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军一阵骚动,无数勇士怒发冲冠。

  杨镐的脸色更白了。

  秦林苦笑着摇摇头,推金山倒玉柱接过圣旨:“微臣叩谢圣恩!杨经略请放心,本侯这就办理交接,请您善待麾下将士,戒骄戒躁、奇正相合,早日克复朝鲜三都八道!”

  李昖、李山海、柳成龙等朝鲜君臣的眼睛有点酸了,他们曾经抱怨过秦林,但当这位秦督师真的要离开时,又忽然发现很舍不得他走。

  秦林又用目光扫过众位将帅布满征尘的脸,又遥望那些执干戈以卫社稷的明军士兵,含泪央告杨镐:“本侯麾下这些将士,都是为国出过力流过血的,粗人不知礼节,若有些许疏失,还望经略看在本侯面上,多加担待。”

  “本官自然晓得。”杨镐有些厌烦不耐。

  戚继光虎目中眼泪打转,戚金直要把满口牙齿咬碎,众将官只觉心头堵了块大石,呼吸变得不畅,从来流血不流泪的硬汉,此时眼眶子酸得厉害。

  六军黯然,旗帜低垂。

  秦林大步流星走下将台,带着锦衣亲卫整装待发,又打马而前,朝全军将士做了个罗圈揖:“诸君,保重,保重!秦某去也!”

  全军将士眼中,留下了他远去的萧索背影,大约朱仙镇上岳元帅,京师城头于阁部,也就是这般吧。

  不知是谁,强忍着的热泪终于滚落。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

  乙密台,鸠占鹊巢的杨镐意气风发,部署军略:“平壤城中日寇丧胆,正宜全力攻拔,明日全军强攻平壤,务必克名城、摧顽敌!”

  众将大惊,一片声的反对,日军后路断绝,现在轻轻松松就能困死他们,明军已处不败之地,为何要去进攻坚城,消耗自己的有生力量,为日军突围创造机会?

  杨镐袍袖一挥,戟指骂道:“咄!莫非汝等还想迁延时日,以待秦林起复?他以重贿结好汝等,本经略悉数晓得,现在谁敢不从军令,莫怪本经略尚方宝剑无情!”

  秦林轻取汉城,造成今日之极端有利局面,杨镐急需用一场大胜来证明自己,不惜消耗将士的鲜血与生命。

  第二天,平壤城中的日军见明军竟发起了攻坚战,小西行长、加藤清正、小早川隆景等将领全都笑得直跌脚,庆祝自己逃出生天。本来明军什么都不必做,就能把他们困死在城中,但现在显然有了转机。

  杨镐强令全军攻坚,明军连续三天强攻,付出无数牺牲,连骑兵也被急于求成的杨镐逼迫去攻城。

  人困马乏之际,日军全力向南突围,明军追击一段距离就无力再走,只击溃日军少数后卫部队。

  杨镐却得意洋洋的进驻平壤,同时向国内飞章告捷:秦林玩忽职守,顿兵坚城之下不思进取,辽东经略杨镐一到,即攒促六军全力攻坚,碧血横飞战旗飘,三日即击败九万日军,攻拔朝鲜北都平壤!

  

  第九卷 【鱼龙变化】 第一一三七章 民贵君轻

  

  尼玛!

  据守朝鲜王京汉城的邓子龙、刘綎,得知新任经略居然是杨镐,都忍不住破口大骂,他们曾和杨镐共事,深知此人器量狭小、志大才疏,实乃当代马谡,他到朝鲜来做经略,恐怕大伙儿都要跟着倒霉。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尹宾商摇着折扇,倒是气定神闲:“刘邓两位将军,照理说我家侯爷被撤了督师职司,晚生又何必带着瀛洲兵马在这里陪着杨经略玩?只该扬帆远去。但两位将军在此为国尽忠,瀛洲兵万不能离此而去,便陪两位守汉城,以待秦侯爷归来罢。”

  “多谢秦侯爷、尹先生高义!”邓子龙、刘綎大喜,心头则稍微有点犯嘀咕,秦督师还能回来吗?

  尹宾商摇了摇扇子,脸上露出神秘莫测的微笑:不仅能回来,而且到时候……

  尼玛!

  平壤城日军指挥部风月楼,被得意洋洋的杨镐以胜利者的姿态进驻,在听到经略大人部署的下阶段作战计划之后,戚继光、李如松、麻贵三位将帅同时在心头大骂。

  杨经略果然是不世奇才,他提出趁日军大败溃逃,明军攻拔平壤之后士气旺盛,立刻分道进兵,不给日军喘息之机,尽快剿灭日军残部,廓清三都八道。

  戚继光等人心头明镜似的,日军确实疲惫不堪,可明军连续强攻坚城,难道就不疲惫吗?

  更何况日军虽败,仍有八万主力部队,倍于明军,若明军集中兵力,凭借战斗力的优势,自然能稳操胜券,但要是分兵多路,就有被日军凭借兵力优势各个击破的危险。

  戚继光无可奈何,只得以平倭总兵官身份,出列好言相劝:“启禀经略,我军战力虽强,数量逊于日寇,合该集兵一处,如若多路分兵,是取败之道也,还望经略三思。”

  就奴儿哈赤都忍不住了,眼中精光一闪,试探道:“杨经略,末将以为我军兵少,宜聚不宜散,真个分兵大举,则日寇大可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集中兵力将我军各个击破。”

  分兵多路与集中兵力的作战思想,在平壤风月楼提前交锋,如果历史按照原本的轨迹继续发展,二十七年后的萨尔浒之战,升任兵部左侍郎的杨镐经略辽东,以十余万大军分四路直捣后金老巢赫图阿拉,却被奴儿哈赤将八旗兵力六万余集中使用,把明军各个击破。

  决定国运乃至文明盛衰存亡的关键战役,就这样被杨镐生生断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