。

  诏从之。

  丙辰,诏:“自今事不以大小,并中书省取旨,门下省覆奏,尚书省施行。

  三省同得旨事,更不带三省字行出。”

  是日,蔡京上奏,中书省独取旨,事体太重。

  赵顼下诏:“三省体均,中书揆而议之,门下审而覆之,尚书承而行之;

  苟有不当,自可论奏,不当缘此以乱体统也。”

  之前的官制虽仿旧三省之名,但是中书、门下、尚书,都可以取旨出命,造成了一些混乱。

  于是赵顼还是让中书取旨,但是给了门下、上书论奏之权,可以监督。

  癸亥,诏:“尚书省六曹事应取旨者,皆尚书省检具条例,上中书省。”

  又诏:“中书、门下省已得旨者,自今不得批答行下,皆送尚书省施行。着为令。”

  又诏:“尚书省得弹奏六察御史失职。”

  这三道诏命,加强了尚书省左右丞的权力,避免了六部官员勾连中书,架空尚书省的可能。

  同时以尚书省制衡台谏,以台谏制衡中书省,以中书门下两省制衡尚书省。

  壬午,诏罢大理官赴中书省谳案。

  这是将司法独立出来,不受中书省干预。

  戊子,诏御史中丞举任言事或察官十人。

  欧阳发、刘奉世上《敦煌石室遗书编目》。

  李舜举、巢谷、梁屹多埋奏削减伪夏宫禁、陵墓事毕,继迁至谅祚皆复节度使礼,独秉常以王爵葬。

  伪夏诸多物事,可为宫室用助者,悉发京师。

  诏编录《仁英两朝宝训》。

  六月还有一件大事儿——兰州铁浮桥建成。

  这座浮桥的落成,不光标志着黄河作为分隔河西与中原的天堑作用从此消失,国家对宁夏的控制力度得到空前加强,打破传统地理政治格局之外,还标志着——宁夏工业体系初见成效。

  宁夏三路,可以利用自有资源,自有技术,自有工人,自有设备,进行工业化生产。

  铁桥是皇家理工学院为总设计,其中桥梁结构设计师为陈昭明,趸船设计师为沈括。

  铁壳趸船采用的锻焊和铆接工艺,壳体内还加了木板、丝网、地丁胶涂层,以防止进水。

  这座桥最大的特点,是每艘趸船装有两根铁桅杆,桅杆顶上有孔,串连数根钢索,用来牵引桥面,增加桥面的强度。

  这是理工力学的成就,牵引桥梁,第一次展示在世人面前。

  桥面是角铁铆接工艺做成的铁架,其上铺设厚木板,可以同时通行两列满载三千斤的四轮马车。

  桥两端靠岸的地方,采用牵引吊桥结构,吊桥可以收起来,供船只通行。

  不过这功能现在几乎用不到,黄河在兰州以上就没有像样的港口,这是在为以后架设兴洛浮桥做技术储备。

  后世陇海线,起点是兰州,之后经天水、宝鸡、西安、洛阳、郑州、商丘、最后到达连云港。

  这条线其实在如今也是重要干线,天水就是秦州,然后沿着渭水到长安,再沿着汴渠过洛阳、兴洛仓、郑州、汴京、陈留,路线几乎一模一样。

  不过过了陈留有了变化,因为河北的重要性,干线向上调整,终点是胶州湾的登州。

  唯一区别,就是一是铁路,一是公路和如今的汴渠而已。

  而且除了长安以上,水路运量不比后世陇海线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