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就到立秋,太阳还是火辣辣的,晒的人皮肤生疼。

  方晴把南瓜切块,放入锅中和着大米一起煮成南瓜粥。

  前两天刘婶家给的绿皮南瓜和肉一起炒了,果真和刘婶说的一样,又嫩又甜,吃完了刘婶家的,自家的也熟了,一个南瓜大的很,光炒着吃要吃上好几天,容易腻味,方晴便在熬粥时也加上几块,味道也好得很。

  煮南瓜粥时边熬边搅动,等到南瓜熟后,用铲子把南瓜块压散,碾碎后的南瓜和煮开花的大米混在一起,在锅中咕噜咕噜冒泡,方晴从橱柜中拿出两个大碗,盛好粥端出去。

  南瓜粥软糯香甜,周其吃过一碗,又去盛了一碗,方才饱足地放下筷子。

  方晴喝了口粥,抬起头来问道:“今天立秋,贴秋膘,中午煲鸭汤喝好不好?”

  “除了鸭汤,还想吃烧鸭子,一半煲汤,一半烧着吃好不好?”话刚说出口,方晴又改了主意。

  周其自然是没意见,他坐起身来,回道:“好啊,现在家里的鸭子还没出笼,我现在去抓一只?”

  “我也去,我也去,我吃完了!”方晴赶紧喝完剩下一口粥。

  “刚吃完先坐着歇会,别待会岔气了,我先把碗筷洗了。”周其收过方晴面前的碗,进灶房去了。

  洗过碗筷,两人来到鸡鸭的笼舍前,方晴仔细看了看,挑中了一只养了一年多的老鸭。

  “其哥,你来开笼,我来抓!”方晴站在笼门前,盯着自己看中的鸭。

  “行,那我开了。”周其看方晴绷着张脸,准备抓鸭子的样子有些想笑,眼带笑意地拉开拦门的木栓。

  门一开,一群鸭子嘎嘎乱叫着冲出来,可能是见今天开笼后有人堵着,鸭子更是左右乱跑。

  方晴堵着自己看中的鸭子,把它往角落里赶,眼见它没地方能跑,对着鸭子就扑过去,两只手摁住鸭子的身体,不让它逃脱。接着空出一只手抓住鸭子的翅膀根,另一只手按住鸭头,不让它到处乱啄。

  方晴掐着鸭子的翅膀根把它拎起来,周其拿着根草绳走过来,帮着把鸭子绑好。

  鸭子已经抓住了,周其也拿上农具往地里去,如今正是水稻抽穗的时候,田里正要灌溉除草,离不得人,拿上水壶,打了声招呼,周其便出门下地去了。

  煲鸭汤时间越久越入味,方晴也不耽误,当下就去灶房烧水,打算先把汤给炖上。

  鸭子在角落里嘎嘎叫,时不时动弹两下,挣扎着往前移动。看着方晴走过来,它好像也意识到什么,叫的更大声了。

  方晴抓着鸭子的翅膀,在鸭子的脖子上拔了几下毛,接着把它拎到一个大碗前,腿压着鸭子身体,利落的拿起刀放血。鸭子从一开始不断挣扎,到后来慢慢的就没动静了,碗里的鸭血也接的差不多了,方晴放下鸭子,把鸭血端到阴凉处放着。

  灶房的水此时也烧好了,方晴把鸭子放进木盆里,倒上几勺滚烫的热水,把鸭子全身烫全,就着热水把鸭毛拔干净。

  热水滚烫,方晴两只手指不断翻动着鸭子,保证鸭子全身烫全了以后,把鸭子拎出来,在另一个空盆里给鸭子拔起了毛。

  方晴动作飞快,不过眨眼间就把鸭毛拔完了,把鸭子不能吃的部分清理出来后,方晴拿着鸭子回到灶房,准备煲汤了。

  先把老鸭切块,冷水下锅,水中加上一勺料酒,煮到鸭肉变色就可以捞出来,再过一道冷水洗净鸭肉上的浮沫。

  洗净后,分出一半鸭肉用来煲汤。把鸭肉放进炖锅,放上两片生姜,再倒上一勺料酒去腥,翻拌均匀后,倒上一瓢水,盖上盖子,用小火慢慢炖着。

  汤在灶房里头炖着,方晴到菜园子里收菜。这几日许多菜都熟了,一时间也吃不完,除了留下最近这些时日要吃的,多出来的得赶紧摘下来,不然再长下去,就得老得吃不动了。

  在菜园子里收了两大筐菜,方晴洗了洗手,进灶房,在菜坛子里拿了两块酸萝卜出来。

  萝卜是今年年初的时候腌的,到现在过了大半年,味道足的很,切成小块加进汤里,盖上盖,继续用小火煨着。

  加完萝卜,方晴坐在院子里,把刚才摘的菜捆好、理好。这么多菜,自家肯定是吃不完的,方晴想了想,打算明天一早去镇子里把菜给卖了。

  把两大筐菜收拾好,也差不多晌午了,灶房里的鸭汤早就飘出香味来了,方晴先把饭蒸上,又用筷子夹了下鸭肉,手上稍微使些劲,鸭肉便被夹裂开来,已经完全炖烂了。

  方晴把萝卜老鸭汤端上桌,摘了两个茄子和青椒一起做了个青椒茄子,又把凝好的鸭血切块,和辣椒一起炒了。

  周其到家时,菜全都上桌了,洗个手去灶间盛上两饭,照旧坐在院里吃。

  老鸭汤汤色清亮,味道酸爽醇厚,鸭肉吸收了酸萝卜的酸香,吃不出半分肉类的油腻口感,味道鲜美,酸爽开胃。

  “味道好吧,这汤炖了一上午呢,鸭肉炖的酥烂,酸萝卜的味道完全渗进去了,很是入味!”方晴看着周其喝下一碗汤。

  周其点点头,说道:“味道特别好!”虽然汤已经下了肚,但这鲜美的还在舌尖萦绕,忍人回味。周其又夹了块萝卜,在嘴里嚼着。萝卜炖了这么久,变得绵软,吸饱了汤汁,吃起来不比鸭肉味道差。

