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耽美小说>三刻拍案惊奇(GL)>第110章 义女

  “我说,我心慕文君,想与她共结连理、双花并蒂。”袁宵非常冷静地道。

  这个念头,其实是最近才冒出来的。反正她们很快就会离开这里,又不能对卓家说得太清楚,与其让卓王孙觉得卓文君是流落在外,倒不如让他觉得是自己把他女儿拐走了。

  这样,至少卓文君在外面有人照应,不用太担心。

  而且又能稍微消减文君曾经嫁给司马相如的遗憾,又能满足自己内心一点小小的心愿。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直接将此事摊开,都没有坏处。

  最多是卓王孙受不了这种不受世俗许可的关系,不肯接受。那样一来,她带着文君离开就理所当然了,还能减少一些分别的伤感。

  卓王孙瞪着眼睛看了一会儿,见袁宵没有改主意的意思,才意识到她并不是在说笑,而是来真的。

  他张了张嘴,半晌才艰难地道,“你是个女子。”

  “没错。”

  “文君也是女子。世间从来都是阴阳和合,哪有女子与女子共结连理的道理?”卓王孙不愧是见过世面的大商人,两句话间,已经冷静了下来。

  “阴阳那一套,只是为了繁衍子嗣而已。可是夫妇之间若没有情意,也只是貌合神离。你们男子尚且可以三妻四妾,再娶心爱的人进门,女子却只能困于后宅,守着那一个人过日子。我与文君心意相通,岂不强如嫁给一个根本不理解的男子?”袁宵道。

  这个时代,女子再嫁的情况虽然不少,但一般而言都是丈夫死后再嫁,离婚的情况几乎没有。如果有了孩子,就更不可能跟男方家那边分开了,因为律法和人情都注定女方没有任何抚养权。

  “歪理邪说,你给我闭嘴!”卓王孙扬声斥了一句,但心里却忍不住泛起了嘀咕。

  之前女儿就是跟着这人私奔的。当时找到了人,他一见对方是女子,变立刻放下心来,以为文君只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正好碰到了袁宵。她肯找有经验的人同行,总强过自己一个人在外面闯。

  所以这件事,就轻轻揭过了。

  但现在,结合袁宵的话一想,卓王孙的脸色就很不好看了。

  他又想起,文君回家之后,曾经十分郑重地对自己宣布,她不想成婚了。那时只以为是因为寻不到能配得上自家女儿的男子,此刻想来,才发现所有的事情都早有端倪。

  莫非女儿果真与此人私定终身了?

  卓王孙想着想着,视线落在桌上,看到装在盒子里的那一小块钢铁,忍不住挺直了背,发起愁来。

  此人的才学与能力,他是十分佩服的。卓家世代冶铁,掌握着整个大汉朝最先进的工艺,但跟她拿出来的东西一比,也就不算什么了。

  若她是个男子,卓王孙对这个女婿绝对是百分百的满意。

  但她偏偏是个女子。

  不过转念想想,卓王孙也承认,袁宵的话不无道理。男女成婚,大多数人不过挑一挑对方的家世条件,要说情意,着实没有多少。甚至许多夫妇之间,连话都说不上几句,不过一人主内一人主外,搭伙过日子罢了。

  以卓王孙自己为例,他若是有了烦心事,还是宁可举办宴席,邀请好友过来饮酒作乐,与他们商议,而不会回家告诉夫人。

  若同为女子,彼此志趣相投,自然有许多话可说。行止坐卧都在一处,关系自然更见亲密。

  而两个女子在一起,要担心的事情其实也只有两件。

  一是如何养家糊口,毕竟这世道还是男子在外挣钱、下地劳作。不过这个问题,对卓文君和袁宵而言很简单。不提卓文

  君可能会有的嫁妆,就是袁宵自己的能耐,也不愁这个问题。

  二是子嗣问题,也是眼下唯一的问题。

  她们两个女子,也没有姓氏要传承,所以实际上是养老的问题。

  而在这一点上,卓王孙其实还有私心。他想把女儿留在家里,而不是嫁出去。可家中已经有儿子继承家业,招赘显然并不合适。

  他已经知道袁宵家里没什么人,若卓文君真的跟袁宵在一起,两个女子,要将她们留下就简单多了。

  至于养老,卓家不至于养不活两个人,现在有自己,将来还有她弟弟和侄儿们,也与自己的孩子是一样的。

  这么一想,竟没什么不好?

  卓王孙很清醒,知道这世上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婚姻,与还不知道在哪里的男性相比,袁宵已经是个很好的选择。就算是正常的夫妇,也有生不出孩子的情况,就当她们是不能生吧。

  这么想着,卓王孙稍微冷静了一些,但一抬头,看到坐在对面的袁宵,他又觉得气不打一处来。

  不管是臭小子还是臭丫头,想把自己的掌上明珠骗走,都是一样的可恶!

  “怎么不说话?”卓王孙瞪了她一眼,粗声粗气地道。

  袁宵心想不是你让我闭嘴吗?但嘴上当然不能这么说,“我在想如何才能让您看到我的诚意。”

  “那可想出来了?”

