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耽美小说>长冬如许>第31章

这段时间以来的大跃进和反右倾,第一次让他对自己、对党产生了怀疑。但他的怀疑既不够彻底又不够决绝,他不敢也不愿意去想得太深,这种不彻底让他更彷徨了。

想到赵书记在台上哭的样子,还有赵立人惊惶失措的样子。这一切像扎在他心上的尖刺,他睡不着了。

伊万见他一副睡眠不足的样子,问他怎么回事。王耀告诉伊万昨天赵书记被撤职的事情,还有批判会上一些情况。因为不好说自己对这些事的看法,只推说昨天会开到太迟所以睡得晚了。

伊万听了便皱眉,气呼呼地站起来,说:“耀,你跟我去找刘厂长请个假。反正待在这里也没事干,你干脆回家去睡觉。”

王耀赶紧拉住伊万,说:“请什么假呀?哪能因为这么点小事旷工!”

“那他们为了一点小事开会到那么迟!”伊万带着怒气甩开王耀的手,“厂里现在就是在瞎干。前段时间赵书记好不容易改好了一点,没多久又改回去了,现在还要撤他的职。我们来是为了搞建设,既然发挥不了作用,还不如回苏联!”

王耀脱口而出,问他:“别的专家也会这么想吗?”等说完才反应过来自己问了什么,顿时懊悔不已。

伊万没有多心,想了想很认真地回答:“也是也不是吧。其实最近各个单位里不重视我们的情形很普遍,不少同志有些抱怨的话,觉得工作环境远不如前几年了。”他又笑了一下,“不过会这么说也是因为想在中国做出更多贡献,我刚才的话也是。耀,你真的不用回去休息一下吗?…好吧,你说不要那就算了。”伊万坐回来,回忆起过去的事情,怀念地说,“如果还像早几年一样就好了。耀,你那时候还在学校里吧?”

王耀听伊万这么诚恳地说了一大段,越发觉得内心有愧,点了点头没接话,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

王耀暗叹何局长对人心的看法老道。苏共内部有规定不能对当地的政治问题发表意见,伊万不是多嘴的人,这种话是绝不会和别人说的。但正因为他信任王耀,谈到相关的话题时,伊万从不刻意避讳。自己方才的问话打探意味如此明显,伊万也没有怀疑,全部坦诚相告。反观自己,他刚才还因为不愿意对赵书记被罢职一事发表看法而撒了个小谎,两相对比更是羞愧。

但最让王耀感到害怕的是自己竟脱口问了出来。什么时候开始,他对这种不光彩的事情都养成习惯了?一开始打探这种事时王耀总是很忐忑,生怕伊万听出其中的探究而生气,或是礼貌地表示他不能谈这些。但几次伊万都没有质疑,他也就渐渐大胆起来,现在竟然习惯成自然。

王耀对这样的变化既鄙夷又害怕。这算是什么呢?伊万愿意和他谈是因为信任他、将他当做朋友。他利用伊万的信任,诱使他违反纪律,这怎么能说得通!他是这样没良心的人吗,要是伊万将来知道了又该怎么办?

他又觉得这么做对不起伊万,也对不起所有苏联来的专家同志。几个月来,从与伊万的交谈中,他只是越发感受到苏联专家们对中国的热情。他们为了帮助中国而来到这里,却平白受到怀疑和监视,更是说不通。

即使非得这么做不可,王耀也感到他自己并没有资格。他在心里同情赵书记,那不就也是右倾分子吗?当他问伊万看法的时候,难道他希望苏联专家们赞成反右倾运动吗?那难道希望他们反对吗?

就比如说伊万今天的话该不该告诉何局长呢?如果原话报给他,不知道上面会怎么理解,但王耀觉得伊万的看法是完全正确的。现在生产混乱,厂里职工的抱怨他听得也不少,为什么苏联专家们就不能有意见?如果以此为凭据,说苏联专家反对中国的政策,也太荒谬了。

眼见到了八月底,周末何局长又该打电话来了。专家局对翻译的工作情况很少直接过问,只要年末交一份述职报告即可,加上造船厂离市中心远,两人见面比较麻烦。一开始何局长到厂里来过几次,名义上是跟进伊万学习拼音这件事,但也不少长久之计,后来就改成电话联系了。

何局长和王耀约定每两周打一次电话。伊万周六下午要去市里开党组会,一般晚饭后才回来,何局长就在这段时间里打电话到伊万的办公室。

王耀心里矛盾,连着几天坐立难安。其实他早就不想继续向何局长汇报了。

何局长也未必有多高明。他只想到让王耀关心伊万、好让伊万信任他,却忽视了人的关系都是相互的。两人的关系越亲近、伊万对王耀越是信任,王耀也越不忍心欺骗伊万。之前他为的是自己所做的事情对国家有意义,即使歉疚也还得做;但是一旦开始动摇、开始质疑,他就再难说服自己做下去了。

周六的时候何局长照常来了电话,王耀开门见山地告诉何局长,请他以后不要再为这件事联系自己。他给了两个理由,一是他认为这么做违反国家对苏联专家的一贯政策,对专家很不尊重;二是监视伊万没有意义。伊万年纪轻、没有党内职务,一向又只和家人通信,他的观点代表不了整个专家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