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耽美小说>[综红楼]功德无量>第43章 李纨二十 李纨。

  那头贾母住了筷子,看着有些疲惫了,于是这一行人就要打道回府。

  贾母过来叮嘱宝玉:“看着你林妹妹,不许她吃多了螃蟹,要闹毛病的。”又叮嘱宝钗、湘云也不可多食,又让由仪:“你看着你弟弟妹妹们,别让他们胡闹。等兰儿回来,也让他玩玩,他个小子,拘着日日读书也不好。”

  由仪笑着应了,贾母又道:“这头风大,你们里头坐去。”

  众人答应了,贾母便带着人走了,回头众人仍在这边吃喝玩笑,等诗齐了,又要评判一番。

  黛玉今日是展了大才的,独占三魁,众人都举杯贺她,黛玉端着一钟儿姜米桂花茶胡乱应着,颇为自得。众人都知道她平日保养身体小心,今日多用了螃蟹已经不好,于是也不说她,只让着。

  那头宝钗又吩咐人热了螃蟹进来,众人在大圆桌上又吃了一回,不多时平儿过来,手上精精巧巧一个小木匣子给了素云,叮嘱两句,众人就都知道是杜若的身契。

  又说王熙凤要螃蟹,湘云忙吩咐人拣是个极大的送来,平儿又道:“要团脐的。”

  那头一个媳妇子答应了一声退下,湘云又拉着平儿坐下,只让婆子拿着食盒回去,道:“快告诉琏二嫂子,她家平儿被我们留下了,要那些好东西来赎呢!”

  那婆子笑着退下了,过会儿回来,手上又提着那个盒子,对着众人欠身,学着王熙凤的话,也有些发笑:“我们奶奶说了:这两样菱粉糕和鸡油卷儿是舅太太送来的,给姑娘们吃着。平儿姑娘竟也不用赎了,就压在姑娘们这儿,等回头她有了好东西再来。”

  这话说了,众人都笑了,只推平儿:“你主子这回是不要你了。”

  平儿坐着也笑,被推着喝了两盅儿,这时风也凉了,众人就要了菊花叶子浓浓煮过的水来洗过手,各自散了。却也相约往贾母王夫人房里请安去。

  这边天色擦了黑,众人又往贾母房里去,坐了不多时见周瑞家的来了,对王熙凤回话:“刘姥姥要家去呢,怕天晚了出不了城。”王熙凤便开口留她一夜,那头贾母听了细问,王熙凤便将缘由一一说了:“上回来了个刘姥姥,原是我家个搭不上门子的远亲戚,上门请安求个帮靠,我见她也有七八十岁了,便帮了二十两银子,如今是带了地里的新鲜瓜果来请安呢!”

  贾母听了就道:“这人也是个好的,我正想找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话呢,请来我见见。”

  王熙凤听了略思忖一会儿,也答应了,叮嘱周瑞家的:“带了刘姥姥进来,语气和缓些。”

  周瑞家的听了答应了,出去不多时,便带了个打扮陈旧却也收拾的干净的老人家进来。

  这头贾母又与她说话,问了些家常事务,眼见到了晚饭时分,又将自己的菜拣两样给刘姥姥吃,众人便知道刘姥姥合了她的心意,于是饭后王熙凤催着刘姥姥快快往贾母院来了。鸳鸯让她洗了澡,将自己的衣裳挑两件给她穿上,尽力打扮体面些,再带到贾母跟前。

  那刘姥姥果然是个有些机敏言谈的,只是一分笨拙盖着,众人也看不出来。如今就讲了两三个故事,也讨巧的,前头的动了宝玉的心绪,后头的合了贾母、王夫人的心意。

  这且是后话,且说这刘姥姥先说了个玄乎其玄的故事,还没说过结果后文出来,忽然外头吵嚷起来,又有人说别吓着老太太。贾母忙问怎么了,知道南院马棚走水忙忙出去看,一群人在廊下站着,见那头火势缓了便纷纷松了口气。

  贾母又吩咐鸳鸯:“回头别忘了点香给火神上供。”鸳鸯笑着答应一句,又引着贾母回了屋子里。

  宝玉还惦记刚才那个乡野趣谈,贾母却吩咐刘姥姥说起了另外一桩故事来,便觉心里不上不下的总不安稳。

  探春又和他商讨着还湘云的席,他心里只惦记着先头故事里的女孩儿,总没兴致。

  晚上贾母又商量给湘云还席的事儿,宝玉此时已得了刘姥姥个准话儿,正有个盼头,听了就给贾母出了主意,也只是说并无外客无需定例云云,只肖每人一张高几,备两样喜欢的菜式,再一个什锦攒心盒子并一个自斟壶。

  贾母听了连连点头称是,于是吩咐下去,一段话狭隘天色已不早了,于是命人掌灯,再各自散了。

  第二日难得的天气晴爽,秋高气爽的,由仪少不得早起来看着众人扫落叶、收拾园子,并擦拭桌椅,备酒碟茶器。这些也都有碧月仔细操持,她只需在那儿站着,并不用操心,也是省事儿的。

  那头丰儿带着刘姥姥与板儿进来,又与又与说笑两句,便将钥匙递来,说了王熙凤的嘱咐。

  由仪听了连连点头,吩咐素云接了钥匙开了阁楼,又让二门上小厮进来抬桌案。

  又上了大观楼,看着小厮婆子们忙活,便问刘姥姥:“姥姥和我上去看看?”

