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耽美小说>三刻拍案惊奇(GL)>第98章 造纸

  袁宵呆住了。

  “你怎么可能不知道?!”回过神来之后,她几乎被这个答案刺激得快要失去理智。

  她一直相信,等事情结束之后,文君就会出来,跟大家一起在现代生活。

  而她之前一直的犹豫,也只是担心东方朔不知道是敌是友,是否会愿意帮助她们。却没想到,他给出的答案竟然会是这样。

  开什么玩笑!当初就是他将文君封存到这本书里,又怎么可能不知道该怎么让她出来?

  要是文君不能出来……这个可能,袁宵光是想想就觉得要窒息了。她无法体会到被困在一本书里的痛苦,但是她绝对不能接受事情只能这样持续下去。

  “我之前也说了,那只是一个意外。”东方朔无奈地看着她,“我虽然也有几分能力,但将一个人的灵魂封存,却也是做不到的。至于她这种情况到底是怎么出现的,我亦不得而知。事实上,若非你们再次出现,我根本不知此事。”

  “东方先生的意思是,此事与你无关?”卓文君问。

  她比袁宵冷静多了,因为从一开始她就有一种感觉,东方朔或许也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现在猜测成真,也就没有那么惊讶,还能保持平静。

  何况现在的状态虽然有些奇特,不知是否有后患,但相较于从前只能被闷在书中,面对无穷无尽的孤寂,现在这样已经很好了。

  至少她认识了许多人,又有袁宵陪在身边。

  虽然……也不是不遗憾的。日常的交流自然没有问题,但每当她和袁宵想要亲近对方,手掌从彼此身上穿过,无法触碰时,心下总难免生出几分黯然。

  她们在最近的地方,却又隔着最远的距离。

  所以卓文君虽然猜到了袁宵要做什么,也知道这只是无用功,却终究没有阻拦。在她心里,未尝没有一点奢望,希望能够改变现在的局面。

  这种复杂的心情,亦不足为外人道。所以她面上看起来只有镇定从容,似乎丝毫不受种种纷扰的影响。

  东方朔点头,“不论你们信与不信,事实确实如此。”

  袁宵也慢慢冷静下来,意识到现在追究这件事到底是不是东方朔造成的毫无意义,重要的是找到解决办法。

  她瞪着东方朔,“那你能想办法帮帮我们吗?”

  “这是自然,否则我就不必见你了。”她的态度并不恭敬,但东方朔不在意,他饶有兴致地盯着卓文君道,“我也是头一回见到这样的情况,很有研究的必要。”

  要不是想着有求于人,袁宵都想揍他了。

  不过眼下,她还是只能把自己手里的书递过去,让东方朔研究。

  而东方朔从袁宵手中接过那本《三刻拍案惊奇》,看到书名,他微微一愣,笑着念了一遍,道,“这名字倒是有趣。”

  “这名字有什么说法吗?”袁宵闻言,心下一动,问道。

  因为得到这本书时,它是伪装成一本正常的书,放在一整套《三言二拍》之中,所以袁宵一直以为,这个名字只是一种伪装。现在听东方朔这么说,莫非其中还有什么玄机?

  东方朔抬手在封面上拂了一下,“万物有灵,既然它自己选了这个名字,自然有说法。这本书的神异之处,应该都是从这名字中来。”

  袁宵想到自己总是在子时三刻穿越,应该也算是神异的一种吧?而且她穿越的第一个世界,就是杜十娘的世界,也正是《三言二拍》中的故事。

  或许的确又什么关联。

  东方朔凝视了封面片刻,才缓缓将之打开,露出了扉页那一行杀气腾腾的字。

  这行应该是用朱砂写就的字,现在已经变得非常淡,只剩下一点红痕。想必等解决了阿娇的事,就会彻底消失。

  看到这行字,东方朔若有所思地抬起头来,看向两人,“能否将这本书出现之后的事都说一遍?如此我才能更好地弄明白它是怎么回事。”

  既然是来求助,袁宵自然已经做好了这个准备。何况这些事也没什么不可说之处,所以她直接交代了一遍,又问,“东方先生可看出什么来了?”

