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我和渣爹争天下>第214章 江南春 六

  一场大水淹了京城。

  最开心的还是富贵的几个儿子。他们得知了水淹京城的消息之后, 一改磨磨蹭蹭的模样,都着急着去拜见富贵。

  这个时候任谁都能看得出来,这乃是天降良机。

  京城里面陷了江北的皇储, 这个时候正是围点打援的好时候。

  这些人回想着历史上的一些经典的围点打援,忍不住浑身血液沸腾,感觉这简直是一个极好的转折。似乎马上就能收复失地反攻江北活捉他们的女皇......

  于是这些人在天不亮的时候就求着拜见富贵,富贵一改在京城里面奢靡的生活,反倒是和将士们在一起的时候表现的极为简朴, 这也能说明, 富贵是个在树立形象方面的高手。他自从从京城里出来后,就天不亮就起来挑灯读书, 所以这些皇子们求见便马上得到了准许。

  几个年纪大的皇子鱼贯而入, 看到富贵在帐篷里面拿着一本书在读。打头的二皇子说:“父皇,打扰了,儿子听说那皇储进了京城, 如今京城四面环水,她出不来了。”

  富贵头也没抬, 嗯了一声。

  几个皇子喜气洋洋, 四皇子就说:“不愧是父皇, 您一出手简直是神鬼莫测。怪不得您看不上儿子呢,和您的手段一比,儿子们这确实是有些上不了台面。”

  富贵又嗯了一声,就当时被儿子奉承了, 可是并没有被儿子奉承的高兴起来。富贵这个时候也只是抬头淡淡的看了这些儿子们一眼。看儿子们都一副高兴的样子,语气当中带了点阴阳怪气:“老子英雄儿狗熊, 这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吗?”

  这几个皇子发现拍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 于是纷纷敛声静气, 不敢再说话。

  二皇子就不得不硬着头皮问道:“咱们什么时候开始围点打援?想必江北的大军是不顾一切的要来救贼寇。咱们就守在这附近,以逸待劳,到时候就会轻松的扭转战局。”

  富贵听了之后对这几个儿子却是失望不已。

  “你们就想着以逸待劳吗?就没有想过其他的法子?比如说趁着这大好局面主动出击。”

  这几个皇子连笑容都不敢再摆出来了。下面的幕僚出主意的时候确实是有这样的提议,但是这些皇子们也非常的“聪明”,若是谁把这样的提议说出来那么谁就要主动带兵迎战,到了这个时候,人家都已经打到家门口了,若是有点血性自然是要带兵,但是六皇子的例子还在前面,万一要是死了呢,死了怎么办?

  虽然苟且活着,但是毕竟是活着啊,活着就是胜利啊!死了什么都没有了,所以活下去很重要。

  他们不是不知道眼下的局面就是一个掌握军权的好机会,但是也知道没有那种挽狂澜既倒的本事就不要碰这些东西。

  看到这些儿子的怂样,富贵确实是非常的失望,把手中的书放到了一边。

  站起来背着手走到了这些儿子们面前。

  “昨日下午我派人给明珠送信,说是要在西门那里见一面,她来了。就凭着这个,你们连个小姑娘都不如。人家小姑娘还有一份勇气,你们连这份勇气都没有了。”

  几个皇子低头挨训,但是心里确实不以为然。

  那丫头哪里是有勇气,那是傻。明知道这是一个陷阱还往里面跳,那是傻得冒气。最后不是被逼的没办法躲到京城里面去了吗?也是她命好,如果是再晚一步连城门都进不去。小命就能交代在城外,就这样的傻气,反正不稀罕有。

  富贵也只是说说而已,如果这几句话能骂的这几个儿子幡然醒悟,富贵早就骂了,问题是这几个儿子没皮没脸嗯,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骂他们完全是浪费口水。

  所以富贵还真的不想把自己一辈子的江山交到这些人的手里。

  叹了一口气,富贵把自己的情绪调整了一下,温和的问这些皇子们:“说这些有的没的没什么用处了,你们各家如今怎么样?吃的有吧,喝的有吧?”

  主要是富贵一直以来看不上这几个儿子,或许是父子之间大部分都不善于沟通,总之这几个皇子觉得挨骂是日常,被关心了那才是惊吓。

  于是这个时候颇有一些战战兢兢,因为二皇子年纪最大,所以回答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都好。”

  富贵就问:“如今国事艰难,到了这个地步了,你们已经指望不上了,不知道我的那些孙子们能不能指望上。现如今江北的明珠就能亲冒箭矢亲临前线,不知道我的孙子里面能不能出来一个这样的人物。”

  富贵就想着给这些儿子们最后一次机会,若是老子不行,孙子当中有一个出类拔萃的也不错。

  这一下把这些皇子们吓得魂飞魄散。

  富贵不是一个好爹,然而这些皇子们多少还有一些对儿子们的爱护之心。

  这一下顾不得按年龄回答了,皇子们纷纷替儿子们说话。

  “父皇,他们年纪还小呢,如今人还没有马腿高怎么能担此重任?”

