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现代言情>继承一座植物园后【完结】>第27章 考察团来临与合作

  王莲的观叶期可以从6月份一直持续到11月份初, 长达150天。

  因为是热带水生植物,对温度比较敏感,等到天气变冷后会慢慢枯萎。

  但如果水温能够一直保持20多度的适宜环境,王莲的观叶期甚至能持续到12月, 可以说是观赏时间极长的水生植物。

  同时它还能净化水体, 开花三日三变, 无论是观叶还是观花都极具优势。

  因为这种特性, 很多植物园都希望引进王莲,为园内增加一份经久不衰的色彩。

  彭主任一行人来到湖边, 饶是清楚王莲叶片的巨大,但是亲眼看到的时候仍然被震撼到了。

  实在太大了。

  巨大的圆形叶片浮在水面,叶片边缘上翘,随着水波轻轻晃动,用船来形容毫不夸张。

  而且这株最优质的王莲就在离湖面不远处。

  他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叶片表面的网状纹路, 并且能看到水下根状茎互相连接的场景,茎秆粗壮,俨然一个庞然大物。

  不仅最大的叶片堪称‘巨无霸’,其它叶片也丝毫不弱,像是攀比似的, 每一片叶片都大得惊人,几乎都在两米乃至两米五以上。

  这些人中,当属侯博士的表情最为震惊。

  他本就是攻读这方面的,对王莲有着深入的研究, 本以为或许是某个杂交种或是新品种, 却没想到眼前的王莲就是原生种之一——克鲁兹王莲!

  这简直是个奇迹。

  国内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开始从国外引进王莲, 如今已经有50多年的培育历史。

  刚开始只能将王莲养在温室里, 慢慢地在露天环境也能生存, 技术在一步步更新。

  最初引进时,王莲叶片长到1.5米已是极限,后来逐渐培育到了2米以上。

  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良,叶片直径越来越大,却依然无法打破巴西人培养的2.78米的最高记录。

  后来经过无数次试验,研究人员终于在拥有三十多年王莲培育技术的X市植物园中,成功培育出了直径为2.90米的王莲。

  首次超越对方成为世界第一!

  那株王莲也被X市植物园作为‘镇园之宝’,轰动一时。

  但令大众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前两年,英国和玻利维亚研究人员在拉林科纳达植物园中发现了一个王莲新品种。

  英国皇家植物园就此发布声明,将这个新品种命名为“玻利维亚王莲”,以致敬其原产地和玻利维亚的研究伙伴。①

  自此,3.2米的记录再无人能打破,玻利维亚王莲也有了‘世界上最大的睡莲’称号。

  侯博士忍不住发出一声叹息。

  他自认为国内的王莲培育技术不输国外,但架不住人家发现了新品种。

  这是由基因决定的,而非人工培育技术。

  国内目前培养出的王莲最高品质为2.90米,连续数年皆是如此,想要打破3米都非常难,更不要说超过3.2米。

  不仅是他,国内的研究人员都不抱什么希望。

  除非引入玻利维亚王莲这个新品种,再经过一系列驯化、环境适应、无数次的杂交和试验,也许有那么一丁点的可能。

  然而眼下,就在本市的植物园中,他看到这株据说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王莲,心情自然无法平静。

  “我们…我们能现场测量一下吗?”他的声音带着几分沙哑和颤抖。

  “当然可以。”叶晗颔首。

  对方早已准备好了测量工具,是专门用于科研测量的,精度很高,可见是有备而来。

  叶晗和两位研究院的博士站在竹筏上,一个将尺子伸展开来,另一个在旁边注意着误差和平衡,神情格外关注。

  岸上的几人也在不时提醒,端正角度。

  然而测量的数据再次让众人惊了:“3.38米!”

  居然比记录还多了3公分!

  王莲目前已经进入成熟期,叶片不会再生长,但残余植物营养液还是发挥了作用,让它又长大了一点点。

  侯博士陆续换了好几个角度测量,得出的误差均不超过0.5公分,说明尺寸方面没有什么疑虑。

  就是3.38米!

  太厉害了。

  完全打破了关于王莲的记录!无论国内还是国外。

  ‘或许是这里的王莲发生了变异?

