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耽美小说>[综名著] 我在红楼话聊斋【完结番外】>第247章 傅玉衡论宗族

  “你听说了吗?”

  “你是说《三国演义》的选角?, 这谁没听过?”

  “唉呀,谁说那个了?《三国演义》里那么多人物,这都已经大半年了, 一直在选,一直在选,这个瓜早就不新鲜了!”

  “那是王县伯死后,王提督从福建回来奔丧,带回来一对双生子的瓜?”

  这人嘴里的王提督,就是被圣人钦点为福建水师提督的王子腾。

  按理说官员外放,正妻守在家中,若干年后回京,带着小妾和庶子庶女的事, 根本就不稀奇, 大众接受良好。

  之所以王子腾带回来一对双胞胎儿子, 会被人茶余饭后的嚼舌根,根源就在其弟王子胜一家三口身上。

  不管是王子胜与小甄氏夫妻,还是王仁这个玩王家多年的独苗,从来都没有想过, 王子腾还能有自己的亲儿子。

  当年亲手给王子腾下药的甄氏虽然还能稳得住, 却也架不住儿子、儿媳还有孙子都是猪队友。

  以王子腾如今的地位, 妥妥是王家族人巴结的对象。听说他要回来,几乎所有族人都赶来迎接。

  看见两个堂弟,王仁太过震惊,当众脱口而出,“不可能, 你怎么可能生得出儿子?”

  王子腾微微眯了眯眼, 遮住一闪而过的阴沉, 在甄氏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连珠炮般地追问,逼着心性脆弱的王仁说出了他被继母下药的事实。

  其实这些族人一直知道这对继母子之间不合,这么多年王子腾始终膝下空空,他们也隐约猜到,其中肯定有甄氏的手笔。

  但猜到是一回事,当众实锤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一时间,众人看甄氏的眼神都不一样了,让她如芒在背,心思疯狂转动,却想不出破局之法。

  ——如果王子腾一直没有儿子也就罢了,嫡支这一房的家业早晚要给王仁继承,谁吃饱了撑了去得罪他们这一脉?

  反正他们这些族人,只是想找个能打秋风的地方而已。这一点,甄氏看得很透彻,所以当年才敢那样大胆。

  可偏偏王子腾有了儿子,还是两个。王仁一下子就从独一无二的珍宝,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顽石。

  传到王县伯这一代,王家的爵位已经到头了,日后是富贵是落魄,就要看家主的能力了。

  王子腾能力强盛,王家的富贵眼见在他手中会更上一层楼,族人们对他本身就有一种敬畏心理。

  从前他们之所以捧着王仁,是因为不管王子腾乐不乐意,王仁都是他唯一的继承人。

  但如今的情况,大不一样了。

  毕竟有了亲生儿子,谁会把家业传给侄子?又不是脑被门夹了。

  王仁的特殊性一下子被削除,族人们再看甄氏时,目光自然和从前大不一样。

  甄氏原本是立于不败之地,如今却一朝丧尽了所有筹码。

  当即就有两个族老站出来,义正辞严地指责甄氏,说她是个不慈的母亲,是个意图断绝王家嫡支血脉的毒妇。

  她整个人都萎靡了,一瞬间苍老了十岁。

  是她不想翻盘吗?她是不能啊。

  如果那两个孩子长得像他们的母亲,和王子腾没有多少相似之处也就罢了,她还能铤而走险,当众怀疑王子腾两个儿子的血脉。

  ——谁让王子腾这么多年都不能生呢?

  奈何那两个小崽子虽然还不满周岁,但眉眼口鼻,却跟王子腾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活脱脱缩小版的王子腾。

  若说不是亲生父子,怎么可能长得这么像?

