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我和渣爹争天下>第108章 与虎谋皮 十一

  刘家的大少奶奶这个时候还不知道巫马富贵是这么想的, 带着孩子吃饱喝足之后,抱着孩子发了很长时间的呆。

  渐渐的天黑了下来,她所在的营地距离巫马富贵的帐篷非常近, 外边一阵喧哗之声,她听见了有人嚷嚷:“周家的公子来了?”

  刘家大少奶奶对周家的人非常敏感,一下站起来忍着脚底板钻心的疼,抱着儿子挪到了帐篷门口挑开一条缝向外看,就看见周信被人引着往中间的帅帐去了。

  刘家的大少奶奶是见过周信的, 这个时候放下帘子心里面五味杂陈, 抱着儿子一步一步的挪回了床榻旁边,将儿子放到了床上, 只是小孩子这个时候睡得不安稳, 刚刚放下就在梦中开始哭闹了起来,刘家大少奶奶赶快把儿子抱在怀里慢慢的拍着。

  明天又不知道发生什么样的事儿,无奈彷徨之下忍不住哭了起来。

  巫马富贵接见周信, 要说起来周信他们家族对星苑这片地方早就垂涎三尺,在这片地方已经深耕细作了很多年, 不管是巫马富贵还是秋叶, 在周信的眼里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但是这个时候周信不得不实行驱狼吞虎之计。

  “拜见大人, 我奉我姑祖母之命,特意来请大人救命的。”

  巫马富贵知道刘家的那位老太太这个时候说不定已经命丧黄泉。这都好几天过去了,周信这一会儿又说奉姑祖母之命……这个理由想想就让人觉得可笑,但是有理由总比没理由强。

  有理由出兵就是仁义之师, 没有理由出兵就是侵占人家的土地,秋叶有理由, 那是打着替刘家报仇的旗号, 这位周信也有理由, 也是打着为刘家报仇的旗号!

  巫马富贵也不拆穿周信随手扯的这个虎皮,“周公子请坐,对于刘县令一家的遭遇,我深感同情。实在是他们家家族内耗引来了这一场场祸事。我也是因为当年和刘县令的交情才走了这一趟。”

  “是是是,”周信也在心里面鄙视巫马富贵,但是大家都是聪明人,看破不说破。“西园军如狼似虎,刘家是我们家的姻亲,我们家的姑祖母年纪又大,再说如今刘家又是居丧之家,那妖女不讲一点仁义……”

  刚说到这里,周信听见旁边带着他进门的汤世兰咳嗽了两下。周信才突然间想起来,那妖女和眼前的这位正是一对父女,哪怕你明明知道和尚的另外一个别称是秃驴,但是不能当面叫出来,心里不禁暗暗后悔自己没有把这关系记好,于是就当刚才的事儿没发生,“……西园的神女此时插手,实在是很不明智。”

  巫马富贵点了点头,“公子说的没错,然而小女怎么想的,我做父亲的也不清楚,这样吧,明日我派人去问问,若是他们愿意退兵这事儿也就算了,如果不愿意退兵,再做计较。”

  周信这一趟是来拱火的,还要再说,巫马富贵却不再想听了。毕竟周信就这么一人过来了,身后没有千军万马,又不是什么旷世奇才,光进门说的这几句话就能看得出来,虽然比一般人强点,但还是脱离不了蠢货的范围,巫马富贵就没心思再聊下去了。

  “公子,更深露重,早点休息吧。”

  巫马富贵的亲卫们便将周信请了出去,周信虽然心里面愤恨,但也无可奈何。毕竟自己手上真的没有一兵一卒,跟这些军头们讲道理是讲不通的,而且这些人能做到一方豪强绝对不是傻瓜,不管是哄着他们还是忽悠他们,这条路已经行不通了。

  周信出来之后忍不住跺脚,难不成自家将要到嘴的鸭子就这么飞了!