  “你是说,是这本书自己选择了你?”东方朔却没有回答,而是一脸惊讶地看着袁宵。

  他原以为,是袁宵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这本书。但现在看来,她跟书挑选的对象都没什么关联,却成为了最终终结这一切的人。

  “嗯。”袁宵点头,“我买回来才发现这本书与众不同,然后就开始穿越了。”

  这么说的时候,袁宵心里已经相信东方朔对此事毫无所知了。

  这一切,似乎当真并不是他在背后操控,而是冥冥中自然有一种力量,推动着它发生。

  不过也是,东方朔虽然很厉害,但要跨越数千年的历史长河,控制未来发生的事,还是不太可能的。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他也就不会是现在这样了。

  “我一时半刻也找不到什么方法,不过,”东方朔将手里的书合拢,“我有一种感觉,或许解决方法,就是这本书本身。”

  袁宵闻言若有所思,她之前也想过,是不是解除了所有人心中的执念,让那行“负情薄幸者杀”消失之后,卓文君就能获得自由。不过这只是猜测,并不能肯定,所以她才考虑来找东方朔帮忙。

  现在既然没有更好的办法,也只能尝试一下了。

  只是,一旦阿娇那边心愿已了,也就该回到现代去了,到时候留给她们的时间很少,或许根本来不及过来找东方朔。如果那个办法没有用,也根本来不及寻找备用方案。

  正在琢磨这个问题,就听见东方朔问,“你们可愿意将这本书留在此处,让我研究一番?”

  “不行!”袁宵几乎没有考虑,便脱口而出。

  这本书等于是卓文君的家,她一向都是随身携带,小心保管的,怎么可能留给东方朔研究?就不提隐私的问题,万一他所谓的研究,跟化学实验一样需要火烧水浇,弄坏了这本书又当如何?

  东方朔似乎对这个答案早有预料,无奈一笑,又道,“那么,我是否能从这本书里取下一页,用以研究?”

  “这……”袁宵有些犹豫地转头去看卓文君。

  这本书那么厚,但实际上,除了第一页之外,其他地方都是空白,一直也看不出能有什么用。如果东方朔只想要一张空白页,袁宵觉得也不是不能考虑。

  万一他的研究真的有结果,能解决卓文君的问题呢?

  卓文君点头道,“可以。”她说着上前一步,抬手在书的封面上轻轻一点,其中一张空白页就自动飞了出来,落在桌案上。

  袁宵紧盯着卓文君,所以立刻注意到,她整个身体似乎都透明了一瞬,虽然很快又恢复正常,但很显然,从书上取下一页,对她来说还是非常大的负担。

  于是她连忙伸手将那本书捞回了自己手里,紧紧抱着,有些担忧地问卓文君,“你怎么样?是否需要回书里休息一下?”

  卓文君微微摇头,“无妨。”

  虽然如此,但袁宵还是忍不住担心,索性直接向东方朔提出告辞。

  临走之前,还留下了自家地址,让东方朔一旦研究有了进展,就派人去告知。她们应该还会在这边待上很久,希望到时候已经有了结

  果。

  从东方朔家中出来,袁宵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还以为找到这人就能柳暗花明,没想到还是一样。

  只是心里这番感慨不方便说给卓文君听,只能自己忍着了。

  卓文君见她情绪低落,显然是受自己的事影响,便道,“前日见街上有不少杂耍艺人,要不要去看看?”

  “你真的没问题吗?”袁宵担忧地看着她。

  卓文君道,“没关系,只是当时有些不舒服而已,其实没有太大的影响。”

  袁宵想了想,觉得回家去也没什么事,就点头答应了,“那好,咱们去看杂耍。机会难得,可要看个够本。”