  看见那两个小崽子的脸,她就知道,自己这辈子彻底输了。

  最后的结果,是甄氏被族老们送入了家庙,余生注定要青灯古佛,在功败垂成的憾恨中度过了。

  王子腾一回来就把继母送进了家庙,这才使得王家的八卦喧嚣尘上,引得人议论纷纷。

  原本王子腾是不想替甄氏遮掩,准备把甄氏的所作所为透露出去的。

  偏偏这个时候,江南甄家事发了。

  那位奶过老圣人的奉圣夫人终于撒手人寰,圣人忍了这几年,总算是不必再顾忌那位老太太,直接就开始了对甄家的清算。

  当今圣人对百姓宽厚,对官员算不上严苛,但也绝对不会像老圣人那般,贪赃枉法都可以高拿轻放。

  老圣人早年时为了稳定江南,举行过几次南巡,甄家一连接驾三次,从官库里挪用了不少银子,造成了大量的亏空。

  因着这亏空不好拿到明面上来说,甄家就得自己想办法填上。

  老圣人对此心知肚明,对甄家的一些动作一向十分宽容。

  有一年铜钱价格浮动,甄家去了的那位老太爷给老圣人写折子,说是可以通过倒卖铜钱大赚一笔。

  老实人二话不说,从内帑中提了十万两银子给他。结果他做生意赔了,十万两银子血本无归。

  就这,老圣人一句话都没说,还默认他们从江南盐税和丝绸税中截留贪污。

  甄家贪污的来龙去脉,当今圣人心里很清楚。

  但凡甄家懂得适可而止,圣人也不会追究,毕竟人家是替他亲爹擦屁股呢。

  只可惜,人心不足蛇吞象,咱家的胃口越来越大,贪婪的钱你却不想着把曾经挪用的公款还上,全给他们自家人享受了。

  这一下子圣人可就不能忍了,先是让记者曝光,一轮舆论发酵之后,直接抄家灭族,十六岁以上男丁全部处斩,十六岁以下男丁并家中女眷等,皆充军发配。

  王子腾直道晦气,却也不得不捏着鼻子替甄氏隐瞒了她做的恶事。

  若是在这个时候爆出来,外人可不会管事情真假,只会觉得是他们王家落井下石。

  如今像王子腾这样处理,只是让甄氏青灯古佛,外人反而会结合他多年无子的事自己猜测。

  尽管不够畅快,但怎么选对自己更加有利,他还是分得清的。

  ※※※

  “唉~那王提督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摊上这么个阴毒的继母。”

  “这种过时的瓜,你也能吃得津津有味?”

  “怎么,你要说的也不是王家的事?”

  见对方满脸矜傲地点头,这人思索了片刻,眼睛一亮,“那一定是保龄侯府的事了。”

  前任保龄侯的长子,现任保龄侯的兄长拖了这几个月,终于油尽灯枯,于上个月撒手西去。

  他前脚刚死,他夫人尹氏就受了刺激,当天夜里就产下一女,却是个生而无父的遗腹子。

  保龄侯府那位老夫人,先是经历了长子之死的打击,接着大孙女出生,给长子留后的最后一次希望彻底破灭,她很快就病倒了。

  不到半个月,那位老夫人也去了。

  那位史大姑娘还没出生就没了爹,出生之后又没了祖母,不少人都暗暗嘀咕这孩子命硬。

  还好她母亲尹氏稳住了自己的心神,忍着流言蜚语认真坐完了月子。

  尹氏非常庆幸自己没死:若是我再有个三长两短,我儿命硬的说法,怕是要坐实了。

  她心里很感激贾敏,若非有贾敏开解她,她又哪里能找回曾经的心性?

  出了月子之后,她就带着女儿在院子里默默守孝。

  反正她就是个寡妇,家里人情往来也用不着她。弟妹严氏虽然和她不亲近,却也不是个恶人,她们母女该有的份例都会按时送过来。

  不过,再多的也就没有了。

  史家人口众多,这些年本就有些捉襟见肘,能不短了她的份例已经是严氏厚道了,尹氏也不敢奢求太多。

  她已经想好了,等出了孝之后,孩子已经三岁了,略微经得起颠簸。

  到那时候,她就带着孩子搬到万年县去,投奔姑母史太君。

  万年县是寿宁侯的地盘,只怕到时候,她少不得要再求救敏妹妹。

  此举虽然冒昧,但为了女儿的健康成长,她少不得要豁出这张脸去。

  她可以忍受一切流言蜚语,却不能让女儿和她一样过这种忍气吞声的日子。

  ※※※

  “诶,你说,这史大姑娘,是真的克死了自己亲爹和祖母?”

