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耽美小说>太女观察日志>第5章 长宁十年(2)

  “殿下,功不抵过啊。”桂彦良只淡淡说。

  “我是觉得,这罪本身也不至死。”谢祯放下笔,她慢慢将眉头展开,但表情却没有半点柔和,反而看上去更加严肃,略迟,她又补充,“父皇虽然对空印案追究得很广、用刑很重,主要是以儆效尤,并不同谋逆。即使那些人是牵扯谋逆发配边疆,梅义做出这种蠢事只能算勾连叛党,连叛党都只是充军,梅义又怎么会被判秋决呢?”

  桂彦良虽然是大儒,但蓝蔚看他,好像还没有谢祯笃定,表情里有些犹豫。

  “你下去吧。”谢祯摆手让女官到外面守着,见她站在了门口,才对桂彦良道,“父皇最重政令统一,梅义又确实有功,教他们重审吧,我认为贬官四级往北边调任就够给他教训的了。”

  “殿下……”桂彦良仍然踌躇,这时蓝蔚不巧与他对视了一眼,他们倒从彼此眼里看出来相同的顾虑,蓝蔚正在为有人和自己担心一件事高兴,还没反应过来,桂彦良话锋一转,“臣见蓝指挥似有话要说。”

  谢祯“嗯”了一声,抬眼看蓝蔚似乎在确认她是不是想说什么,然后站起身:“你随我到偏殿去。”

  她直接带走了蓝蔚,这也是桂彦良没想到的,但这也恰恰说明两人关系莫逆,那么要蓝佥事劝殿下不失为妙招。

  但蓝蔚哪里劝得了谢祯?

  蓝蔚把自己疑心是长宁帝借机试探她是不是真的懂了“建国之初,需用重典”的话的想法竹筒倒豆子般说了出来,可谢祯并不以为是:“你多虑了。父皇真要试探,怎会做如此明显的局?况且梅思祖虽无爵位,论功也是欠他的,父皇对那些前朝吏员可以下得了手,对功勋还是相当怜惜。”

  蓝蔚听谢祯侃侃而谈,总觉得她有道理,所以是劝不动的,她一边细想一边跟着谢祯回了前殿,空印案被发落的那些人确实大部分是元朝投诚的官员,因为盘踞地方已久,所以也更大胆地钻空子搞出空印的名堂,长宁帝不一定就不是瞄着他们去的……如果这么说来,长宁帝意不在立威而在拔钉,那么梅义的事情和空印案确实有本质的区别。

  “先生,我倒想看看那些充军者是怎么判的?”谢祯又向桂彦良提出另一请求。

  桂彦良应是,便出去拿剩下的卷宗和谢祯要的东西,谢祯见蓝蔚还站在自己身边不动,一把把她推了出去,使了个眼色,也不等她回答,就又埋首于浩繁卷轶之中。

  蓝蔚只好快步赶上桂彦良,他看到蓝蔚也不意外,便开口道:“看来佥事只勉强劝住了殿下。”

  “……”蓝蔚沉默两秒,决定还是要点脸,“没有,倒是我被殿下说服了。”

  桂彦良微微斜了眉,很有点惊讶:“殿下这不是差我们去取充军者的卷宗吗?不是要再斟酌?”

  “我猜不是,桂先生真不觉得此事虽然蹊跷,但与上头无关?”

