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耽美小说>折红英【完结番外】>第10章 学琴

  赵嫣曾在绿倚阁外终日徘徊,外面看起来只是座普通的两层小阁楼,却不想,一踏足,内里却别有洞天。

  阳光透过光鲜亮丽的五色琉璃窗打进来,室内一派光明,敞亮通透。名家雕镂的玲珑红木隔扇板,上嵌博古纹销金式样,一槅一槅的,隔出一道道昏黄夕阳,她随着苏玉卿一路往里走,彩绫纱帐如烟似雾,繁花似的层层堆叠。

  更让她惊奇的是满墙满壁,皆附壁凿上悬空的古琴,架子上、桌子上、案几上都随处可见琴具。

  苏玉卿带她到屏风后,从暖瓶里注水入铜盆,再从屉子里拿出一块巾帕递给她,“擦擦脸。”随后转身出去。

  屏风是一副秋狩图,赵嫣透过纱屏面注视着她走到书架前站定,信手抽出本书翻了翻,这才注意到她今日未着女官服饰,穿着一身天水碧宽袍广袖,头上一只绿玉竹节簪,腕间一串粉红碧玺,潇洒飘逸,绰约婀娜。

  屏风后迟迟没有动静,苏玉卿疑惑抬头看了一眼,那道映在屏风上的小小身影忙不迭回神在盆里舀水,制造一阵哗哗的水声,以掩盖自己偷窥的举动。

  赵嫣用力擦拭掉满面的泪痕,梳理额间碎发。放下帕子,往外一看,晚霞漫天,夕阳斜倚,桌椅案几洒满淡金色余晖。

  她真的给她煮了一碗茶,不苦不涩,清亮的红色茶汤伴有一缕炒熟的糯米香。

  从提盒里又变戏法似的掏出三四样点心、果脯,她尝了一口,“好甜啊,这是什么?”

  “蜜翻花。”

  苏玉卿见她齁嗓子直灌茶,递了一把芡实。

  晚风习习盈袖,吹得她袖袍翩飞,飘飘欲仙,赵嫣嚼着口里清香爽脆的芡实,出神地望了她一会,心思开始游移到满墙的琴上。

  “苏大人。”

  “嗯?”

  “你这里的琴我能看看吗?”

  “看吧。”

  今日的她太好说话了,赵嫣蹦起来跳到墙边。

  她于古琴一窍不通,见到华丽的便喜爱,指着一把琴——上面缀红绿流苏,涂了流光溢彩的团花图案漆面,镶嵌珍珠玛瑙的七弦琴,她笑道:“我喜欢这把。”

  苏玉卿冷眼瞧着那把艳光四射的琴,淡淡开口:“那是我最讨厌的一把琴。”

  “啊?”

  这人一会风一会雨的脾气不好,赵嫣早就习惯了,她往常还更冷淡些。

  “天色不早了,公主看完自行离去吧。”苏玉卿转身上了楼,赵嫣没瞧出她赶客的意思来,咚咚咚踩着木梯跟着上了楼。

  楼上是她斫琴、修琴之所,像间匠房,到处挂满了工具,凿子、刮刀、锉刀、木贼草……

  斫琴步骤复杂,往往需要挖槽腹、上灰胎、装琴徽、髹漆、推光、装雁足、上琴弦等等繁杂的过程,大约一两年才能完成一把,做一把好琴,中间对时间、温度的把控更是颇为严格。

  苏玉卿在底下耽误太久,不想再与跟上来的人废话,索性不理她。

  赵嫣与她对坐,见她于一小木碗里调兑灰色膏状物,碗里还隐隐有细光闪烁,随后将它刷上琴身表面,循环往复。

  她好奇伸手在碗里揩了一点,放在灯下看,“这是什么?”

  “灰胎,用鹿角霜和生漆做的,你快擦掉,不然等会沾你手上擦不下来。”

  赵嫣听话擦掉,闭了嘴,安静盯她动作,木梯有脚步声传来,有小太监站在梯前回话。

  “大人,膳食送到了,娘娘嘱咐您早些用膳。”

  “知道了,你去提盏灯来送十七公主回去。”

  “是。”

  小太监抬脚要走,赵嫣忙拦住他,“等等——我不走,本公主命令你,退下吧,你可以回去歇着了。”

  听起来装腔作势的,苏玉卿扫了她一眼,放小太监下楼,“下去等着。”

  赵嫣心满意足,一手支颐着腮,一手抚上干枯的老木制成的琴面,“大人怎么会这个的?”

  “……”她不搭理她,赵嫣只能眼巴巴瞧着。

  学堂里赵嫣已经学完两本女教书了,对历朝历代贤淑的女性都耳熟能详,本朝皇帝纪实也通达,四书五经涉猎一二,珠算理账、女红、烹饪、书画都不在话下。

  宫中女官擅陶埙雅乐,她们皆学此乐器,陶埙中正平和,但赵嫣更偏爱古琴,琤琮之声令人心折。

  “我的陶埙已经吹得很好,琴还不会,阿姐说到时候等她空闲了会教我的。”

  实际上赵妧翻过年已经及笄了,宫里医官正手忙脚乱替她消除脸上的白斑,好与公子儿郎们相看,届时不耽误出降礼。医官说脸上的白斑难以痊愈,只不许见太阳,她已经好一阵待在屋子里没出门了。

  赵嫣难得见她一面,怎有余闲学琴?

  她不提还好,一提苏玉卿就想起几年前她成日在书本上画圈的事。十二公主自己学得快,却不会教人。

  她狐疑瞟了她一眼,小公主得意洋洋的,笑得一派无邪,她不置可否。

  “待我学会了弹给苏大人听听看,大人不要小瞧我阿姐,她的琴艺亦是了得!”