  又或者花间集的环境格外适合王莲生存?

  又或是……’

  侯博士心中涌出了无数猜测,又强自克制下来。

  他准备测量其它叶片,看看尺寸如何,为这株王莲划定评定等级。

  巡视一圈后,侯博士选中了相邻的、看起来第二大的叶片进行测量。

  这片看起来也十分巨大,不过明显比最大的小一圈,他推测应该在2.6-2.8米左右。

  然而等他一量——居然有3.02米!

  老天爷。

  侯博士倒吸一口凉气,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一株王莲有两个叶片超过了3米,而它的本体随着叶片的不断生长替换,一共会产生40-50片叶子。

  这到底吸收了多少养分…才养出这么一个庞然大物?!

  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他不由得朝叶晗看去,近乎急切地发问,“请问这株王莲是从哪里引进的?”

  “之前有破过直径3米的记录吗?”

  “在今年,它的环境有没有什么异常?”

  ……

  难道真的是这株克鲁兹王莲发生了变异?

  他暂时只想到这个解释。

  由于生长环境的改变、亦或是某种突发原因,植物也会发生变异。

  而这些变异往往是不可控的,比如莲花中开出了并蒂莲,比如多肉的缀化。

  叶晗耐心等着对方问完,才浅笑着一一作答:“这些王莲是原本的南山植物园遗留下来的,至于它的引进途径…抱歉,暂时没有相关记录,也没有听说之前有打破记录的情况。”

  “环境确实有很大改变,因为之前植物园荒废了很长时间,等我们接手后才慢慢好起来。”

  “不过在湖水澄澈、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这株王莲长得很快,吸收了大量养分和光照……”

  可不是么,为了将它打造成明星植物,叶晗每天都给叶片喷洒营养液,加速它的生长。

  其他植物都没有这么好的待遇。

  “谢谢你的解答。”侯博士道。

  ‘看来环境是有改变的。’他想,‘也许这就是王莲产生变异的原因。’

  当然这都只是他的猜想,想要弄清楚还需通过科研手段才行。

  侯博士准备采集一些样本回去。

  不只是样本,他还需打算以这株王莲做母本进行‘分球繁殖’,精心培育它的‘后代’并与其它王莲进行杂交,争取培育新的杂交种。

  对了,还有种子!

  对,没错,种子也必须采集一些。

  这些都是非常非常珍贵的研究样本,独一无二。

  侯博士看着这株王莲满眼发光,那种感觉就像是淘金者看到了一大块闪闪发光的金子,眼里充满了狂热。

  王博士在旁边轻轻咳嗽了一声。

  他这个同事就是这样,对科学研究十分热爱,尤其是王莲,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

  经同事提醒,侯博士勉强克制内心的激动,慢慢蹲下来观察眼前这个王莲叶片,然后又有了新的发现。

  他用竹竿轻轻翻了翻叶片背面,叶脉分布明显,根根分明,如粗壮的血管般朝着四周扩散开来,从中心一直延伸到叶

  片边缘,覆盖度极高;同时在叶片表面,气囊清晰可见,数不胜数,这代表着它的承重力非同一般。

  侯博士调查过,一般的王莲叶片承重力在30-40KG左右,只允许小孩子体验,不允许成年人上去。

  承重力最强的王莲可承载75KG的重量,那已经是极限了,再多不仅对叶片有损伤,还有下沉的风险。

  但眼下这株王莲,不仅尺寸大,而且叶脉又粗又壮,气囊数量多的惊人,绝对能打破原有的记录。

  就是不知道具体数据是多少。

  侯博士起身问道:“请问这株王莲的承重力是?”

  叶晗:“100公斤没有问题。”

  侯博士作为科研人员,对这个模糊的数据不太满意,追问道:“是最高承重100公斤,还是保守估计100公斤?”

  叶晗:“…保守估计。”

  侯博士听了之后。惊讶的同时也有些跃跃欲试。

  今天机会难得,他必须调研清楚这株王莲的各项属性,回去后还要写针对花间集王莲的调研报告。

  侯博士:“我的体重大概58公斤…冒昧问一下你的体重?”