  “我知道殿下意思,可若说有人大费周章专门对付梅义,总好像也没什么可能。”桂彦良作为年长大儒,与蓝蔚对话也无自持之意,言语随和,而之后对都察院候着的小官,也无二样,这让蓝蔚挺有好感。

  不一会儿,小官背回了谢祯要的卷宗,连同之前没送去的剩下一半一起交到蓝蔚手里,回去的路上冬日暖阳正顶,已是饭点,但谢祯显然没有吃饭的意思,四个尚膳的女官并一水站在前殿门外,却还越不过之前磨墨的女官进入殿内,只是在外候着,一水见到桂彦良来,连忙行礼,又说:“桂大人,您看这……”

  不用把话说全,桂彦良显然习惯这场景,点了下头自己进去了:“殿下。”

  他只一个称呼却没说话,谢祯再一瞧门外探头探脑的一水便明白了:“进来吧。”

  她把卷轴都归置到一边,蓝蔚去帮她,然后就发现之前那一半谢祯几乎都批阅完了。她和桂彦良出去这一趟,倒是某种意义上又偷懒了,搬东西跑跑腿和窝在十尺见方的屋子里工作,蓝蔚自然喜欢前者——不过不能怪她,是谢祯推着她去偷懒的,一想到太女殿下这种暗戳戳的暖心属性,放到现代去肯定正受欢迎,只不知道以后要便宜哪家公子,呸不对,太女殿下日后可要后宫俊男三千,该是他们十八般武艺邀宠,享受不了殿下的温柔。

  两个尚膳女官搬进了一张大圆桌,另两个布了菜,盖一揭,蓝蔚就真觉得饿了。

  长宁帝和谢祯都勤政爱民,要说花钱的爱好,长宁帝还对玉器古玩有把玩的兴趣,谢祯更只喜欢远观而已,按理说在这对父女统治下,这应该是个很朴素的宫廷。但论说生活,燕朝宫廷也没过得缩紧裤腰带式的俭朴,尤其是吃食——

  蓝蔚之前就很喜欢在谢祯寝宫里喝下午茶,对谢祯小厨房做的点心赞不绝口,而午饭的菜色,也不让她失望。

  蓝蔚不知道这是不是谢祯的常量,不过就算是三个人,十八道菜也不少了。

  胡椒醋鲜虾,烧鹅,椒醋鹅,椒末羊肉,水晶饺这些是生长在元朝的皇帝勋贵的口味,宫宴也要备,但其余的菜色则偏南方,许是谢祯照顾桂彦良口味安排下去的,有笋鸡脯和炙蛤蜊之类。蓝蔚是个两辈子的北方人,自然不与桂彦良争菜,拿过香油饼,夹了一筷子菜吃起来。

  说起来主食也各有安排,尚膳放在桂彦良那里的是碗香米饭,碗只有一掌的口径;给蓝蔚的是香油饼,小巧玲珑却叠了足足三十片,大概趁着吃撑去的;谢祯则用了一屉砂馅小馒头,小馒头一口下去,豆沙馅微微溢出,一线红嵌在香软的白色里,分外可爱,说句大不敬的话,蓝蔚觉得谢祯那口晶莹的牙是正配这馒头,虽然古代没有含氟牙膏,但谢祯的牙齿整齐而洁白……

  “想吃就放开了,什么都是管够的。”忽然耳边谢祯发了话,蓝蔚一回神,原来谢祯见蓝蔚看着自己,挥了挥手,一水便与尚膳低语两句,尚膳又取出一屉小馒头放到蓝蔚面前。

  自己做的孽,哭着也要吃完。

  蓝蔚放弃了烧鹅水晶饺,将三十片香油饼和六个小馒头都塞进了肚子,看到桂彦良看壮士一般的眼神,蓝蔚真的想哭了。

  蓝蔚塞这主食的功夫,谢祯早就吃完了,在殿内来回走了几圈权当饭后休息,回头看到蓝蔚这小表情,顿时又好笑又责怪,表情变换了半天憋出一句:“你出去看看外面太阳大不大。”

  太阳大不大,不是件需要蓝蔚专门出去看的事情,谢祯这是找了个不能更蹩脚的借口让蓝蔚出去消食,蓝蔚如蒙大赦地去了外头,揉了半天肚子,走了快半个时辰,才觉得好了不少,回去的时候却听到谢祯一声冷笑:“三十个人,只有一个不接受梅义的‘好意’,我看这些毫无悔意的家伙才该砍了脑袋。”