  刘姥姥乐不得的,当下就跟着由仪上了阁楼,进了那库房看去。

  那个阁楼里也是各样东西堆的乱七八糟的,刘姥姥满口念佛,由仪随意看了看,便要转身离去。

  刘姥姥忽然道:“奶奶,您这镯子掉了。”

  说着,她从地上拾了个东西起来,由仪打眼儿一看:那是个纯银掐丝的细镯子,小颗的翡翠蛋面儿嵌在上头,极为雅致,纤细精巧的好看。拿在手上虽没什么分量,单但看那翡翠的质地就知道不是便宜东西。

  由仪笑着接过,道:“怕是扣儿松了,这才没注意到。”

  说着随意递给了丫头,对着刘姥姥道:“姥姥,这屋里没个意思,随我出去看看吧。”

  由仪又吩咐船娘准备好了,那头撷了院子里开着的菊花,用个荷叶式的翡翠盘子盛着,由仪嘱咐云心捧着,欲出去迎一迎贾母。

  那头贾母就领着一大群人进来,说了两句,贾母拣了大红的一朵儿折枝菊花往发髻上簪了,王熙凤就对刘姥姥道:“姥姥,我打扮打扮你。”

  说着,和鸳鸯对了个眼神儿,不管三七二十一上去,将那一盘子菊花往刘姥姥脑袋上插了个遍儿,不知道的远远看着还以为哪家老太太失心疯了呢。

  由仪在一旁看着微微拧眉,三春悄悄走到她身边,也一言不发的。

  这头说笑着慢慢走着,沁芳桥上坐了坐,再就到了潇湘馆。

  潇湘馆里,贾母说起窗纱,提着年轻时候的事儿,眉飞色舞的样子看得人好笑。

  贾母又分配了那软烟罗的去处,说给银红的给黛玉糊窗子,青的做一顶帐子,给刘姥姥一匹,余下的添上里子给丫头们做背心子穿。

  一时话毕了,众人起身离去,临出门前王熙凤拉了拉由仪,轻声道:“那纱还有松绿的,我命人做两床绵纱被,别人都没有,就咱们两个盖,你可别生张。”

  由仪笑道:“我得谢过琏二奶奶了?”

  “谢可不必了。”王熙凤笑了:“只是我家那小丫头总惦记着你那里的吃的、喝的,你秋日里不要攒蜂蜜柚子酱吗?且看在这个的份上,好歹给我带一两罐子,我家那小丫头就爱碧月的手艺。”

  由仪听了只笑:“两罐子蜂蜜柚子酱就换一床软烟罗的绵纱被?你放心,我定然让碧月多带你些,还有苹果的,可要不要?”

  “那敢情好。”王熙凤点头:“这哪里有不要的道理?”

  这头说着,一众人出了门子,坐船走着,忽见案上一群婆子捧着食盒子走,见了众人便问王夫人早膳摆在哪儿。

  王夫人忙问贾母的意思,贾母道:“三丫头那儿阔朗,且摆在那里吧。”

  于是早膳备在秋爽斋,由仪和凤姐儿、鸳鸯先过去预备着,听着凤姐儿和鸳鸯准备拿刘姥姥打趣,劝了两句,二人只不听,便也歇了。

  总归那刘姥姥是愿意的,况且今日若没这一番表现,只怕回头也得不了那丰厚的金银。

  摇了摇头,由仪轻叹一声,随手摸了摸空荡荡的腕子,没再说什么。

  果然餐桌上刘姥姥大显身手逗得上上下下笑作一团,由仪在一旁冷眼看着,心中波澜不惊。

  这边又在探春房中坐了片刻,仍出去,再到船上,见到蘅芜苑的建筑,贾母便问:“可是你薛姑娘的屋子?”

  底下一叠声的应是:“正是郡君的屋子。”

  刘姥姥听了这话,知道薛宝钗是朝廷郡君,还以为是哪个王爷的孙女儿,满是诧异地看着宝钗,还是丫头们给她解释了一番。

  这边进了蘅芜苑,倒也有两样翡翠玉石的摆设,纱幔寝枕虽然朴素也能看出料子不错,贾母带人坐了半晌,吃了两碗茶,又离去了。

  那头藕香榭上已布置的妥妥帖帖,众人在那儿用了膳,又行酒令。听着刘姥姥朴素言语,又见黛玉随口念出些所谓“正经男儿闺阁女儿不该看的书”里的句子来。由仪随手斟了一杯酒水慢慢饮着,往那儿坐着便是一身的清冷,让人不好接近。

