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我和渣爹争天下>第135章 争斗 一

  因为兹事体大, 秋叶在铃铃出发后就已经带着队伍出发了。

  这是因为人多事杂,秋叶的速度要比铃铃慢了很多。出了长生关就能看到平阳郡的耕地还一直荒废着,眼下是一年当中最后的耕种机会, 若是现在没有了耕种,将来开春之后绝对会饿死人。

  看着外边儿被荒芜的土地,秋叶心里面特别着急,一阵风吹过来卷起地上的尘土扑打在众人的脸上。就有跟随着的侍卫下马抓了一把田中的土放在手心里捏碎,跑回来告诉秋叶:“神女, 这里旱的太过了。”

  说着便将手中的土递给了秋叶, 秋叶接过来用手指头捻了一下泥土,种泥土里面已经没有了一点水分, 土壤已经无限细, 就和上辈子买的散粉一样。目前这个状态,除非是有大量的水灌溉,要不然就算是现在赶上了最后一波耕种也不会收到什么粮食。

  假如上天还可怜这一片地方的百姓, 说不定冬天的时候还有几场瑞雪……可惜的是,有那些经验的老农和一些研究天时的人都告诉了秋叶, 今年冬天恐怕会是一个干燥的冬天。

  秋叶张开手掌, 让风把手中的土带走, 对周围吩咐:“不必在这里久留,加快速度,直接找到中军营帐。”

  在一个农耕社会,因为天旱再加上人祸各种原因导致这里的收成不好, 极有可能会造成社会动荡。而秋叶担心的是这些流民们被煽动之下走投无路。必定会爆发出极大的反抗之心。

  看来赈灾是立即马上要进行的了,让他们看到生存的希望, 才不会铤而走险, 也对接下来的治理会有很多好处。

  想到这里秋叶直接在马上写了一封信, 让人赶快返回长生关送到坞堡去。在三天内,第一批粮食要运出长生关。

  看着信使带走了信,秋叶松了一口气,这幸好是刚刚收了粮食,要不然赈灾的时候可没现在这么痛快。

  队伍行走了一天,因为是整个队伍大家都是骑马,速度都非常快,已经进入到了平阳郡的腹地。

  晚上安营扎寨,在帐篷里面的秋叶连洗漱都没有做,直接躺下来休息了。在平阳郡,洗漱的水也特别难找,能保证这么多人有水喝已经很不容易了。

  就在秋叶半梦半醒的时候,忽然听见外边像是有鬼在嚎叫一样,声音当中透着凄厉和阴森。

  这种叫声生生的把秋叶惊醒了,秋叶翻身坐起来问外边的婢女:“谁在外面大喊大叫呢?”

  婢女们摇了摇头,因为改了一天的路,都比较疲惫,大部分都已经睡着了,这个时候也惊醒了。准备分出去几个人到外边查看,就在这个时候有侍卫到了帐篷门口向秋叶禀报:“外边有一道巨大的狐狸影子,那只狐狸边跳舞边叫唤。有点不太符合常理,您到帐篷边就能看见。”

  秋叶听说了赶快出来,果然看到有个地方火光冲天,一道巨大的狐狸影子被火光映衬的忽高忽低,飘忽不定。而且在这道影子飘忽不定的时候,又有声音传了过来。

  “退兵~不吉~”

  都什么年代了,还弄这些装模作样的手段。

  不知道这是哪个读书人读傻了,想要效仿陈胜吴广。这是东施效颦啊。当年陈胜吴广也不是上来就把口号喊出来了。人家还弄了很多铺垫手段,比如说鱼腹藏书……

  秋叶心想:装神弄鬼长生老母才是个中高手,自己自认为也差不到哪里去。这分明是有人故意在这里吓唬自己呢。

  也不知道到底对方是想唱哪一出戏,秋叶是头一次见到政治争斗中用这种装神弄鬼的手段,确实有些好奇。

  她仅仅是判断了一下这个影子的方位,就跟身边的侍卫说:“有人装神弄鬼呢,你带着人往这个方向去,大概走一里地左右,有人在那里操弄布偶,就是没有布偶也是装成狐狸。把人带过来。”

  侍卫答应了一声火速离开,没过一会儿果然押着一群人回来了。

  这一群人里面,有个男的像是能做主的,其他的都是丫鬟仆役。

  秋叶坐在座位上昏昏欲睡,看到这个男的被压过来强行摁倒跪在自己面前,忍不住问了一声:“先生怎么半夜三更到了我们附近?又为什么行如此拙劣的伎俩?”