  汤世兰也跟着出来,免不了埋怨周信,“公子,你怎么能说那妖女的坏话呢!人家毕竟是父女,就算是做子女的忤逆,但是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你要是有一个这样有本事的孩子,谁从心里面都会得意起来的。”

  说完之后忍不住摇了摇头,这父女俩虽然互为对头,但是巫马富贵打心眼里还是觉得这闺女没白养,说句难听点的,不论他父女俩谁胜谁败,高兴的还是他巫马家的列祖列宗。

  汤世兰觉得这位公子既然从京城来的,好歹也应该知道一些眉高眼低,你不确定人家父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状态,就直接这样直言不讳可是犯了大忌讳的,心里面就有些后悔为什么和这位公子走得近,于是找了个理由也不看周信的脸色直接走了。

  刘家的大少奶奶一直关注着外边的事情,反正她这边的小帐篷里也没人,抱着儿子从缝里看到周信垂头丧气地出来,心里面又免不了添了一份忧愁。

  这可怎么办呀?

  刘家到底怎么样了?孩子他爹如今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境况?

  自己抱着孩子偷偷的跑出来,不知道到时候还能不能回到刘家。

  越想越伤心,又哭了一场。

  巫马富贵走到帐篷外边,听见帐篷里面细细碎碎的哭泣声,微微一笑。再凉着她几天,就算是为了她儿子,她也知道该怎么选。

  巫马富贵勾搭过的寡妇不少,还有不少死心塌地的跟着他。除了这人能弄点吃的穿的回去之外,还有就是巫马富贵从来不对寡妇的亡夫留下来的孩子有任何的欺负,不仅不欺负,只要人家孤儿寡母开口了,巫马富贵绝对帮忙把事情解决。所以现在的巫马富贵不仅有亲生的儿子十几个,也有养子十几个。最大的一个养子年纪和秋叶差不多,已经在亲卫里面披挂整齐的跟着上阵了。

  到了第二天,两军在南山大战。按道理来说,王大有这一边有着很多优势。首先是他们已经休整了一段时间,无论是体力还是军械都是上优的状态。第二就是他们设伏,打的是一场伏击战。就这样还是被周挺小小的赢了一场,指挥着人攀着石头将王大有手下的人马打的跑了好几个山头,将有利地形占据了下来。

  到了晚上两军休战,王大有越想越生气,越生气就越想。

  无论自己想,还是想不通,只是这一次的战报还是要告诉长生关的秋叶。

  王大有把今天的过程详细的写了,利用信鸽趁着夜色交到了长生关秋叶手上。

  秋叶半夜被铃铃叫醒。

  “这是星苑县的战报”。

  秋叶看了之后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王大有在上面也没有推脱责任,第一条就是把错误揽在了自己身上,说自己轻视了敌军。接着才说了许多士兵们有恐高的症状。设伏的时候,趴在崖边儿双腿发抖不能行动。又说这是大军第一次作战,有些人还从来没有上过战场,所以出现望风而逃的事情也在意料之中,只不过没有想到这么严重,说到底,还是他没有预估出这样的事儿。

  洋洋洒洒把这一次兵败的原因全部总结了出来。

  秋叶拿着信在屋子里面走来走去。

  秋叶看到兵败消息的那一刻起,就打算让林荣去接替王大有。但是后来想了想,林荣的身体不行,而且往后的硬仗多着呢,总不能让林荣来回奔波。王大有总要有成长的时候,一场场大战就是磨刀石,只有经历过这些大战,才能将这一些将军和士兵们磨成一把锋利的刀。

  但是前提条件是这只大军不能磨没了。

  秋叶现在要做的就是给王大有信心。

  她立即写了一封信,在信上安慰王大有胜负乃兵家常事。作为一个将军乃至将来的统帅,不能对胜负看得那么严重。

  她在线上说:“……你要多动动脑子,既然知道己方的短处,就要想着怎么扬长避短,除了思考这一次兵败的原因之外,也要好好的想想对方为什么会取得这一战的胜利。从而抓住机遇……”

