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其它小说>屏水向南[刑侦]>第23 章

  许昭熬了一个通宵。等到上午十点,猜测孟小蕊已经睡醒,他打算给孟小蕊打个电话确认一下安全。

  但电话响了很久,始终无人接听。

  “可能还在睡觉吧,毕竟昨天回去都很晚了。”一旁的侯莹说。

  “我总有种说不清的担忧……”许昭说。

  “这个女孩很聪明也很理智,她知道怎么保护好自己的。而且她今天还要来做笔录,估计也就是上下午的事。”侯莹说。

  “我也希望是我多虑吧。”许昭轻叹道。

  “对了,检验结果出了吗?”侯莹问。

  “初检结果不理想,没有发现体-液残留,也没有男性指纹。技术队说再去仔细查一遍,可能得花个一天的时间。”许昭的脸色不是很好看。

  “药物检验呢?”侯莹不甘心道。

  “嫌疑人下的药和被害人每日服用的药物确实是同一种,氯-硝西-泮。我昨晚问过林医生,氯-硝西-泮的药物代谢时间,也就是在体内的残留时间很长。技术队也是这个意思,说现有的技术很难区分开被害人服药时间和嫌疑人下药时间,很难形成法律意义上的证据,现在送到省厅刑技所去再想想办法吧……”许昭说。

  “但嫌疑人下的剂量肯定远大于孟小蕊日常服用的剂量……”侯莹说。

  “我跟省厅刑技所提出了这个想法。但是林医生说孟小蕊一天要服药三次,加上这一周累计的药物量可能都没代谢完,刑技所让我们不要抱太大希望,他们只能试试看。”许昭说。

  侯莹提出:“那我们要不要干脆拘传个12小时,先把他办公室和住所搜一遍再说?”

  “我有在考虑……”许昭沉吟道,“有被害人陈述,要签搜查证倒也不难。但这12小时最长24小时是黄金时期,如果在嫌疑人办公室和住处搜不到任何新证据,那之后就不可能再上升其他强制措施了,嫌疑人将有极大可能毁灭证据。所以我们必须准备充分,在这12小时把该做的事都做完。”

  “确实,拘传这事不宜太早……我们现在准备不够充分,搜查思路也很乱,只掌握了办公室和住所两个地点。”侯莹犹豫道,“或者先不拘传,直接搜了再说?”

  “你也说了,我们的搜查思路很乱,只掌握了两个地点。我们的搜查势必会惊动到他,如果他还有第三个犯罪地点,而他又临时想到了什么遗漏的痕迹,转头就去销毁……一旦决定要搜,就必须立刻拘传。”许昭说。

  “有没有一种可能,他并没来得及销毁完现场的所有证据,那我们越快拘传他,就越能阻止他……”侯莹说着,又摇头否认,“不过这种可能性太小了,这么聪明的犯罪者,连体-液、指纹、药物残留都留不下,肯定能当场完成现场清理。”

  “我确实觉得拘传这件事宜早不宜晚,而且孟小蕊的电话一直没通,这都快中午了……”

  许昭说完,果断道:“叫上曹副队,我们去学校确认孟小蕊安全,顺便拘传嫌疑人!”

  “是!”侯莹答。

  上午九点,孟小蕊从有关卫奇的噩梦中惊醒。她打开手机,发现收到了一封新邮件,发件人是:冯教授。

  “孟小蕊同学:

  你好!

  之前的经济学青年论坛上有听过小蕊同学你的发言,我对你的发言内容印象很深,有一些观点很想与你交流。

  听说你向学院申请了更换导师,学院询问了我的意愿,我是十分欢迎的,我看过你的在校履历,成绩很优秀,虽然不知你是因为什么原因想要更换导师,但我这里很欢迎你的到来。

  如果明天上午有空,可以来我办公室详谈。

  或者也可以改约其他时间,我的手机和微信号是138********。

  方便的话,可以带上你的开题报告和论文初稿。

  祝学业顺利。”

  “发件时间:23点50分。”

  孟小蕊读完邮件,简直有些难以置信,没想到更换导师的事情会如此顺利,而且这位冯教授的学术成就比卫奇更高,只是因为不喜交际,比不过卫奇在院领导处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在职称职务上被卫奇压了一头。

  孟小蕊当初选导师时,曾有听闻冯教授待人严苛,每年收的学生数也是院里最少的,因此没有考虑过他。这次申请换导师,也只有冯教授手下有名额,孟小蕊也没抱什么希望,只想着随手试试……

  没想到冯教授竟然记得自己的名字,还说“欢迎她的到来”。

  孟小蕊想着,一定要牢牢抓住这次机会,不能因为卫奇的事影响到自己延毕。孟小蕊化了一个淡妆,然后带上笔记本电脑匆匆出了门。

  走到学院办公楼下,孟小蕊才想起,冯教授的办公室大概率和卫奇相隔不远,毕竟都是同一专业。不过,今天冯教授在办公室,就算路遇卫奇,只要不进卫奇的办公室,晾他也不敢当众做出什么。

  孟小蕊如此想着,果然先经过了卫奇的办公室,但出乎意料的是——一向紧闭房门的卫奇办公室,此刻竟然大敞着房门,一眼就能看到室内“熟悉”的布置,办公桌后却是空空荡荡、空无一人……

  这多少有些反常。

  反常,是否代表着卫奇慌了?那么,他慌乱之下会不会遗留下什么证据?