  这个男的梗着脖子,“我这是要救冯公性命,尔等为什么不见好就收,立即退兵,反而咄咄逼人?”

  秋叶觉得这个男的读书读傻了。

  “咄咄逼人的是你嘴里的冯大帅,我和他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他为什么发兵攻打我们?”

  这个男的睁着两只眼说瞎话,“你说冯大帅攻打你们,有什么证据?就拿着那场在你们关下那场大战当证据?说什么他的大军为什么接近你们?不是想攻打你们又为什么到那里去?

  他们那个时候还在平阳郡的土地上,他们那个时候或许是带兵巡境,本来是相安无事,是你们半夜三更趁着人家睡觉偷袭了人家,胜之不武,不够光明正大,果然是女子当家这种阴狠手段能用得出来,呸,某等羞于与为伍!”

  这真的是倒打一耙。

  “那你的意思就是说人家除非攻打我们了,否则的话我们不能还手?”

  “然也,冯大帅只是在边境驻军,当时对你们有攻击吗?没有。”这个男的越说越上头,站在歪理上指责秋叶:“反倒是你们,修建了高高的关隘不算,还重兵把守。你们一如既往的狼子野心,如今还想狡辩?”

  秋叶不得不佩服这个人,这人偷换概念的手段相当高明。秋叶如果说冯大帅有偷袭自己的嫌疑,那么这个人就说她一直在长生关陈列重兵,也有窥视平阳郡的嫌疑。

  如果和这个人斗嘴下去,最后只能自己理亏。

  军头是不讲理的,而秋叶就是军头,特别是眼前这个男人多少有点儿文人的天真,像是读书读傻了的,和秋叶这种军头更是三观不合,天生的说不到一块去。

  秋叶意识到这个人偷换概念,引得自己往他话语陷阱里面跳,想要操纵自己的情绪与他进行辩论的时候,随即放松了情绪,窝在了椅子上。

  “先生伶牙俐齿,颇有苏秦张仪之态,不应该是个无名小辈。不知道先生高名贵姓?”

  这个男的挣扎着站了起来,虽然还被绳子捆着,但是颇有一种慷慨之态。

  “我从江左而来,在梅山略有薄名。”

  秋叶回忆了一下自己的地理知识,无论是江左还是梅山,都是江南的地方。

  “原来是江南高士!冯大帅出身乡绅,冯家在北方有颇有势力,不知道怎么与先生结了缘?”

  听到秋叶在盘问自己的出身,不是不能讲,而是这个人特别清楚,刚才开头比较顺利,若是任凭秋叶岔开话题,未必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要杀要剐细听尊便,问这么多干嘛?你就要大祸临头了!!!”

  按照这个男的想法,对方肯定会追问为什么大祸临头,毕竟如今战局非常顺利。

  只需要吓唬她几下,让她担惊受怕,自己再循循善诱,到时候就成功了一半。

  可秋叶并没有追问,反而笑着说:“我是不是大祸临头我一时半会儿还推断不出来,但是你这个时候已经大祸临头了。如今我在这里坐着,你被绑着,你说咱们两个谁人头先落地呢!”

  这个男的看一计不成又施一计。

  “伶牙俐齿!诡辩不过小道而已。我说你大祸临头并非是没有根据,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

  这个男子心里面想的,快来问我什么是福什么是祸?

