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耽美小说>朕才不禅位[三国]>第35章 三十五章

  华佗边写方子边问:“郎君可知这京中郎中几何?吾枯坐半日,竟未见一个病人。”

  此时流行请郎中到家里诊治,一般贫穷人家都是请不起的。但寻常百姓总有些缠绕的宿疾,比如腰酸背痛、腿脚不便,看到这种流浪行医的郎中大多会围上来咨询药方,毕竟流浪郎中的诊金非常便宜。

  男子也不隐瞒:“郎中从外地刚来的吧,并非京城郎中多才无人来问诊。而是今皇上命医官在城中救死扶伤、免费开方,百姓都是到那去看病哩。我刚才就是往那而去,正好遇见了您,今日难受的紧,不想去医馆排长队,所以在此停留。这寻常人家,如非是刻不容缓的病,都是去那诊治。”

  华佗一听,倒是想要见识下皇城医官的本事。

  却说张仲景自从接手了皇家医馆,就开始尽心尽力地医治城中病人。宫中医官只轮流来坐堂半天,他却从早坐到晚,只中午休息一个时辰,用一些简单的吃食。

  铺子里的布衣卫管家劝解他:“掌柜自身也是郎中,当更晓得修身养生的重要,多歇下吧。”

  张仲景儒雅的面上露出悲悯之色:“晚上关铺子的时候,我看百姓奔波了一天,却依旧没有得到医治,心中愧疚难忍,晚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便想着,如果白天多看几个病人,他们也不会失望而归。”

  “掌柜此言差矣,病人是看不完的。长此以往,先受不住的是掌柜的身体。”布衣卫管家道:“不过掌柜也提醒了我等,事有轻重缓急,急者当先行。从明日起,我便让几个学徒守在门口,若是有病得严重的,就让他们先看。”

  负责跑堂的布衣卫不同意:“若是如此,排在队伍后面的人必怨言载道。”

  管家思忖片刻,说:“咱们铺子东边有一扇大窗,若是有急病的,就领到那去敲窗,另寻一郎中单独看诊,掌柜觉得怎么样?”

  张仲景点头:“运营铺子的事情我不懂,你们的主意很好。”

  管家盘算说:“医官们都是轮值,一天只有一个来看诊半日,诊断的人终是太少。如今铺子里只有掌柜的和王郎中一天都强撑下来,这两天真是苦了两位了。幸而昨天我已又于城中寻得一赵姓郎中,赵郎中年纪很大了,精力不济,一天也看不了太多病人,明日起就让他来坐在铺子东处,专看急病吧。”

  张仲景点头:“十分妥当。如今店铺初开,慕名而来的人颇多,有时都无法教习学徒,还望掌柜多多留意,再寻觅些郎中大夫来方好。”

  却说华佗起了和医官一较高下之意,第二天也不摆摊,在客栈用了早饭就去附近寻洛阳医馆。谁料队伍绵长,眼见着是今天不可能排上了,排在他前后的人都摇头顿足,恨今日没更早前来。有些人准备离去,明日早上再来。华佗一听,直接把背后的行囊拿下来,就在洛阳医馆的隔壁摆起了看病的摊子。

  旁边的人劝说:“大郎,你这是想来拜师的吧。去那边找管事儿的登记才行,不过瞧你这年纪,似乎有些大了。”

  华佗也不反驳,直接点出了他的病症:“老丈,你可是肌肤发紧、头身痛、流清涕,发热较轻而恶寒重?”

  老丈奇道:“你怎么知道?”

  华佗又看向旁边一老妇,道:“阿媪可是发热重、咽喉痛、口干舌燥?”

  老妇也吃了一惊:“真真切切哩,我这头重脚轻,十分难受,大郎怎么看出来的?”

  华佗摸了摸长长的胡须,道:“老丈乃是风寒之邪犯表,阿媪乃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我行走乡里,见得多了,今日初开张,写方就只收老丈和阿媪一文钱罢。”

  旁边人见他一说即中,开方子又这么便宜。那些难受厉害的,就把他团团围了起来。华佗在乡野间给穷人看病多年,用药力推简单,比如调理风湿邪气,就只用四味药,比一般的大夫郎中少了一半。材料也是方便易寻,全方由“麻黄半两,杏仁十个,甘草一两,薏苡仁半两”组成。

  事情传到今天坐堂的周医官耳里,他十分生气,怒气冲冲出来:“哪里来的乡野村夫,居然也敢在天子的医馆门口撒野?”

  他穿着官袍,看上去又颇为专横强壮,周边的百姓都不敢阻拦他。

  周医官呵退围观的人群,大步走到华佗的摊子前,冷笑一声:“连毛都没长齐的小子,居然还敢行医?”

