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我和渣爹争天下>第191章 贰臣 三

  周莲就不知道这个梦里面到底昭示了什么消息, 但是他睡不着了。有的时候人可以不相信梦境暗示的东西,但是有的时候必须要相信,周莲觉得自己这个时候自己应该相信才是。

  他起来披上衣服在屋子里面走来走去。十几年前发生的事情还在眼前, 虽然于家族处于决裂的边缘,但是家中还有很多无辜之人,她们的死,是真的不幸。

  并且老祖母的年纪已经很大了,到了这个时候晚景只有孙子侍奉, 显得如此的可怜, 她年少的时候没有得到父亲的庇护,中年的时候与丈夫分道扬镳, 到了晚年儿子又没了性命......周莲和祖母的关系非常好, 想到祖母这一辈子过的是这样的日子,哪怕是不为衣食住行发愁,想想也是坎坷无依, 令他忍不住酣潸然泪下。

  于是第二天一早,等到大部分人都从秋叶面前退去, 办各自的事情了, 周莲犹豫了一下, 留了下来。

  秋叶抱着水杯听着他的讲述,心里面就在想:这是怎么了?大早上这么忙,为什么拉着我分析他梦中的事情。

  只不过是一个梦而已。

  秋叶把水杯放到一边儿:“梦里的事情都是反着来的,你就不应该放在心上。说不定这是个好梦, 预示着将来没多久咱们就打到南边收复河山了。”

  但是周莲不这么想:“陛下,凡此种种皆有暗示。这个梦暗示的如此明显, 您不能不当回事儿啊。”

  秋叶还想反问:我怎么当回事儿!我就知道两边会打一架, 所以我现在在秣兵厉马, 我在偷偷的训练水军,我正在悄悄的造战船......我做的这一切我能嚷嚷出来吗?不能呀。

  “你想多了。”秋叶对他说:“咱们大江北岸的臣民们都准备着呢,如果他们敢偷袭咱们,咱们必会反击。而且这种大战,是两个国家之间的碰撞,不是一场定胜负的。是咱们内部腐败导致民不聊生,国内怨声四起才吃了败仗?还是说咱们的大军不够使劲,临阵反戈,使得咱们君臣大败?咱们没有吃败仗的理由。”你放心吧!

  秋叶已经拿起毛笔开始准备写字了:“你这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想的太多了。”

  他看秋叶这个态度,只好悄悄的退了下去,他刚出了大殿,站到了大臣等着召见的平台。向着远处山峦起伏的地方看了一眼,这个时候正是上午,山谷当中云烟弥漫,显得如仙境一般。

  这处平台的对面有一座佛寺,佛寺里面有四五个僧人住在高高的山顶,每日礼佛。

  他想了想,觉得这种事儿或许找那些和尚们聊聊,尚可排解心中的烦恼。

  他这个时候也在怀疑自己是不是日有所思才会夜有所梦。众所周知,他和周挺之间的仇恨比海都深。为什么昨天的梦里面没有其他人,单单只是周挺呢?或许这里面真的有自己多思多虑的因由。

  周莲便赶快回了自己办公的班房,把自己手头的事情给处理了,中午来不及吃饭,急急忙忙的往佛寺那边去。想要到佛寺那边必须要穿过一个山谷才行,从这边的山上下去,爬到对面的山顶才可以。

  从直线距离来看似乎近在眼前,但是下山再爬山这个过程非常漫长且疲惫痛苦,所以就算是他赶过去了,也未必能说几句话天就黑了。

  尽管如此他还是想去看一看。

  周莲开始下山,走到山腰的时候正好与林荣一行人撞上。

  林荣带着明珠又背着东西去山下以物换物了。周莲赶快在路边等着,先是给明珠问好,接着又给林荣打招呼。

  明珠正好走累了,林荣也是喘气如风箱,便找了石头坐下来。

  林荣招呼着周莲一块坐过来说话,明珠骑在一个石头上,因为他穿着男孩子的衣服,倒是没什么不方便的。头上顶了一个小斗笠,腰上还挂了一个小水壶,大人说话的时候,明珠两条腿稍微晃动着,看着远处起伏不定的山峦抱着水壶喝水。

