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是这个时代还没有在华夏大地种植的物种, 如果不是夏旅思意外在丞相的府库里发现了那袋发芽的土豆,这个东西至少还要过几百年才能被人认知呢。

  既然大家没见过没吃过,夏旅思索性让大家都尝一尝。

  夏旅思命人就在农地中央架起了土灶, 支起了油锅。接着搬来了一麻袋土豆, 两个大厨子一人麻利削皮切成一片片厚片,再切成条, 这时土豆就成了一根根均匀的四方形长条, 切好便浸入盐水中,一时为了抗氧化,另外可以洗去浮在表面的淀粉汁水。

  这时一锅水已经滚沸了,另外一个大厨子捞起盐水里的土豆条下了滚水锅。待到七八分熟时,那土豆条已经变成半透明状,一捞起来沥干水土豆条莹莹亮, 迎着秋天的阳光泛着讨好的光泽, 还泛着香气。

  众人还以为能吃了呢, 不料旁边那口沸腾的热油锅才是今日的重点。

  夏旅思说:“下油锅炸。”

  大厨子就拿着大漏勺子乘着那土豆条倏地浸入了滚油锅。

  刺啦一声

  众人们发出了:“哗”的叫声。

  这热油滚沸,金黄色的热油泡泡裹挟着淡黄色的土豆条, 滚着滚着, 就成了金黄酥脆的颜色。而那一股从未闻过却又诱人无比的香味一下子飘得到处都是。

  “好香呀!”

  “这是什么?”

  夏旅思笑笑:“这叫薯条!哈哈, 我也好久没吃了。等下好了捞上来,每个人来一份试试。”

  薯条被大勺捞上来了,哗啦倒在竹娄里控油, 只见这薯条根根分明,色泽金黄, 香气四溢, 比那稻田里丰收的稻子还要好看, 实在是勾人。

  众人还以为能吃了。夏旅思再把竹娄里的炸薯条放在竹簸箕里, 撒上两勺特制细盐,接着摇晃起来,摇啊摇,直到那细盐粒均匀地沾在了薯条上。趁热装在一个厚桐油纸折成的小碗里,一边装上薯条,一边的角落里快速加上一勺又红又酸甜的番茄酱。

  “来吧,尝尝看,这就是土豆!”夏旅思麻利地把纸盒里的土豆分给庄头们。

  大家纷纷拈起一条炸薯条,根根分明闻起来又香又脆,看着就精致诱人。放进嘴里,外表酥脆,内里又软又糯,土豆特有的香味和香脆感满口留香。土豆本是没味道的,可是表面少少的细盐粒一下子让薯条变得有滋有味起来。

  再沾一点那珍贵的、这半年来风靡南滇国的红果子番茄做成的酱。太上头了,这不就是小孩子第一次吃麦当劳的惊喜吗?

  众人都夸起来:“好吃啊!这土豆竟这么好吃!”

  “这是粮食,还是菜!”

  “哈哈,这就是土豆的妙处,它既是粮食,又是蔬菜。它产量高当粮食可代替大米、白面吃饱,也可打成粉,100斤土豆至少可出30多斤粉。也可做菜吃,炒、炖、煎、炸,无所不能。”夏旅思笑容满面。

  她招呼:“来吧,所有人都可以尝尝,排起队,每人试吃几根。”

  原来这时田头地里这两口大锅,再加上飘香几里的香味,早就让附近的农人纷纷放下活计,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观了。夏旅思索性大手一挥,让大家排队品尝。

  “这种好东西,我们乐意种!”

  “主人家,把这土豆放我的农庄种吧。我农庄里的农人们农技好,又囤了许多肥料,定能丰收!”

  “主人家,种子分给我分给我,别的农庄出产多少产量,我的定不输他们!”

  “我也想要。”

  “我们也要!”

  按一亩地要用三百斤种子计算,夏旅思精心收获的三四万斤土豆除了少量供应昭理城,其余的种了千亩良田。未来可期的巨量收成,给了夏旅思发展牧业和工业作坊的底气。

  -------------------------------------

  夏旅思在冬季大规模种植土豆之前,已经试种了两季土豆,她的农人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最终这些农人们都被她派下去传授经验,保证了一种新的作物的种植技术在最快的速度内被普通农人掌握,保证了收成。

  这种操作在现代农业上是常规操作,可是放在千年前的时代,南滇国的农业技术较为落后,农户间各自为战,从东边大国传来新技术,习得新技术的农人也只能是一个传一个的方式,难以快速大面积推广。

  因此一个冬天过去,较耐低温的蔬菜种植一直没停,哪怕是珍贵的大棚蔬菜也多有产出,冬季里夏旅思的飞轮船反倒是越发忙碌了。再加上旱地地,树林边的各种牧草、苜蓿、木薯的作物的种植,猪肉、牛羊、马匹、鸡鸭鱼肉夏旅思也养了许多。

  二月刚开春,夏旅思的千亩土豆地,都取得了大丰收,新建的大粮仓又迅速被填得满满当当。小竹子现在不去地里盘点农作物的收成了,他最爱的工作是在江州城内夏府的府库里盘点越堆越多的铜钱箱子、银锭箱子和金元宝箱子。

  夏旅思笑着说:“看吧,去年在我爹的丞相府,抱着那些元宝箱子哭着不愿走。我说迟早让你躺在上面睡觉,怎么样,这几天你就在这睡吧。”

  小竹子痛哭流涕:“这可太好了,如果不是要伺候世子,我愿意天天躺在这上面睡觉。”