  孟小蕊的第一反应是把目光投向房间里的垃圾桶,她清楚地记得昨天下午卫奇进行到一半时,更换了手套、安全套,并把它们扔进了垃圾桶。

  孟小蕊从电脑包中拿出一个一次性分药袋,又向房间左右探了探头,确定房间无人后,孟小蕊果断、迅速地走了进去——

  但垃圾桶里空无一物,只有一个黑色塑料袋光秃秃、孤零零地趴在垃圾桶上。仿佛在嘲笑着孟小蕊的天真。

  孟小蕊不甘心地把黑色塑料袋取了下来,揉成一团,塞进分药袋中。或许这上面有体-液残留呢?孟小蕊不甘心地想着。

  办公桌上放着一个玻璃杯,是昨天卫奇用过的,但这也证明不了什么。

  孟小蕊又左右打量了一番,试图寻找到一点物证残留。但这毕竟是个危险之地,卫奇随时都有可能回来,只要他把门一关,办公室内没有监控,自己便会陷入左右无援、叫天不应的境地。

  确实不宜久留,孟小蕊赶紧退出了房间,按原计划前往冯教授办公室。

  孟小蕊把手机设成了静音,然后轻轻敲了敲冯教授办公室的门。

  “请进。”办公室里传来一个温润的声音。

  孟小蕊推开门,有些拘谨地走了进去:“冯教授您好!”

  “小蕊同学是吧?”冯教授和蔼地笑道。

  “嗯。”孟小蕊拘谨地点头,下意识关上办公室的门——这是卫奇每次的要求和习惯。

  “门先别关,开着就行。”冯教授笑道。

  “哦……”孟小蕊还有些懵,只是依言照做。

  “我很喜欢你上次在经济学青年论坛上的发言,你提到说应用经济学可以作为和多门学科的交叉学科,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理论和模型支撑,应用经济学目前主要是给政策科学、产业发展、区域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但其实它的用途、前景远不止于此。你当时提到的例子有经济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等。刚好我正在做一个课题,是比较前沿的学科,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我们可以讨论一下。”冯教授和蔼道,丝毫没有传闻中不苟言笑、待人严苛的模样。

  想来那些传闻,就跟“卫奇平易近人、风趣幽默,待学生很好”的传闻一样,通通都是虚伪、荒谬的表面。

  冯教授和孟小蕊聊得很是尽兴,时间都仿佛过得飞快,一下就到了中午十一点半。

  “也到饭点了。小蕊同学,要不要一起去食堂,我们边走边聊?”冯教授热情邀请道。

  “嗯好呀!”

  孟小蕊说着,打开手机正准备看时间,却看到六七个未接来电,来电者都是同一人——许昭(市局)。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哗啦”一声玻璃碎裂的巨大响声。

  因为办公室的门没关,这响声格外洪亮清晰。

  冯教授立马推门去看,孟小蕊也紧随其后。

  “卫教授?”冯教授的声音很是惊诧。

  孟小蕊在看到卫奇的一瞬全身一颤,下意识就要往冯教授身后躲,并立马拨通了手机未接来电第一行“许昭”的电话。

  “孟……孟小蕊!”卫奇的声音在奇怪地颤抖,但话语中的怒意毫不掩饰、喷薄欲出。

  孟小蕊脸上写满了惶恐:“你……你要干什么!你再过来我就报警了!”

  卫奇并没有被这句话吓退,他面色铁青,整个手臂连同手指都在剧烈颤抖。他用手指着孟小蕊,一步步逼近:“你……你为什么给我下毒……”

  手机铃声和急促奔跑的脚步声在楼道中响起,愈来愈近,愈来愈清晰。许昭赶到现场时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卫奇的控诉:

  “我在办公室门口安了监控,一小时前你进过我办公室,就是你给我下的毒!在这个玻璃杯里……”

  地上是碎裂一地的玻璃杯,大块大块的玻璃渣上还有大量透明液体在晃动、流淌。

  “警察,别动!”许昭大吼一声。

  这声音成功震慑住了现场众人,卫奇没再往孟小蕊处逼近,但他随即口吐出一道白沫:“我要控告……孟小蕊下毒意图杀害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