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饭,沈云棠回到屋子拿出本子,把今天收了什么礼,谁家送的都一一记下来。

  程烨然吃着邻居送的枣糕在旁边看着,沈云棠虽然学了上千个字,但还有些字不认识,不认识的字就用拼音代替,倒也写的工整。

  他记得也清晰,不仅写了礼物内容,还写了送礼人家的姓名,甚至连长相特征都写了下来,让人看了他的本子就了解这条巷子里都有些什么营生。

  “布庄、杀猪匠、木匠、铁匠、酒铺、包子早点、药材铺子……这条街买的东西还挺全。”程烨然喂他吃了一口,“你怎么想起来记这些?咱们改天挨家挨户的送过去不就好了。”

  “我以前……”沈云棠说到这立刻停下了,像是被踩了尾巴似的,难受的皱起了眉。

  上辈子他是不懂这些的,刚嫁到夏家的时候,邻居给他家送些什么,他要是有想要回礼的想法,会被婆母骂,婆母是个爱占小便宜的人,给别人送东西比杀了她还难受。

  后来夏小五当了县官之后,也都是他们收别人的礼,从不送礼,还是知府的女儿进门之后,嫌弃婆母小家子气,改成她来管家,才开始记谁家送了礼要回什么礼。

  这些规矩沈云棠还是从她那里看来的,她管家之后嫌弃婆母,婆母却从未说过她一句重话,还总是巴结着讨好着。

  沈云棠揉了揉眉心,把过去的回忆都赶走:“每家的礼送的不同,回礼的时候也要送相同分量的,送了重礼却收到了跟大家一样的回礼,心里会不平衡,他们心里不平衡也并非是斤斤计较,而是觉得他们对咱们付出了真心却没有被同样的认真对待,心里会不舒服。”

  “你还挺懂得研究人性。”程烨然想起自己小时候爸妈也有教过他一些人情往来方面的事情,不过他好像没有继承爸妈这方面的情商,后来工作了倒是有助理和经纪人帮忙,不用劳烦他自己费心,现在家里有沈云棠操持,他确实放心了不少。

  “我来的时候数了一下这边有多少户人家,跟送礼的人数对不上,一共有八家,今天来了六家,有两家没有过来,”沈云棠用笔杆戳了戳自己的脑袋,“那两家要不要主动联系?送些礼过去?”

  沈云棠有些地方还是没有学到,这些爹娘也没有教给他,几位哥哥就更不用指望了,他们连跟人说话都不乐意,更不要说这些人情往来方面的事情了。

  “咱们这几天看看情况,或者跟其他家打听打听?万一他们是不喜欢跟人接触的社恐,你主动去联系,只会给他们添负担。”程烨然给他捏肩膀,“你也不要有心里负担,没必要做到八面玲珑,能相处好就相处,相处不好就拉倒,也不要去讨好任何人。”

  不过程烨然倒是没见过沈云棠讨好过谁,他平时还挺冷淡的,但是谁要是对他好了,他一定会记在心里,还会用行动表示。

  ……

  隔壁的赵婶子没有贸然去隔壁看情况,怕程烨然和那几个人都是主家请来帮忙的,主家让他们先把院子打扫干净了之后才过来,所以他们才会住在这边。

  万一她贸然过去认亲,再被对方讹上就糟了,让邻居知道她有这么一房乡下来的穷亲戚,太丢面子了。

  第二天上午,她去找了刘大姐的婆母打听情况,平日里就她和刘大姐的婆母相处的好。

  赵婶子性格胆小,遇到任何事都拿不了主意,就爱找刘大姐的婆母商量。

  两家的家庭条件差不多,但是刘大姐的婆婆嘴巴毒,爱骂人,人缘不好,赵婶子人缘也不好,两个人就成了朋友。

  刘大姐的婆婆告诉她那家家住姓程,带了个夫郎,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哥哥。

  “真的姓程……”赵婶子失魂落魄了片刻,又高兴起来,跟刘大姐的婆婆炫耀说,“那是我外甥,好些年没年了,我就说看着眼熟。”

  赵婶子出去之后就直奔了程家,她心里有好多疑问想去问问程烨然,他不是把家产败光了吗?怎么还能这么有钱?还学会了做豆干,这是找了个厉害师父?

  程烨然让元宝和野狗看家,他带着沈云棠和四哥出去置办了些家里要用的东西。

  程烨然说以后在家里做生意,不能弄得乱糟糟的,建议买个大长桌子横在院内,挡住去主屋的去路,来了人要买什么直接排队,元宝负责接待,四哥和野狗去仓库里拿货。

  以前他们家是分里外院的,虽然就是个小门,但也能把生活和工作区分开,现在的院子一进门就能把整个家构造看清楚,他还提议暂时在家里干,等以后稳定下来了再租个铺子。

  沈云棠在做生意上面没什么经验,以前也是跟着程烨然身后一起干,这方面他很听劝。

  那么长的桌子没有卖,正巧就去巷子里找了木匠,让人帮忙做一张桌子,昨天木匠才给他们送了点吃的,今天就接到活了,挺高兴,还跟他们聊了几句,非常热情的告诉他们去哪里定柴火,可以让人送过来,如果家里没有井也可以来他们家打水,免费,不用钱。

