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耽美小说>三刻拍案惊奇(GL)>第46章 帝王

  那本书的感应似乎增强了一些,连带要回去的人,自己也有预感。

  所以袁宵到的时候,杨玉环已经在等着了。

  察觉到那本书对她的吸力,袁宵不由有些意外。她看看杨玉环,又看看霍小玉,本来想问是怎么回事,但转念想想,无非是霍小玉还没有真正放下,而杨玉环放得太快。这时候开口询问,杨玉环或许不觉得有什么,霍小玉心里恐怕会不自在。

  所以疑惑的询问已经到了嘴边,但最后她说出来的却是,“你就这么走?不用做准备么?”

  “不必。”杨玉环道,“不过是回去走一趟罢了。”

  袁宵一听,就知道她是还要回来了,心里也有几分高兴,展颜笑道,“也对,你的情况不太一样,带的东西多了,也是累赘。”

  就不说她假死的事可能被李隆基那边发现然后追捕,单说世界背景,正逢安史之乱,处处都是流民溃兵,杨玉环已经够惹眼了,若是再带着太多东西,只怕反而会招祸。

  袁宵心里其实也有些惴惴,不知道这回过去,该如何应对。但看杨玉环成竹在胸的模样,自己也跟着放松了些。

  虽然之后要去办大事,但是晚饭总是要吃的。

  霍小玉大抵是心怀愧疚,着实整治出了一桌子精美丰盛的晚餐,就连家里有好几位不同流派大厨供职的金一诺都十分赞叹。

  吃完晚饭,时间已经过了十点。

  袁宵和杨玉环照例换了古代的衣物,避免过去之后太引人注目。

  袁宵自己,就是一身耐脏耐磨的短打扮,方便应对各种情况。她换完了衣服,走出来看见杨玉环,不由微微一愣。

  她本来以为杨玉环会穿自己过来时的那套衣服,毕竟她们回去的节点,距离穿越不会太久,自然还是尽量保持原样比较安全,就算有什么突发情况也好应对。

  但现在,杨玉环身上这套衣服,显然有些隆重过头了。而且不知道为什么,觉得有点眼熟。

  袁宵还在发愣,杜十娘已经说出这一身穿戴的来历,“冠金莲,披紫绡,佩红玉,曳凤舄。”

  这句话一出,袁宵立刻知道它们是出自哪里了。

  陈鸿的《长恨歌传》里写,唐明皇李隆基回朝之后,被尊为太上皇,居于西宫南内,心念杨妃,于是请道士以方术索求。天界地府均不见其人,最后才在极东之地、天海之中,最高仙山之上,访得一位玉妃太真,宛然正是杨妃之貌。

  而那位玉妃的装束,就跟杨玉环此刻一模一样。

  袁宵现在已经不会为穿越者们知道自己的故事而惊讶了。这样看来,杨玉环不是没有做准备,是早就已经准备完毕了。

  随着时间逐渐接近23:45,气氛又开始渐渐凝滞,袁宵原本已经消失的紧张又重新冒了出来,让她手心出汗,心跳加速。其他人的表现,也没有比她好多少。

  她们无论有怎样的经历,都是来自相对和平年代,不曾经历过战争,对它的了解,只来自各种文字记载和影视作品。

  但这不妨碍她们知道,那里形势糟糕,危机四伏。

  “别这样,不过是一会儿功夫的事。”见众人都满眼担忧地看着自己,杨玉环抚了抚鬓发,忍不住微笑道。

  话音才落,巨大的吸力传来,两人瞬间消失在了其他人眼前。

  金一诺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情景,不由瞪大了眼睛,问杜十娘,“杨姐姐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马上你就知道了。”十娘道。

  金一诺一愣,还没反应过来,眼前白光一闪,袁宵和杨玉环又出现

  在了她们面前。但相较于片刻之前的模样,此刻的两人,完全称得上“狼狈”二字。

  杜十娘和霍小玉熟练地上前搀扶两人,留下金一诺在原地发愣。

  原来所谓的穿越,在旁观者眼中就是这样?

  直到手里被塞进了一杯热水,温暖的热度透过杯壁导入手心,惊魂未定的袁宵才慢慢回过神来。

  杜十娘见她冷静了一些,便伸手去拿她手里的书,准备替她放好。但她的手才伸过来,袁宵便立刻受惊般缩了缩身体,避过了她的动作,单手将那本书抱进了怀里。

  坚硬厚实的触感让袁宵微微安心,也让她再次回想起了刚才所见的“奇迹”。

  她和杨玉环的穿越十分顺利,回到了那栋废置的破屋之中,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袁宵透过窗户往外看了看,从这里,还能看到马嵬驿那边的灯火。她转头去看杨玉环,低声问,“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等。”杨玉环神色自若地道。

  她就坐在棺木上,一身大红的繁复长袍,金冠凤鞋,在暗淡的光线下,竟显出了一种慑人的邪异。

  就连跟她一起穿越过来,知道事情始末的袁宵,也忍不住一阵心惊肉跳。

  ——她现在多像死而复生前来复仇的女鬼啊!

  但这还不算完。杨玉环想了想,竟然又站了起来,将那棺木的盖子打开,自己躺了进去,然后开口指挥袁宵,“把盖子合拢,记得留一条缝给我呼吸。”

  声音从棺木中传来,带上了几许沉闷。

  袁宵有些明白她这是要干什么了。但她心里,却免不了有些担忧,李隆基真的会来吗?毕竟他当时就是不忍见杨玉环死亡,所以才让她在别处自尽,之后的事也只是交给高力士来安排。

  他会亲自来看已经死去的杨玉环,打破自己构筑起来的、自欺欺人的屏障吗?

  但事实证明,杨玉环对李隆基的了解显然更加深刻。不久之后,天色渐渐暗下来,她就听见了外面传来的动静。

  有人来了。

  李隆基自然不是一个人来的,忠心耿耿的高力士和陈玄礼分别守护在他两侧,倒是没有带更多的人,想来也是不愿意让人知晓此间的情形。

  袁宵想了想,走到棺木旁跪下,没有理会来人。

  只是用眼角余光偷偷打量那位颇富传奇的唐明皇李隆基。

  看清楚了人,袁宵不由微微一怔,心口漫起了一片酸涩之意。

  也许是受多了影视文学作品的影响,在她印象里的李隆基,是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或者中年形象。

  可事实上,他已经老了。

  现年七十一岁的李隆基,已经是个须发皆白的老翁,皮肤褶皱,眼神浑浊,像是一盏随时都能熄灭的残灯,早已不复年轻时的精神与心力,更不是那个亲历四次政变,励精图治、野心勃勃的帝王。

  他像一切活得太长久的君主一样,在晚年沉湎嬉乐,骄奢淫逸,不理朝政,昏聩庸碌,以至于国事彻底糜烂,才酿成了今日之祸。

  开元二十五年,杨玉环十八岁。在她的婆婆武惠妃病逝之后,李隆基因为身边没有知心人而抑郁不乐,因为有人进言寿王妃杨氏“姿质丰艳,宜充宫掖”,于是李隆基召其入宫。

  而这一年,李隆基已经五十二岁了。

  直到八年之后,李隆基六十岁这一年,才终于将已经在宫中出家数年的杨玉环册封为贵妃。

  也许他们是相爱过的,但这爱情里掺杂了太多的东西,身份,地位,权势,让所谓的爱情不能纯粹。

  而十一年后的今天,已届古稀之龄的李隆基再次硬起心肠,才叫人恍然惊觉,他骨子里仍旧是那个曾将患难与共的王皇后废为庶人的凉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