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耽美小说>朕乃昏君[系统](GL)>第212章 新政显效

  身为兵部侍郎的杨文成, 他如今为了楚月的新政之法和民商之法奔波上下, 不断的操劳着。

  眼下他已经来到了汴州一带, 将新政之法带到此处,使得底下的官员们苦不堪言, 甚至很多扬言奏报弹劾他,因为新政之法使得他们无法在短期内取得成果,而且陛下定下的五年调任审查, 如今已经淘汰了一批又一批官员。

  看着汴州的官员越来越多被兵部的人带走审查, 手里的职位越来越空,甚至很多人共同罢工不干了。

  这让杨文成手下无人时,他自己都有些动摇了。

  杨文成坐在衙门公堂上看着底下的人,除了衙役和师爷们办事利落外, 县令县丞县簿一个个却对新政之法呈现各种的水土不服。

  他心里很清楚这是先帝派的人, 明里暗里对他的施压,还是对陛下的新政之法想尽办法阻挠和抹黑着陛下。

  他们利用陛下新政之法辗转期缓慢的缺点, 让那些不了解新政的人对新政之法产生质疑和攻击, 从而造成了现在一波波对陛下不利的舆论。

  现在不仅仅是老百姓觉得新政之法乱来, 就连很多学子都觉得新帝是小儿治国,不如让给有经验的大人们来治理这个国家。

  完全士儒化国家,其实对这个年代来说最是荒唐,不仅仅是现在, 未来也是, 荒唐至极。

  文官提笔定□□, 武官马上定乾坤。两者缺一不可, 同样地位不会失衡。这是恒古不变的真理。

  杨文成守着空荡荡的衙门,道:“师爷,本官看着大家一个个离开了,心里竟也产生了动摇。”

  师爷走出来,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其实对师爷来说,县城与城府等地方都有一个隐约的官场的潜规则的存在,那就是谋大事上位者从不会亲自动手,只要接到了命令,都会全部推给他们这些师爷衙役来干,连审案都是师爷比县令要锐利有经验,这些都是因为大人们坐上这个位置后,就培养了几个有能力的来为自己打下手,维持自己的官位保证自己的地位。

  这些大人都是有背景关系,所以无论去哪了,都是风调雨顺、钱财自然来,可他们就不同,他们出身寒门靠了秀才和进士还得等上面的人安排官职才行,而有些人则是一辈子都分配不到官职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变得郁郁而终了。

  师爷对寒门子弟只能打下手的潜规则,已经隐隐接受了。

  如今,师爷看见同样为寒门子弟出身的杨侍郎,深受陛下的器重,他就像又看到希望了。

  师爷当下鼓励道:“大人,若是无人能用,就用我们吧。”

  “我们在,衙门就不会倒下,就不会失去公信力。”

  杨文成深知这些县令们都高官亲戚或者支系,他们出身就不平凡,哪怕官职没自己高,也从心眼里瞧不起自己,甚至暗地贬低不配合他。

  杨文成手中一紧,他眼神猛地厉然道:“好,我们亲自推动新政之法,先从民商子马大人那边的办法开始,而后改善民生,让他们看看新政之法,淘汰的到底是些什么人!!!”

  此话一出,外面就有快马过来了,一个传报士兵身后倒插三枚旗帜,他身后还有二十多号士兵纷纷踏步而来,而且这旗帜代表着朝廷有指令下来,虽然不是公公亲自宣布,但偏远地方能来信已经很不错了。

  士兵亲自奉上指令,道:“杨大人,此乃陛下的谕旨。”

  杨文成立即带着手下人跪下来:“微臣接旨。”

  士兵亲口宣布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今命杨文成杨侍郎为汴州三品钦差大臣,主持汴州事务,从旁协助郑州,不得不有误。”

  “另,汴州师爷钱不凡,乃先帝年三十六年排行第二十名的进士,今命你为汴州正七品县令,管理汴州县,从旁协助钦差大臣。”

  “协助有功,可升迁为从五品知州,参与汴州六县的事务,管辖六县。”

  “钦此。”

  两道安排的御命下来,纷纷让衙门内的人都震惊无比。

  众人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士兵将谕旨给了杨文成,便道:“大人,山高路远、地区偏僻,我们被上官命令留下保护您的安危,还请您给我们这些人安排几个住所。”

  杨文成道:“那是那是,本官这衙门后院空荡荡,正愁没人住呢!”

  “有请有请。”

  而师爷钱不凡被这么个天大的惊喜已经冲昏头了,他呆呆站着,还是他同行十几年的捕快们提醒他的。

  “大人,钱大人,苦尽甘来啊!”

  “大人,以后得多多担待啊!”

  “大人,只要好好协助杨大人,咱们县城不仅会变富,而且您也马上可以一下子升迁二级了。”

  “那可是从五品知州,有管理留给县的权力。”

  “可喜可贺啊!大人。”

  一波波祝福下来后,钱不凡喜极而泣,最后哽咽一下,整个人昏了过去。

  众人顿时手忙脚乱了:“大人!!!!! ”

  杨文成无语的看着钱不凡,又忍不住叹息陛下真是慧眼如炬,面面俱到,连这么偏远的地方都有安排。

  难道仅仅是因为汴州和郑州靠的近吗?

