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耽美小说>折红英>第40章 造反

雪虐冰饕,刺骨阴寒。


山峦被雪雾笼罩,混混沌沌,皑皑茫茫,分不清层次,目之所及之处只有脚下这条掺了雪水的泞泥小径,两山夹道之间肆虐的罡风刮得人寸步难行。


一行人走走停停。


北风像刀子一样割过冻得通红的脸庞。


张口说话,呵出的气甚至没法凝成白雾,实在太冷了,苏玉卿坐在囚车里,冻得瑟瑟发抖。


苏珝坐在风口用身体替她挡着风,但风是从四面八方刮过来的,这点阻挡根本无济于事,他自己也冻得不成人样,浑身打哆嗦。


“小妹,又是、又是、当哥哥的、连累了你……”他冷得说话都不利索,嘴皮子直打架。


当日若不是他犯轴,定要问两位兄长的下落,他们也不可能如此容易被擒住。


“对不起。”


此时说对不起还有什么用,苏玉卿连白他一眼都做不到,“别说话。”


说话会带走身体的热气,当务之急是伺机逃跑,等到下一个驿站或是歇脚的地方,保存体力,兴许还有一线逃跑的机会。


苏珝闭上了嘴。


两位看守士兵轮流喝了一口烧酒,烈刀子穿过肠胃,厚厚的靴子踩在雪地上,总算手脚有了暖意。


山路难行。


一个士兵提了提围领掩住口鼻,瞄囚车里的兄妹一眼,冷笑一声,“这冰天雪地里,最忌讳喝风,再说话,就等着死吧!”


另一个眼看快到地方了,也不在意再多说两句,道:“过了这座山,把你们交给州府,我们的差事就了了!不妨再告诉你们,你两个通敌卖国的兄长已经死在关外了,你们全家都要下大狱砍头!”


苏珝仍旧坚信大哥二哥不会临阵脱逃,更不会通敌卖国!


“京里呢?”苏珝急急问。


“管他京里京外,都是卖国贼,自然也得砍头!”


这士兵越想越气,若不是这两个逆贼好死不死跑到他们的关卡处要出关,他们哥几个何苦跑这么一趟押送犯人?吃力不讨好,还险些冻死在路上!


晦气!


他重重踹了一脚囚车。


囚车顶积雪被震得扑簌簌掉下来,滑进脖颈里,凉意透心。


前后左右的士兵都大笑起来。


笑声穿透风雪幕障,狂风卷着雪头,不停翻滚呼啸,雪刀子扑面而来,仿佛整个山谷都跟着震颤。


突然,笑声戛然而止,士兵们眼一眯,像是发现了敌情,纷纷竖起刀剑严阵以待。


气氛沉凝,一触即发。


苏玉卿顺着望过去。


一道高大颀长的身影走在山道上,正朝着他们过来,隔着风雪,看不清面容,但他手中提着的一柄长刀锃光发亮,绒绒的絮雪沾满刀身,更添寒芒。


杀气腾腾,锐不可当。


“大哥!!!”


看清来人,苏珝喜出望外,激动地长啸。


苏璟没有死。


这分明是那位传言背主叛国死在关外的苏家大公子,他还好好活着!


他是来救他们的!


双方遥遥对峙,都不说话,苏璟武艺高强,继承了曾祖父自创的刀法,大开大合,能够以一当十,声威赫赫,西北鲜少有不知道他的名号的,寻常士卒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方才拿他嬉笑取乐时肆无忌惮,现在当着真人,士兵们心生畏惧,露了怯意,谁都不敢上前。


左侧就是悬崖峭壁,山风呼啸,从山底卷上来的狂风好似在耳边鬼哭狼嚎,不自禁地摇摇欲坠。


喊杀声一起。


率先冲上来的士兵立时就做了苏璟的刀下亡魂,血洒地面,染红白雪。


“杀得好!”苏珝在囚车中振奋地大叫。


苏璟越战越勇,士兵节节败退。


四面山峦皑皑白雪覆盖之下,开始接二连三冒出支援的武夫,从雪地里窜地而起,高举砍刀挥向囚车附近的士兵,前赴后继,源源不断。


喊杀声、惨叫声、短兵相交声、风雪怒号声……


在这山间小道上混战做一团。


许久才平息。


地上横七竖八躺着死尸,白雪殷红。


苏璟刀劈开锁链,打开囚车,对着里面兄妹二人道:“跟我走。”


苏璟一路带他们前往山下的村子,帮他们安顿下来驱寒取暖,这才说了他自己的情况。


原来当日,他照旧在边关巡营,斥候来报,发现北方有少量游牧民族聚集的踪迹,他带着人马前去探查,却发现是敌军在故布疑阵,当即勒马返程。却在途中遭遇前所未有的伏击,他们巡营的地点和路线都是一等机密,只有极少数人知道,为何敌人来得这样迅猛且准备充分?


苏珝恍然,“城中有细作,难怪边关关卡卡得如此之严,甘凉两州又沦陷得如此之快。”


苏璟点点头,“被伏击以后,我受了重伤,只有几个贴身的亲兵护着我杀出重围,我们迷失在大漠里,等再找到正路时却发现自己已经被张贴在海捕文书上,成了通敌卖国的贼人!”


