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耽美小说>杨教授今天弯了吗(GL)>第62章 录节目

  =======================

  周六《回溯》摄制组上了山。

  陈念恩扶着车门拼命呼吸新鲜空气, 感觉终于活了过来。

  什么叫山路十八弯,她今天才有了真切体会。这些年国家发展民生,兴修了这条公路,早些年这里全是坑坑洼洼的烂泥路, 下到雨, 车辆就无法行驶了。

  饶是这样, 陈念恩坐车时仍感觉心惊肉跳。好几个弯道口,瞧着像是需要爬坡直行, 到了才发现是个下坡口,跟坐过山车一样。

  摄制组的专职司机挂了一档开了会,实在开不下去了专门请了个当地老司机, 这才上了山。

  陈念恩捏着安全带,手心全是冷汗。杨筝全程扣紧了陈念恩的手,尽力安抚她。

  陈念恩下了车耳朵里还嗡嗡的,鼻腔里弥散着汽油味。

  杨筝忙着指挥, 暂且和她分开了。

  小徐吐的可惨了,车刚停下就窜了出去,又大吐特吐一通。吐完还不忘寻找陈念恩, 嘱托她记着流程。

  陈念恩应了两声,目光却四下搜寻着杨筝。

  人群凑上来看陈念恩, 陈念恩努力维持着自己的表情,气色很难看。

  杨筝蹙着眉头回望被人群簇拥的陈念恩,她一身工装风格的打扮, 头戴渔夫帽,身跨复古风的军用水壶, 脚踏类似军队配发的夏季作战靴。

  飒,很飒。在人群中格外亮眼。

  陈念恩似有所觉, 回首看见了远离人堆的杨筝。

  杨筝奋力朝她招了招手。

  文管局的工作人员来找杨筝协商事宜。等杨筝得空时,再回看原处,陈念恩已经不在那了。

  这期节目准备具体拍摄下具体考古过程。设置导演特地上网了解了下,好像与考古有关的职业在网友眼里都特别神秘,神秘之中又带着点恐怖色彩。

  知乎上好些人提问“考古期间有遇到灵异事件吗?”

  “考古开棺有什么注意点?”

  “真的有僵尸吗?有没有从事考古的同学来解释下?”

  ……

  按照杨筝的安排,他们准备安排嘉宾体验一下田野考古具体步骤,还有“挖线”的辛苦。

  陈念恩长期闷在剧组,赶工作久了,上了山看什么都新奇,晕车晕完,劲儿缓过来了,就开始四处探看。

  杨筝一直很忙,陈念恩过了很久才重新见到她。

  彼时杨筝正在三号墓葬坑的第二阶上仔细检查墓室的规制。

  杨筝今天扎着高马尾,黑色棒球服里的白衬衣扣的严严实实,裤脚卷进了靴子里,看起来又英气又清爽。

  她观察得很仔细,神态异常认真。

  陈念恩总觉得杨筝认真起来更有魅力,严肃冰冷,不苟言笑,举手投足都散发着高贵冷艳闲人勿扰的气质。

  陈念恩立在界线外,不敢乱看,更不敢下去。

  杨筝先发现了脖子伸得老长的陈念恩,回到了地面。

  小徐识趣地走开了,留下了两人独处。

  “想下去看看吗?”杨筝问。

  “不了不了,有警戒线呢”陈念恩连忙摆手,她考古实习的时候面对的是千年前的文化遗址,尸体早就化了灰了,眼下这个,她不太敢。

  她听工作人员说了,目前还没开馆,还在清理墓室。

  周围有摄像头,杨筝不好像在家一样对陈念恩呼来喝去。上次她们在铜周录制《回溯》杨筝全程没出镜。

  网友们不知道她俩关系到底怎样,这次是陈念恩和杨筝,第一次在镜头前共同露面。

  组里的好像都叫陈念恩“陈老师”,杨筝也就这么叫了。

  杨筝一开口陈念恩耳根就红了。

  一个正儿八经的大学副教授叫她这么个要演技没演技要文化没文化的娱乐爱豆老师,陈念恩受不起。这可真是折煞她了。

  陈念恩也装不熟“您直接叫我陈念恩吧”她的耳朵红得厉害,“您叫我老师太折煞我了。”

  杨筝思忖了片刻,开口道:“念恩?”