  因为想让袁宵借着这些东西消遣,忘掉不高兴的事,所以算是半个本地人的卓文君当仁不让地充当了导游的角色,引导着袁宵在长安城里转了一圈,玩得十分尽兴。

  ……

  刘嫖性格风风火火,做起事来也是如此,不过几天时间,袁宵和卓文君出门时,就已经听见坊间开始流传宫中要采选的消息了。

  虽说进宫之后会有种种可能,盼着能够借这个机会一朝富贵,平步青云的也人不是没有,但对大多数大汉朝的百姓而言,采选入宫就意味着跟家人隔绝消息,或许一生都不能再见。

  所以这消息一传出来,就在民间引起了一阵恐慌。

  许多有女儿的人家,已经开始思量着如何避开参选了。

  这个提议,是大家一起商量出来的。但是现在,看到它带来的结果,袁宵心里不免有些后悔。

  虽然这能帮助阿娇达成她的打算,而且就算没有这个提议,宫中采选也是管理,今年不选,过上几年也是要选的,但因为自己也在其中推了一把,看着这种人心惶惶的局面,也不免情绪低落。

  “你说,我这样是不是很虚伪?”她问卓文君。

  文君摇头,“心怀怜悯不是坏事,我们身为女子,对此更能够感同身受。但你也很清楚,这种事情,光凭你我之力,是无法避免的。”

  “是啊。”袁宵叹了一口气。

  这是社会形态决定的,皇权能够支配这个社会的所有资源,百姓也是其中一种。

  不改变这个根本原因,其他的办法不过是无用功。

  可是不说这个时候各个方面都还不够成熟,没有推广男女平权的土壤,就算可以,光凭她们几个人,几年时间,能做的也很少。

  而且既然消息已经传出来了,就算袁宵现在去跟阿娇说这样做不合适,也根本不可能挽回了。这已经不是她们个人的事,而牵涉到宫中,不是谁一两句话可以改变的。

  再说,不单是现在,就算是在袁宵生活的那个时代,女性平权也同样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

  这种问题简直不能深想,想得多了,只会让自己痛苦,其实于事无补。

  “算了,别人的命运我们也没有办法,我能做的就是把阿娇从这种境遇中拉出来,能救一个是一个吧。”袁宵很快就重新振作起来。

  这件事由宫中负责,袁宵能插手的地方不多,倒不如做好自己分内之事。

  在长安租房子,自然不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在游览本地风光,更是为了之后的事做准备。

  在阿娇的计划之中,很有可能会提前将刘彻从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上拉下来,但是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大家还是一致认为,相较于武装革命,和平政变会更好。

  这个时候,卫青已经开始领军出征了,而匈奴更始终是大汉的心腹之患。

  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如果乱起来,并没有什么好处。

  而

  想要达到这样的结果,需要各方面的条件。政治上的事情袁宵不懂,阿娇和她的母亲馆陶大长公主会负责,而袁宵要做的,则是尝试创造更多的价值,为阿娇增添筹码。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的开篇写,东西南北的物产各有不同,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需求,而百姓会自发进行交换与买卖,形成时常,这也是“道”的一种。

  所以在汉朝,商贸就已经相当兴盛了。

  不过这种兴盛,看在袁宵这种经过市场经济浪潮洗礼的现代人眼中,其实还是有些简陋的。

  但这只是因为现在物资还没有那么丰富,人们交换得更多的,还是各种原材料和手工制品,商品的数量,自然限制了市场的大小。

  所以,想要从中获取更多的利益,走技术流的道路收益会更高。

  正处在人生知识巅峰的袁宵,要做的就是利用自己的优势,完成各种技术突破,在大汉朝发展各种制造业,从衣食住行各方面推动整个时代的技术发展,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

  关于这一点,在现代时,众人就群策群力,选出了需要首先发展的几种技术。

  第一个就是造纸术和雕版印刷。

  造纸术这个时候其实已经有了,但是成本高、出产少,所以传说西晋时,因为众人争相传抄左思的《三都赋》,竟至纸张供不应求,洛阳为之纸贵。

  袁宵要做的就是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就算比不上现代,至少也要达到唐宋之后的水平,成为大多数读书人用得起的东西。