  “那臣拭目以待。”

  苏玉卿如愿看到她鼻子瞬间皱老高,亮黑的眸子又滴溜溜转,不知在愁什么、又打什么主意?

  七情六欲全上脸,这样的人在人精扎堆的宫里少见,她看着稀奇就想逗逗她。

  “公主若还不想走,不妨下去一道用膳?”苏玉卿刷好了第一遍灰胎,吹灭烛台,将琴身自然阴干。

  屋里的灯一盏盏吹灭,登时四面漆黑,只剩下她手中一点明光。

  赵嫣提着裙子忙不迭跟上她,她步子大,下楼时人就已经走下去好几步了,“大人等等我,我怕黑。”

  她跟后面鬼撵似的,跌跌撞撞,一脚踏空扑进前面人怀里。

  蜡烛啪一声燃成一堆青烟,顺着楼梯滚下去,哐当哐当——滚到底了。

  昏暗狭小的木梯上,阒无人声,她站得稳当当接住了失足的赵嫣,头上的珠米花恰好打在她的脸上,她被迫闻了一鼻子的头发香,是茉莉。

  底下守候的小太监听见声音,隔帘问:“大人,出什么事了?”

  “无事,你去多点几盏灯来。”

  苏玉卿托住赵嫣的肘弯,帮她站直,皱着眉问:“崴到了没有?”

  怀里人迅速站直摇摇头,心虚地先看她一眼,溜着空跑下了楼。

  食盒里是淑妃精心准备的食物,精致可口,赵嫣吃得却食不知味,她用了两口放下筷子,“大人,我将才骗你的,我阿姐没空教我,我想你教我才这样说的……”

  “食不言。”

  食不言她也言了,赵嫣耍赖故作委屈,“我知道,大人肯定是嫌我冒失不想教我。”

  这拙劣的激将法……苏玉卿夹筷子的手顿了顿,心内发笑。

  “但若我阿姐有空,教得肯定不比你差,你信吗?”

  苏玉卿挑了挑眉,示意她跟上,径直走到琴台边,按住她的肩膀让她坐下,“试试。”

  她拉过她的手往弦上拨动两下,琴声溢出。

  赵嫣心里一阵欢腾雀跃,不枉她软磨硬泡大半天,终于教她摸到这琴。

  往后,她们约定隔三日来一次。起初赵嫣还拘谨着,她说一句她跟着做一句,不敢懈怠,渐渐地胆子也大起来,因为她发现苏大人只是懒洋洋地不爱搭理人,或是觉着她太蠢了不屑于搭理她。

  总之,她不凶的。

  白日来时,炉子里总有煮好的茶汤点心;夜晚回时,小太监总会提着灯等着她;冬日走时,会有人替她准备斗篷手炉;被门槛绊倒一次后,下次再来,地上就铺上了手工编织的厚绒毯;闻不得烈香,再看见它时已经被束之高阁;喜欢茉莉,小太监给她挂衣服的熏笼都是茉莉味……

  她学琴指法时有弹错,甚至一个音错上好几遍。赵嫣小心翼翼觑她,她脸色都黑了,胆战心惊告饶,再三保证下次不会再错,说得可怜兮兮的,她也就不再气了,从鼻子里哼一声就算翻篇。

  但是不可一而再再而三,她会拿戒尺打手板的。

  赵嫣撇撇嘴认罚。

  “年节要到了,这几日臣不在宫里,公主仍需加紧练习。楼上的琴上了第四遍灰胎,还劳烦公主替臣下照看。”

  赵嫣拍着胸脯应下,又好奇问:“大人回家吗?你的家在哪?”

  她如今已愈发敢和她说话,天南海北的,想说什么说什么,她有时理会有时不理会,但这没所谓的,她自个儿也能跟自个聊得欢。

  “就在京城。”

  “这样近啊,那大人会去看上元的灯会吗?听说灯楼扎得比城墙还高。”

  “灯会年年都有。”没什么好看的。

  她有些失望地点点头,“哦,那我就先告辞,不耽误大人的事了。”赵嫣从袖子里掏出自己打好的两枚络子放在她面前,笑盈盈祝贺道:“祝大人新年平安喜乐,诸事顺遂。”

  随后收拾了琴谱,灭了琴香,跟外面的小太监打了招呼,小太监立马起身打着伞站在外面雪地里等她。

  赵嫣这才出去。

  人影消失在阶下雪地,琴室里茉莉香幽远弥散。

  苏玉卿不知怎的耳边响起那句“平安喜乐,诸事顺遂”来,心里惆怅顿生……望着那两枚络子,坐在那里呆愣愣出神。

  良久,窗棂外明亮雪光筛在她身上,静谧的雪花簌簌落下,远处有小宫女领年钱热闹的笑声,她心里想着她不知走到哪了?

  猛地恍然大悟,原是自己忘了同她祝福。

  想等过了年来再补上。

  *

  这个年过得并不安生,宫外北方各重镇遇大雪灾,村庄、屋舍、道路、良田都遭受了倾覆性的打击,还没开朝,户部几位大臣就不停递折子请求觐见,宫里值房整夜灯火通明,年夜也忙得焦头烂额。

  宫里太皇太后中风多年,忽得急病一场,终日汤药不断,眼看大限将至,就要不好,太医话里话外透出药石无医的信儿,针灸已是无用。

  整个年节皇宫笼罩在一片阴云之下。

  但不久事情迎来转机,恰是年初八那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