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耽美小说>特殊潮汐【完结番外】>第1章 天才和路痴

  飞鸟归林,司沈然重返故土,受聘成为海市大学某实验室的一把手。

  三十出头的他,以博导的身份,接连刷下各大媒体教育版的头条,作为一朵科研界的奇葩,注定成为经久的传奇。

  传奇是个事儿妈、强迫症、工作狂。

  海市都市报教育版的记者林诺这么认为。

  他让实习生递出去采访提纲,司大教授送回来时从头到尾改了一遍,还改了错别字和病句,连使用错误的标点符号也用红笔圈了出来。

  林记一度天真地认为,这位传奇人物只是工作态度认真。

  多年来海市被人称作“学术沙漠”,仅有的两所大学里只有海市大学一所扛起高等教育大旗,堪堪挤进TOP30。

  新上任领导班子终于痛定思痛,开始走起“科教兴市”路子,制订多样人才优惠政策,希望能借此引进人才。

  司沈然便是目标人员中的一位。

  市宣传部还特地立下规矩,要求各媒体对人才的报道必须阳光向上、充满正能量,为了激发孩子们探索科学的兴趣,还要求各媒体在报道时,应尽量将深奥枯燥的研究化繁为简,内容须写得生动诱人。

  对此广大教育线的记者们表面上十分赞同,背后纷纷议论“宣传部又不干人事”。

  记者大多是文科出身,对科研大佬们的研究内容,有时连研究的标题都看不明白,只能加班加点努力钻研苦读。

  林诺放弃读懂司沈然的研究方向,判断了半天认为司沈然的研究可能与物理学中的磁力有关系,接着看司沈然的履历跟着老主编一起感慨。

  这位年仅30岁就列序海市“朱雀”甲级人才称号的司教授,籍贯是京城,出生在海市,本科毕业于国内顶级学府T大,随后赴阿国直博,毕业时凭借博士期间发表的数篇高质量SCI论文,迅速跃过博后和讲师阶段,直接被聘为S大的副教授,几年不到又升上教授,拿到了终身教职。

  为迎接新引进人才,市宣传部特地在市中心的指定酒店召开了人才接待宴。

  宴会前举办了小型交流会,邀请一群对科学充满无限向往的孩子,请司沈然给孩子们开了一场科普讲座。

  讲座的主持正是林诺,他只感受到了世界的不公平。

  都说能量守恒,通常科研搞得好的人,即使长得好看,发量也可能不大行。

  司沈然打破了大部分人的传统认知,此人发量充沛不说,就这脸出道当流量网红,估计能赚个钵满盆满。

  只是性格令人无语。

  比如说问他为什么选择回国,他说算不上正式回国,只是趁着学术休假回国歇一阵子。

  问为什么选择海大,说因为钱多事少离家近。

  问为什么选择科学研究作为职业,答因为做科研工作最轻松。

  再问他对科学研究有什么看法,司教授沉吟道你这问题问得太泛了,毫无内涵,不好回答。

  于是林子诺请他介绍一下他目前的主要研究,司沈然调侃说你是都市报,又不是学报,问学术问得太细不怕群众看不懂么。

  林子诺脑门青筋暴起,捏着话筒的手蠢蠢欲动。

  奈何座下是一群对科学充满憧憬、目光中闪烁着求知光芒的孩子,只能强行按压下心中想要揍人的冲动,心中默诵新闻从业者道德手册,不能以身试法殴打采访对象。

  他脸上依旧挂着职业笑脸问道:“司教授,那么最后一个问题是来自咱们都市报的小记者们,众所周知,您在阿国的S大大学仅花了五年时间就拿到了终身教职,这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成就与高度,那么您平常是如何学习的呢?”

  司沈然推推金丝框平光眼镜,双手优雅交叠于胸前,语气相当平和,“既然你都说了,这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又何必问呢。不过要是孩子们好奇,我觉得也有必要和孩子们探讨一下如何花更少的时间,做出更多的成果。结论呢,”

  林诺脸上挤出一个满怀期待的神情目光灼灼地看向他。

  “我已经重复过许多次了,因为我是个天才。”司天才铿锵有力地下了结论。

  林诺愣住了,半晌迸出一个单音节,“啊?”