  这声念恩顺着温和的山风拂过陈念恩的耳朵,烫的陈念恩的耳垂更红了。俏丽的桃红甚至爬上了白皙的面颊。

  “我觉得叫全名太疏远,就像陌生人一样”杨筝解释说,“我觉得‘念恩’很好听。读着能微笑起来,不是么?”

  “杨教授……”

  “叫我杨筝就行了。”

  “杨筝?”

  “嗯。”

  小徐和拍摄人员目瞪口呆地看着她俩装不熟。

  下午一点开始拍摄。

  陈念恩跟着杨筝和几个考古队员出发了。

  杨筝一进入工作状态就分外严肃,周身气压都会降低。比如现在,陈念恩只敢跟在杨筝身后。

  她盯着杨筝白皙的脖颈,忘记看脚下,险些被碎石绊一跤。幸好动静不大,也没真扭到脚,不然可真的糗大了。

  杨筝今天这身随意的搭配,换个稍微换个颜值身材差点的都会穿出一股乡村非主流风。

  陈念恩感慨道——不愧是我家杨教授。

  路走到一半,遇到了一片荒田。走在最前面的队员自动自觉地走了进去,低头搜寻着什么。

  杨筝对着镜头作解释——田野考古的第一步骤就是搜寻残存遗迹。

  摄制组在正式播出前又在这里剪插了这些年重大文化遗址的发现过程,彰显这一步骤的重要。

  山上住着零星几户人家。

  许是很久无人打搅了,犬吠声惊醒了各类牲畜,老人们也跑出来观望了。

  “小伙子,你们到哪里去?”老婆婆用很浓重的乡音问领头的男人。如果不是一旁的杨筝翻译,陈念恩还真听不懂。

  老婆婆盯着一行人,各类牲畜也盯着一行人。他们仿佛行着注目礼,观察着什么新奇的东西。

  角落里有头牛,周围散落了些排泄物,气味有些重。

  陈念恩忍不住抿了抿唇,抑制住想要捂鼻子的冲动。

  杨筝还是那副淡漠的样子,目不斜视,看不出喜怒。

  远离了牛圈,陈念恩终于敢放心呼吸了。

  周围有些松树,高嵩挺拔。远处有片竹林,竹林掩映下勉强能看到间木屋。此情此景还真有些“山居隐士”的意思。

  可杨筝说,那上边是是间柴火屋……

  上午陈念恩还没完全从晕车的状态中缓过来时,杨筝已经把这里摸透了。

  山径两边的草木沾着水,衣裳拂过带来一阵清凉。空气中仿佛弥散着草木的清香。这种味道是大城市从不曾有过的。

  身处这种环境,再紧张的人也会松弛下来,再疲惫的人也会寻到一丝惬意,重新鼓起劲来。

  抬头有自然风光,垂首有美人引路。

  陈念恩乐在其中,忘记了繁重的行程,忘记了无处不在的摄像机,迎着微凉的山风,露出了笑容。

  再往前走是条小溪。溪水澄澈见底,流速湍急。

  溪面上露出些鹅卵石块,杨筝踩着石块走向对岸。陈念恩也跟着。

  鹅卵石沾了水,走起来很滑。皮靴摩擦出的声响加剧了陈念恩心中的不安。她走的很小心。虽然水很浅,但是靴子上边是帆布的,肯定不防水。此处是荒郊野岭,鞋湿了还要走很久才能回营地,那是相当难受的。

