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中秋节。

  京城的大街上,街头巷尾挤满了人,客来客往,摩肩擦踵。有人呆在家里赏月思乡,有人同堂团聚,而更多的,是结伴而行的友人出来放松逛逛的。

  一家几口说说笑笑的有,呼朋引伴青春洋溢的年轻后生有,千金小姐互相搀着一同游玩的也有。

  时下男女大妨虽有,女子却还可以出门,只需蒙上面纱,不被人看了容貌去就行。

  左右两边的商贩们趁着过节,卖力的吆喝,想着大赚一笔。

  与萧启等人同来的几个将军没兴趣逛街,都在落脚的客栈补眠,多日车马劳顿,便是身经百战也需要休息。容初多年不曾回京,想着出来转转,萧启自然是陪着阿姐。

  “客人您拿好。”

  饱满的山楂裹着晶莹脆甜的糖衣,红色的果子被微黄凝固的糖衬得诱人的紧。光是这么看着,就让人忍不住咽咽口水。

  容初付了银钱,从小贩手里接过糖葫芦,给萧启和萧石手里一人塞了一串。

  “阿,阿兄”萧启本能的想唤一声阿姐,意识到此处人来人往,勉强换了称呼,还没吃到嘴里,心底的暖意却慢慢涌上来。

  这还没进嘴的糖,仿佛已化成了热糖水,灌进心底,滋润她已枯竭的心灵。

  糖,于她而言,有不一样的意义。

  上一世容初在手里慢慢有了余钱之后,买了些碎糖块回来。人生第一次吃到糖,萧启立马就被这令人愉悦的味道俘获,糖是她简短人生里,吃过最好吃的东西。

  不是馒头咀嚼的微甜,不是白粥入口的清甜,也不是清水解渴唇齿间的甘甜。

  而是,彻彻底底、纯粹的甜。

  无需咀嚼,糖在入口的一瞬间开始融化,糖液就这么在温暖的口腔里扩散开来。

  甜到让人沉醉其中,忍不住一块又一块,最后还把摸糖的手指舔了又舔。

  萧启问容初:“阿姐,糖,好,好吃,我们,以,以后还,能不能买?”

  她那时话还说不顺溜,只阿姐两个字说的清楚,却本能的顺从人类追逐糖分的天性,磕磕绊绊的表达对糖的喜爱。嗜甜这一习惯也保留下来。

  后来阿姐死了,她孤身一人,人世太苦,糖与思念,成了她唯一的支撑。萧启习惯于在身侧系一个锦囊,里面装满了买来的各类糖果。

  闲来无事吃两粒,想阿姐了吃两粒,受伤太疼也吃些……只是无论多甜的糖,吃在嘴里都有些苦。

  自重生以后,她就一直在逼着自己向前,前路漫漫,暗藏许多危机,不说为护这大邺江山还要付出多少,单是想着即将坐上皇位的闵明喆,她就觉得身后有深渊在撵着,一刻也不能停留。

  萧启只能拼命逼着自己,透支着潜能,为此,即便知道了拓拔野的那一刀是直冲面门而来,她也不曾犹豫,伤算什么,她连死都经历过了。况且,破相也是一件好事,起码,贵为太子,什么美人没见过,应该不会对一个破相之人另眼相看,更不用说打她主意了。

  心里时刻恐慌着,却无甚慰藉,甚至害怕这一切只是自己的一场梦,醒了以后,她还是被困于内宅,整日磋磨时光。

  而今嗜甜的习惯仍在继续,此刻,她腰间还有个锦囊系着,只是糖吃的差不多了,待会得去补补货。

  只说了三个字,萧启的心里却百转千回,有面具遮掩,倒是没有显露出来。

  容初只当她是想起了小时候的事,有些感慨。

  “吃吧,说过的话阿兄都记着呢,咱现在也有钱了,想吃就吃。”容初笑眯眯摸了下萧启的头,即便,面对身高比她高了一个头的萧启,只能垫起脚来。

  第一次买糖给阿启,唯一的印象就是阿启陡然亮了几分的眸子,容初心里还有些愧疚,自责自己不能给她买更多的糖。

  那时候容初跟萧启保证:“阿姐一定会让你过上想吃糖就吃糖的日子!”

  如今日子越过越好,手里有了余钱,自然是要尽情投喂。

  萧启点头,不再言语,她怕一开口就会透露自己已沙哑的声音。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曾经很苦,但都过去了,未来,一定会甜。

  ***

  她张嘴咬下一大颗山楂,牙齿落下的瞬间,酸意弥漫。

  内里的核儿已被细细去除,只剩果肉,一口下去,软嫩的果肉与坚硬的糖衣混合,舌尖最先品出了酸,糖衣裹挟着酸,果酸与甜味在嘴里肆意绽放。

  容初瞧见她那如黑曜石一般的眸子又亮了些许,不由失笑。

  还是跟小时候一样啊,这一点倒是半分没变。

  容初低头,抚了抚攥着糖葫芦迟迟不下口的萧石的额头,放缓了声音道:“糖葫芦可好吃了,试试?”