  周莲就说:“......或许是我魔怔了,昨天做了那样一个梦,总觉得十分不祥,想要去找佛寺里的那些和尚们帮忙参详参详。”

  林荣提醒:“你有没有想过,万一这边有江南的探子,你这个梦说出去或许就引的江南那边多想。”

  他的话并非是危言耸听,而是江南的使团就在这里,这个使团里面的人差不多都是探子。而且这些人都有正大光明的身份保护,所以那些有用没用的边角料消息收集了不少。还迟迟不愿意走,最近一段时间,女皇陛下正想办法把这些人踢出国境。

  “下官当然想过,到时候把一些话给隐去就行了。”

  林荣摇了摇头,觉得周莲这个样子属于治标不治本。

  想到这里,他对身边跟着的那些侍卫们摆了摆手,让他们四散开。跟着他们父女的侍卫瞬间上上下下找地方蹲着去了,距离他们这里有很长一段路。

  明珠正抱着小水壶喝水,看见侍卫离开,赶快转头看爹爹,林荣对着明珠摆了摆手,接着和周莲说话。

  “你们家老太太最近如何?”

  “越发老迈了,以前就是偶尔糊涂,现在是整个人都糊涂了。”说到老祖母,周莲脸上的愁容更多,到了现在不少人劝周莲该给老太太准备后事了。“这次臣蒙受圣恩来这里随驾,把老祖母一块带了过来,幸好这里不太热。老人家自在受用,不必受炎热之苦。要不然就怕老人家熬不过这个夏天,前两天因为贪吃冰果肠胃不协,请了太医过去,太一已经委婉地暗示臣了,老人家纵然是熬过了这个夏天,也未必能等到冬天。”

  林荣跟着叹了一口气,生老病死这样的事情谁都理解,谁都看不开。所以他也不劝周莲想开点儿。就跟周莲说:“趁着老太太如今吃得好,睡得着,走得动,多陪陪。你这种乱七八糟的想法不要多想,等哪天老太太驾鹤西去,朝廷也不会给你守孝的时间。”

  周莲点了点头,“能想的到。”

  林荣看了看周围,小声的跟周莲说:“至于周挺的事情你不要多想,纵然是周挺在江南位高权重也没有什么关系,他那个人没有危险之后总想背主,有一次也有第二次。只是不知道他还有没有好运在第二次之后能够安然而退。”

  周莲听了这话忍不住把眼睛睁大了,急切的问:“您这话说的是真的?”

  “江南有消息送过来。只是周挺是老奸巨猾之辈,他若是没有准备充分是不会发动的。你还要耐心的等一等。”

  “都已经等十几年了,自然不会怕再等十几年。”周莲说这话的时候已经把牙齿咬得咯咯响。

  随后周莲意识到自己的态度有些激动,赶快深呼吸了一口气,非常感慨的和林荣说起了这件事儿:“没想到这个人狗改不了吃屎,我以为有了那第一次能让他这一辈子老实起来。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说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果然如此。当年他败了之后还可以找到一方势力投靠,现在若是败了,他能跑到江北来吗?”

  说这话的时候也是暗含试探的意思。若是女皇真的想要接纳周挺,那么周莲就算是有着泼天的仇恨也要忍下来。只能在以后的日子里面找机会弄死对方。

  林荣摇了摇头:“怎么可能呢?”

