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法进宫吃饭的这些阉人都是无以为生的贫民,又没有土地,又无法去普通人家当奴仆——法律明文规定除了皇家和藩王之外,不允许任何人使用阉人,违者为僭越。朝中官员互相攻击时,经常用使用阉人来攻击对方违法乱纪有不臣之心——如果有阉人假装成普通人去人家家里打工,就蒙对了!

  朱见深叹了口气:“朕本打算废黜宦官制度,宫中不招募宦官,怎么他们,唉”

  他们自己怎么下得去手?我看见这俩字都觉得疼啊!

  燕好是世界上最舒服的事嘛!

  旁边一直站着宦官,只是默不作声的服侍皇上,搬运奏折,添茶倒水,走路没声音,拿东西也没声音,像隐形人一样精巧。听了皇上突然说了这话,大多惊呼出声:“啊!”

  “啊?”

  “皇上?”

  朱见深听他们杂乱的惊呼声,抬起头看了看:“怎么了?”

  掌印太监:“皇上怎么突然有这个打算?”秉笔太监:“皇上您这是什么打算?”

  怀恩脸上的神情非常复杂,既惶惑又喜悦还有些惊恐,小心翼翼的问:“皇上,您打算从今往后都不用我们这些阉人了?”

  朱见深想了想:“朕想尽量少要一些,最好能让百姓们安居乐业,不用进宫为奴。”好好过日子,认真缴税!服徭役!他看出怀恩很是害怕,笑道:“你别担心,或许在朕有生之年做不完这件事,总要尽力而为。宫人从全国各地而来,背井离乡,这都不算什么,可是宫女终生不能出宫,你们也只有到老了才能被赐出宫,没有家人陪伴,这实在是有伤天和。朕心中甚是不忍。”

  他看了一眼坐在旁边红了眼圈的万姐姐,叹息道:“你们也该有老婆孩子,第一个发明宦官政策的人,比始作俑者还可恨。”

  于谦在旁边非常冷静的赞许,这是为了江山社稷,做了一件大好事。

  太监们的表现各异,有人立刻跪下来,涕泪横流的称颂:“皇上,您是亘古未有之仁德圣君!”

  也有人暗暗的不满,埋怨自己的命怎么就这样不好,更不愿意见到自己是最后一波太监。咱家受的苦,这帮小猴崽子们凭什么不用受?

  怀恩非常镇定:“皇上,等小人老去之后,您打算用什么人连通内廷和外庭?”后宫里可以只用宫女,前朝呢,三大殿呢?

  朱见深想了想,瞧了瞧面前的奏本:“这上奏明,有许多小孩子都被阉了,打算送进宫中,等把他们用完再说。或许朕可以从京郊招募良家子弟,年幼时入宫服侍,那些权倾朝野的权臣家里,用的也不是阉人嘛。”

  怀恩又道:“若是良家子与宫女私通,又该如何?”

  朱见深想了想:“赐婚呗。”他对于大人的教诲记忆深刻,寡人好色嘛。

  怀恩一怔,心说这也是个办法,又问:“难道皇上能放任成丁在后宫中行走?”您现在是只有一个万娘娘,难道以后也只有一个?一辈子都只有一个?宫里还有太后呢!周太后今年才三十多岁啊!天长日久,难免有色胆包天的人,我的小妾就和管家的儿子勾搭在一起了!哼!

  朱见深想也不想的说:“朕宫中只有万姐姐,至于子孙后代嘛,不要招募那么多嫔妃,伤身。”

  万姐姐不可能对不起我,至于后代嘛,他们也会和喜欢的女人在一起,有了心爱的皇后,就不要再找别的嫔妃啦!生下孩子怪麻烦的。

  万贞儿在旁边听着,觉得不太可行。

  、第121章 第二更好险

  乾坤宫中已经不燃香了,室内只有鲜花的花香、香囊的香气和汗味。

  太监们围绕在皇帝的龙书案前,心思不同,各怀鬼蜮伎俩,不直接反对皇上这个计划,赞美,赞美他圣明烛照,赞美他爱民如子,赞美他是仁德圣君,然后再提出各种问题。

  朱见深和太监们聊了一会,也觉得困难颇多,非常不可行,在心里悄悄的问于谦:“于大人,这事儿不好做。其中困难颇多,又是亘古未有之举。上古时期也没有这样的事,朕要首开先河,先得把国家治理好。嗯,官员贪污可以派人去查,可是天灾实在是没办法。朕是不是应该拜一拜神仙?”

  于谦也沉默了,他听到文四姐说那些话时,一时激愤,热血上头,知道她说的是对的,就要去做。可是他也深深的明白,不是所有正确的事都能做到,更不是所有正确的事都有人愿意去做。

  历代皇帝不想勤政么?历代太子不想孝顺么?学生不想每日勤学不倦吗?写小说的不想每天写一万字吗?胖子不想减肥么?酒鬼不想戒酒吗?赌徒不想戒赌吗?

  想,可是想又能怎样?想到却做不到的事,实在是太多了。

  因为有太多的借口和理由、诱惑,会让人不自觉的放弃一件正确的事。

  取消阉人这件事,藩王们不会同意,他们既怕后宫美人红杏出墙,也不愿意取消任何一项特权,皇上内宫也有许多不便,甚至有可能混淆皇室血脉,就连那些妄想自宫进宫之后平步青云,成为第二个王振的人,也不会同意。

  于大人:心塞塞

  太监们看皇帝沉默了,他们也随之而沉默,他们的意见并不统一,有些人支持:[这可是积功累德的大好事][下辈子再进宫伺候皇上,就方便多了]

  [哎,阿弥陀佛,皇上是菩萨转世,这样的心善]

  有些人中立:[呵呵]

  [皇上真是年幼,又在异想天开]

  [看吧,宫里有好些个七八岁的小太监呢,等这批小东西都老退时,咱家早就无常了,亡故了,不在了,没有了,完事大吉了,吹灯拔蜡了,嗝儿屁着凉了。]

  更有些人坚决反对:[咱家挨了这一刀,凭什么他们不用?伺候皇上是多大的福气!赏钱多,混出头来,满朝文武都得敬着!]

  [这怎么成呢!要是以后不要小火者进宫,谁来伺候咱家!那帮人仗着长了个JJ,整日里鄙夷咱家!]

  [太过分了!咱家和喜欢的小宫女不能结对食,凭什么别人进宫当差,又捞钱又捞媳妇儿!]

  [这还得了,反了天了!]

  [祖宗规矩都不要了吗?]

  朱见深沉思了一会:“算了,先把这些流民解决了再说。朕不招募,他们竟敢私下自宫!实在是可恨!不给朕缴税!”

  “皇上,那样的人家都是卖了田地房舍,卖儿卖女实在过不下去了,才那么做。”

  “是啊万岁,那些穷乡僻壤的人没见识,瞧见有个挣钱的机会就一拥而上,不会用脑子。”

  “胡说,王振那老东西是为了攀全富贵,当上教书先生才自宫的!”

  “嗯……个案,大部分读书人舍不得下那样的狠手。”

  “是啊,我爹是为了我不被饿死才把我阉了卖进宫的。”

  皇帝很惊讶:“那你家传宗接代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