  越小心越紧张,越紧张越容易误事。

  陈念恩刚走几步就险些滑进水里。幸好稳住了。

  再向前,陈念恩走得更加小心了。

  惨剧还是有隐隐要发生的态势。

  陈念恩试着又走了几步,差点滑倒时,一双手扶住了她。

  ——杨筝又折了回来。

  陈念恩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惭愧。还没来得及作出反应,左手就被牵住了。

  杨筝牵着她,稳稳向前。

  她的手并不是有力,胳膊也并不健壮。但牵着陈念恩,足够了。

  陈念恩踩着她踩过的石块,心里乐得像是踩在棉花上。

  到了岸,杨筝才放开了她。

  摄像师不经意间捕捉了这一画面。

  陈念恩觉得左手被灼烫到了。杨筝手心的温度似乎仍然残留在她的掌心。

  到达营地时,陈念恩还有些回不过神来。在摄像头面前秀恩爱可真是刺激……

  小徐替她擦干净靴子上的泥点,看着她的神情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好家伙,怎么谈了恋爱以后,越来越傻了?”这话小徐也就只敢在心里说说,挂嘴上被陈念恩听去了,少不了一顿整治。

  杨筝握着两瓶矿泉水走了过来。

  “山上的水你们可能喝不惯,拿这个吧。”杨筝此刻已经摘了渔夫帽,露出光洁的额头。她逆着光站着,好看的眉眼毫无保留地暴露在小徐面前,小徐一时间愣神了。

  缓过神,小徐连忙笑着接过来,道了谢。

  杨筝没作停留,又忙去了。

  ……

  摄制组晚上在山脚的度假酒店。晚上他们架了烤架,整起了一场分外舒爽的barbecue。

  组里的工作人员似乎认为颜值高的就应该坐一块,自动自觉的给杨筝跟陈念恩让出了两个靠在一起的空位置。

  陈念恩在镜头前有些拘谨。

  杨筝举起啤酒罐跟她碰了一下,笑道:“怎么看着有点拘谨。”

  许是喝了酒的缘故,杨筝看起来分外迷人。陈念恩从她微敛的眼眸里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一瞬间有些失神。

  旁边的小徐在心里呐喊道:“这不废话吗?跟对象坐在一起,面对着向全国人民播出的镜头换我我也拘谨啊。不过陈念恩你个怂批,说话呀!说话呀!千载难逢的高调秀恩爱机会,千万不要错过!”

  小徐是真的希望杨筝和陈念恩一块秀秀恩爱撒撒狗粮,给嗑所谓“恩情cp”的粉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恩爱。

  陈念恩的大脑告诉运转,憋了很久,终于憋出一句“我从小一直都很怕老师……”

  杨筝听了这句话忍不住噗嗤一笑。

  她的眼眸在篝火的映照下显得温柔又明亮。那笑容直直的撞进陈念恩的心脏里,让她的心也跟着颤了颤。

  今天一整天,杨筝的笑容多少带着客套的疏离,而此刻她的笑容却是发自内心的。

  “小徐不愧是你的助理,你们说了一样的话。”杨筝想起来初识徐鹭时小助理说的话 眼眸里攒满了光亮:“我有那么凶吗?”

  “可能跟优秀的人待在一起,总会有些压迫感……”陈念恩弱弱道。

  “各行各业都有优秀的人”杨筝托着下巴,似在思忖什么,“如果让我去演戏,去唱歌,我肯定一窍不通。”

  “那我跟念恩坐在一起,也要紧张的。”

  那声“念恩”再次撞进陈念恩心里。

  还是那句话

  ——当着摄像头秀恩爱可真刺激。

  小徐在忍不住在心里吐槽,都说陈念恩攻里攻气,实际跟杨筝相处起来,倒像是下边那个。

  --------------------

  作者有话要说:

  这章是我去年的存稿改的……

  可能存在衔接不当的地方,如果被哪位朋友发现,请指出,我立马更正!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