  他给了周莲一颗定心丸,让他放心,江北是不会接纳周挺的。

  周莲果然放心了下来,嘴里说:“我只希望这狗贼能够早点儿行动,要不然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说了这半天话,周莲也不再去对面山头上找和尚聊天了,于是一块回山顶上。

  等到周莲走了之后,明珠就扯着爹爹的衣服:“爹爹为什么要跟周大人说江南的事情?您不是说过吗?有些事情是秘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在明珠看来,往江南官场掺沙子,派人在那里收集各种消息属于一种见不得人的事,一定要保密才行。所以今日林荣告诉周莲,让明珠很想不明白。

  林荣就问:“你说为什么他们接二连三的往咱们这里派遣使团,并且厚着脸皮,咱们这里明示暗示都不想离开,为的是什么?”

  自然不是为了这边的好日子。那些是团里面的官员,在江南也是做官的,日子过得要比普通老百姓强多了,所以不会向往着江北的繁华赖在这里不走。那些使团里面的官员为的还是要刺探江北的消息。特别是他们能够进出皇宫,收集起宫中的消息自然是更加方便。

  “对啊,那么咱们为什么不往那边派遣使团呢?”

  唯一的一次派遣使团是周莲遇刺,使团过去是为了讨一个说法的。也是去索要赔偿的,根本不是去做交流的。

  明珠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立即明白了过来,那是因为不需要,而江南频繁的向江北派遣使团,就是因为他们的钉子不能在这里扎下根。

  哪怕是扎根了,也得不到朝廷的核心机密,所以才要派遣那些使团,但是那些使团就能接触到机密吗?

  接触不接触,得到不得到,林荣不能保证,但是他要跟女儿说一说该如何用人。

  “你把你的秘密告诉了臣下,他们会觉得把他们当成了自己人。首先你要明白什么样的消息需要他们知道,什么样的消息他们不需要知道。周莲本来就与周挺之间有仇恨,自然不会向江南那里通报消息,所以稍微透露一些给他知道也是可以的。透露完了之后,周莲一方面不会患得患失想那么多,一方面又为了这份信任肝脑涂地。”

  这就是如何驾驭臣下了,属于一些小技巧,但是总体说起来不够那么光明正大,某些时候用了却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明珠听了之后恍然大悟。

  “原来是这样!”

  “对呀,其中的尺度你要把握好。你要记住几个字,‘过犹不及’,有的时候用力过猛反而会得到反效果。”

  明珠今天又学了一个小妙招,非常高兴。“爹爹你真厉害,爹爹今天又交给我了一些小知识。说起来妈妈都没有跟我说过这些呢。”

  “你妈妈要教给你中正堂皇,正大光明的为君之道。你妈妈那个人眼光非常好,做事说话高屋建瓴。爹爹和她就差得远了,所以你从爹爹那里学习轨道从他那里学习,为君之道,两者结合才是你的道。”

  明珠使劲的点了点头。

  与周莲的聊天林荣在晚上吃饭的时候告诉了秋叶。

  秋叶对林荣把江南的事情告诉周莲的事儿不在乎。只是有些若有所思:“我想着周挺那个人老成持重,再加上这些年的历练和经历,想要造反怕是如当年的司马懿父子。什么时候我那亲爹一蹬腿儿向西了,周挺才会动起来。这可不行!”

  这样就太慢了。

  林荣考虑的没有秋叶那么多。也仅仅是从朝局的方向考虑。

  “你说的没错,若是真要等到那个时候,估计周挺羽翼已丰,没有人能挡得住他了。当年司马懿的事必定会上演。”

  秋叶没有找到靠谱的史书,不知道司马懿的心路历程是怎么样的,是曹操在的时候就已经生出了反叛的心思,还是说是曹丕的所作所为让司马懿不把曹丕当君?”

