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说得老子跟夏狗似的!滚远!”

  “哎呀你这知书的措大想要赖账……”

  “老子跟你这卖大麦的商贾说不清楚了,小郎君,报纸给我也来一份!”

  粮店老板嘴上跟老李不客气,却抢着先把两人的钱都给了,取过一份来颠来复去一阵,又问道:“老李老李,报纸上都说了啥?”

  老李慢条斯理地摸出眼镜:“继续嚣张啊,自己看啊,问我干啥?”

  “切!要跟家里我就找家小子儿念给他爹听了,不给你嘚瑟的机会!”

  “诶你还敢占我便宜!不念了!”

  “哎哟哎哟我错了行不?李老爹,李大爷,你是大爷!樊老三,今天老李茶水钱挂我账上!”

  樊老三远远答应了一声:“得嘞!老李我说你也别拿翘了,满厅的老客都还等着呢!”

  老李得足了面子,这才架上眼镜:“我家老幺孝敬的,学士镜!怎么样?有了它啊,看书读报清晰得很!”

  “是是是……都知道你家老幺在南边发财了……”粮店老板肥屁股坐在凳子上直颠:“哎哟我说你倒是快点念哪!”

  老李轻咳了一声:“本报讯:十月二十五,涪国公、高太尉出灵州川,于五马渡阵斩西贼朔庆军都总管栧厥嵬名、副总管麻承持禄、监军使梁逢恩,灭敌七万!

  二十七,苏节度遣刘留后侦测峡口,遇敌。高太尉命孙留后往援,歼敌弥万,敌弃七大堰而遁!

  涪国公命决水灌渠,乃围灵州!

  是日,种太尉西入灵州界,遇贼酋六路都总管,伪枢密使梁永能于萘李坪,尽歼所部五万余,永能授首!

  二十八,大决河渠,分割来援灵州之敌,困伪夏保静军司统军使仁多零丁!

  十一月朔,高太尉克灵州,守军狼奔吕家渡,李文钊逐歼三万,河水为赤!

  伪夏国舅,枢密副使,守灵州梁令通,登大舶而遁,为苗守方,钱季裕以伏虏炮磔于江心!

  十日,三军齐进,刘太尉亲率骁锐重骑先出,荡吴仁泽,大破之,阵斩仁多零丁!

  其部援灵之军十二万,至此悉亡!

  将士奋勇,大军克捷,八月行征,灭敌几五十万,终复河套全境!

  梁氏束手临河,天诛无日,皇宋雄风,差近汉唐!

  记者欢呼踊跃,敢不布告先闻。其间标英烈伟,战机翻覆,帅臣运智,名将挥军,已尽收成集,著为《西征事略》。

  然篇幅所限,未容详细,特出加刊一月,敬请期待。”

  “我期待特娘个头!”粮店老板大怒站起:“这帮狗屁写手还敢跟这儿卖关子,谁知道地址?今日就让四通驿递把家中刀片子寄将去!”

  “你家刀片子都没你锈!”老李翻着报纸:“真没了,《时报》遇到这事儿都不加更,估计真是过年缺福利了。”

  “他们能缺福利?!”粮店老板很不高兴:“前几日我还说去报社打个豆腐块广告,你猜猜要多少钱?”

  说完伸出手翻了翻:“十贯!一天!”

  樊老三过来布菜:“老王你飘了,就你那破米店还敢去时报打广告?给你指条明路,去找水西漫画怕是更实在些,还给你配图。”

  边上另外几位笑道:“就是,好歹也是奉旨改正的主。”

  老王愤愤地坐了下来,旁边位客商给他添水,又掉头问李学究:“不是说西夏一共也就五十万正军?这是……给国公爷和国舅爷杀光了?”

  “呵呵呵……”老李笑了:“这五十万人里边我合计吧,第一段干掉的二十万里头,成色比较实在,几大军司十六七万精兵是有的。不过后边这三十万里头,能有一半正军就不错了。”

  “你这老狗惯会泼凉水!敢不敢关扑?!”

  “我这叫冷静分析!你这蛮不讲理的粗材!”

  几名朋友赶紧相劝:“别闹别闹,先听完李学究怎么说!”

  老李将报纸放下:“你们想啊,夏人不可能不在兴庆府留驻精兵是吧?还有被李都监隔绝在河西的那一部是吧?这两部加起来,少说也该有十多万是吧?因此说我大宋收服河套,灭了三十万正军,二十万仆从,这个数才是比较合理的。”

  老王还是不服:“可不管如何,我大宋到底是大胜一场,西夏现在没剩几个能带军打仗的了吧?”

  “那是当然!哈哈哈,弥三月灭敌五十万,全收河套,这样的战绩搁往年里边,敢想?!”

  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请罪

  边上就有人插嘴:“所以说国公爷到底是有眼光,当年种五损兵折将丢了啰兀城,灰头土脸的时候人人都恨不得将他踩到泥里边去。只有涪国公说种五将才难得,只是缺少了时间历练而已。”

  “现在你看看,这五十万里头,一半都是他的功劳!”

  马上就有人反驳:“也不是吧?葭芦川边那一把火,到现在都是糊涂账!种五说他只留了三十车火油,没想到王姥姥会那样用。而王姥姥又哭又闹,咬死是种五的毒计,不关他的事,还说自己信佛……”

  一桌人都是哈哈大笑,老王说道:“这话我信,不过不是泥塑木胎那种,他王姥姥只信金的银的玉的!”

  又是一场大笑,西军几路中官监军的德性,早就在汴京被人编成了段子。

  李若愚当年被蕃人往被窝里边塞女人,李宪被捧臭脚,王中正贪鄙到徐州的枣子都不放过,被曾孝宽上章弹劾,这些事情,早都成了京里的笑话。

  就一个童贯还像点样,敢打硬仗,爱惜士卒,现在西军里边,两个婆婆,李舜举,李宪;两个姥姥,王中正,童贯。

  童贯这娃“性巧媚”,知道赵顼喜欢进取,便在得到任命的谢表里,声称要替官家打到天山。

  这事儿也成了大笑话,于是童贯便落了个“天山童姥”的诨名。

  米店老板开心地喊道:“李学究抠搜,今天这顿我请!哥几个不醉不归!”

  然后有扭头:“樊老三,添一盘香辣兔头!咱今天也取特娘几个首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