  写完之后秋叶让信鸽从长生关飞了出去,夜色当中,披头散发的秋叶也没了睡意。

  心里面想着敌军这一次的统帅就是周挺。

  周挺是一个久经战阵的人物,再加上祖上吃的就是这碗饭,手下拥有很多勇猛的将才。王大有败在周挺的手里不亏。

  可是该怎么避免呢?想来想去秋叶觉得光安慰王大有还不够。还要远程给王大有支一个招才行。

  所以秋叶就急急忙忙的去找林荣。

  在林荣看来,王大有的失败就在预料之中。

  “他选择的地方不太对。他选择的南山,离着所谓的县城太近了,当初就应该率领大军趁着对方还在赶路的时候半路击之,然后且战且退,在路上一天打一仗,不求胜利与否,只求消耗对方,等到了南山附近再决一死战,到时候一战可成功,如果在南山赢不了,还可以向后再退一点,再次决战。

  可现在他想在南山一战定胜负,这种想法本身没错,但是他也不想想,他带了一群新兵,都没见过血,怎么能跟对方比?如今在南山败了第一场,影响了军心。再往后退,只有一次机会了。因为在南山与县城中间,只有那狭小的几个山头能让他作战,如果是在败了就要退入县城。一旦退入县城,事情就严重了。”

  秋叶就问:“接下来怎么办?”

  林荣叹了一口气“接下来是必须胜利,绝不能败,必须用奇谋才行。只是不知道王大有有没有这个脑子!”

  说完之后林荣背着手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最后对秋叶说:“我要去一趟。”

  “可是,明天或许周挺就要进攻了,剩下这半个晚上的时间你能赶过去吗?”

  而且地道不好走,地道太过狭窄又不能用车。

  林荣就说:“我去了,他若是败了,那就收拢残军,把县城重新夺回来。星苑不能留给北郭,咱们建这座雄关,除了防御外敌之外也有关门打狗的意思。

  等到北郭一旦占领了星苑,咱们就要派大量的人手入山作战,难度是现在的10倍不止。如果赢了,北郭的大军就会沿着茫茫群山离开山阳逃出生天。如果输了,咱们就和他们形成了相持不下的局面,到时候别说是问鼎天下,想把这里彻底安定下来最少也需要10年。”

  10年,多少事都办成了,不能把时间浪费在和北郭死磕的一件事上。

  秋叶比起林荣来真的缺乏战略眼光,这不是比人家多活一辈子就能弥补的。将才和帅才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战略眼光上。为大将者知道拼命就行,为帅者才会放眼全局。

  秋叶站起来,“我和你一块去。”

  在去之前秋叶又重新写了一封信给王大有,把刚才林荣的话写在信上。把守关的任务交代下去之后秋叶就披上斗篷和林荣带人进入了密道。

  林荣的随从轮流背着林荣,秋叶身体还好,一群人举着火把沉默的在密道里快速行进。

  因为密道里面也不知道时间的流速,只能听见大家赶路的脚步声和沉重的喘息声。林荣轮换着被几个随从背着,等到出了秘道之后,已经是第2天的上午了。

  秋叶的亲卫火速的赶往大营,秋叶和林荣刚出密道,适应了外边的光线之后,趴在亲随背上的林荣瞬间指向一个方向。

  “看,那边着火了!”

  滚滚浓烟直冲云霄,秋叶和林荣就站在大山的南岸,能够看见冲天的火光。

  这个时候不知道是什么着火了,如果是山火呢?