  司天才看他的神情带着几分戏谑,饶有兴致地观摩了林记者表情崩裂的全过程,才慢悠悠地补了一句:“——特别是在勤奋方面。”

  底下的学生们都笑了,司天才开始讲自己作为天才的非人类作息。

  林记被这位天才怄了一肚子火,又不想直面总编的咆哮,只好运用他多年来面对各路“牛鬼蛇神”练就的笔法功夫,将他的采访稿提炼升华,极尽可能地遣词造句,写了篇中规中矩的宣传报道交差。

  他都能想象到司天才看到报纸后嘴角会扬起的淡淡的带着嘲讽的笑容。

  仿佛在嘲笑“愚蠢的人类噢,你也只能到达这个高度了。”

  一想到作为教育线的记者,想到将来免不了要再和他打交道,林诺决定以后只派实习记者对接。

  司沈然兼职所在的海市大学是一所百年名校,有着相当多的研究所和实验室。

  他接手的实验室刚挂牌不久,人数不多,他只同意代管两年,接下来的事打算之后再决定。

  原先的负责人是领域内颇有声望的严老教授,在T大任教,退休后返聘至海大,是司沈然本科时的专业课老师。

  年初严教授在家泡澡时昏倒,连夜送去了医院。

  长年以来,严老吃饭喝酒从不忌口,熬夜潜心研究也是家常便饭,积年累月下来有了心血管疾病。

  这一回病得不轻,在医院一躺就是大半个月,出来后在京城的疗养中心一直住着。

  严教授思前想后,认为在专业领域耕耘一辈子,是时候该真正退休了,于是就向学校推荐了司沈然。

  司沈然让家里司机把车停在学校正门前,打算步行进校园。

  司机小曾本日第三次和他确认,“司教授,真的不用开进去吗?”

  下车前司沈然扣上西装纽扣,抖了抖西装衣领,朝他挥挥手表示不用,颇为自信地跨出车门,独自走进学校,留给小曾一个潇洒背影。

  小曾在司家工作时间不长,此前没见过司沈然,入职一年以来是给司太太开车。

  司太太指定他当司沈然的专车司机后,管家刘叔给他打印了三张A4纸。

  头一条写着“不可称他‘少爷’,需称呼‘司教授’。”后头跟着“喜爱散步,可是容易迷路。”等等诸多关于司沈然的注意事项。

  司大教授自信的背影消失在正门后的校道,小曾看着他的背影,心道这学校也不大,不至于迷路太久吧。

  自信的司教授在偌大的校园迷路近一个小时。

  司沈然没记住发小韩靖柏在电话中再三强调的“千万别听导航的走正门,现在要从西门进。”这一点。

  海大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校园面积能和隔壁农业大学媲美。

  司沈然在高大茂盛的梧桐树和银杏树的遮挡下,跟着指示牌走了一会儿,渐渐发觉每栋楼似乎都长一个样,甚至连每个路口都长得像,不多时他就彻底迷失在了校园。

  这个点路上没什么人,即使偶尔有人匆匆走过,司教授依然自信地认为还用不着问路。

  他试着从手机地图找方向,再仰头看看天空,顺着太阳所在位置,想判断东南西北。

  然而他在同一条路上来来回回绕了三趟,还是没能找着地方,地图上行政楼的方向,分明就是个大工地。

  六月下旬,暑日渐长。空气中连浮尘都漫出热气,蝉鸣如海潮,一阵高过一阵,叫得人头疼。

  燥热感一旦开始灼烧神经,会连带出烦躁,自认为极有耐心的司沈然,额头闷出来一层细汗,他脱下西装外套,不信邪地挽起袖子,接着找路。

  然而又半小时过去,他似乎越走越偏僻,隔着马路瞧见了阳光下晒得明晃晃的鱼塘和农田,那里分明就是隔壁农大的校园。

  此时此刻司沈然才不得不承认他迷路了,他懊恼地翻出手机,准备给发小打电话,再迎接他的嘲笑。

  他的身后传来一声询问:“您是找不到路了吗?“

  来人语气温和,音色如早春初化的雪水,顺着山岩淙淙而来,夹杂着疏离感。

  “不是,我——”

  他转过身去,在浮起轻尘的燥动热浪中,对上一双黑绿瞳孔,脱口而出的否定消了音。

  呱噪的蝉鸣渐渐沉下,司沈然有刹那的恍惚,仿佛透过他的双眼,看见了深空遥远的星云,颤动着久远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