  单是这一点,就能够为他们争得大多数人的支持。

  在忙碌了几天之后,终于到了检验成果的时候。袁宵搓了搓手,打开烘焙室的门走进去,取出了自己这几天的成果。

  微微泛黄的纸张被揭下来,铺在院子里的桌上,袁宵检查了一遍,忍不住皱起眉头。

  纸张比自己设想的要厚一些,最糟糕的是只有一边是平滑的,另一边摸起来坑坑洼洼,肯定会影响书写。

  当然,在这个用毛笔和墨汁书写的时代,因为墨汁会渗漏到背面,实际上也很难在纸的双面写字。但是这么影响美观,还是让袁宵非常不满意。

  “还得再试。”她嘀咕了一句,先将这张纸裁成书本大小的一摞,收藏起来。

  虽然她自己不满意,但是这玩意儿没准能名留青史呢,当然要好好保存。也许这个时空的几百上千年之后,会有人看到这些纸张,推想当年造纸的情形。

  就这么试了一次又一次,调整配方和流程,最后终于做出厚薄适宜的白色纸张时,袁宵激动得险些跳起来,那种成就感简直无与伦比。

  美中不足的是这件事暂时只有她和卓文君知道,而因为卓文君的特殊,她连抱一下对方庆祝都做不到。

  只能等万事俱备,把产品拿出去之后从普罗大众的震惊之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了。

  袁宵裁好纸,然后开始选取木头,进行雕版。

  然后很快,造纸时生出的“我原来也可以当技术流”的自信心,很快就被粉碎成渣渣。对于没有任何雕刻经验的袁宵而言,要将那些字原封不动刻在纸上,实在是太为难自己了。

  刻刀仿佛有自己的意识,总会刻出与预想截然不同的,奇怪的线条……

  在她刻废了好几块木板,并且还不小心切到了手指之后,卓文君终于提出了其他建议,“要不还是找雕刻师傅来做吧?”

  反正雕版的工人不需要识字,只要按照袁宵写出来的阴文原样刻在木板上即可。

  袁宵丢下手里的刻刀,从善如流地采纳了卓文君的建议,一脸严肃地道,

  “你说得对,术业有专攻,我只需要盯着大方向就可以,根本不用自己事事亲力亲为!”

  之前怎么没想到呢?

  在穿越的第二个月,宫中终于派出使者,开始在民间采选秀女时,袁宵的第一本书也印出来了。

  印的是五千字的《道德经》。

  这种经典作品比较好打开市场,尤其是现在有很多权贵都信奉黄老之学。至于儒家,虽然已经渐渐成为显学,但还是暂且不予考虑。

  毕竟《论语》原文有一万多字,至于《春秋》,则有一万八千多字,要刻的字多了,费的功夫当然也多。

  再说,那还是刘彻喜欢的。

  这本书先被送到了长门宫,袁宵也排除万难,又一次摸了进去。主要是要跟阿娇商量一下后续的事情,这种事书信往来根本说不清楚,还是需要面对面交谈。

  “辛苦袁姑娘了。”阿娇翻着这本书,见袁宵手上还留着伤口,不由道。

  袁宵随意地摆摆手,“没事,反正真的做起来,感觉其实还挺有趣的。我最近正在跟雕版的师父学雕刻,很快又会多一门特长了。”

  这东西,在现代的时候,真要让她去学,袁宵肯定学不进去,毕竟那边能消遣的东西太多了。在这里就不一样了,实在太无聊,也就从这些事情之中品味到了乐趣,学起来很有劲头。

  “回头印得多了,还请送基本《道德经》给我。”阿娇道,“皇祖母一向最爱黄老之学,皇帝舅舅也是,我想把这些书送到皇陵去,供奉在他们的灵前。”

  “这本你也留着吧。”袁宵不甚在意地道,“反正雕版已经做好了,要再印很容易的。”

  “多谢。”阿娇将书合拢,放在手边,“你之前说有事商量,是何事?”

  “其实我觉得,由你来献上这本书也不错。”袁宵说着她忽然冒出来的念头,“借着这份功劳,应该可以让你恢复自由,不至于连行动都受到限制。”

  本来他们的计划,是要让这份功劳与阿娇无关,通过朝中权贵扬名,处在一个比较超然的位置上,之后好见机行事,但到了这里袁宵才发现,想要不依附任何人而保持独立,在这个时代其实是很难的。

  既然如此,倒不如让它成为阿娇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