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耽美小说>旧时东风入梦来>第一百零五章 似明修栈道,实暗涌涛涛

  虽然郑中丞说的文武互考这一点令人觉得荒谬——毕竟文官和武将历来都是自成体系, 对各自的要求也全不一样。但他说的前半句话,却引得不少有抱负的官员心中赞同。

  大昭甫一建国,便沿袭前朝, 制定了官员考评制度, 三年一小考, 五年一大考,分“京查”和“外查”, 涵盖了大昭的所有官员。但具体实施起来,却逐渐因着许多标准无法量化, 导致这种考评也渐渐只流于形式。

  依照朝廷律法, 考评之责在御史台。但御史台撑死也不过几十个御史, 根本无法顾及到数以千计的朝廷官员。于是,便逐渐演变成在考评之年,由州县长官负责给辖内官员几年的政绩做出评语,再交由御史汇集整理,打包带走。如此一来, 下级官员自然更需巴结上官, 若上官立身不正, 也只得沆瀣一气, 狼狈为奸。即便是御史来了, 强龙不压地头蛇,大多数人也不敢检举揭发。

  而因着御史台中的不少人御史, 几乎一辈子都待在御史台,缺乏地方理政的经验, 平日又只在京城转悠,对于民生大事全不熟悉。这些人到了地方,要么就是被地方官员糊弄, 要么就得依仗同年旧识这种关系。久而久之,又加剧了官场中互相串联的风气。进而到了御史中丞和御史大夫这样的级别,手中掌握着所有被考评官员的仕途命运,自然就成为了争相拉拢和贿赂的对象。

  郑中丞在讲出那些话后,便也好似破罐破摔一般,将这里面的弯弯绕全讲了出来,算是把御史台卖了个底儿掉。

  讲完这些,郑中丞忍不住声泪俱下,“微臣忝居中丞之位,虽不曾收受贿赂替人办事,但对于一些贪赃枉法之事,也选择了得过且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每每想到此处,真是夙夜难安,只觉得愧对陛下的栽培、愧对百姓之信任,愧对天地和高堂,亦无颜面对家中妻室稚子!臣,有罪!”

  顾子湛看着他这一出演绎,在感叹楚太傅行动力过人的同时,也不禁微微吐槽,这位老哥,嗯,有些用力过猛了啊。

  但除了殿中几个知情者外,其余官员,心中都是慌张不已。尤其是站在他身边的御史大夫吴大人和另一位齐中丞,又惊又怕,差点就要软倒在地了。

  他二人彼此看去一眼,又不约而同抬起头,去偷看天顺帝脸色。

  不出预料的,此时天顺帝的脸色,已是极为难看了。

  吴、齐二人这下,真的吓得跪倒在地,一面喊冤,一面怒斥郑中丞与之前站出来弹劾他们的那些御史。

  然而他们这番闹腾了许久,天顺帝却始终一言不发。不光是御史台的这几人,殿内众朝臣都慢慢觉出异样来——今日皇帝陛下的反应,有些太过反常了。

  这样一来,喧闹反倒渐渐停止。就连那个别几个一向热衷用与皇帝作对来彰显自己刚正不阿拒绝同流合污的“清流”们,也不知不觉安静起来。

  天顺帝一直沉默着,阴着一张脸,冷眼看着这些大臣。

  忽然,他冷冷一笑,语气平淡,却蕴含着谁都能听出来的讥讽,“真好!诸位,可真是我大昭的肱骨和栋梁啊!”

  一旁观政的顾子湛立刻跪下,高声道:“臣等有罪,陛下息怒!”

  她这位“准太子”一跪,满殿的朝臣也只得随之下跪,齐声高呼道:“臣等有罪,请陛下息怒!”

  天顺帝向顾子湛看去一眼,随后说道:“诸位都道自己有罪,看来郑中丞所言,是确有其事了!”

  眼看那御史大夫就要开口喊冤,天顺帝一锤定音:“查!给朕好好查!此事由楚太傅牵头,大理寺与六部辅之,查到哪里算哪里,定要差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朕虽然年纪大了,可还有些余力,定要将这官场,好好整肃!你们贪赃枉法,丢的是朕的脸面,是我大昭整个朝廷的脸面!”

  又看向顾子湛,天顺帝悠悠说道:“阿澈,这事你也给朕盯好了!你头一回办差,可不许办砸了。”

  被天顺帝点到的顾子湛与楚太傅,及六部的各部尚书,纷纷叩首道:“臣领旨!”

  顾子湛心中亦激动不已,朗声道:“臣定不会叫陛下失望的!”

  天顺帝点点头,李若愚看着时机,高声道:“退朝——”

  *

  这朝堂上的一幕,到底还是天顺帝配合了顾子湛的打算。先将这么一件对所有朝臣来说要命的大事抛出来,吸引去众人的注意力,顾子湛先前的那些计划,才能不引人注意地悄悄推行。

  既然天顺帝有心成全,顾子湛便也不再遮掩。下朝之后,跟随天顺帝到了御书房后,顾子湛便十分热情地顶走李若愚,一副鞍前马后的样子随侍左右。

  见她这个样子,天顺帝倒看出了几分亲切。说到底,还是少年心性啊。

  轻啜了一口茶,见顾子湛站在一旁忙不迭地就要给他满上,天顺帝心中有些好笑,摆摆手:“朕又不是牛,你少一个劲儿灌我。”

  顾子湛咧嘴一笑,“如今天热,陛下切要保重龙体,多喝些清茶,有助于祛湿解暑、保养元气、延年益寿。”

  天顺帝笑骂道:“你哪里学的油嘴滑舌!”

