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耽美小说>从贾赦开始改造>第029章

  这日过后, 贾琏安静了数日,突然跑去了正院,回来后便开始发奋读书,那刻苦攻读的架势像是决心要在来年科举考个好成绩。

  对此, 贾赦颇为欣慰, 他其实不管儿子到底娶谁, 反正除了皇亲国戚, 能在身份上跟他儿子匹配的有很多, 但王熙凤绝对不在此列。

  贾琏素来不热衷读书科举,可若为了娶王熙凤, 他愿意奋力上进, 让他如意倒也不是不行。

  倒是张氏,见贾琏为了王熙凤居然如此努力, 之前坚决不让儿子娶王熙凤的心竟然开始动摇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 随着年节将至, 各家也开始准备年货,刚过完腊八, 次日盛京就被大雪覆盖。

  这一场雪连下了数日,将近半月才停,气候也比往年更寒冷。

  大雪压坏了不少百姓的屋子, 皇上下令让人处理赈灾事宜。

  赈济雪灾的事又成了诸位皇子争相表现的工具, 贾赦完全不想掺和进去, 他所出的兵部,也实在跟这些不沾边。

  因着雪灾, 今年的封印也推迟了十日,除夕前五日才封印,即便如此, 也有许多相关的官员不能休息,日以继夜的处理雪灾。

  值得一提的是,赶在除夕前,诚王回到了京城。

  这次诚王赈灾处理的很好,在皇上跟前大大的露了脸,诚王受了奖赏,虽未明着来找贾赦,却以王妃的名义给他的长媳许氏送了好大一份礼。

  贾赦心知诚王是查到了那份赈灾注意事项是他送的,这是诚王的回应。

  对于这令人侧目的大礼,贾赦并未表示很重视,全部给了儿媳许氏,没让人怀疑他站在了诚王的背后。

  翻过年,贾赦暗中跟诚王来往的愈加密切,只是并未摆在明面上。

  会试刚过,还未放榜,林如海便到了京中,因几年前林如海便过了会试,如今只需参加殿试前的复试,复试过后再参加殿试即可。

  林如海刚到京,次日就来拜谢贾赦帮忙收拾老宅,在贾赦问及贾敏时,歉然的说他因要参加今科的殿试,没来得及等贾敏生产。

  对此贾赦自然不会有什么不满,再加上林家还有那么多人照顾贾敏,贾敏又是当家主母,里里外外都是贾敏的人,根本没人害她,这一胎可以说完全没有外在的风险。

  四月中旬会试放榜,之后便是殿试前的复试,林如海多年苦读,复试对他而言并不难,因此很顺利就过了复试,至二十一日,便是殿试。

  考完殿试,林如海才终于松了口气,但殿试未放榜前,也不能全然松懈,因此整日都在家中闭门谢客,直到三日后,殿试放榜。

  林如海得中一甲第三名,是本科的探花。算起来,林如海如今也三十好几将近四十岁的人了,因保养得宜,瞧着却不过二十多,相貌极佳,这一科相貌上能胜过林如海的还真不多,加上林如海才学过人,怪不得会被点做今科的探花。

  只不过林如海有状元之才,因相貌出众被点为探花,这并不让林如海高兴。

  林如海如了翰林院没多久,姑苏那边也来了信,二月十二那日,贾敏生了个女儿,虽说这一胎不是男孩儿,但林如海依旧十分高兴,给这个女儿取名黛玉。

  贾赦听闻妹妹又生了一女,也为其高兴,命人送了好些东西去姑苏。

  不过林如海这刚中了探花,要入翰林院任职,短时间内回不了姑苏,妹妹又生了一女,外甥女尚在襁褓中,怕不能长途跋涉。

  只不过林如海跟妹妹也是夫妻多年,贾赦倒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却说贾琏,翻过年便去了金陵,准备参加今年的童生试。

  童生试包括了县试、府试和院试,分别在二月,四月和八月开考。

  而今端午将至,去了金陵的贾琏却一直没有消息传来,贾赦有些担心他没考过,受到打击。

  不想,五月还未过半,金陵便来了消息,贾琏原来早就过了二月的县试,因为府试紧随其后,便打算考过了府试,等府试放榜,再一起写信回京。

  贾琏打算一口气考完童生试,便暂时不打算回京。

  贾赦见他气势如虹,也不想打击他,想着顾先生说贾琏今次参加童生试,必定得过,便不再多思多想。

  转眼过了中元节,东府那边李氏肚子里却传出好消息,年已四十,却还能有孕,实在不得不叫人大感意外。

  距离贾珍被人谋害,已有十年光景,蓉哥儿都长成了小少年,因贾赦的缘故,也自幼就请了名师教导,跟他爹贾珍完全不是一个样,蓉哥儿他娘似是恨极了贾珍这般人,全然不叫贾蓉沾染那些不干不净的东西。