  这孩子沉默寡言,性子倔的跟个石头似的,整日没有什么波动,唯有吃饭的时候能积极些许,真是阴差阳错给她取对了名字。

  萧石犹犹豫豫,学着萧启吭哧一口咬下一整个山楂,甜味充斥口腔,是跟肉食不一样的味道,但并不讨厌。

  还未等她开心,咀嚼带来的酸就让她皱了眉头。

  “好酸。”她想,也没有那些人表现的那样美味,还是外面的糖更好吃。

  ***

  萧石被老乞丐收养的时候,经常被街边玩耍的小孩扔石子。

  高矮不一的孩子们手拉着手,嘻嘻笑着,毫不掩饰对她的恶意。

  他们一同玩乐,拿萧石当个乐子,他们捂着鼻子骂她真脏,活该是个乞丐。

  她天生情感淡薄,又没有人教,却还是能读懂那话里的鄙夷。

  她单纯的大脑里并不能理解:我本来就是乞丐啊,怎么了?我碍着谁了吗?

  没有人能给她解答,老乞丐年纪大了,她问他,只能看见他混浊的眼里流下泪来,无言沉默。

  然后三五成群的小孩子们,就会揣着从父母那里得来的几文钱,去找卖糖葫芦的小贩,红彤彤、圆滚滚的糖葫芦激得人一个劲儿的分泌口水。

  他们挤眉弄眼,舔舐咀嚼,在萧石面前吃的直咂舌。

  萧石没吃过,但不妨碍她想象糖葫芦的味道,应该,是很好吃的吧?

  老乞丐讨的钱都不够自己吃饱的,两个人分更是少得可怜。

  经常饿的胃里泛酸发疼的萧石就想,等我有钱了,也要试试糖葫芦!

  习惯了酸味以后,萧石皱紧的眉头慢慢舒展,下一口的糖衣又是甜的,再然后是酸。这样,也挺好吃的。怪不得那些人,整天吵着要吃糖葫芦。

  三个人各怀心思,一人手里一串糖葫芦。身高不一、体型不等,连穿衣风格都是一个劲装,一个长袍,小孩子则穿着方便活动的短打,却显得莫名的和谐。

  ***

  距离摊贩不远处的阁楼上。

  闵于安情不自禁的起身,动作太大,带翻了木桌,点心杯碟碎了一地。

  是他!

  是将军!

  那身影,腰间系的锦囊,走路的姿势,吃糖时微弯的眉,嘴角上扬的弧度,每一个都在彰显一个事实——他确实是那个她认识的将军!

  露出来的半张脸呈麦芽色,五官分明,眼眸清亮。

  闵于安的脑海中,忽然浮现很多年前,也是这样的一个秋日。

  青年斜倚在路边的一个大树下,单腿蜷曲,左手抱剑。

  没有穿着将军特有的重甲,普通皮甲覆盖在他劲瘦的身躯上,却格外勾人眼球。麦芽色的肌肤格外耀眼,鼻梁挺直,下颌的弧度好看的紧,他微闭着眼眸,看不见里面是何等模样。

  秋日傍晚红霞似火,印在青年脸上,朦胧了轮廓,却又柔和了他自带的冷硬气质,达成一个微妙的平衡。

  她提着裙角小跑而来,风风火火打算找他算账。

  却被那如画卷一般的场景美得失了魂,再兴不起半分怒火。

  她曾见过无数的英俊青年,儒雅文臣也好,健硕武将也罢,世家贵公子也见过不少。

  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

  青年耳朵微动,敏锐察觉到来人。

  睁开眼的瞬间,画卷好似活过来了。

  深沉悠远的黑眸锁定着她,宛若一头紧盯猎物的孤狼,眼睛里的防备与戒意刺得她不敢向前。

  但下一瞬,青年放下了武装,如刀般锐利的眸子骤然放松下来。

  闵于安听见他低哑磁性的声音:“公主有事?”

  ***

  终归还是不一样了,那曾经如冰霜一般的姿态不复,柔和的面容也不再是她的专属。

  下方年纪介于少年与青年之间的那人,半张俊秀的脸露在外头亮眼的紧,剩下那半张脸却被皮质面具所覆盖,显得扎眼。

  据暗卫传来的消息,萧启于两年多前的大战中伤了脸、毁了容。

  他该有多疼?

  可她从未见过将军这般放松的模样,眼里柔的仿佛能溢出水来。

  是因为,她身旁的兄长?

  闵于安心里酸酸的。

  “公主?”柯壹诧异的声音响起,不过就是见了一面,怎么公主就失了神态到这样的地步?

  柯壹招呼着闻声赶来的小二,手忙脚乱的收拾眼前的一片狼藉。

  “没事,”闵于安深吸口气,压下翻涌的情绪,“回去吧”

  她既已笃定萧启就是她的将军,那么剩下的不同之处就可以忽略了。

  要做的,就是让将军,属于她。

  其他的,来日方长。

  作者有话要说:  写着写着我就想吃糖葫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