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摄政王的小软妃>第六十章 还可以休了沈容

  沈易走后,贺衍川也休完了婚假,继续忙公务去了,好像就只有沈容一个人无所事事。

  平时贺衍川去上朝,又要辅佐小皇帝处理政事,要到下午才会回来。

  前几天沈容就乖乖待在家里等他回来,后来贺衍川大概也察觉到了他一个人在府里会很无聊,而且现在也不像冬天那样不适合出门,所以就叫了于大宝过来,让他和夏梨每日陪着沈容出去外面散心。

  于大宝之前暂替了刘管事的活,现在刘管事回来了,他又回归了原来的位置,平时也不算忙。

  现在贺衍川叫他贴身伺候沈容,算是提了他的位置,他高兴还来不及呢,每天就变着法地给沈容搜罗京城热闹的地方和好玩的玩意儿。

  这日阳光暖和,夏梨给沈容穿上春装,浅绿色的料子,衬得沈容愈发的唇红齿白,再拿上一把折扇,要是不知道他身份的,看见他定会认为他就是哪家养尊处优的小公子。

  沈容明面上就带了夏梨和于大宝出门,但贺衍川手底下好几个暗卫都悄无声息地跟着他们,既不会打扰沈容游玩,在他遇到危险时也能及时上去救人。

  今日的太阳虽然好,但在外面逛久了还是有几分燥热,沈容到了街上以后就买了些糕点和两个糖人,走到一半觉得渴了,便找了个茶楼进去喝茶。

  沈容身份特殊,自然不能坐在人多的大堂里,小二看他衣着不凡,笑吟吟地将他迎上了二楼的雅间。

  于大宝给了小二赏钱,让他赶紧把茶水和点心送来,小二拿着碎银子笑豁了牙,点头哈腰地应了声好,连忙到厨房端东西去了。

  夏梨拿着小扇子给沈容扇风散热,笑着道“王妃,您爱听说书,这个茶楼新来的说书先生可会讲故事了,您应当会喜欢。”

  沈容杵着下巴,抬头看向夏梨,眼眸黑白分明,“夏梨你来听过他说书吗?”

  夏梨摇头,“奴婢也是听别人说的,待会儿王妃您亲自过过耳,您还在沈府时就经常出来听书,这说书先生讲得好不好,王妃您一听肯定就知道了。”

  沈容这回没有回应,他只是深深地看了夏梨一眼,明明眼神还是那样的干净无辜,但夏梨却莫名感受到了一股压力。

  就在她撑不住快要下跪谢罪时,雅间的门打开,小二端着茶水糕点回来了。

  于大宝帮着把东西放在桌上,也打断了沈容对夏梨的凝视。

  于大宝看了脸色有些苍白的夏梨的一眼,又迅速垂下了眼眸去。

  小二走了,房间再次恢复了安静。

  沈容看着桌上盘子里的糕点,笑容乖巧甜蜜地对夏梨和于大宝道“你们俩也吃糕点呀,我一个人吃不完的。”

  沈容现在的表情无辜极了,像是方才差点把夏梨吓跪下的那个人不是他一样。

  于大宝率先道“小的谢谢王妃赏赐。”

  夏梨也跟着道了谢,看向沈容的眼神却变了许多,不过她藏的好,没被人看出来。

  二楼的雅间靠着大堂那侧的走廊,可以清晰地听见大堂的声音,打开窗户以后,里面的人坐着都能看见一楼的客人和说书的先生,但下面的人却看不见包间里的人。

  沈容刚喝了一口茶,下面就开始说书了。

  说书先生是个三十多岁的男子,听说还是个秀才,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讲起故事来一波三折,听来也颇为有趣。

  沈容神情淡定地喝茶吃点心,倒是没评价这个说书先生说得好不好。

  等说书先生讲完三回故事,堂下爆发了激烈的掌声和叫好声。

  说书先生下去歇息以后,大堂里的人就自由交谈起来,有人在说刚才的故事,有人在说其它的事情。

  这时,忽然有人道“如今的朝堂,权臣当道,摄政王和秦党明里暗里斗得那样厉害,倒是可怜了陛下。”