  “还未,言语保证太过苍白,只怕也无法说服您。”袁宵道,“我与文君这样的关系,若是不主动说出,想来您也未必会注意到。若为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不会开口。但您一向疼爱文君,我只是希望我们能得到您的祝福,也好让文君宽心。至于别的,以后我会做给文君看,让她知道我的心意。”

  这话倒是没说错,毕竟就算现在,卓王孙心里也有些犯嘀咕。袁宵要是不说,他绝对想不到这两个女孩的关系竟然会是如此。

  不过虽然还没有问过女儿的意见,但卓王孙觉得也不用问了。他想了想,对袁宵道,“你们这样的关系,倒也不好弄得太大张旗鼓。不如这样,我认你为义女,在家里摆宴,请亲友们都一同来乐呵乐呵,也算是你在卓家有了身份。至于你们私底下如何,我就不管了。”

  “多谢阿爹。”袁宵闻言又惊又喜,立刻打蛇随棍上。

  卓王孙不耐烦地挥手把人赶走,又将卓文君叫了过来。这事还是要通知她一声的。

  听说袁宵居然来求亲了,卓文君不由愣住。她知道袁宵这么紧赶慢赶地研究冶铁技术,是为了给卓家留点东西,只是没想到会是用这样的方式。

  其实这多少有点节外生枝的意思,但卓文君知道,她是为自己考虑。

  从卓王孙的角度,卓文君十七岁就守寡,他这个做父亲的,心下岂有不自责的?若是卓文君一直不婚,他恐怕也会一直自责下去。而从卓文君自己的角度,就算上一世跟嫁给司马相如,其实也算不得名正言顺,是私奔。现在跟袁宵在一起,又是不能对父亲说的关系,心下自然也有遗憾。

  而袁宵,就是要弥补两人心中的遗憾。

  卓王孙是个雷厉风行的人,反正卓家仆人多,三不五时就要开一场宴会,大家都已经轻车熟路,所以几日的功夫,就将宴会筹备完毕,帖子也都发了出去。

  听说卓王孙要认一个义女,不要说临邛的富户,就是远在成都的司马相如,闻讯都有些好奇地赶了过来。

  很快就到了宴会当日,袁宵穿戴一新,被卓王孙领着出现在的众宾客面前。令所有人惊讶的是,卓文君竟然也站在她身边,而且两人身上的衣饰竟是一模一样。

  看样子,卓

  王孙是要向众人表示,这个义女对他来说与亲女一般无二。

  虽然不知道他为何心血来潮,要认什么义女,但见到这一幕,众人便也都不敢小觑这位卓家的新小姐了。甚至有人私下里嘀咕,怀疑这是卓王孙遗落在民间的明珠,否则认个女儿,何以闹出这么大的阵仗?

  司马相如坐在下面,原本还寄希望于卓文君能够看到自己,谁知她从头到尾,视线都一直落在身边的人身上,根本没有往台下扫一眼,自然半点也没有注意到他。

  见此情景,司马相如才总算是死了心,不再想着怎么引诱这位大家小姐。

  见过礼,改了口,袁宵和卓文君就被送回后院去了,至于待客的事,自然有长辈们负责。

  进了院门,卓文君便站住了脚步,对袁宵道,“等一等,还有一件事要办。”她说着,叫了一个仆人上前,对他吩咐了几句。

  司马相如正百无聊赖地饮着酒,就有一个卓家的仆人走过来,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听说卓家小姐要见自己,他不由十分惊喜,连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裳,跟在仆人身后往里走。

  一边在心里琢磨,难不成卓姑娘方才的冷漠都是装的,其实早已看见自己,只是要私下见面,所以明面上不露半分?

  然而等见到卓文君和袁宵,听到她提出的要求,司马相如不由一脸呆滞。

  “你是说,你想买下绿绮?”他忍不住确认了一遍。

  “是的,我知道绿绮乃绝世珍品,本不该夺人所爱,只是前时听阁下所奏琴曲,余音绕梁,私心实在喜欢,这才冒昧相求。虽然金银无法比价,但也是我的我也只有此物了,价钱随便你开。”卓文君道。

  司马相如十分惆怅。原来那一曲《凤求凰》她听见了,但她喜欢上的不是自己,而是名琴“绿绮”。

  这一刻,司马相如的心情很难形容。他悲伤了一会儿,就重新打起精神道,“名琴本当赠与知音,岂能要价?明日在下便将琴送来。”

  绿绮是梁王赠给他的东西,且不说卖掉了让梁王听到会怎么想,就是他自己的名声,也会受到影响。作为一个不理俗务的才子,把琴卖了换钱,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若是旁人开口,司马相如绝对会立刻拒绝。但偏偏是卓文君,他思来想去,只能将此琴相赠。

  卓文君也没有坚持要给钱,反正到时候派人把钱送去就是了,用个别的名义,比如润笔之类,不叫人认为是他卖了琴即可。

  “怎么突然想到买琴?”等送走了他,袁宵忍不住问。

  卓文君道,“我想将绿绮带回去。”

  “咦?那岂不是会有两张绿绮?”作为传世名琴,绿绮现在仍旧好端端地收藏在主人手中,只是作为古琴,更多是收藏之用,很少拿出来见人了。

  “仿制者一直不少,只要我们不说,不会有人知道。”卓文君道。

  绿绮虽然是司马相如的琴,但上一世,更多是她在弹奏,卓文君对这把琴非常有感情,另外她还有别的打算,所以预备将这把琴也一并带回去。

  最重要的是,这场交易之后,她和司马相如之间,就再没有任何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