  又招招手,让顾子湛在他身边坐下,说道:“今日这事,说到底,还是朕给了你面子。”

  顾子湛点头如捣蒜:“多谢陛下,大恩不敢忘。”

  天顺帝心中满意,又道:“你去找楚太傅办这事儿,确实是走对了路。但朕原先也没有想到,你会拿御史台的考评说事。这是你的主意,还是楚太傅的主意?”

  顾子湛神色也认真起来,“是臣的主意。”又朗声说道:“我原先在大理寺时,出过几次外派的差事,与下面的官员也打过些交道。若州县官员在位多年的,底层官员对于上官的态度,大多恭顺的令人费解。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皆要看上官的眼色。而若是新上任的州县官员,却又反了过来。这些人过分依仗那些积年老吏,在治理地方时,往往多有掣肘。”

  天顺帝斜睨她一眼,“这第二点,今日可未曾被提到。”

  顾子湛点点头,解释道:“虽然表现不同,但说到底,还是与考评有关。在位多年的,对当地已然熟悉,亦积攒了足够的声威,下属官员的考评一事,自然便全由他们做主。这一点,今日在朝堂上,郑中丞已点出其中关节。但对于新上任的州县长官来说,他们对当地的民情风气一概不知,下面一旦有人阴奉阳违,只怕就连他们自己也未必能看穿。加之衙门内的老吏们,或多或少都与当地大户有关,这些大户又与府道衙门或者朝中大员之间关系复杂,进而,又会从侧面影响到上级官员,对这些州县长官的考评。”

  “说到底,这些的症结所在,便在于考评不够独立,也不够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所以,朝廷对官员的考评问题,即便现在不解决,日后也是一定要解决的。”

  听到这里,顾子湛的未尽之言,天顺帝也听了出来。

  若是官员的考评和升降不能掌握在皇帝手中,那居于深宫中的天子,真的就要成为闭目塞耳的孤家寡人了。

  其实这一点,天顺帝也一早便有了警惕。不然,他也不会将邢康派出去当耳目了。

  但正是因为他在邢康这里吃了大亏,对于监察官员这一点,才会有些畏首畏尾。毕竟,一个喜欢听人打小报告的皇帝,是注定成不了明君的。

  想了想,天顺帝对顾子湛道:“这事不急在一时半刻,你回去好好想想,写成奏疏,再拿给朕来看吧。”

  顾子湛点头应下,便被天顺帝打发到一旁去分理奏疏了。如今,给部呈上的奏疏都会先由顾子湛翻看,写成初步的意见之后,再交由天顺帝过目。十几日下来,她也逐渐得心应手起来。

  一直忙到天色擦黑,天顺帝才打算放顾子湛走。

  只是在她临出门时,又忽然问道:“对了,阿澈,这几日,宁陵郡王,可有找过你?”

  顾子湛一愣,随后答道:“不曾找过。”

  天顺帝点点头,似是放心不少,这才终于放她离开。

  *

  只不过却没料到,他刚刚问完这句话,就在当晚,顾子湛与楚澜居住的衍庆宫外,忽然被人扔进来一颗石头。

  李岱和柳赞在廉适之的安排下,正式充入龙骑卫,成为了顾子湛的贴身护卫。捡到这颗石头后,李岱速速向顾子湛禀报,柳赞则带着人追了出去。

  这颗石头上,绑了一封信。顾子湛刚把它取下时,柳赞也来回报。不出顾子湛预料的,一无所获。

  顾子湛面色一沉,已经猜到了这封信,出自谁人之手。

  打开来一看,果然,就是她那位好父亲的手笔。

  “吾儿近日春风得意,徒留老父潦倒伶仃。吾儿当真铁血儿郎,不知可还记得,父母天恩?”

  顾子湛顿时面沉如水。顾权这字里行间,分明就是要挟!

  又忽然冷冷一笑,这个把柄是她的,但又何尝不是顾权的呢?想要以此来威胁她,难不成真当她还是原先那个任他摆布的无知稚子?

  但无论如何,顾权这个人,却始终是个不知会何时发作的隐患。顾子湛明白,顾权几次上书请求就藩,心思绝不单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虽然如今他手中大半的势力都被顾子湛破坏,但肯定还有不少未被找到。

  若是准许顾权离开京城,倒是可以顺藤摸瓜再一网打尽,但就怕,会将欲擒故纵,演变成放虎归山。

  想了想,顾子湛将这封信压下。如今,还不到她去见顾权的时候。

  然而就在之后的一连四天,每天晚上,都会有一枚石子被丢进衍庆宫。顾子湛始终按兵不动,一派熟视无睹。

  就在第五天晚上,埋伏了几天的柳赞,终于抓到了人。

  只是这人的身份,却是谁都没有料到的。

  但也正因着这人,让顾子湛明白,她必须要去见顾权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