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科幻末世>永不下车【完结】>第八六二章 拯救(修)

  但是,对我这样软弱的人,活下去终究还是比直面死亡,更容易接受一些,何况还有年迈多病的奶奶,也需要我的照看。

  一边照看奶奶,一边想象地面上的世界,时而担心物资的储量,奶奶的病情,会让我们捱不了多久,时而又禁不住会心生一丝渺茫的希望,就像父亲所说过的那样,‘人类的顽强,会战胜厄运’,

  想象着会有一天,地面上的那个世界会复兴,会有人找到藏匿点,

  让我们能再沐浴在阳光下。

  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一个人的命运,就是在无人知晓的狭小空间里,陪伴着亲人的遗体,静静的死去,那这个人又为什么要来到这世界上呢。

  类似这样的问题,无时无刻,充斥着我的脑海,也不知过了多久,奶奶在病床上咽下最后一口气,那时,我的意识已接近麻木,只能按电脑的指示,将奶奶的遗体……封闭在几层真空袋里,

  就那样陈列在室内一角。

  再往后,那时候的记忆,已经完全模糊而难以分辨,时光的流逝感,逐渐消失,萦绕在脑海中的念头越来越纷乱。

  那时候的我,大概,是处于一种疯癫的状态,只是凭本-能而活,

  一天天接近死亡的宿命。

  直到那一天……”

  西历一五零一年,寒冬,方然眼前呈现出的现场影像,让他见到了当时的情形。

  东尤夺还战,“十字军”与“紅军”围绕伊热夫斯克的争夺,只持续了两天两夜,丢下几十万具残骸的敌人终于被击退,同样损失惨重的“紅军”则就地休整,搜括资源,在一段时间后继续向西推进。

  战事正酣,彼时的第一要务,自然是设法攫取资源、扩张军工产能,此外的一切事务都必须为战备让路。

  不过,在激烈的战争博弈下,身为阿达民的方然,也的确下令拨出一小部分资源,让“盘古”在搜括物资、装备与残敌时,顺便开展对东尤洛浦大区幸存者的搜救工作,尽管这一措施可能已太迟了。

  东尤洛浦大区,一年多前被“十字军”攻陷。

  根据“紅军”的侦查,方然与“盘古”都判定,该武装力量为强AI所驱策。

  证据之一,在攻占东尤洛浦大区后,“十字军”立即对大区定居点内的民众,实施清除,种种迹象都显示其并无保留原架构的意愿,而以彻底清除人类为目标。

  一旦洞悉这点,东尤洛浦大区的民众,前途就极其不妙。

  一系列发生在几十年前的事,现在想来,方然仍依稀记得当时的无力感,即便每天都浏览报告,知道“十字军”的武装机器人正在西面大肆屠戮幸存者,“紅军”的推进却无法一蹴而就,最快,也要到来年春天才能发动一场战略进攻。

  几个月的对峙,战略上,是对盖亚净土大区有利。

  但是对民众而言,在毫无反抗之力的情况下,则意味着死路一条。

  时间进入一五零二年,春季战役中,“紅军”陆续解-放了东尤洛浦大区的若干座民众定居点、战备要塞,不出所料的几乎没有发现幸存者,甚至连尸体都罕见,据推测,应该都是被“十字军”作为原料处理掉了。

  自己也是一名大区管理员,机器与人的对抗,结果,方然肯定不会有乐观的期待。

  定居点,自身设计并未考虑一旦被袭击,如何保全民众的性命,在武装机器人的清扫下,甚至几小时就会变为无人区。

  至于散布在废弃城市、深山老林里的幸存者(如果有的话),或许可以存活更久。

  但是在一波波机器人、无人机与监控体系的清扫下,再加上恶劣气候,死亡也是一个迟早会到来的结局。

  基于以上因素,对东尤洛浦大区、乃至“红军”攻下的其他地域,方然都不报多大期待,事实上从西历一五零一年到一五零二年冬,一年多时间里,“紅军”只从几百万平方公里的东尤平原上,救出寥寥132名幸存者,

  这已经足以说明,在强AI时代,人类的生存态势是多么恶劣。

  不过就算是在这一片肃杀的氛围中,奇迹,仍偶尔会发生,譬如严寒时节的伊热夫斯克。

  当年冬天,在击退“十字军”主力后,搜索伊热夫斯克废城的“红军”工程技术部队,在一大片废墟之下,探测到微弱的生命活动迹象。

  在那时,任何生命活动迹象,基本上都意味着“那里有人类幸存者”。

  只因连年战乱、“全产机”当道,盖亚表面的地貌一直在变迁,曾经繁华的城市,人去楼空,事实上依赖人类生活的老鼠、野犬乃至小强等物种,

  很难在钢筋水泥、文明墓碑般的城市区域长期生存。

  为拯救同类,阿达民,盖亚净土大区,究竟能投入多少资源,这是一种艰难的取舍。

  一五零二年的冬天格外寒冷,清理伊热夫斯克废城的“红军”机动作战力量,在某栋大厦的地下车库区域,发现一座疑似末日避难所的废弃地,种种迹象显示,这里已经被武装力量发现、并爆破搜索过,里面的幸存者也均罹难。

  不论当时被杀,还是被带走后“处理”,结局,最终也都是一样。

  发现避难所的废墟,对“红军”而言,原本可以搜括的资源肯定已被前一入侵者扫光,只剩下一定的勘察、研究价值。

  在狼藉的建筑内搜索,拍照、取样,机器人的灵活肢体,翻开碎石与垃圾,几小时内将面积近一千平方米的空间大致勘察完毕,收队前,照例进行人类代谢产物侦测,却在极其隐蔽的某处疑似下水道,

  发现痕量的药物残留。

  药物残留,简单分析一下成分,这一发现就引起现场机器人的警觉。

  一种自然环境下,至多半个月就会分解的化合物,出现残留,除人类活动、或预先设定的机器所为,没有其他的可能。

  发现疑似人类活动的蛛丝马迹,线索,被逐级上传到指挥AI,不经意间的一次AI判定,就决定了地下深处幸存者的命运,几台大功率挖掘机很快清理出工作面,向线索指向的地下深处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