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耽美小说>折红英>第21章 元宵

赵嫣坐到镜子前梳妆时才发现窗外天已经黑透了。


鹃娘编头发挽髻,指尖在浓浓乌发之间翻飞,她心灵手巧,不一会少女髻形状就定好了。云鬓堆耸,犹如轻烟峦雾,又取出蔷薇金花冠固定,珠宝错落,耳垂戴上金绞丝灯笼耳坠,鬓边飘枝花。


她偏头看了看打扮得俏丽的妆容,觉得不满意,自言自语道:“还缺了点什么……”


不容分说从窗台下薅了一把茉莉,披霜带露的白色花骨朵含苞待放,她拿珍珠一串,清香芬芳的珍珠茉莉发箍就固定在了头上。


赵嫣眼睛望着镜子里,不停地转着脑袋欣赏头上的发箍,继而担忧道:“苏大人会生气的,这是她的花。”


“没事,喜欢就戴着。”鹃娘大胆调侃,“她脾气可怪,也不爱戴花,给她留着有什么用?”


服侍的宫人们都忍俊不禁,卧房内充满欢快的笑声。


“咳。”


窗外有人轻咳了一声,鹃娘抬眼看向来人,一点也没被抓包后的尴尬,打趣道:“二姑娘进来坐,奴婢也给你戴枝花。”


苏玉卿顿了顿,转头不看她们,“娘娘着臣来催,望公主动作快些,前边要开席了。”


“这就来。”


赵嫣着急忙慌套上鞋子,抿了抿口脂,跟着出了门。帘子一掀就见苏玉卿还在等,四目相对,她的眼神轻飘飘落在她身上来回巡视,似在打量她的穿着,赵嫣被她目光盯得不太自在,又抿了下口脂。


“咳,”苏玉卿回过神来,如梦方醒,“公主,请。”


两人进到了正厅,苏玉卿就钻入人堆里不见了。赵嫣被淑妃拉着坐下,瞧了会她的发髻和妆容,眼里都是笑意。


二嫂心思活泛,夸赞了一番,“谁给你梳的头?手这样巧,裙子挑的也好看。”


鹃娘笑说:“除了奴婢手巧,还能有谁?”


“还真给你得意上了?那是公主长的好看!”


赵嫣抬手摸了摸自己的发髻,有些不好意思,脸羞红了一圈,低头望着自己的衣裳不做声。


八宝花卉洒红织金妆花云肩竖领对襟夹袄,领部一圈滚毛白护领,如意团狮贴边,颈上佩戴小月鹿金镶玉璎珞圈,底下穿着一条月白色绣芙蓉八宝纹襕裙。


居移气养移体,淑妃不吝啬给她金尊玉贵地养着,这些日子来养得白白嫩嫩的。从前赵嫣只从底子里看出有些生涩的美人面,现在彻底焕发容光,雪肤花貌,艳冶绝伦。


用了饭后,苏珝大喇喇闯进来站在屏风后开始催人。


淑妃嘱咐了几句,几个宫人带上披风、手炉簇拥着人出了门。


三人一块上了马车,车厢内舒适平稳。还未到中街,就听见一阵孩童笑闹声,炮竹声“啪”地一声响,赵嫣掀帘子往外看,满街五彩斑斓的灯海,月上柳梢,灯火如昼。


乘车在中街狮子牌坊前停下。


苏珝解释,“前面马车进不去了,你们两个走慢点,挨近点,莫要让人群冲散了。”又回头叮嘱侍卫宫人们都紧紧跟着。


长街挂灯悬彩,男男女女盛装游行,手提着花灯携手同游,儿童嬉戏打闹,巨大的鳌山高灯上摆满骑青狮、跨白象的菩萨灯,十几丈高的灯楼上飘满彩带,五光十色,高台上人们敲锣打鼓唱着太平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喊声震天,热闹异常。


赵嫣站在恍若银河的灯海前,看得眼花缭乱,货郎商铺里的灯笼琳琅满目,老伯挑着竹竿将一盏描花鸟的朱纱灯递上灯台,里里外外围着一圈人,口里念着灯谜抓耳挠腮地猜。


苏珝带着她们俩扎进人堆里,“猜这个,这里人多热闹。”


赵嫣望着木牌上刻好的灯谜,口里喃喃地念出来,“南面而坐,北面而朝,象忧亦忧,象喜亦喜。”


苏玉卿站在人群中央,看众人都埋头苦想,但自己兴致缺缺,决定不去凑这个热闹。


她缄默不语,赵嫣却突然一拍脑袋,“是镜子!”


她惊喜地叫出来,旁人的目光齐刷刷朝她看过来,挂灯的老伯笑呵呵看她,“穿红袄的小姑娘答对咯,就是镜子,来,灯笼拿好了。”


他用竹竿挑灯递到她面前,赵嫣的脸庞被朱纱纸照得红彤彤一片,双手捧过灯笼,笑得喜气洋洋,“谢谢老伯!”


