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延海一眼望不到边,如今正是最美丽的时候。

  童贯看着脚下丰美的草场:“天啦……这么大!”

  其实这里曾经经历过一场残酷的杀戮,当年梁永能和家梁,率领着西夏铁鹞子,从这里开始直到黑山,将漠北的游牧民族清扫过一次。

  不过这锅都是夏人的,大宋如今再次来到这里,是带着和平与美好而来。

  到了这里,再搞什么一丁百亩就不合适了,一共才十万帐,在环湖一周都需要走五天的地方,简直就跟洒芝麻一样。

  苏油让图干部按照家庭分帐篷,发给了地契,按照后世美国西进运动那样,跑马圈地。

  如今的居延海可不是后世那种沙漠,黑水的水量还非常充沛,甚至有洪水引发改道,导致居延海会忽东忽西地飘移。

  沙漠离湖区很远,树木也不仅仅只有胡杨,大量的野生动物生活在大湖的周围,湖面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候鸟。

  这里还有一座古老的城池,汉代强弩都尉路博德在这里建造的居延城,直到现在都还存在。

  登上城头废墟放眼四望,汉代屯田留下的一些水渠痕迹还依稀可见。

  一大群牲畜在远处的湖区边栖息,苏油觉得很神奇:“国栋,那是什么?”

  巢国栋看了一眼:“那是野马群。失群的马会在草原上蕃息,渐渐成群,大的能够有好大一群,起码几百匹。”

  “这么厉害?”童贯都听傻了:“我大宋马监以前那苦逼样……”

  苏油笑道:“河西之地鼎盛之时,蓄马两百万匹,这才哪儿到哪儿?”

  说完跺了跺脚:“以后,河西宁夏河南,就是我大宋的马场!”

  童贯笑道:“那是,国公爷撒豆成兵,扎草为马的本事儿,吓不死不顺服的蛮夷!”

  苏油摇头:“这里是夏国疆域最北端,再北方就是鞑靼人。”

  “经过夏国前些年的扫荡,鞑靼人已经躲到了乌山之北,等到这里发展起来后,他们搞不好就会南下劫掠。”

  “因此保持军力是必须的,居延城我们得修建起来,派驻军队给图干部撑腰。”

  “如果鞑靼人来用牛马羊群贸易,我们欢迎,如果敢来劫掠……”

  巢国栋喊道:“揍他们!”

  苏油哈哈大笑:“对,揍他们,揍完还要抓起来,送他们去给我们挖矿!”

  图干部是经商起家的部落,后来改行从事冶金之后,有了巢谷通过苏油走私过来的书籍,部落中的文化水平,理工技术水平,算是西北最高的。

  族中自有不少明计算,明丈量的人才,分地的事情也不劳苏油来操心。

  反正规矩是定死的,不管大小,都是比照两浙路摸索出来的鱼鳞户册方式,地域所有权得到最大的保证。

  就这样,这一带的空地都还多得不得了。

  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肃州

  苏油利用这几日的空闲,让国栋和部族中的猎手带着自己在周边玩耍,其实是在考察固沙植物。

  结果还真给发现了不少。

  最厉害的是沙拐枣,这玩意儿生长的地方几乎就是沙漠,根系浅而长,能够长达二三十米,沙漠最深处剩下的植物基本就是这个,除了骆驼,牛马都不愿意啃食。

  稍微远离沙漠中心区域的地方,则生长着梭梭草、沙柳、沙枣、沙棘、甘草、麻黄。

  梭梭草是非常好的碳料,“回讫野马川有木曰锁锁,烧之其火经年不灭,且不作灰。”

  “炭曰琐琐,火燃时发一清香,大非石炭可拟。”

  还有一样好东西,必须依赖梭梭草寄生——肉苁蓉。

  唐代《本草拾遗》中曾记载:“肉苁蓉三钱,三煎一制,热饮服之,阳物终身不衰”。

  沙柳又叫筐柳,当地人用这种柳树的枝条编筐。

  剩下的几样都是重要,尤其是后两样,是中医药对付温散寒邪的神药。

  治疗外感风寒、头痛、发热、炎症、过敏……反正苏油在薇儿的医方里经常看到。

  苏油搜集这些植物的时候,脑子里居然冒出一个匪夷所思的想法——莫不成老子治理黄河,都要发一笔财不成?

  搜集固沙植物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治理黄河。

  黄河的问题,主要是流经黄土高原的问题,而黄土高原虽然现在在辽国还有一部分,但是已经是边缘地区,没有什么泥沙流失了。

  让黄河桀骜不驯的那一部分,如今已然被大宋全取。

  关于黄河,大宋河渠司和胄案已经有了相当详尽的测量数据,泥沙最多来自兴洛——龙门——潼关两岸,黄河一半以上的泥沙来自这一地区。

  也就是说,这就是华夏民族过度开发,自己该背的锅。

  其余泥沙,主要来自黄河水系的支流,严重的地区包括无定河、清涧河、延水、北洛河,泾河支流马莲河。

  以及渭河上游、汾河。

  如今泾河与北洛河,治沙已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泾河沿线的老百姓对苏油感恩戴德,将河边植柳和祭祀泾河龙师少保的活动融合到了一起,成了当地的民俗。

  到如今已然二十年,泾河两岸和泾渠边已经成林,泾河的流沙量已经比渭河还少,泾渭分明的景象已然不复存在。

  继任的渭州城守将泾河重清当做祥瑞上报,这个活动如今已然渐渐风靡到了支流马莲河。

  这说明通过植物固沙是可行的,陕西现在已经恢复,四路人口从苏油刚到渭州时七十万户,三百万人,增长到了一百一十万户,五百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