  “对呀,要是这事传出去之后被人家笑话的。”家里面老的老壮的壮,凭什么让一个小孩出头?

  ......

  富贵也不是真的要把孙子送到前线去,然而看到儿子们这一番表现,心里向着当爹的就这个样子,那些孙子们又好到哪里?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这个时候富贵闭上眼睛问这些人:“国事艰难,你们也被供养了这么长时间了,到这个时候也该报国了。想想自己都能干点什么?这个时候咱们父子们还能商量,若是到时候我给你们派活干,那可是又苦又累的。”

  到了这个时候,皇子的脸上才有了一些高兴的模样,能逃脱了亲临前线,就是一件美事,赶快低头沉思,富贵在他们面前来回踱步。

  他说着:“明珠进入京城之后并非是一帆风顺,京城里面已经没有粮食了。根据大部分人的估计,那些穷苦之家的存粮应该是有一个月或者半个月的,不排除有些人家早有准备,多囤了一些粮食。

  还有那些不愿意跟咱们同甘共苦离开京城的大户人家,他们也有粮草。然而这些人家家大业大,本来人口就多,所以消耗的也大。最多的也只能消耗两三个月的。

  明珠她自己带着卫队属官,那么多人一下子到了京城,人吃马嚼需要的粮食更多。只能加速消耗京城的粮食,所以说京城能安稳的时间也不过是一个月。或许这个时间更短,但是大水想要消下去,没有两三个月是不行的。他们无论如何也要去救明珠,你们不是在京城里面留的有后手吗?

  这个时候全部动起来,煽动那些人冲击皇宫和明珠的卫队。要让他们在半个月之内崩溃,这些都是小事儿,几句话就能吩咐下去,你们能够做到吧?”

  像这样的小事必须要做到呀,虽然被老头子点出来在京城留下的有后手,但是老头子没有追究,大家都是这么做的,这一些人就当老头子默认了。于是高兴地接了圣旨便下去布置。

  富贵这个时候也出了帐篷,他的帐篷正对着京城方向,居高临下的看着京城。

  外边天已经亮了,京城周围全是大水,水位特别高。京城就像是水中的一个孤岛。富贵看着京城的地方,找了一个石头坐了下来,心里面想着:明珠,别怪你爷爷难为你,千金难买少时艰。你爷爷和你娘都是这么过来的,哪个不是晚上难的睡不着觉愁的吃不下饭。

  至于明珠扛不住这份压力,人死了怎么办?

  富贵只会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是没办法的事儿。

  到了白天之后,林荣才抽出时间问问明珠的处境。

  很快各种消息到了他手中,他看了之后立即明白了过来,这对明珠来说是一个危机也是一个机遇。

  不止是林荣自己看出来了,他身边的那些副将们也看出来了,纷纷建议:“要不然还是派人去送点粮食吧。”

  就算是有洪水也没事儿,如今大军中,水军不少,连带着水军的大船也在,这些大船用各办法进入到江南的地界,为的是过一段时间的大湖水战,江南的陆军已经拉跨了,据说水军还很能打,江南水网密布,几处大湖也是水军的大营,肯定是硬骨头。

  派水军去救明珠是说得过去的,再说了,可以饿着任何人但是唯独不能饿着明珠。

  明珠对于江北的意义太重要了,对于林荣本人来说也非常重要。并且这次攻占江南的行动,如果一旦明珠出现意外,哪怕是将整个江南全境占领,也不能说得到胜利。

  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种惨烈的局面,那就是“惨胜如败”。

  这个道理谁都知道,林荣这个时候非常难拿定主意,如果这个时候去救明珠,那非常简单,只需要一道命令就行了,对于明珠来说失去了一次很好的实践机会。可是把明珠留在那里也不好,林荣的顾虑是女儿的年纪太小,过早的让她面对着人心当中的魑魅魍魉极有可能会造成拔苗助长。

  林荣一个人想了很久,如果以前要是碰见这种难以决断的事情,特别是关于明珠的,他还能和秋叶商量一下,但这个时候连商量的人都没有。让林荣一个人拿主意林荣表现的极为犹豫。