  饭后,方晴和周其说起了明天打算去镇上卖菜的事。

  方晴指了指放下屋檐下的两筐菜,说道“家里的菜吃不完,再放下去就吃不了了,不如拿去镇上卖了,换着花用。”

  周其递过来一个桃子:“立秋吃秋桃,桃核记得留着。”

  方晴点点头,接过一个桃子,咬了一口。

  “这几日田里离不开人,明日我不能跟着你一起去,你要不要带上雨小子一起。”周其在方晴旁边坐下,也啃了口桃子。

  “我自己去就行,你别耽误地里的活。”方晴摇摇头,“刘婶家这两天在收玉米,雨小子也去不了。”

  “我们家的玉米也快要收了,我昨天去看了看,再长个两天就刚好。”周其三两下吃完一个桃子,舀了勺水洗了洗桃核,放在桌上。

  方晴也把自己的桃核洗好,和周其的放在一起,他推了推两颗桃核,说道:“那正好错开来,明天去镇里,后天在家收玉米。”

  “两筐菜有些少了,家里的竹篓竹筐也能带着去卖了。明儿多带些铜板,有什么要买的,也正好能带回来。”

  “说到这,家里是得扯些布回来做两件衣裳,到时候还得麻烦刘婶了。”方晴推着桌上的桃核滚了两圈,余光撇见了一边簸箕中的南瓜皮,他忽地眼睛一亮,看向周其“明儿早上去的早,我再蒸些南瓜馒头带着去卖,你觉着怎么样?”

  “南瓜馒头?”周其想了想,“镇上大多卖的是些白面馒头和粗粮馒头,南瓜馒头倒是少见,这颜色也鲜亮,应该是能卖得出去的。只是馒头得趁热吃才好,明儿你怎么带去镇上?”

  说着,周其又笑了笑:“若是不行,带回来我们自己也是能吃完的。”

  “我也是想着家里南瓜多,都连吃了几天的南瓜,地里还剩了些没摘呢!”方晴皱了皱眉,“家里有大的蒸笼,我不多做,有个两笹就够了,用蒸笼装着,这天气到镇上还热乎着呢!”

  周其看他愁眉苦脸的样子,伸出手捏了捏方晴有些肉的脸:“南瓜耐放,放进粮仓里留着冬天吃也行,又不急着这两天都吃完。”

  “哎呀,我是想把开了的南瓜吃了嘛!”方晴被捏的脸红,拍开周其的手,“就这样,明天早上我早些起来做馒头。”

  说完事,周其起身把两颗桃核收进屋里。这是自小就有的风俗,立秋当天,家里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每人吃一颗秋桃,吃完后桃核留着,等到除夕那天,把桃核扔进火中,烧成灰烬,这样一来便可以避瘟疫,保佑全家康健。

  放好桃核出来,周其照旧往地里去。方晴在家把里里外外收拾了一遍,又拿出稍稍厚些的被子换上。

  一立秋,中午还不觉着有什么,但这早晚可是实实在在的凉了下来。这种天气最是容易着凉,村里每年这个时候都有好些人受凉,除了半大不小的孩子,最多的就是些年纪轻的小伙子。

  去年方晴也仗着自己年纪轻,晚上贪凉盖薄被,第二日就病了,喝了几天的苦药,吃什么都没味。

  今年早早就换好被子,定是不会着凉了,方晴这么想着,拍拍被子,出了房间。

  时间过的快,一眨眼就晚了,方晴觉得自己还没做什么事,就该做晚饭了。

  方晴拿中午剩下的半只鸭子,和着做好的料汁,放了多多的辣椒,做了个烧鸭子。又去园里摘了条丝瓜,只加了些盐调味,其他什么没放。

  烧鸭子香辣入味,丝瓜味道清甜,两道菜一起吃,下饭的很,三两下吃完一碗饭,周其又去盛了一碗。

  正吃着饭,屋外忽然刮起了大风,还没等走到院里,雨就跟着落下来了。

  “这雨可真大,好在院里的东西都给收了。”方晴透过门,看着屋外的大雨,豆大的雨点一连串从屋檐流下,和天上落下的雨水一起砸落在地上。

  见方晴盯着门外看,周其给他夹了一筷子菜:“这雨来的急,下不了多久就停了,先把饭给吃了。”

  还真像周其说的那样,这雨来的急,走的也快。不过从灶房收拾出来,雨就已经停了。方晴正坐在堂屋门口,用手接着檐下滴落的雨玩。

  周其也搬过条凳子,和方晴一起坐着。

  “其哥,你看!”方晴手指上接着一颗圆滚滚的雨珠,他小心移动手指,在周其面前炫耀了一番,然后又一口气把它吹散了。

  只要没什么事,下雨之后,方晴总要这么玩一会,周其也乐的见他玩,每次都端着凳子在边上陪他玩上一会。

  等到方晴玩够了,两人洗洗就上床躺着了。晚间刚下过一场雨,能感觉到些许凉意,下午刚换好的被子现在盖着正合适,方晴往被子里缩了缩,朝周其怀里一靠,没多久便睡了过去。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