  木匠大哥还挺热情,拉着他们聊了一上午,把这附近各家的情况说了一遍,还说了他们要买什么可以去哪个市集。

  他们这才知道,这条巷子里一共八家人,还分还几个小团体。

  比如卖包子的刘家跟赵家走的近,赵家的男人是在大户人家帮忙的,父亲是少爷院子里的管事,原本是个签了卖身契的下人,因为救过主子,不仅还了自由身,还帮他在外头买了个小院子,出钱给他娶妻,还了自由身后他依旧在那边做事,小儿子还做了少爷的书童。

  开染布坊和酿酒、卖药材的那三家走的比较近,染布坊和酿酒的只是小作坊,但赚的也比这条巷子里的其他人多,买药材的老冯经常去乡下收药材,回来卖给大的药铺,他也零卖一些。

  然后就是木匠和杀猪匠走的很近,最后一家是个跑商的,经常出门,一年四季没几天在家。

  程烨然听了他的话才知道,昨天没来的两家人一户是隔壁的赵家,一户是在外头跑商的老秦。

  等他们办完事回家,在门口看到了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婶子正在拉着元宝问东问西,把能说会道的元宝都给弄尴尬了,不停地尬笑,一句话都插不进嘴。

  那个婶子看到他们回来,忙热情的过去攥住了程烨然的手。

  程烨然都懵了,僵在原地,自从穿越到古代之后,男女界限就非常清晰,从来没有哪个女性或者哥儿攥住他的手,一瞬间让他回忆起了穿越前他走在路上被粉丝认出来,攥着他的手疯狂乱晃的样子。

  沈云棠看他愣住了,赶忙上前一步去拉婶子,“您找哪位?”

  “我就住隔壁,”赵婶子指了指隔壁,然后又指了指自己,“我是你二姨啊。”

  “二姨?”程烨然懵了,记起来原主在县城里有亲戚,难道就是面前的这个婶子?

  “你可能不记得了,你十一二岁的时候来过我家,那时候你爹娘还活着。”赵婶子说着擦了擦自己眼睛上不存在的眼泪,“我是你娘的二姐,你娘那么好的一个人,怎么说死就死了。”

  她语气伤心,可却是虚情假意,因为她从小就讨厌这个妹妹,同样是姐妹,可妹妹长得像娘,漂亮,她长得像爹,相貌平平,从小大家都围着妹妹转,还经常被爹娘或者亲戚们拿来跟妹妹做对比,说她眼睛小脸大个子矮,把她说的一无是处,没人在意她的感受。

  后来到了成亲的年纪,娘帮他找了个县城里的男人,给妹妹找了个村里的,她还以为爹娘终于在意她了,没想到爹娘给妹妹找的是个富裕人家,给她找了个下人,虽然她的夫家给的彩礼钱会比妹妹的夫家更高一些,但彩礼钱都给爹娘了,过日子上她却不如妹妹家。

  后来她经常跟妹妹哭穷,妹妹每次来看她都会带粮食,甚至还会给她塞些钱,她理所当然的觉得这是妹妹欠她的,要不是妹妹的存在,她也不会过的那么惨。

  后来妹妹死了,她也懒得管这个外甥,现在看到外甥过的好了,又来巴结了,就算得不到实在好处,面子上也好看。

  “二姨,啊,我记得。”程烨然假装跟她客套了几句,他穿越前是个演员,为了拍好戏,会特意观察一下别人的表情,除了恋爱方面没演过没观察过没经验,别的还能看出来。

  更何况这个二姨哭的一点感情都没有,看着不像是很亲近的亲戚,应当就是个常年不联系的表面亲戚。

  就像他最初跟元宝那样,只不过元宝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不像她这样虚情假意,元宝那孩子是个实在孩子,相处舒服,他们的关系才会变亲近,可面前的二姨给他的感觉就是不想继续相处下去。

  原本二姨还以为程烨然会请他进去坐坐,痛哭流涕跟他相认,结果对方说忙着打扫家里,就不请她进去了,她连一点程烨然的情况都没打探到。

  不过她也看到了程烨然这院子规制的不错,别的不说,就说他的夫郎,那么漂亮,家里没有点家底是不可能娶得起。

  都住到隔壁了,以后多接触接触,早晚关系得熟起来。

  程烨然没在家待两天就要去书院了,家里的事就要全部交给沈云棠去处理。

  去书院报道那天早上,还是沈云棠送他过去的,他们到门口的时候,那个扫地的下人还在门口,沈云棠害怕他会认出他们两个,过来赶他们,说些难听的话让他们没面子。

  可令他没想到的是,那人好像完全认不得他们,态度非常好的跟程烨然指路,告诉他去哪里找夫子,原来这人只认衣服不认人。

  沈云棠不能进去,送到门口就转身走了,他转身的时候正好看到了另一辆驴车,车上坐着夏小五,两个对视上目光,都惊讶的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