  听见摄政王几个字,沈容下意识地竖起了耳朵。

  说这话的是一个读书人,跟他同桌的自然也是读书人,大晟国风开放,不忌民间百姓谈论朝政,只要不过分,一般不会有人管。

  先皇在世时倒是颇为注意自己在读书人之间的名声,因为他是弑兄杀弟逼父退位才登上皇位的,所以格外忌讳别人说他的不是。

  当初有耿直的老臣骂了他几句,都被他找借口砍了头,朝堂命官尚且如此,民间那些没有官职的读书人就更难保住性命。

  因此,先帝在位时期,谈论政事的读书人还是比较少。

  但小皇帝登基以后,权利被贺衍川和秦党一分为二,自诩忠君爱国的读书人自然不会骂他,而是会可怜他。

  至于贺衍川和秦党,双方都想得到百姓的支持,特别是这些将来可能会入朝为官、而且能轻易引导民间舆论的读书人。

  百姓大多不识字,觉得读书人懂得多,读书人无论说什么做什么,他们都会想,读书人都这么说了,那事情大概就是这样的。

  贺衍川和秦党都不是皇帝,占不了“大义”二字,他们在很多读书人眼里就是权臣奸臣,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都很是看不起他俩。

  如果这两边有任何一方因为一个读书人骂了他而为难这个读书人,那无疑就是给对手送拿捏自己的把柄,到时候只需要引导天下人读书人都咒骂厌恶犯错的那一方,那那一方很快就会失去民心。

  失去民心有多可怕,他们又不是傻子,自然明白。

  所以贺衍川和秦党都不会理会那些骂自己的人,反正被骂又不会掉块肉,不过要是一些人的言论过分了些,比如说他们二者中的谁有谋反之心,那肯定是要制止的。

  皇帝在百姓眼中是正统,谋反可是要被天下人唾弃的,谁也不愿意背上这个锅。

  两方都不管,是以民间讨论两人的言论就自由很多。

  方才那位书生话音刚落,另一个人就接道“是啊,当初陛下继位时还年幼,摄政王和秦家趁机把控朝政,即便如今陛下已经长大了,但这两方都没有要归还权利的意思,除非他们两边有一边倒了,不然这永远是个死局。”

  有人感叹“先帝这么多个皇子,恐怕他自己都没有想到最后会只剩下小皇子一人,哪怕换做是其他任何一位皇子,都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先帝……”有人应了一声,但终究还是没有说下去。

  民间都在传,先帝这么多皇子之所以都没保住,是上天对他踩着兄弟和父亲登基的惩罚,他屠尽兄弟只留自己一人,上天也屠尽他的皇子只留最不适合继承皇位的小皇子。

  不算因为各种意外而死的那些皇子,其中最有望成为太子的五皇子和七皇子,可都是被先帝逼得谋反,最后惨死的啊。

  先帝自己得位不正,因为心虚所以疑心病重,不仅打压朝臣,更是惧怕自己的儿子也学自己,一旦有优秀的皇子冒头,就会被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等他杀了两个最优秀的皇子,再回过头去看时,却发现自己已经没有皇子可用了。

  不知道先帝临死前后不后悔自己以不耻的手段登基,又害死了自己的两个儿子。

  不过不管民间传言有多过分,都不适合拿到明面上来说,所以大家很快又转变了话题的方向。

  “不知摄政王和秦家,谁会成为唯一能站在陛下身边的赢家。”

  “在下更看好摄政王,先不说他在西北苦守十余年,为稳固大晟江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就说他当年手握太上皇密旨,恢复皇室身份以后却依旧甘愿俯首称臣,扶持侄子登基,而且这些年来一直兢兢业业辅佐陛下,不曾有半分懈怠。单纯冲这一点,在下就佩服他。”

  “仁兄说得是,而且他不顾世俗言语,即便知道沈容是男人又是痴儿,还念在旧情的份上迎娶他为正妃,此等有情有义之人,在下相信他定不会有二心。”

  紧接着,这人又道“更何况沈容身为男子,不能生育子嗣,这就意味着他们俩不会有后代,这不就是摄政王对陛下表忠心的一种方式吗?”

  没有后代,贺衍川夺了皇位也传承不下去,臣子们也不会支持一个无后之人,所以贺衍川谋反的可能又降低了许多。

  不过每个人想法不同,有支持贺衍川的,自然就有反对他的。

  “此言差矣,摄政王是娶了沈容为正妃,可他还能立侧妃,还能纳小妾,怎么就不能生育后代了?况且娶了妻子又不是不能休,说不定这只是摄政王欺瞒圣上和百姓的一种方式,待以后寻到合适的时机,把人休了不就行了嘛。”

  什么合适的时机?自然是贺衍川当了皇上以后。

  自古就没有男子为后的先例,走得最高的那位也不过是成为了太子妃,如果那位太子没有意外死亡,谁知道那位男太子妃又能不能成为皇后。

  这人不知道,他嘴里说的沈容就和他在同一家茶楼里,并且清楚地听见了他的话。

  夏梨气愤地揪着帕子,对沈容道“王妃你不要听他们胡说,王爷才不是那样的负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