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你,难道本王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一切动因此起彼伏,我想要的,总会实现。

  九公主、长公主,可惜不是九五至尊。公主才华武功皆不逊于人,唯一可惜生就不是男儿生,韬略也被人看低。

  现在是本王在给你一个机会。”

  宁王早有预料,并无失望,还更添斗志,昏暗的室内琥珀色的凤眸闪着别样的光彩,柔和的语调在话尾添着几个弯,如同诱人心智的妖魔,要将凡人引向一条不归路。

  长公主不敢与他继续对视,猛摇头试图摆脱这种被控制心神的错觉。

  “朕的皇妹会是镇国大长公主。”

  “宁王够自信,但我凭什么信你。”

  “若是朕想毁约,就算有丹书铁券也可以不认。但公主心志与朕相同,可谓是知己,便神交共通,必不相负。”

  “哈哈哈哈,有缘同道,现在本公主也觉得宁王比我那亲皇兄更具有天命。”

  隔日早朝,燕王又打着正直不阿的旗号力求领兵出征,最紧要的粮草问题引发争议动荡,向来不参合的宁王却正式插手,以藩王私产襄助,连带就近的以辽王为首的塞王之资助也被提了出来。不少臣子这才惊觉,宁王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长公主也出人意料的手拿尚方宝剑闯入朝政内殿,表示皇帝出巡前有言在先,此时不得不说出皇帝旨意:一旦国本动摇,则由一向与皇帝‘亲厚’从小一起长大宁王摄政监国,四境之内可斩一切不听号令之人。

  朱芯董举起尚方宝剑,心中澎湃不已。自小因为是女儿身,明明智谋心性都强过朱祖淳,但不受重视也没机会施展抱负,今天她却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一步。

  无人敢质疑尚方宝剑的真实性,毕竟谁也不想当第一个被斩的‘奸佞’。

  宁王躬身双手接过尚方宝剑,再一起身望向龙椅,已经是一步之遥,不得心急莽撞,此后大明再也无人需要让他俯首称臣。

  宁王意气风发的接旨摄政,第一道命令就是力排众议支持朱厚照出征讨伐犯境的瓦剌,两位王爷不止为私心,更为天下破釜沉舟孤注一掷。这一战打胜了,他们从此高枕无忧;要是败了,他们也算千古罪人。

  如果没有狗皇帝,也许他们也会相得益彰的社稷栋梁。

  燕王此次出战,除了封地原属的燕王军队,摄政的宁王还特批京郊大营随他出征,朱厚照多年入营,在此的亲信不比遥遥书信联系的燕军内少,两股军队齐发,是保障也是挑战。

  京郊迁都换防尚未熟悉,又调防来了宁藩军力坐镇,北平城自此也彻底落入宁王的掌控之中。

15 化龙*同声相应

  ◎朱宸濠登基倒计时2朱宁oneday◎

  事出紧急,边境线多处燃起战火,北平城内中央决议调兵遣将一切从速从简。

  隔日早朝时,文武百官作见证,戴天子旒冕的摄政王朱宸濠亲手将大将军专属佩剑交给朱厚照。仪式已成正式认命,此次出征燕王可号令边境全军,燕王麾下自是唯命是从,而京郊大营倾巢而出也名正言顺的归拢于燕王统领,至于助阵的宁王、辽王等藩军,也一概由朱厚照最高统率绝无二话。

  相对而站的两人,一人身后是至尊龙椅,一人身后是百官与通向外间的殿门。在旧日的燕王封地,如今的北平皇宫,朱厚照与朱宸濠开启的新的征途。

  此时此刻,朱厚照满心满眼都是近在咫尺的朱宸濠,手握重权的宁王如同最耀眼的存在,英姿勃勃又满是蒸腾的野心,极致力量与惑心品貌,看得燕王如痴如醉,他满怀信心按捺着激动接过佩剑,将责任和重负也一并肩挑分担。

  追光趋光人之常情,而自己是那个摘星揽月的幸运儿。

  战事不容有失,粮草先行,大军次日也将出发,临别之时,朱厚照不知该说什么以作告别之言。

  似乎满腹的话要说,但多年的默契你知我知,你我之间又无需将事事讲明。

  他在寝殿内面对着朱宸濠讷讷无言,只是怎么都看不够望不够毕生所爱的绝世容颜,月影烛光下宁王的完美五官笼在阴影里半明半暗,唯有凤眸中流光溢彩愈发的蛊惑人心。

  朱厚照随心而动,近身搂住了宁王,将他无限的紧贴向自己,靠在他的耳边认真的许诺:“我会活着回来的。”

  “傻话,你不止会活着回来,还会凯旋而归。”

  怀中的宁王似乎轻微的颤抖了一瞬,才又是豪气干云的开腔回复,还是他一贯傲气十足的风格。

  只是语调一转,又带着几丝温柔继续叮嘱:“我相信你的能力。还要记住,不得冒进不得马虎!”

  然后朱厚照被猛的一把推开,朱宸濠从怀中掏出一物,恶狠狠的塞到他手中,又拢了五指让他握紧。

  “蒙古各部有众多游牧队伍随水源和草场迁移,边境不乏有骁勇之徒收两家茶礼,也为大明效力。

  凭此玉珏,宁藩的人自会帮你传达命令。

  须谨记,凡可雇佣者利聚而来,利尽而散,审视夺度闻风而动。

  这些人可用不可信,驱使得当战时有奇效。”

  朱厚照还未来得及反应,手中就多了一物,他偏不肯收起来,宁王按紧他的手拳,他还是坚持张开手掌细瞧那玉珏,一眼便认出,此物正是那日宁王拿在手中把玩思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