  “哈哈,史家的瓜,也过时啦!”

  “那你到底要说啥?”

  眼见对方是真的急了,这人也不敢再卖关子,神神秘秘地说:“表亲不可通婚的事,你应该知道吧?”

  那人看她的眼神立刻就不一样了,就像是在看一个大傻瓜。

  “你还说我的瓜过时,你这个瓜里的瓜子若是掏出来种上,怕是连小瓜都结出来了吧?”

  “嘿,你还别说,可不就是结出小瓜来了嘛。”

  “昂,怎么回事?”

  “又有了最新消息,说是表情结合生出来的孩子,也不都是夭折了。

  还有好多,生出来就少只眼睛,或多只手,要么就是生来没□□。

  哪家生出了这样的孽胎敢张扬出去?不都是悄悄处置了,对外宣称生而夭折?”

  “嘶~听你这么一说我倒想起来了,那些人家夭折的孩子,还真有很多是生下来就没了的。”

  “是吧,是吧?若只是天生体弱,哪有那么多生而即殇?”

  ……

  这样的八卦传得到处都是,而且是越传越邪乎,还有鼻子有眼的。

  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便是安坐宫中的圣人,也不得不重视了。

  于是,作为一切流言的源头,寿宁侯傅玉衡被圣人宣进了宫里,专门询问此事。

  所有知情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皇宫,只是等着看这场君前奏对的结果。

  ※※※

  “微臣傅玉衡参见圣人,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进门之后,傅玉衡就老老实实地朝拜,行了三拜九叩大礼。

  站在御座旁的圣人忍不住笑出了声,“行了,行了,你也别来这套,我还不知道你?快起来吧,别等会儿三妹妹从立政殿杀过来,怨怪我这个做哥哥的为难妹夫。”

  傅玉衡心头微微一松,也没矫情,忙不迭就站起身来,笑道:“哪能啊,薰儿最是乖巧守礼,您可不能冤枉她。别忘了,她如今可是人在立政殿,找皇后娘娘告状别提多便利了。”

  君臣二人开了个玩笑,气氛就彻底缓和了下来。

  圣人对他招了招手,“走吧,到后殿去说。”

  傅玉衡应了一声,跟着入了后殿。

  刘如意亲自奉了茶来,傅玉衡双手接过,对他点头致谢。

  圣人撇了撇漂浮着的茶叶,淡淡道:“说说吧,最近京城里传得沸沸扬扬的,到底怎么回事?”

  傅玉衡苦笑,“圣人面前,不敢言慌。臣真就是和好友聚会时,话赶话说到这里了,就顺嘴提了一句。

  哪曾想,贾恩侯是个大嘴巴,臣只是少叮嘱了一句,他转头就传了出去,还越传越邪乎了。”

  圣人挑了挑眉,事实的真相,跟他猜测得差不多。

  流言这玩意儿,圣人不但早看透了,还利用过不止一回,哪里不知道是怎么个调调?

  他之所以把傅玉衡叫过来,感兴趣的另有其事。

  “你说的那个表兄妹结合,生出的孩子容易体弱夭折,到底是真还是假?”

  “真的。”傅玉衡正色道,“准确地说,是三代以内有血亲的,都不宜结合。”

  圣人怪异地看了他一眼,“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你妹妹那个女儿,是庶出吧?”

  “但玉莲把她当亲生的,我就把她当亲外甥女。”傅玉衡的话语十分坚定。

  见惯了人心的圣人立刻就明白了他是什么心思,不由感慨道:“你还真是个好哥哥。”

  傅玉衡笑着恭维,“这都是跟圣人您学的,您对三位长公主,又何尝不深恩厚义?”

  别的不说,光是一登基就把自己三个不同母的妹妹都加封了长公主,任谁都得说一句大气。

  这个时候,两人竟都忽略了,从宝钗父系这边算,和傅昭也是姑表亲。

  唔,娃她爹不配拥有姓名。

  “行了,你也别恭维我了。今天召你进宫,主要是另外一件事。”

  傅玉衡立刻端正了神色,“圣人您尽管吩咐,微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圣人深深看了他一眼,慢悠悠地说:“如今,还真到了你替朕赴汤蹈火的时候了。”

  傅玉衡心头一凛,等着圣人吩咐。

  连续两代天子,对他都很够意思。如今需要他回报,他也不是那等只拿好处,不肯付出的人。

  圣人问道:“听说你们大剧院,要筹拍《三国演义》?”