她还没向苏玉卿炫耀,就有人上前打听她是谁家的女孩儿,赵嫣支支吾吾地不知怎么回答,对方便托着她的手直勾勾地瞧她,周围立刻被围堵地水泄不通,苏珝连忙拉着两人逃也似地出了店铺。


“公、不是,赵姑娘,再逛一会咱们就上品珍楼吃茶看表演成吗?带两个姑娘待在外头太招眼了。”


赵嫣留恋地望了望人来人往热闹的长街,“好啊。”


三人沿着长街慢慢游行,元宵佳节多的是青年男女携手同游,平日再古板严苛的人家到这一日也不会横加约束,意中人月下相约,私定终身,全是佳话美谈。


赵嫣眼看着河边一对有情人一同放天灯,越靠越近,手在宽袖的遮掩下悄悄握在了一起,不禁眉开眼笑拉着苏玉卿的袖子,“瞧那边他们……还、还有放天灯的。”


三人顺着望过去,河边聚齐的男男女女对着天灯许愿,苏珝看了一眼,就势提到:“听闻这习俗有个传说由来,在前朝有位小公主,是庆帝宠妃郭氏的幼女,郭氏无德,却独爱幼女。小公主十八岁时,曾谕天下儿郎待选驸马,朱门绮户马驮百金,献上四海奇珍,人们使尽百般解数但都没能打动这位小公主的心。郭妃怒斥左右,有女官就大胆告密,原来这小公主啊,早就心有所属了……”


他一面说一面卖关子,苏玉卿撇过头去不理他,赵嫣眼巴巴问:“然后呢?是谁家公子?”


“然后?然后郭妃百般打听,这位公子不知籍贯、不闻年龄,只知小公主日夜嘴里念叨梅公子,二人用天灯来约定见面地点,只在夜半子时前来相会,久而久之他们情投意合。”


“郭妃却听了告密女官的话,认为这梅公子总是子夜偷摸摸进来,必不是什么正经公子,一怒之下棒打鸳鸯将小公主囚禁在了寝殿,连夜选了个家世显贵的公子赐婚。又假放天灯引出梅公子,将他打入了天牢。”


“啊?”赵嫣发出惊讶的一声,又细想想,道:“不过女官所言也不假,这哪有夜半三更带着女孩私会的啊!”


“私会又如何?想必那梅公子是个蓬门荜户家的落魄公子,明珠蒙尘,经此一遭发愤图强,最后金榜高中赢得美人归。”苏玉卿最烦这些老套的故事,当下就冷嘲热讽,“这个故事太老套,无甚新意,况且郭妃幼女史书记载只活到碧玉之年,哪来的十八招驸马,必是商家编出来卖灯的噱头,纯属无稽之谈。”


赵嫣想起她书架上尽是对这些话本故事的批判之语,心下暗笑。


苏珝急哄哄反驳她,“就你懂得多,不过这回可大不一样。”


“那梅公子是百年梅树精怪幻化,四方的宫墙根本挡不住他,于是连夜带着小公主出逃。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通缉的海捕文书铺天盖地。他们无奈歇在一座乌有道观,观里的小和尚名叫子虚,替他们指点迷津。他说最远的东方有一座日出之岛,岛上有一座与上京一样大的城池,名为海市,只要一直往东,找到一座名为蜃楼的高楼,楼上的人自会引领人们穿过大海去往海市。”


“此后,他们便不知所踪。人们为了试探这故事的真假,总是在正月十五日燃放天灯,想引出他们二人一睹真容。”


赵嫣听着听着忽地打断他:“不对,观里哪来的小和尚?”


苏玉卿凉凉道:“那自然是他编岔了,子虚乌有、海市蜃楼,不过他编瞎话逗公主一乐罢了。”


苏珝乐不可支,“真是败笔!顺嘴说岔了……那我重说一次?”


两人齐齐转头不理他。


放灯处喧嚣热闹,故事虽是杜撰,但是赵嫣仍然心念一动,走到摊子边精挑细选起来,店家在她耳边不遗余力地夸耀自家的好灯。


赵嫣拿起一盏,有些难为情转头看向苏玉卿,“大人,您带银钱了吗?”


苏玉卿点头,从随身佩戴的锦囊里掏出铜钱。


店家招呼,“二位姑娘,本店提供笔墨,只需再加两文钱,就可以写上心愿,天上的神明若是看见定会助你达成所愿,若是不通文墨找老朽代写,也只需三文钱即可。”


苏玉卿看赵嫣一眼,又递了两文钱。


赵嫣却摇头,“我不放灯,我要留着带走。”


苏珝突横过来打岔,“老头儿,你倒会做生意!那既然你俩都不写,我来写,你就给我写四个字——官运亨通!玉娘,付钱!”


苏玉卿无奈又递了一枚铜板,苏珝兴致昂扬转到一边桌案上盯着店家写字去了,摊前只剩下她们二人。


“公主当真不放灯么?”出宫的机会寥寥无几。


“不放,宫里没有这个,我要留着,而且……这是大人送我的第三盏灯了!”

----

服饰参考《中国古代服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