  非也,是陛下要整个江南附近的后花园,也就是穷地方,都变成她管辖的地区,她要逐渐的吞并江南地区的势力,然后变成她的势力。

  而江南地区再富庶,它周围还是一些穷地方,只要稳住了外围,里面的江南就如同馅饼一样被他们包围了。

  如今陛下收买人心正是恰到时机。

  之后,杨文成在地头蛇钱不凡的带领下,走遍了汴州,开始推举新政之法,每到之处都十分顺利。

  原因就是,钱不凡在汴州当差十几年,对附近的老百姓和乡绅都非常熟悉,他以自己强大的人脉,迅速笼络了一批人为朝廷修路,都是自发性修路。

  而乡绅为了巴结民商之法,就纷纷出钱出力,没花半个月,路就修好了一条,马上就通往了江南西区的码头,再经过杨文成特地去江南西区的地方,拜托了同僚们放行贸易。

  一下子这条路成为了商人和百姓的贸易之路,凡是卖去瓜果和粮食,都纷纷被抢售而光,瞬间经济这条路开始变得兴旺起来了。

  再一个月下来,这条路开始扩展到二条三条路,甚至已经衍生了外出货郎的职业,只要替人送东西,送货,以前在县内只能每个月一百文钱,如今出去的外出货郎,已经每个月达到了五钱银子。

  百姓们看到有利益趋势,纷纷投向了这个职业,使得汴州三条商道每天人来人往热热闹闹,这让商人看见后,纷纷买地在附近开了客栈和驿站,茶水铺等等,一下子一条龙服务下来,就缺乏人手了,这时杨文成带着民商之法规定的双方买卖合同下来,彻底解决了人手,又增业了不少人员。

  让附近上千人个老百姓家庭纷纷都受益了。

  杨文成看着这三个月下来的成果,他止不住的高兴起来。

  而钱不凡将账本算的明明白白交给了杨文成,他道:“大人,您知道这个月盈利总收入有多少吗?和农商赋税有多少吗?”

  杨文成道:“你报个数,本官好上奏折。”

  钱不凡喜滋滋道:“大人,商道总利润共一万八千两,而赋税上交比去年多了五百两。”

  “往年汴州天天交不上税,我等跑断腿也只能凑够一半,要是遇到好的上司还能补贴点,卖点粮食,可遇到不好的他就直接让我们用各种名义去加税了事。”

  钱不凡想起刚才收税时,老百姓排着队积极交税的事情,他就道:“如今终于不需要从百姓那强征赋税,他们自己就给我们送过来了。”

  “这不,我们走在路上,百姓们都能对我们真心的恭敬的喊几声,美言几句。 ”

  杨文成满意地点点头道:“陛下的新政之法剔除了尸位素餐之人,如今再协同民商之法,使得百姓受益。”

  “现在,应该没人敢再质疑陛下的新政吧。”

  钱不凡有些迟疑道:“但是大人。”

  杨文成奇怪道:“怎么了?”

  钱不凡只好叹气道:“大沥朝地员辽阔、地大物博,咱们汴州只是小小的一块,陛下的新政之法虽然已经得到了效用,但是还需要假以时日,有像我们的人去努力推崇新法。”

  “否则,陛下的新政之法将受阻滞,好法反而不得其法。”

  此话无不暗示着,有人在从中作梗,更多人是不明不白的去跟风,所以新政之法试验下来,起码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才完全能被人认同。

  杨文成想到此处,他不由哀呼:“新帝乃圣明贤能之君,为何有些人就是要特地去抹黑呢?”

  钱不凡却充满希望道:“傲霜斗雪、百折不挠,迟早有一天,陛下的雄才大略,深明大义迟早会潜遁幽岩,沉昏莫雪。”

  杨文成被他坚信不疑的态度给触动了一下,他想,如今只能选择去相信陛下,追随陛下的脚步为她效力,才是他这位臣子该尽的本分。

  他最后道:“陛下绝非庸君。”

  此话一出,外面有一大堆捕快挤在一堆报信,五言六语,说同一句话,他们一个个惊恐失措的样子。

  “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钱不凡顿时道:“官务人员,慌慌张张,成何体统。”

  捕快们带着恐惧的目光道:“钱大人,杨大人,是是。”

  杨文成皱眉道:“出什么事情吗?”

  最后终于有人嘴皮子利索的人,害怕喊道道:“江杭大河,泄洪了!!!”

  “直接,直接淹了三座大山,听说,听说那水势马上要到我们汴州了。”

  “我们,我们赶紧往高处逃命吧!!!”

  话落顿时引起了更大的恐慌,他们汴州几十年来好不容易迎来了改善民生,天大的好事,结果马上天灾祸事也要发生了。

  ※※※※※※※※※※※※※※※※※※※※

  江杭运河来了。。

  楚月:朕又要被骂祖宗十八代了。

  草:你完成最后一个任务的时机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