  叶晗倒没有什么不可说的:“47公斤。”

  侯博士点头:“那我们加起来一共105公斤,能一起站上去试试吗?”

  叶晗颔首:“可以。”

  她将原本就准备好的软布及玻璃板放好,两人从竹筏上一个一个地站了上去。

  侯博士上去的时候差点没站稳,看着下方的湖水嗓子咽了咽,吓出一头冷汗。

  人工湖的其实不深,大概一米多,但他是个旱鸭子不会游泳,掉下去足够他喝一壶的了。

  相反,叶晗轻车熟路地站上去,姿态甚至可以称得上优雅。

  两人上去之后,王莲叶片微微有些下沉,能看到边缘下方晃动的水波,说明承重接近了上限。

  不过玻璃板本身就有20公斤左右,加上两人的体重,合计有125公斤。

  载重整整超出之前1.6倍!

  侯博士看着依旧稳稳漂浮的叶片,心中多出几分惊叹。

  这株王莲无论从哪个方面都足够载入记录,更坚定了他必须采集样本进行研究的想法。

  而叶晗站上叶片不到半分钟便下来了,她不想让王莲承受较大的压力。

  白色的帆布鞋踩在竹筏上,使得竹筏边缘下沉了两分,一部分竹竿趁势没入水中,浅浅摇晃了几下又恢复原状,只剩水波一圈一圈的扩散开来。

  而侯博士下来的时候竹筏猛地晃动,紧紧扒住同事的胳膊才稳住身体,不由得后怕地呼出一口气。

  为了科学测试,他真是付出良多。

  好在,将这株王莲的大部分属性摸清了。

  从刚才起,刘助理便在旁边摄影,保存证据和记录;其他人也在岸边观看了全程,愈发明白这株王莲的珍贵和价值。

  彭主任和连副主任对视一眼,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

  估计这次提交调研报告后,想要引进这种王莲或进行科学研究的申请…会堆满省领导和局长的桌子。

  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审核时间为12周,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到时候外省植物园恐怕也会闻风而动。

  不过近水楼台先得月,省级林业局肯定优先本省。

  但目前比较棘手的是,花间集是私人植物园,不像他们这些政府部门之间经常交流、互通关系,总体隶属于一个系统,方便进行各项申请。

  他们倒是想引进,人家还不一定同意呢。

  得先打好关系。

  彭主任笑着看向叶晗:“小叶,你开办的植物园真的不错,有很多地方让我们惊讶。”

  还没说完,就被火急火燎的侯博士接了话:“叶园长,研究院希望采集一些王莲样本带回去研究,会给予一定的科研资金……”

  说完才觉得太过生硬,皱眉解释:“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觉得这株克鲁兹王莲十分珍贵,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非常适合进行科学研究。”

  旁边的王博士也在旁边打了几句圆场。

  他这个同事整天闷在实验室里,不和外界沟通,语言能力都退化了。

  也不想想,人家既然能开得起这么大的私人植物园,会在意那几万块的研究资金吗?

  叶晗确实不在意研究资金,她想要的是其他资源。

  研究院拥有种类繁多的植物资源,对于植物有深入的研究,会对现有的植物进行引进、杂交,并不断改进品种的优良特性等等。

  在他们的精心培养和实验下,经常会有杂交种或是新品种出现。

  她需要的是交换。

  用王莲样本来交换研究院珍贵的植物品种。

  现有的稀有品种或者少见的新品种都可,只要能符合S级植物的判定要求。

  一方面是为了完成系统要求的‘培养5株S级植物’,另一方面也能丰富花间集的植物种类,同时与研究院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一举三得。

  叶晗:“可以将王莲用作科学研究。

  研究资金很宝贵,我们就不占用了,但花间集希望与研究院进行植物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引进新品种来丰富园内资源。”

  这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

  侯博士这次听懂了。

  他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几个研究院最近刚刚研究出的新品种,都是优良种,耗费无数精力才培育出来的。