  林荣根据自己的经验推断:“是粮草着火了,如果是山上的林木着火,应该是一大片,黑烟应该是散开的,不应该是聚成一束直冲云霄。”

  囤积在南方,那肯定是北郭的粮草。

  因为王大有的粮草是囤积在县城,秋叶和林荣所站立的山头向下看就能看到县城的全貌。

  秋叶这个时候颇有一些欣慰:“王大有这个榆木脑袋总算是有点长进了。”

  知道断其粮路的谋略了。

  林荣的脸上也带笑,拍了拍背着他的随从,“走,无论如何要去一趟大营。”

  秋叶扶着婢女的手在前面走着,林荣被人背着。刚刚走了几步,就见迎面跑过来了几个士卒。

  对方跪下先趴在地上磕了几个头,“神女,不知道神女驾到,我们将军未能亲自迎接。”

  秋叶这个时候心情正好,“无妨……”刚说完之后,心头一凛,昨天晚上自己写第二封信的时候,在信的末尾告诉了王大有自己和林荣一起过来。无论如何王大有就应该派人来迎接,这几个人就不应该说不知道自己会来的事。

  秋叶瞬间反应了过来。

  “快起来吧,你们是在这周围巡逻的吗?真是太好了,王大有在什么地方?”

  其中打头的士卒说:“我们将军就在县城里面和刘家的家主喝酒。您请等一会儿,我们这就找几头驴来。”

  说着就安排了两个人在这里听候差遣,他自己带着几个人准备下山。

  秋叶给身边的几个侍卫了一个眼神,等到这几个人转身离开的时候,其中一个侍卫拉弓射箭,一箭射中了那个士卒头领的肩胛骨。

  这一些侍卫们瞬间包围了上去,将这几个人捆了起来,扔在山上。林荣对秋叶说:“这里肯定有其他变故,先去大营。”

  秋叶摇头,“你去大营,我带着姐姐们去县城。”说完之后将自己的亲卫全部拨给了林荣。交代他们无论如何都要保证林荣的安全。

  然后兵分两路,秋叶带着婢女们腿脚利索的直接下山。

  县城的街面上非常冷静,家家户户都关着门。秋叶发现这里就算是普通人家日子也能过得去,因为普通人家的大门都是好物料,带雕花,上了清漆,十分精美。

  其中一个婢女一脚踹开了旁边一户人家的大门冲进去,把刀放到了一个老头的脖子上。问道:“刘玖在哪里?”

  “在家啊!”

  “谁家?”

  “他自己家啊!”

  秋叶听了,心想刘玖还能待在自己家,就没有什么危险。偏偏王大有带着大军去了县城南边的山上。那么刚才遇见的人为什么要冒充自己手下的大军呢?

  更让人觉得离奇的是,既然这一些本地的居民知道南边山上正在发生大战。躲在家里面看上去非常正常,但是为什么没有去逃难呢?

  一切都让人觉得无懈可击,但是秋叶中觉得有些地方特别不理解。

  秋叶进了屋子里面,把婢女的刀从这个老头的脖子上移开。“老人家,我刚才从东边过来,看见南边那边令旗招展,这里马上就要闹兵灾了,为什么你不带着一家老小到其他亲戚那里躲一躲,等这里的事儿结束了再回来?”

  老头的嘴巴动了几下,没有再说话。但是能够明显的看出来,这老头挺害怕秋叶这群人的。

  秋叶没时间去安抚这个老头,抬头看了看这屋子里面的布局。屋子里面家具都不缺,而且也不显旧。刚才婢女踢破他家门的时候,似乎一家老小正在屋子里面玩游戏,小孩子的九连环和几张很简易的纸牌还在地上放着。

  纸牌旁边放了一些小元宝样式的白色和黑色东西,秋叶走过去,把这两种东西拿起来,发现一种是盐,一种是糖。

  把盐和糖压成了元宝模样,就是他们玩牌时候的筹码。无论是盐还是糖,在别的地方都属于很贵的东西,在这里似乎很常见。

  秋叶把这两样东西握到手心里,转头看了看这一家人。“老人家,我们不是什么土匪,我们是外郡来买盐的,毕竟现在天下大乱,商道不通,没有人给我们送盐,我们也只能找上来了,今天是刚来,刚才我们家婢女踢坏了你们家的门实在是没有办法,毕竟你们的集市看上去宽敞干净,却没什么人,让我们心里面有些怕怕的,像是走进了什么黑市一样。”送完之后秋叶伸出手去,一个婢女从袖子里面拿出了一锭金元宝,放到了秋叶的手上。