  可是这时,禁卫兵首领给夏旅思呈上了加急军报并耳语了一番,夏旅思的脸色变得越来越冷峻。最后她对小竹子说:“恐怕你暂时不能睡在这里了,立即调拨江州境内所有郡县的粮仓,所有粮食装大船,全部运到昭理城去供长公主统一调配。”

  “怎么了……”小竹子愣怔:“这是。”

  原来漠北国趁着雪融时大举进犯,段氏皇族的旁支十王爷再一次发起逼宫,逼迫段泠歌授予军权,逼迫段溪封他为摄政亲王,要解除段泠歌对皇权的控制。

  为了这个目的,十王爷暗中勾结漠北骑兵,前方战事紧急,整个昭理城的气氛变得肃杀。段泠歌调了十万精兵支援南滇国和漠北过之间的最后一道关卡——北关。

  然而调兵需要大量钱粮,在这个时候各大世族害怕战争触动自己的利益,竟然不愿意支持段泠歌,让段泠歌光靠国库的开支一时难以支撑。夏旅思知道了这件事,自然要不计代价为段泠歌解围。

  夏旅思调动了整个江州甚至所有有货运往来的州县的大船,正好土豆丰收,足足调集了三十万斤土豆,两季稻子加起来百万斤粮食,再加上夏旅思一年来囤积的几十万两白银,源源不绝送往北关战场。

  有了大量的钱粮支持,就是施政的底气,被束缚手脚多年的段泠歌这次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启用了一批年轻的将领,坚定地采取了严防死守,锐意进取的政策。全国士气大振,南滇国的军队频频胜利,漠北国的骑兵节节败退,不出半个月,就扭转了战场的局面。

  蓝陌一封接一封地念着捷报,各个战场捷报频频,段泠歌一天竟然都能收到好些。段泠歌听完,表情仍是惯常的喜怒不形于色,她一般只做嘉奖,而不会忙目提出太多意见,以至于身边的人都吃不准她的真实想法。

  而小娥则不同了,每听一封战报,就高兴得跳起来拍手叫好。小娥笑着说:“天啊,只知道这痴儿驸马在昭理城里开了些稀奇古怪的店铺很是受欢迎,也只知道她日日送些新鲜蔬菜蛋奶禽肉来孝敬公主,却不知道她竟然能有那么多钱粮。”

  “呃,确实是未曾想到,她在江州经营一年竟然有这种财力。毕竟夏世子以前有多少钱都花光,甚至连公主给的五百金都花了。她动身去江州前,她的管家小竹子还给我说,咱这世子好像守不住财的样子,无论怎么扑腾出一笔钱财来,都能在短时间内花光。她还问我,像世子这样子的,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败家媳妇啊……还说上次回来省亲一趟,最后除了回去的盘缠,府库里一个铜板都没有了。”蓝陌挠挠头,也是觉得不可思议。

  段泠歌笑了笑,战报她从来只是用听的,极少自己握在手中看。因为她每日看战报的时间里,夏旅思的家书总也是在这个时候送来的,她总会亲自看家书。她抚平手里的宣纸,夏旅思的字练了好几个月,多有些裨益了,至少每个字不再笔划散架,虽然笔力稚嫩,总不至于每个字都像是依葫芦画瓢画上去似的。

  但是,她的每个字仍是两寸见方的大字,家书一写长了,厚厚一沓费好些纸张。日后写得再熟练些,要给她换中楷字帖,小楷字帖了。夏旅思用她那大字在家书中写道:最后一船银两已交由禁卫兵押运而出,我已另写书信督促蓝陌小心照管,公主老婆不要忧心。希望前方战事能一切顺利,这种规模的战争,我江州一地之力勉强可支应,日后公主老婆需加快农业投入,复制江州的经验,把皇族控制之州和所有可控之土地都尽快利用起来,以充实国库。

  老婆,我不是和你说过吗,以前有只金钱豹豹咬过我,说是我数十年可财运亨通,不过我这财运到手,还没捂过年呢,就又花得一个铜板都不剩了,干净溜溜的。唉,上次告诉你我又遇到那贪吃豹子了,她还吃了我一锭金元宝,没有让她把我全身上下都咬一口,咬得我日进斗金,我真是亏大了!

  段泠歌听了小娥和蓝陌的话,原本喜怒不形于色的表情,这会终于噙住了淡淡的笑意:“夏旅思有财力不假,但是看来,确是守不住财。经此一役,这猴儿的府库怕又是花得一个铜板都不剩了。”

  “呀,当真这么惨!”小娥捂嘴惊叫道,瞬间有点同情这个,以前她心里骂过许多次败家的驸马了。小娥叹气说:“唉,蓝陌你说那是不是就是因为这样,去年十一月秋收以后,她都不回来省亲看公主了。那这么说来,她这个春天也不会回来了?”

  “呃……”蓝陌尬笑笑,都不知道怎么接话了。虽然看起来好像是这样的,驸马没提要回来的事情,但是看破不说破呀。当着公主的面说驸马不会回来看公主,小娥妹子真会哪壶不开提哪壶呀。

  段泠歌没说什么,她只是敛下了笑意,回复了一贯来的冷淡平静的神色,她把家书的最后一页拿出来,照常写上了“已阅”,然后放进漆匣锁起。

  蓝陌躬身要接过漆匣的时候,段泠歌轻声说:“蓝陌,尽速去安排吧。我要去江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