  蓝蔚在门口踌躇了一会儿,还是踏步进去,这时桂彦良大概已和谢祯达成了一致意见,谢祯正下笔如神地批示该案,已写了快半页。

  谢祯喜欢虞楷。不说历朝历代的皇室,就是民间,楷书也以欧颜为主,最多再有十之一二琢磨魏碑。像虞楷这种外形毫无特点,只靠一口清气的书体,如果不是自小师从大儒又勤学苦练的太女殿下,这个年纪也大成不得,更不必提喜不喜欢。

  因为外形没有特点,蓝蔚看得也很轻松,谢祯这次也算是裁决得任性,她直接注明梅义该贬官远放,二十九个人处决,那一根不同流合污的独苗免罪放归原籍。

  蓝蔚本来瞧这案子判得是重,谢祯插手似乎是良善之举,但救一个人杀二十九个人,就可以看出谢祯也不是奔着救人一命去的,她就的是公正,虽然是长宁帝制度下的公正。

  但这毕竟是个皇权至上的时代,自己也不该有道德优越感,蓝蔚提醒自己,可一提醒,她倒有点周身发冷了,三十个人的命运啊,一笔就变了。

  “这个方克勤,好像有个拜在师父门下的儿子。”谢祯放下笔,交给蓝蔚让她归置一边,忽然换了副闲聊的口吻。

  谢祯所说的“师父”是宋濂,像桂彦良虽然也是她的文字老师,但不像宋濂领储君少师衔,所以只尊称“先生”。宋濂自六岁带她读经,是真有半子之情,本来长宁帝的意思是李善长少师、徐达少傅,把功勋全绑在东宫上,可以说现在的场面是因为谢祯拿五十藤条硬生生换了宋濂的职位。

  虽然长宁帝很快就把三师打成了翰林一样的清贵职位,用詹事院、左右率府为谢祯笼络功臣,但谢祯既然把宋濂推上了少师衔,除了是为了坦坦荡荡叫宋濂“师父”,还是告诉长宁帝,自己对宋濂的师徒情谊——当时宋濂编《元史》,被长宁帝斥责,先贬编修后要下放为知县,不是谢祯这横插一杠,又不知道会有怎样的磨难。

  “殿下说的是,臣上次在宋府还见到了,宋大人对其夸赞有加,不过也叹息不通实务,要是能学得殿下半分也够。”

  “是先生在损我还是师父要提点我?”谢祯不免失笑,“方克勤今年五十,儿子至少也得二十来岁了吧,向我学习……那我得把餐餐饭改成吃书才行。”

  桂彦良摇摇头:“殿下说笑了,虽然读书殿下确实不敌方孝孺,但对待时政,浸淫案牍多年的寻常官吏也拍马莫及,这番前往讲武,殿下也就真的学尽了治世道理,臣也没什么可以再效劳的了。”

  “……先生要走。”谢祯用了肯定的句式。

  桂彦良点点头,站起来向谢祯行了一个大礼,谢祯连忙去扶,但他执意行完,而后道:“三位皇女已近七岁,也要就藩,十皇女封在徐州,臣要跟去了。”

  谢祯慢慢将气吐匀,半晌才说:“先生家在徐州,此番也是父皇的恩典,只望先生保重了。”

  --------------------

  作者有话要说:

  历史背景补充:

  方孝孺,朱允炆的臣子,忠义不屈,靖难被朱棣诛十族的那位“读书种子”,其实私以为姚广孝作为敌方军师给出这个说法,没有夸奖他的治政能力,只能说做翰林挺好的。

  李善长,前面讲邓镇的时候提到过,本身地位相当于朱元璋的萧何,封的是韩国公,手里还有丹书铁券,儿子李祺,娶了朱元璋长女(现在也尚了秦王),但都没用,要清算的时候该杀杀、该流放流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