  “不错,剧组已经在选角了,剧院里所有编辑,也都参与到了剧本的创作打磨里。”

  圣人道:“你们那个剧本上,能不能加点东西?”

  这是要夹私货?

  傅玉衡当即表示:可以,没问题。无论您想加什么,臣都能给您抹平了,让人看不出丝毫夹带的痕迹。

  见他答应得如此痛快,圣人颇觉欣慰,他和老圣人,总算是没宠出个不知回报的。

  想到自己要加的东西,圣人不禁叹了一声,跟傅玉衡说起了掏心窝子的话。

  “你也知道,自我登基以来,就一直致力于打击地方宗族的势力,想要让朝廷的触角彻底贯穿整个天下,让老百姓尊法守法的同时,也怨有可申,屈有可诉。

  奈何宗族势力根深蒂固,在这种太平年月,又不好大动干戈,收效并不尽如人意。”

  傅玉衡真想说:可以了,您这速度真的可以了。就算是老圣人做这件事,也不一定有你这效率。

  但他也知道,天才对自己,总是有更高的要求,想想也能理解圣人的自谦了。

  不过,该劝的还是要劝,“圣人,移风易俗本就要徐徐图之,且不可操之过急,激起百姓的逆反心理呀。”

  圣人道:“这个道理我也明白,所以才不找别人,专门找你呀。”

  听了他这话,傅玉衡就知道,对方想夹带的是什么私货了。

  “所以圣人是想通过《三国演义》寓教于乐,让百姓们明白宗族势力的危害性?”

  “不错。”圣人点了点头,问道,“可以做吗?”

  傅玉衡道:“且容臣思索一番。”

  他低头沉思了许久,点了点头,“做倒是可以做,但圣人若想彻底解决宗族势力,文化娱乐只能作为辅佐,最核心的问题,还是要通过民生来解决。”

  圣人示意他,“你继续说。”

  傅玉衡道:“那您得先恕臣僭越之罪,还要保证臣接下来要说的话,再无第三人知道是出自臣之口。”

  他还没忘了自己是个不能参政的驸马,纵然感动于圣人的一心为民,却也不得不再次表露自己从来没有过野心。

  可不就是没野心吗?只要他说得有道理,就可能是名垂青史的功劳。

  如今他不让人知晓,就是宁愿不领这份功劳。

  试问哪个老板不喜欢只干活不拿工资的员工?

  圣人立刻挥退了伺候的人,“你尽管说。今日之事,出得你口,入得我耳,绝不传六耳。”

  “多谢圣人。”

  傅玉衡先谢了恩,才把自己前世从网上看来的,和早些年在老家时总结出来的东西,说了出来。

  “圣人有没有想过,宗族势力之所以一直难以消除,其实是因为底层百姓需要这种势力的存在呢?”

  圣人皱眉,“他们需要压迫他们,随时随地可能谋夺他们财产的东西存在?”

  傅玉衡坚定地点了点头,“圣人怀悲悯之心,所以更容易看见民间疾苦。殊不知,普通百姓若是没有了宗族的庇护,财产更容易被旁人剥夺。

  还有更现实的问题,就是每到旱季,田里的庄家需要浇水的时候,共享一条水渠的两个以上的宗族,必然会因为水源发生争斗。

  不管平时关系怎么样,到了这种关系到整个宗族存亡的时刻,无论贫富,大家的利益都是一致的。若无宗族依附,靠着单打独斗,能敢保证自己争得过别人?”

  所以说,想要消除宗族影响,光是宣传坏处没用,得先让宗族聚集的好处无限稀释,稀释到可有可无。

  当个体的利益超越了从宗族中所得,宗族势力自然而然也就瓦解了。

  就像是他前世生活的那个年代,一个祖父的堂兄弟都常年不见,何况是隔了不知道几代的族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