  抬头正见迎春抿着唇往她的方向看来,眸中正带着些关心与忧愁,于是含笑安抚,表明自己无事。

  这头用过膳食,众人又继续走着,一时到了栊翠庵,又进去坐。

  妙语忙带人应了出来,又给众人上茶,由仪冷眼见着宝钗、黛玉和妙玉进去喝梯己茶,宝玉跟在后头进去,又有贾母、王夫人、薛姨妈刘姥姥高谈阔论些家务人情话。她也就在那里坐着,三春不时和她说两句,也看出她兴致不高,便没多扰她。

  这一日逛下来,贾母晚间便有些不舒坦,凤姐儿家的大姐儿也闹了毛病,于是又请了大夫。

  由仪晚间回来,吩咐素云:“将今儿那镯子给了刘姥姥吧。”又叮嘱碧云:“将去年冬日采买后没用完的厚实料子寻两匹出来,并那个镯子一起,悄悄儿地给刘姥姥送去。送她小孙子板儿一套启蒙书籍三百千并两个小金魁星,那个荷包装着去。。”

  碧月有些诧异,也答应了,只笑道:“没成想这一日下来那刘姥姥竟然合了奶奶的心意了。”

  由仪摇了摇头,没说什么。

  那头碧月按由仪的吩咐将东西备好,预备让云心走一趟,正巧凤姐儿打发人来往由仪要些安神茶,就笑了:“左右我们的人过会儿也要去,嬷嬷且回去,不多时,我就让云心送去。”

  那婆子依言去了,果然不多时就有素云和云心过去,将凤姐要的安神茶送了,又问着刘姥姥去了平儿屋里。

  平儿房中正摆了一炕的东西,刘姥姥在那儿感激涕零的,平儿见云心捧着大包袱东西进来就笑了,道:“大奶奶这是吩咐你送什么来?”

  云心笑了:“也是姥姥合了我们奶奶的心意,这不吩咐我送东西来吗?”

  那刘姥姥又惊又喜,听云心一一说道:“这两匹料子是我们去年采买的过冬衣料,是最厚实柔软不过,却没用完,今儿奶奶吩咐,碧月姐姐就找了出来给姥姥。您可别嫌弃是旧的,其实保存的极好,看着和新的没两样儿。”

  一面说着,一面将包袱打开,果然除了上头一个小包袱外,就是两匹颜色又鲜亮,看着又厚实的衣料。刘姥姥喜得不行,连念了好几声“阿弥陀佛”,又见云心打开了你小包袱,指着里头的东西:“这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启蒙书籍三本,还有——”

  她伸手拿了那个秋香色绣五子登科的小荷包出来,从里头拿了两个小金魁星给刘姥姥看:“这东西取个好意思,倒是不沉,只是寓意好。这三样是板儿的。”

  刘姥姥喜得眼睛眯成缝儿了,只道:“板儿能读上书,那可就是祖坟冒青烟了。”

  “姥姥您先别喜,冒青烟的在后头呢。”云心笑了,又从袖中取了个淡青色绣玉兰花的锦囊,打开却是白日里那一只镯子,她递给了刘姥姥,笑道:“别看这个是银子的,却比一般的金子都值钱。虽然扣儿松了,回头当了也可度日,或给板儿上学置办笔墨。总归我们奶奶的意思是:这东西您拣着了,就是和您有缘,便送给您了。您别看我们奶奶这出手仿佛吝啬,其实若不是您合了眼缘,哪会让我和素云姐姐巴巴儿跑一趟呢?”

  “不吝啬,不吝啬。”刘姥姥忙道:“这我都十分惊喜了,你说这没亲没故的,我只恨不得给大奶奶可磕头呢!”

  说着又要跪下,云心忙拉住了她,道:“我们奶奶是最不喜欢这个的,您不必了。”

  平儿也扶着刘姥姥打趣道:“这镯子虽然轻巧,但您回头去当了,也值个一二百银子呢!别被掌柜的糊弄了。”

  刘姥姥听着又不敢收了,云心又劝了两句,只说:“我们奶奶送出去的东西,再没有要回来的理。”

  说着话毕了,也离去了。

  晚间平儿又与王熙凤说起此事来,王熙凤闻言眯着眼想了想,忽然轻笑道:“我这大嫂子啊,说她冷心冷情倒是错了,这可最是个慈悲心肠的。”

  “奶奶这是何意?”平儿一面铺床一面问道。

  王熙凤道:“她是为了白日里我们作弄刘姥姥的事儿过意不去呢!再说,前头盖园子,她开口就是万八千两的银子,就知道她家底儿也是个丰厚的。你如今看看,便是我,也未必能就拿出银子呢!”

  她一面卸着钗环,一面叹道:“若说从前,嫁妆齐全的时候也能,可你看管了这些年家,东西搭了多少出去?纵有利钱银子这一份,也大多都添进家里的账上了,算起来,这管家几年,竟然还不如刚成婚的时候。”

  平儿听了长长叹息一声,主仆二人默契地换了别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