  也没有犹豫太长时间,林荣觉得可以用一个折中的方案,似乎国人都比较喜欢折中的方案,然而折中的方案操作起来难度特别大。

  那就是让明珠先留在江南的京城,先给她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让她感受一下面对着极为不利的局面该如何应付。当情况危急的时候,要有人立即去帮明珠把局面给挽回来。

  这半个月到一个月除了明珠自己要体验生活之外,还有明珠身边的那些属官,这也是他们表现的机会,如果表现的亮眼,自然会留在明珠身边,如果表现的太糟糕,女皇根本不会让他们等到胜利之后返回江南,绝对会立即更换。

  这个想法不错,但是实施的时候特别的难,因为战场上的情况向来是变化多端,如果一旦抓不住战机或者是放过了那稍纵即逝的机会,极有可能会失败。

  林荣的命令无疑是要求救援的水军时时刻刻紧盯着京城的局面,要求这一个月之内所有的时机都是对己方有利的。救援也好,攻城也好,时刻要准备好。

  只需要一声令下,就能立即把明珠给带出来。

  哪怕这个命令执行难度比较高,但是军令一动,下面的人是无论如何都要尽全力去做好。

  林荣也不知道这个时候的明珠心里面是怎么想的,但还是写了一封信让人给明珠带过去,让明珠知道眼下将要面对的困局,在信里面林荣鼓励明珠积极的面对。林荣也知道这是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可是做父母的,在这个时候比正在承受困难的孩子所受的压力更大。

  所以当这封信送出去之后,林荣整个人就有些憔悴。而且神经紧绷,对着地图不断的看着。

  战争本来就是一件非常消耗脑力的事情,林荣掌控全局,所思考的东西是方方面面,再加上林荣的身体本来就不好,如果林荣一旦病倒之后,大军当中是没有第二个人能够接替他的。

  为了能让林荣的心情稍微好一些,这些副将们想办法开解林荣。

  “您也不必多想,皇储身边跟着许多的东宫的臣属,他们都是陛下为皇储将来出阁准备的,都是肱骨之臣........”

  这些人确实是为了给明珠准备出阁用的,但是未必是肱骨之臣,天下哪有那么多的肱骨之臣呢!

  这里的“出阁”不是女子成婚的别称,这里的出阁是冠礼的一种变种,一般意义上,只有皇族男子才能是出阁礼的主角,太子或者是藩王一旦行了出阁礼,就是别人眼中的成年人了,有上朝的资格。

  如果是东宫太子,就有了插手朝政的条件,更能在东宫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小朝廷,其中运转和皇帝的百官是类似的,差不多太子就这个时候有人陪他实习,一直到老皇帝驾崩,才能拿到正式的上岗证。这套制度从唐朝兴起,前期执行的非常严格。

  每个朝代对太子的出阁礼有不同的重视程度,但是这个过程是必须有的。作为皇帝唯一的孩子,还是皇储的明珠,早晚要举行“出格礼”参与到朝政中来,如今哪怕明珠的年纪小,朝廷上已经零零碎碎的有人鼓吹让皇储出阁了。

  而秋叶对女儿举行出阁礼的事儿也是抱着积极的态度的,所以早早的把东宫的官员配齐了。

  可是这些官员值不值得信任还是一个未知数呢?

  所以下面人的劝解没有让林荣心情好一点,反而增加了一层愁绪。有些话林荣说不出来,若是秋叶在这里林荣肯定请秋叶拿主意了。

  反正这些年在家庭生活里林荣是没拿过什么主意,大事小事都是秋叶当家做主。两个人早些年因为女儿的教育也曾经争论过,但是这几年两个人的思想渐渐合拍,对于女儿的教育已经很少有争论了。可是林荣在女儿教育方面对秋叶的依赖已经产生,毫不客气的说,这个时候林荣心里面是有些慌的。

  就在林荣内心纠结的时候,秋叶已经忙完了昨天的事情。一直奉行着今日事今日毕的秋叶到如今也不能保持这个良好的习惯了,实在是突发的事情比较多,在秋叶平时的工作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倍,让秋叶现在疲惫不堪。

  虽然说几十万大军派出去了,粮草和兵器也像是流水一样从桥上送过去了,当然是到如今却没有见到一点回头的利益。并且江南送信来,一直说人手不够,又说江南地面太大了,必须要不断的增兵才行。

  光是花出去的钱粮已经出乎了秋叶的预料,再加上不断的增兵让秋叶觉得战争渐渐的失控了。如果这场战争要连续几年怎么办?