  秋叶发现这个男的自从进来说的都是一些云里雾里的话,联想到刚才他带着人在外边儿装神弄鬼。就觉得这个人或许像是跑江湖讨一口饭的,未必能说出自己想要的信息来。

  赶了一天的路了,秋叶心里面又存了很多的事情,觉得没必要浪费时间,对着周围的侍卫挥了挥手。“把人带下去好好的问一问,怎么处置你们几个商量吧。”

  这个男的还想嚷嚷,被侍卫们捂着嘴拖了出去。

  秋叶又回去睡着了,过了一会儿,侍卫把审问过程拿来交给了秋叶身边跟着的婢女。

  灯光下看了看纸上的内容,婢女们好奇的问了起来:“这个人是从江南来的?”

  侍卫回答了一声:“要不然说有缘分呢,这家伙在江南混不下去了。你们猜他为什么混不下去?就因为他装神弄鬼被那位巫马大人折腾的灰头土脸从江南跑出来了。”

  这些婢女忍不住用袖子挡着嘴笑了起来。

  “他可真倒霉!”被当爹的折腾完又落到了做女儿的手里。这人上辈子到底欠了巫马家多少啊?

  侍卫们说:“不过这个人的嘴里也有点儿要紧的消息,他之所以放弃在江南混吃混喝跑到江北来,也是因为要来投奔冯大帅。这男的早些年家贫险些读不下去书,多亏了冯家救苦救难,他才得了机会往下读。

  如今日子艰难,一来是想要到冯家这里找点儿事儿做,二来是冯家跟很多人说过要治理一片新地方,需要人手,他也是来碰碰运气,没想到刚上岸走到这里就听说了冯大帅大败的消息。”

  “治理一片新的地方?肯定是想攻打咱们。那他知道冯大帅想要攻占咱们山阳郡,可刚才还说了那么多歪道理是几个意思。”

  侍卫微笑不语。

  更要紧的事是要亲自跟秋叶说的,问明了秋叶已经睡下,侍卫表示明天再过来回话,就先回去了。

  这个男的被打的脸肿的跟个猪头似的,被捆着扔在了一堆干草里。盯着天上的星光后悔了起来。

  就不应该这个时候充英雄跑过来招惹这女魔头。

  唉!

  幸亏没有把最要紧的话说出来。

  只希望等一会儿天降神兵,能够将自己救出苦海。

  这个人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到如今冯家已经被逼入墙角。如今整个平阳郡的形势在一天多变,上个月的时候,冯家还能在这片土地上作威作福,可是短短的几天不到半个月,所有的事情都变了。

  冯家的大军伤亡惨重,已经飞灰烟灭,在实际情况中已经没有力量来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在秋叶派兵攻打的时候,冯家在此地的势力已经宣告名存实亡了。

  而各个地方也有一些小的乡绅,不断组织一些健壮的民夫抵挡大军,但是这些民夫和训练有术的大军比起来,那真的是螳臂挡车,自不量力。

  冯家不甘心,自然想要夺回一局,这个时候训练大军来不及了,就算是从外地借人,人家来到这里也顶多给自己收尸办个头七。那么想要赢下去,必须剑走偏锋才行。

  被逼无奈的冯大帅广发英雄令,号召天下英雄斩杀林荣,或者是杀了秋叶,他冯大帅愿意拿出一半的家产以示感谢。

  这些刺客们已经出动了,根据这个被困男人的想法,被大军重重保护起来的林荣是很难接近的,就算是接近了也不好下手。比较之下,这个妖女这边属于最好下手的。

  越是这个男的放心的睡了,到了后半夜,果然营地附近有了动静。就像是清风吹过枯萎的草丛只留下了一点沙沙的声音。这种声音也是非常的轻,营地这里大部分人都睡着了,只有小部分的人还在巡逻,然而这种声音根本没有引起巡逻人的警觉。

  慢慢的有一个黑影,巧妙的避开了巡逻的侍卫,来到了中间的帐篷。

  只能说这些帐篷大小都一样,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标识,因为被刺杀的人身份是债权人,里面最高的,所以刺客也就认为是住在最中间的。

  一个刺客在帐篷外边儿,稍微站了一下,他这个时候在回忆被刺杀人的身份。

  女子,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