  对于秋叶来说,虽然早晚两方是要打一仗的。但是秋叶一直以来把江南视作自己的国土,不想推迟时间收复。

  “你只说了一点儿朝廷方面的原因,却没有说到民间。如果真的到了我爹死去之后,那周挺才会反叛上位。以我爹如今的身体少说还能再活20年。就拿20年来说,这又是一代人呀。

  当老人老去之后,年轻人所见所思,皆是把咱们江北看成敌国。那个时候怎么可能会有天下一家的想法?到那个时候想要收拢江南民心花费的精力比现在不知道要多出多少。而且像是这种扭转人心的举动,最起码前后要有连续几十年的投入。”

  这并非是秋叶危言耸听,秦朝一统天下,但是真正确立天下一统概念的时间是在汉朝。

  当年的秦朝为了弹压那些六国遗民,不知道费了多少心思。就那样最后还是亡于楚国遗民之手。

  也就造成了那句赫赫有名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也不知道这句话成就了历史还是历史成就了这句话。这中间必然有一些关联性,但是秋叶这个时候不是和林荣讨论这个的。

  “免得到时候江南的人仇视咱们,所以还是要早点动手。”

  “你想怎么动手?”

  “让人给周挺施加一些压力,让周挺紧张起来。一旦慌乱就容易手足无措,就容易做一些让人觉得是昏了头了的事情。”

  林荣点了点头,不做不错,多做多错。

  至于怎么安排怎么执行,不是秋叶要思考的了,秋叶直接把这个想法交代给了廖安民,让廖安民去动手执行。

  廖安民除了接收这个命令之外,其实还有话要来和秋叶说。

  “江南的那些官员在咱们这山边儿到处闲逛。叫我说也不是个办法,虽然把他们从京城里带出来了,隔绝他们与京城那些钉子之间的来往。但是咱们行宫这里山形地势若是被他们掌握,恐怕到时候会对您的安全造成困扰。”

  秋叶是了解这位老大人的,若不是有了应对办法,是不会把这个问题提出来的。

  “那您老人家想怎么办?”

  “老臣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不过还是那4个字‘吃喝玩乐’罢了。说详细一点就是到时候有一个人出面带着他们玩耍,今日请他们赴宴,明日请他们游湖……这些人不好不参加,用这样的办法困着他们一部分人,其他人咱们就好盯着了。”

  秋叶点了点头,这样也好,让他们集中在某一个地方,也比放出去漫山遍野到处乱跑的强。

  所以出面请这些人吃喝玩乐的美事就落到了齐侯身上。

  齐侯不是不愿意接这样的肥差,而是担心自己做不好。

  若论起吃喝玩乐,他这种土匪出身的哪里比得上周莲这种世家子弟。较齐侯来,他觉得最痛快的吃喝玩乐无非是叫上一班唱戏的,然后大家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如果宴请对方的使团,这就要讲究一点门面和排场,那些读书人的毛病齐侯是知道的,宴席上要做诗要点评。

  或许有人给齐侯支招,说是让他先找人做出几首诗来,到时候应付也就行了。

  说这话的人肯定对高规格的宴会不了解。为了不使宴会上无聊,那些精通才艺吹拉弹奏的女孩子并非是主角,而只是在一旁为大家助兴时候的一点点点缀。若是有一些宴会来宾或者是主人家左拥右抱,在很多人眼里这不是什么高雅的宴会。一些来宾可以直接甩袖子走人。

  宴会主角还是这些参加宴会的人,手舞足蹈这个词儿就是这样场合的最好总结。

  一般的流程,大家先举杯共饮。然后将重要的来宾介绍一番,随后请来宾指定游戏种类,到底是行酒令还是击鼓传花……选择好了之后,就按照种类制定规则,这酒席上要选出一位监酒官。这么做就是防止有些人不喝酒直接跑了。或者是有一些人做诗行令驴唇不对马嘴,像这样的笨人是要被罚酒的。