  说罢,竟然直接动手,对着华佗的络腮胡子用力一扯。

  华佗连忙伸手去格挡,然而他哪抵得住年轻力壮、人高马大的周医官,那胡子竟然直接被扯了下来,露出底下光洁的皮肤。只见他生得一张娃娃脸,五官线条柔和,小麦色皮肤细腻有光泽,竟好似纤纤的弱冠少年。

  一直暗中观察的布衣卫管家愣住了,扯下华佗胡子的周医官自己也是一怔。对着这么一张柔和的脸,倒也不像方才那般疾言厉色了,但还是板着一张棺材脸,斥道:“休要在此捣乱!若是想要拜入我的门下,当走正道,岂可用这些旁门左道的伎俩,吸引我的注意?”

  却说,昨日因着袁术逃走,刘协着急和谋臣班子陈宫、荀攸、田丰诸人商量如何追击袁术,结果夜里做梦都梦到三国杀里面的袁术抱着玉玺,猥琐地大喊:“玉玺在手,天下我有”。早上醒来的时候难免周身困乏,只得强打精神去上朝。

  袁氏乃是最具盛名的士族,袁术又是袁家嫡子,身上还有将军的封号。若逃脱后勾结诸侯,麻烦就大了。如今只得派人追击,只是若是逃得远了,就如当初董卓追曹操一样鞭长莫及。

  不过刘协一向是相信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人。昨日晚已命荀攸下发袁术的通缉令,和各地公文一起,急急发到各地去。他半夜还写信给了荀彧,让他多加留意荆州南阳的动静,若是可以,先下南阳郡。

  朝上每日争吵依旧,王允诸人围绕儒家的“规矩”和“礼制”,又开始了长篇大论,陈宫与他们争辩起来。几人引经据典,唇枪舌战。有些典故闻所未闻,吕布听得十分不耐,转而思忖起天子早上刚命人送到兵部的“新式头盔”。

  此时最好的头盔乃是百炼钢锻成的,头盔的顶部像是铁腕一样,一直下垂到肩膀处,保护住人脆弱的颈部。两颊旁则以甲片相护,保护的面积比起秦朝已是大大增加,而且完全不会影响视野。

  刘协新送来的铁头盔,则将整个头都给包住了,只留下两只眼睛露在外面。十分的沉重,也牺牲了一部分视野,但配上全身的玄甲,人从头到尾都没有破绽了,刀箭不入。

  吕布自己是用不上的,他亲自率领的并州狼骑,并不需要这种牺牲机动性的东西。但若是用在高顺的陷阵营,攻城陷阵时便有十分的用处,有所向披靡之效,甚至可以直接在对方的阵中冲出一个缺口。他心里盘算着,也不知皇上从哪里命人寻来的物件,可惜早上还没来得及让士兵试一下,等下朝了,得安排几人对打试试看。

  他琢磨着这个,下了朝回到兵部。见高顺、成廉以及其他几军的人都团团围在后殿的院子里,连忙挤进去,喝问道:“值班时间,又在作甚?”

  一群人行了礼,不再拥挤一团,但仍很兴奋:“将军,我们在看盔甲哩。”

  正中央,也不知道是谁,穿着一身盔甲,带着新式的头盔,旁边有几个人拿着箭头在暗戳戳捅他。

  吕布挑眉:“箭给我。”说罢,把箭拿过来,倒也没用力,只随意往兵卒的头部投掷过去。

  “哐当”一声,箭落了下来,兵卒连声痛呼都没有。

  吕布问:“咦,真不痛?”

  兵卒老老实实回道:“回禀将军,这头盔里面还有十分柔软的布片,里面也不知道是夹了什么,非常防震。将军这一下,我觉得眼前晃了一下,声音也震地挺大,但头是不痛的。”

  高顺称赞说:“果真是好物。”

  吕布问:“你这铠甲是怎么一回事?”

  “也是皇上命人送过来试穿的,”高顺回道:“兄弟们按捺不住,忍不住穿上试了一下。”

  吕布称奇:“这甲倒是奇怪,像是在前胸挂了一面镜子。”

  和一般的玄甲(又名黑光铠)不同,这铠甲的是胸前和背后多配了一大块的椭圆形甲板,甲板十分光滑,走得近了还能映照出人像。

  旁边人说:“将军走近些,真能看到脸呢。”

  吕布伸手去戳那甲板,说:“敢情你们刚才围在一起照镜子?”

  高顺笑道:“我们是想试试这甲有多坚固,就等着您回来砍他一下了。”

  吕布摆手:“我若是出手,他是受不住的,你们谁来?”

  大家都跃跃欲试。这甲在阳光下反着耀眼的光芒,十分好看,就不知道在抵挡刀剑上面怎么样了。

  作者有话要说:“麻黄半两,杏仁十个,甘草一两,薏苡仁半两”源自《金匮要略》。

  我们华佗,驻颜有术,外表还是个娃娃脸少年呢。

  大家还是留下小脚印,明天更新了也会叫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