  因周氏早年生贾蓉伤了身,这些年来时不时的都要大病一场,府里的庶务外头的杂事,全都是贾敬夫妻二人打理,而今李氏再度有孕,怀相也不是很好,周氏便强撑着身体出来管家。

  又过了几个月,贾琏带着得中秀才的好消息回到京中,再度重提求娶王熙凤的事。

  彼时贾赦还在衙门办公,还未回府,张氏便回他,说要等老爷回来商量后再回复他。

  贾琏闻言,便也没追着要答案,先回了西院。

  晚间贾赦回来,听张氏说起这件事,便道,“这事儿都过去这么久了,琏儿还心心念念王家的凤丫头,可见不是一时兴起,他既然决心要娶王家的丫头,大可让他如愿,至于王家那丫头,进了门你再教教她便是。”

  贾赦既然这么多,便是允了这桩婚事。

  而张氏之前见贾琏为了王熙凤如此上进,也歇了反对的心思。

  “既如此,那妾身改日就请媒婆上门提亲。”反正王家的凤丫头已经出了孝期。

  贾赦见张氏不再反对,也笑了笑,“你能想开便好。”

  “不想开又能怎么着?难不成还真逼着琏儿娶一个他不中意的姑娘?”张氏吃过夫妻不和睦的苦楚,自然不希望儿女也跟她一样,总归日子是自己过出来的,再怎么着吃亏的也不可能是她的儿子。

  王熙凤若是嫁到他们家,还跟闺阁里那样,张氏自然会好好教她。

  张氏不反对,贾琏的婚事很快便定了下来,王家也没想到小辈里头居然还能跟荣国府攀上亲。

  贾赦膝下就贾瑚和贾琏两个儿子,如今都已经长大成人,该教的他都教了,至于儿子们未来夫妻之间过得如何,全看他们自己。

  一年又一年,皇上日渐老迈,朝中党派之争愈发激烈,不少大臣请立太子,都被皇上压下。

  皇上迟迟不立太子,自觉优秀的皇子们都觉得自己能胜任那个位置,争夺起来也全然不客气,你踩我我踩你,年年都有大戏。

  这年贾母六十大寿,贾赦大摆筵席为贾母庆贺,因贾赦如今官位高权势大,不少权贵都来为贾母贺寿,诸位皇子有意拉拢贾赦,都送了重礼。

  贾赦虽然收了礼,但转头又还了回去。

  寿宴结束后,贾赦被贾母唤去了荣庆堂。

  “赦儿,如今朝堂纷争不断,你可千万不要牵扯进去。”贾母作为府里的老封君,对于贾赦在朝堂上的事,并不过问,也没有资格过问朝堂之事,但她也有来往密切的手帕交,比如南安太妃,也能知道一些朝堂上的事,原本她是不会担心这些事的,但这次贾赦为他大摆寿宴,诸位皇子的争相结交让贾母很是不安。

  贾赦不欲将他被迫参与夺嫡的事告诉贾母,让贾母也烦扰,只笑着敷衍过去,安抚好有些忐忑的母亲,贾赦正打算回去,便听到贾母问他,“你弟弟外任这么多年,什么时候能回京?不说珠哥儿和元春,宝玉出生都七八年了,我这还没见过一眼呢。”

  “母亲放心,很快二弟就会回来的。”贾赦笑着道。

  这话听着像是敷衍,但实际上是贾赦今天难得说的一句实在话。

  皇上很快就要不行了,少则一个月,多则两三个月,那个位置就要换人做了。

  而贾赦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等诚王登上宝座,这些年因他被牵连的贾政自然能回京。

  今年已经是贾政外任的第十年了,贾政或许不精通的东西有很多,但作为一方父母官,加上贾赦的指点,他的考评绝对不会差,但十年了,却只从知县升了知府,这是明摆着的打压。

  当今圣上的心眼实在是太小了,逼得贾赦不得不选一位皇子改天换地,否则终有一日,他给贾家挣得的荣光,就会变成催命符。

  更何况,还有二弟那个衔玉而诞的次子。

  当皇上喜欢你的时候,这当然不算什么,但当皇上容不下你,那就是悬在头上的砍头刀。

  贾赦受到系统的教导,更愿意把主动权抓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皇上的手中。

  只希望这位他选中的人,来日不会跟皇上一样猜忌他。

  贾母不知道贾赦的打算,只当贾赦这话是在安慰她,叹了口气,就让贾赦回去了。

  刚到冬月,丧钟在半夜敲响。

  皇上,驾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