  目前正在拿去做等级评比,还未下放到W市的植物园或其他国家级景点。

  若是能够与这株独一无二的王莲交换,算是等价交换。

  就是申请的手续会比较复杂,毕竟W市还有另外一个4A级植物园。

  侯博士深吸一口气,为了拿到心心念念的王莲样本,他必须促成这次合作,并且越快越好。

  王博士也道:“研究院同样希望与花间集达成合作,具体过程我们回去后慢慢商议,保证让双方满意。”

  于是,两个单位的合作就此达成。

  人工湖中还有三分之一未开败的荷花,其它的早已结了莲蓬,大部分被叶晗派员工采摘完毕,有几个单独留了下来,比如并蒂莲和几株开得很好的重瓣莲。

  虽说并蒂莲的变异不可控,但不排除后代有提高概率的可能,即便不能,双头莲蓬也十分稀少,适合留样保存。

  眼下的荷花池中,最后一株并蒂莲开败后的莲蓬还挂在花梗之上,被眼尖的侯博士看到,内心又开始蠢蠢欲动。

  并蒂莲也很稀有啊,十万分之一的概率,而且这两个莲蓬虽然并立而生,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它们的品质,长得很大很饱满。

  既然王莲都打算引进了,不如——

  侯博士询问道:“今年像这样的并蒂莲有几朵?”

  叶晗:“有8朵。”

  “8朵,有这么多!”其他人眼中也浮现出一抹诧异,那可是十万分之一的概率啊。

  这片人工湖左半边是王莲区,右半边是荷塘,中间还有独立水域及木质栈道、睡莲等的存在,其实荷塘的面积也就在30亩左右。

  30亩对游客来说确实不小,但整个夏天开放的荷花拢共只有几千朵,和十万分之一的概率差得太远。

  更不要说连开8朵并蒂莲,这个概率低到趋近于0。

  连副主任有些怀疑地问道:“真的有8朵?全都是并蒂莲?”

  叶晗颔首:“是的。我把结的莲蓬全部保存起来了,一会儿我们可以去看看。”

  因为给它们喷了植物营养液的关系,这些莲蓬还没有干瘪,莲子颗颗饱满,活性十足。

  “那——”几人对视了一眼,“那我们游览完了去看看吧。”

  侯博士心情激荡,眼神浮现出浓厚的期待。

  8朵双头莲蓬!

  看来他这次来花间集真是明智的决定,恐怕不止王莲这一个收获。

  ……

  众人在人工湖耽搁的时间较长,前面也是走走停停,又急着去看双头莲蓬,不由得加快了速度。

  他们通过水上长廊来到了另一边,没有去往竹林方向,玻璃花房也未参观,直接去了古树区。

  古树管理部门的两位专家,这次考察的重点就是古树的生态环境,其它都是次要的。

  古树原则上不能移栽,就地保护为好。

  除非遇到一些意外因素,比如原有环境遭到破坏,城市建设需要批量移栽等等。

  然而那棵丹桂本就是从外地移栽而来,并且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好转,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现在的环境不适合它。

  这也是叶晗提交的申请没有马上驳回的原因。

  来到古树区,两位专家立即走上去查看。

  其中一位专家姓高,名叫高宇,他曾为这里的蟠桃树提供过技术救助,后来因为需要救助的古树太多,加上有志愿者负责,便没有再去管。

  此时再次看到这棵蟠桃树,他一下子愣住了。

  原本从中间断裂的枝干被支架拖住、已接近枯死,他当时用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效果,然而它现在居然长出了新的枝条!

  ‘枯死’的枝干也长出了很多新叶子,不是一碰就碎的枯黄叶片,而是翠绿翠绿的,像是在叶子上裹了一层水膜,饱满鲜亮,宛若新生。

  脱落的树皮、干瘪的内里也都开始慢慢复原,这棵经历了400多年的风吹雨打、已然垂垂老矣的古树,在花间集的照料下焕发出了难以想象的生机。

  堪称奇迹。

  众人只是站在树下就能感受到它树干的茁壮,叶片的鲜嫩,枝条的繁茂,与当初简直‘判若两人’。

  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高宇仰头看去,眼眸中流露出一抹震撼。

  或许明年,不,也许要不了明年,这棵蟠桃树就能重新恢复活力,造就一个几乎不可能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