  等一切框架确定下来之后,就开始进入到了游戏环节。

  特别是行酒令,就需要令官限字限韵,并且后来的还不能和前面的重合了,难度不可谓不大,觉得轻松的都是知识储备丰富的。

  这完全是对真材的一次考验,提前让人家做了诗,这一次宴会可能不会做诗,根据来宾的口味和习惯,或许会填词。

  就这种难度比考试押题还难呢,所以场外捉刀的事情极少出现。在这样的场合里,那些粗人和那些自身文化底蕴不高的官员往往是出丑的。

  在宴会上免不了受大家嘲笑,宴会后也免不了受大家指指点点。

  可这些东西在那一些富贵人家或者是在那些世家子弟眼中皆是寻常。

  一旦遇到一个大才做出极美的篇章,或者是一个新人在宴席上大放异彩。这下不止是要举杯共庆,甚至有的时候主人就要带头手舞足蹈,要表现的高兴就要跳舞……

  特别是填词作诗,若是当时出现了好文章好诗词。那么在一边的歌女们要和同伴配合演唱出来。这个时候起到点缀作用的女孩子要用精湛的才艺给宴会助兴。

  所以齐侯这样的人虽然喜欢吃喝玩乐,但是这样高雅的活动真的主持不了。

  接到这个差事之后,整个人就愁眉苦脸。

  想要推辞,廖安民又不允许他推辞。

  “放眼看看也就你这个人比较闲,这事不交给你交给谁?不过你也不用发愁,允许你去个衙门借人。一场宴会总不能让你一个人去撑场面,好歹也应该去几个官员一块热闹热闹。

  人你去挑,回头把名字报给我就行了。想必那些日日忙于案牍之间的大小官员都乐意去放松一日的。”

  齐侯一想,只要自己每一次找一个能替自己主持宴会的人就行了。于是高高兴兴的把消息放了出去,果然想要参加宴会的人多的是,齐侯就从容的挑选了起来。

  齐侯心目当中最好的人选当然是周莲。虽然应征者如云,但是周莲因为比人家更忙,就没顾得上这事儿,也就没说要去参加宴会。

  齐侯就特意跑去寻找周莲,请他参加第一场。

  周莲就觉得这样太浪费时间,“我有那个闲工夫不如回去陪着我祖母到处转转。在那里白天喝一天的酒晕晕乎乎的回家了,一觉睡完,第二天回想起来,都是阿谀奉承之词,有什么意思。”

  “你就当帮我的忙了,我难道不知道你这边儿抽不出时间吗?实在是咱们这里面放眼看去,有几个会这么吃喝玩乐的?!你先给我打个样,往后我就知道这宴席该怎么主持了。”

  实在是拗不过齐侯,周莲特意请了一天的假,代替齐侯去主持宴席。

  果然,来宾要求行酒令。

  又因为都知道周莲家里面有一个高寿的老祖母,所以来宾请求以祝寿为题行酒令,这其中要求有新意,不可用那些陈词滥调。

  来宾里面地位最高的还是石磙,石磙高居堂上,和齐侯两个人互相看了一眼。两个人都能从对方的眼睛里面看出无奈!

  齐侯比石磙还好一些,哪怕齐侯的出身不太好听是个土匪,但是小的时候他那土匪老爹已经占据县城,所以幼年少年时期齐侯的受教育条件还是比较好的,只不过家里面不重视而已。不重视的结果就是齐侯没有好好学习,甚至还经常捉弄先生,以至于到后来没人愿意教他。

  石磙是家中好几代人往上数数就没有出现过读书人。从小生下的那一刻起,家里面也没指望他成为一个读书人,以至于后来当官了,虽然也读了一些书。不至于成一个睁眼瞎,所以在诗词这一方面,仍然如一个门外汉一般。

  不仅如此,石磙还不知道该如何押韵。

  不过石磙也不是那扭捏的人,直接端了一杯酒,对在座的宾主说:“我是个粗人,对这些不懂。愿赌服输,这杯酒我干了,你们随意。”

  石磙是客人,对他要求不高,反正大家都知道这是粗人,轮到他的时候,他只要不说什么难听话,随便说一两句祝寿的吉祥话,算他过去了。然而齐侯却没有这样的好运。

  齐侯没想到周莲一上来就弄得这么复杂高深,一想到自己这宴请的差事不知道什么时候才结束,瞬间觉得这个活儿也不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