“我们一路躲躲藏藏,好不容易进了城,却苦于不知内奸身份,想等着与陛下派下的钦差汇合陈情,洗清自己的冤屈,没想到钦差进了城第一件事就是定我们的罪!我这才被迫上京,想当面面圣,只是没料到我前脚刚走,你们后脚就来了边关,事已至此,父亲在京中情况只怕是更坏。我只能按兵不动,被此地的里长吴胜所收留养伤。”


他原原本本道来,苏珝听了,察觉出不对,“按照你的说法,钦差应该先我们一步出京,但是京中风平浪静,压根没听过什么边关急报。”


苏璟:“这也是我疑惑的地方,出了边关,好像人人都不知此事。”


军情都是八百里急报,一路畅通无阻,地方官员都没有拦截的权利。像西北如此大的军情,一经发生,都是快马加鞭送信,不出十日,京城就会得到消息。


京中没有消息,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整个西北大大小小的官员沆瀣一气,将消息摁在了边境,要么就是拦截的人手眼通天,权倾天下……


一片静默中,苏玉卿忽问,“大哥,你在凉州可听到过和亲公主出境的消息?”


“什么和亲公主?我闻所未闻。”


三人齐齐一愣。


……


深夜毡房里,赵嫣躺在床上假寐,身上盖着的滚边狐裘柔软温暖,出乎意料的,这些西州人对她还不错,几乎是有求必应。


有些奇怪的是,出了京城后,他们日夜赶路,行色匆匆,赵嫣受不住路途颠簸,几次请求放缓行程,都被他们拒绝。


他们说,不能拖,到腊月连马都走不了了,人和马都会冻死在路上,必须加快行程。


他们说的有道理,赵嫣无可奈何,只好同意。


但更加奇怪的是,一路上,竟没一个官员设宴迎接或前来参拜。


他们又说,不来参拜是你们汉人的事,与他们西州人无关。


从此,赵嫣就暗暗留了心眼,白日里在车上补眠,夜里时时提防。


果然,她发现,每日三更时分,都有人前来她的四周打转,甚至偷窥。


只不过等了几日,那人也没进过帐子,倒像是她的一场错觉,兴许只是夜间巡逻?


今夜,她一如既往躺在床上,袖箭在怀中被她捂得发烫,那人在帐外徘徊了足足一炷香时辰也未离去。


她害怕地握紧手中袖箭,绷紧心弦,不敢松懈。


早就听说关外人未经教化,民风彪悍,队伍里有几个士兵看她的眼神赤裸裸的意味不明,闪烁着蠢蠢欲动,让人毛骨悚然。


一股冷风透进来。


赵嫣顿时警醒,全身寒毛都竖起来了,屏气凝神,听着身后的脚步声越来越近。


那人没有放轻动作,反而很急切,声音大得让人无法忽视。


脚步声走到近前。


炭盆里的火光照出她臃肿佝偻的身形,赵嫣一惊,睁大了眼睛,“哑婆婆?”


这是西州派来服侍她的老妪,天生聋哑,没有名字,大家叫她哑婆婆。一路上,她都对赵嫣关怀备至,她没想到深夜窥伺自己的人竟然是她!


她悄悄举起手中袖箭,锋利的箭尖对准哑婆婆。


不知她来意是好是坏,赵嫣心中挣扎,难以下狠心出杀招,握着袖箭的手时紧时松。


黑暗里哑婆婆尚未察觉危险,左顾右盼,像是在提防着什么,见赵嫣已经醒了,她脸上露出欣喜之色。


手在空中拼命比划,赵嫣不解其意,但警惕之心不减。


哑婆婆见赵嫣不懂,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走到一旁去翻她的妆奁。


“你干什么?”


哑婆婆听不见,仍旧自顾自翻找。


“当啷”一声,黑暗里掉下东西来。


哑婆婆在地上摸索了好一会才捡起,兴冲冲跑到赵嫣面前,毫不设防。


赵嫣慢慢收起袖箭,看向她手中的东西——一只狼牙项链,还是当年苏日格向她临别辞行时送给她的。


她将目光从狼牙缓缓移到哑婆婆的脸上,若隐若现的炭火光照得她慈眉善目,眼神和蔼……


她与哑婆婆对视,沉默间一个心念电转,电光石火的一刹那,有什么恍然大悟,她捂着嘴,竟然不可置信,“你……苏日格?他是来救我的么?”


苏日格赠狼牙的事只有他们彼此知道,她连苏玉卿也没有说。


哑婆婆拼命点头。


赵嫣大喜过望,话都不会说了,还在原地怔愣,哑婆婆将衣物劈头盖脸一顿扔,比划手势:快穿上!


赵嫣边穿衣服,边看她,哑婆婆很能干,很快将她的东西收拾好,伸出两根手指头,在她面前指了指:我们走!


赵嫣只有点头,原以为自己只有被乖乖当做礼物送出去的命运,她早就做好了自尽王帐,血溅当场的准备,没想到竟有峰回路转的时候。


哑婆婆早就摸清他们的巡防,带着乔装改扮后的赵嫣熟门熟路地走出了营帐。


外面天寒地冻,赵嫣死寂的心却腾地燃起火苗。


她还有希望,一定能活着回去见她!


……


中原大地,连年天灾人祸,朝廷趁着雪灾加重赋税,征派徭役,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爆发民乱,各地豪强纷纷乘机起义。


豫州吴胜异军突起,手下精兵强将如云,民众纷纷响应,很快汇聚百万之数,带着人马一路势如破竹,高歌猛进,悬河注火,直捣黄龙!


二月,冰河初绽,剑指京师。

----

收回周四完结的话,感觉交代不清,还得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