  把事情处理完之后就已经开始吃早饭,面对着自己的这一桌子非常丰盛的早饭,秋叶就觉得难以下咽。好在如今收到的都是一些好消息,尽管如此,秋叶还是觉得有些吃不消。

  吃不下去饭的秋叶觉得脑子嗡嗡的,连续几天高强度的工作使得秋叶不仅昼夜颠倒,而且还睡得不好,她就感觉自己现在特别需要一场休息,于是吃不下东西的秋叶便打算到外边走一走,让自己的脑袋冷静一下。

  就算是要到外边走一走,但是秋叶仍然不自觉的想起这场战争。到目前为止一切显得特别的奇怪,就是江南虽然有抵抗,但是这个抵抗却让人有点迷惑,这种抵抗是层层向后。而且每次向后的时候给人一种感觉就是对方并没有慌乱,而是有计划的向后撤退。一般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对方有埋伏。

  尽管秋叶的理论和实践并没有林荣扎实,但是秋叶也知道像这样的诱敌深入一定要做好准备,否则的话极容易钻到人家的口袋阵里去。

  而林荣并没有上当,也没有急于冒进,稳扎稳打,一直把战线拉成一个平面向前推。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对方根本没办法布置下口袋阵,坏处就是要不断的往里面投入大军维持这个局面,这就是林荣一直让秋叶支援的根本因由。

  秋叶弄不清楚对方在想什么,林荣也弄不清楚。

  林荣是按着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推进,秋叶就不得不思考一下对方下棋的那个人到底是什么心思。

  揣摩富贵的心思,对于秋叶来说是一件既容易又困难的事情。

  已经有好几年没见了,秋叶不知道富贵这些年的行事准则是不是发生变化,因为人都是善变的,富贵变化多端到跟一只变色龙似的。

  然而无论他外面千变万化,但是有些核心的东西是不会变的。

  比如说富贵这老贼是不会吃亏的,富贵肯定在下一盘大棋,拿土地做诱饵,诱着江北的大军一直向南走。

  所有的战争最后的结果就是一方被消灭。想要消灭江北的大军,用秋叶的办法那就是拉长他们的补给线,使其补给非常困难。随后再分块切割,使其首尾不能相顾。最后柿子要捡软的捏,要不断的把那些切割好的,孤立无援的,一口一口吃掉。

  目前来看富贵应该用的就是这一手,把那一些土地扔出来让江北的大军去占领,拉长他们的补给线,在粮道上能动的手脚就多了。

  可是马上秋叶又摇了摇头,如果江南大军的补给一旦出现了问题,那么大军很可能会就是就食于民,说白了就是从江南那里弄粮食。

  怎么弄呢?

  那些大户人家就是大军的目标,普通百姓也没那么多存粮能喂饱大军啊,虽然这么做并非是什么好事,但是饿极了的大军自然会剑走偏锋。所以断粮道对于几十万大军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又并非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秋叶想了好一会儿,并没有把事情给理顺,因为和富贵这些年没有相见,也因为对富贵这些年的行事作风没有关心,更没有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所以秋叶这个时候给出的判断是不准的。

  哪怕想到这里没什么结果,但是秋叶知道艰苦的忍耐从现在开始了,战争拼的就是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只要比对方多一口气儿,谁就能取得最后的大胜。而为了得到最后的胜利,自然也是不择手段。秋叶已经下令全部启用在江南的暗探和钉子。如果可以,秋叶授予他们实行斩首行动的权利。

  至亲走到这一步,真的令人感慨万千。

  富贵以前能想过自己是在何种情况下与秋叶相见,此时秋叶的思绪也想到了这个问题。

  不知道到时候大军是狼狈的退回来,还是携带着大胜洋洋得意的凯旋而归。

  如果是前者,那么无论是秋叶还是富贵都没有力量再组织起一场进攻了,应该说是短时间既十年之内是没有力量了。

  富贵的年龄越来越大,也不知道富贵能不能顺利的熬过这十年。哪怕是熬过了十年之后的富贵已经60多岁了,就算是虎老雄心在,身体也不会允许他再折腾下去了。父女见面的机会也非常的渺茫。

  如果这一次胜利属于江北,那么大军有可能会将富贵活捉,也有可能是将富贵的人头带回来献于秋叶面前。

  秋叶内心里面还是想和富贵好好的聊一聊。富贵是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对手,至于聊完之后如何对待富贵?秋叶的想法一直不变,那老东西是不能活着的。

  这也是秋叶心里面的另外一个想法,自己宁可背上杀了自己亲爹的恶名,也不能让明珠背上处死祖父的名头。

  看来,必要的时候,是要往江南走一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