  秋叶就把金元宝递给了这个老头的孙子。老头的家里面人赶快把金元宝夺了过来,放到嘴里咬了一口,确定是真的之后赶快点了点头。

  一瞬间这家的人动了起来,“原来真的是客商啊!快坐快坐。”

  这一家人里面的男人过去把门板放好重新关上。女人们倒了茶水拿了点心过来,老头子也被扶着坐到了秋叶面前。

  误会误会都是一场误会,老头子的一个儿子嘴里念叨着误会,就问秋叶:“不知道你们要多少盐?我们什么样的盐都有,刷牙的青盐,贵人们才能用得上的雪花盐,腌菜的大盐疙瘩……应有尽有。”

  秋叶没说话,她身边一个叫做焕焕的婢女说:“我们是刚来,不确定这一趟能不能买到盐,所以带的钱不多,也就各样要上300斤。要是这一趟,路能够趟开了,往后我们要的就更多了。”

  老头子还有一些警觉,“不知道你们是从哪儿来的?这一路上都经过哪些关口,孝敬打点出多少银子?”

  焕焕说:“我们从归德郡来,一路都是翻山越岭,好在辛苦了一些,但是山上没什么收钱的人。”

  归德郡在星苑东边,这一路全是大山,没有一节是平路,确实非常辛苦。

  老头子就觉得几个女人应该翻不了山,“你们来了多少人?这盐又准备销到哪里去?”

  焕焕看了看秋叶,秋叶微微一笑:“我们来了80个挑夫也是保护盐的,还有十八头驴子,为了省点儿苛捐杂税,我们准备沿着山往南走,不走大路,全部走山沟。到了大江边上换船卖到江南去。”

  原来是往江南卖的,刘家的商道一直是往北边去的。老头子这才松了一口气,只要不和刘家抢食儿,应该说得过去。

  只是还有一个问题:“我听说南边有海盐呀!你们把山盐卖到海盐那边,赚什么啊?”

  秋叶就开始胡编乱造,“你老人家不知道,就在去年海边来了龙吸水,把沿海的几个盐场全部淹了,所以今年江南也缺盐。我知道你老人家的意思,过几年盐场重新出盐了之后我们也没什么赚头了。可是做买卖这种事儿就跟种地一样,也不知道明年的收成怎么样,种地是庄稼不收年年种,做生意,哪怕是有一文钱能赚,风里雨里也要去把这文钱给赚回来。”

  老头子点了点头,“说的是啊!这年头干什么都不好干。”然后就吩咐家里面的儿子带着客商去看盐,看好了之后再谈价。

  焕焕跟着去看盐了。秋叶就和老头子坐着聊天,秋叶就问:“怎么大家都没有开门?而且这大白天的也没有人在外边走动,好生奇怪。”

  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唉,也是老天爷不保佑,我们县的老县长刚刚去世,偏偏有人惦记上咱这一片地方了。就在南边打仗呢!”

  “我好奇的是,既然知道打仗,为什么不先找个地方躲起来,哪怕是找个山洞一家老小先藏着呢。”

  “打的不长久何必去躲,这地方是咱们星苑县的,咱们县的事儿是咱们县的人说了算,以前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不管谁来了都改不了这个规矩。所以咱们现有新县令了,县令是不会看着这事儿就这么发生的。等这几天风头过去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就跟下雨一样,别看下雨的时候疾风暴雨,雨过了天就晴了,一年到头才下几回雨,还是晴天多。”

  新县令?

  不会是刘县令的儿子,只怕是刘玖本人啊!

  秋叶在心里面冷笑了一声。小子,想白嫖,你还嫩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