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其它小说>【全本精校】中国皇后全传>第二百一十一章 萧氏唐穆宗李恒皇后

  

  姓名:萧氏

  生卒年:?~847年

  籍贯:南国闽地(今福建)

  婚配:唐穆宗李恒

  封号:皇后

  子女:一子李昂(即唐文宗)

  谥号:贞献皇后

  在李恒为建安郡王时,出身南国的萧氏被选入宫服侍李恒。萧氏入宫后以聪颖秀慧得以成了李恒的随身侍女,这样得以与李恒朝夕相处。而萧氏又颇具姿色,因而获得了李恒的欢心。李恒与萧氏相通后,于公元809年生下了李恒的第二个儿子李昂。

  公元821年,李恒即位当了皇帝(即唐穆宗)。萧氏虽然给他生了儿子,可是穆宗并没有给她什么封号,这使得萧氏郁郁寡欢。穆宗驾崩以后,长子李湛继承皇位,为唐敬宗。这时他还只是16岁的少年。李昂封为江王,萧氏因穆宗在位的时候未获册封,仍然冷落一隅。

  李湛只当了两年皇帝,便被宦官们害死。

  公元827年,即太和元年,内枢密使王守澄、杨承和等人凭借他们的势力,拥戴江王李昂为皇帝,即唐文宗。这年文宗仅17岁。宦官们认为,只有这样的少年皇帝,他们才可以作威作福。

  唐文宗李昂继位以后,痛念生母萧氏多年来忧闷不乐之苦,遂进行盛典,隆重尊封生母为皇太后。被冷落十数年的萧氏这才有了出头之日。每当册封皇后或皇太后的时候,其亲属也要加官晋爵,以沾皇恩。可是萧氏自幼与家人失散,如今册封为皇太后,更加怀念亲人。她只记得,父母已经亡故,只有一个弟弟不知现在何处。她希望文宗能给她寻到亲人,与之团聚。

  文宗是一位很孝顺的皇帝,他觉得母后家族已没有别的亲人,既然还有一位舅舅,就要千方百计,设法为母后寻到弟弟。他一方面广告天下,一方面下诏,令福建、浙江一带的地方官吏在这两个地区内广泛查访,以慰母亲思亲之情。

  不久,朝中户部茶纲的一个役人姓萧名洪,说自己他是福建人,曾有一个姐姐,幼年时在战乱中失散,现已多年了。自称萧太后是他的姐姐。经赵缜介绍,入后宫晋见了太后。

  萧太后与弟弟分离已多年。当时,二人都还年幼,面目如何,早已记不起来。况且长大成人,更不能辨识。但是,萧洪所说的故乡、家事都相同,于是姐弟二人相认,萧后忆起颠沛流离的幼年生活,十分痛心。如今又能和弟弟相见,真是悲喜交加。

  萧洪从此一步登天,成了“国舅”老爷。唐文宗孝母及舅,下了圣旨任萧洪为金吾将军、检校户部尚书,从一个役人一跃而成为当朝一品大官,好不荣耀。萧洪顿时威武起来,搬进新的宅邸,还不时进宫叩见太后姐姐,姐弟二人心中都很喜欢。

  在唐代中期以后,宦官们掌握军政大权,而皇帝本人大权旁落。唐文宗是王守澄等人拥戴成为皇帝的。王守澄等人自认为有功,横行朝中。但文宗即位以后,起用了李训、郑注二人,杀了宦官陈弘志和王守澄。文宗还想进一步除掉干预朝政的宦官势力。他准备以观宫中甘露为名,把有权势的宦官们都召集来,一举消灭。结果,这一预谋泄露了出去,宦官们反而杀了李训、郑注等人,被害的达千余人。这便是历史上的“甘露之变”。

  还在“甘露之变”发生以前,文宗认为要真正执掌朝权,需要有自己可依赖的大臣,既然萧洪是国舅,他就大胆起用,进一步任命为河阳三城节度使、迁检校左仆射。不久,又任命为鄜坊节度使,镇守一方。

  在唐代,自神策两军到地方出任方镇的,军中资助他的行装,而到驻地以后,则需三倍偿还。在萧洪到鄜坊以前,是一位由左军出任鄜坊节度使的,他到任还没有按规矩三倍还钱就已骤然身亡。这时由萧洪出任节度使,于是向萧洪征钱,而萧洪认为是前任的事和自己没有关系,拒不给钱。宰相李训,一直对萧洪有所怀疑,他派人调查,发现了萧确实是诈骗分子,是假国舅。萧洪听到消息十分害怕:一旦事情泄露,是欺君之罪,就要被杀。于是就任用李训的哥哥李仲景为鄜坊从事,以讨好宰相李训,不使事泄。

  就在这个时候,又有一个人自称是萧太后的弟弟,来到长安城要求晋见太后。这名男子姓萧名本,自己说是福建人,自幼年与姐姐在战乱中失散多年,姐姐就是当朝的萧太后。这事一时间传得沸沸扬扬,长安城内街头巷尾尽谈这一奇事。但是,萧太后记不起弟弟什么模样,又无标记,孰真孰假,一时难辨。

  萧洪因为拒不偿还宦官们的行装费,尽管讨好了宰相李训,却得罪了左军中尉仇士良。仇士良借萧平到来的机会上奏文宗皇帝,拆穿了萧洪的本来面目:萧洪是一个十足的政治骗子。

  唐文宗大为愤怒,认为萧洪胆大妄为,竟敢欺骗皇上。萧太后更是十分不悦,出了一个假弟弟,不但未见到亲人,反而遭天下人耻笑。于是唐文宗下旨,把假国舅萧洪在鄜坊逮捕,押解至京,由御史台审问。萧洪招供了是为当官而冒充皇太后的弟弟,御史台审问清楚后,把萧洪的供词上奏文宗,文宗下诏将萧洪流放驩州,而在押解途中被“赐死”。当时向皇太后介绍萧洪的赵缜也被治罪。

  一个假国舅判罪,另一个国舅萧本又被召进后宫,参拜萧太后,又是一番姐弟相见。唐文宗认为,萧洪治罪至死,萧本当是真国舅,于是又任命萧本为赞善大夫,赐绯龟。

  萧本的本领比萧洪还要大。他听到萧太后在寻找失散多年的弟弟这一消息之后,就回到福建,到处查访,打听消息。他终于探听到萧太后本来有一个亲弟弟,但是孱弱无能。萧本设法弄到一本《萧氏族谱》,有了这部族谱,他背熟了萧氏祖上各代的名讳,这才窥伺机会,当遇到萧洪获罪的机会,他趁机上奏,终于被相认赐官。

  萧本进宫谢恩,在萧太后与文宗面前,历数了祖上各代的情况,这使得上过一次当的文宗深信不疑,也使得萧太后满心喜欢。根据萧本提供的萧氏祖上名讳,文宗追封萧太后曾祖萧使为太保,祖父萧聪为太傅,父亲萧俊为太师。萧太后祖上三代全都追封。满族荣耀。文宗与萧后哪里知道几代人的名讳,萧本全是根据弄来的那部族谱所说的。

  唐文宗又赐给萧本万金,并诏令担任了重要的卫尉少卿,又晋封左金吾将军大权在握,显赫一时,他也时常到宫中去叩见他的姐姐萧太后。

  谁知,到了开成二年,文宗上朝,见到了一份本章,是福建观察使唐扶所奏,说福建泉州晋江县有一个萧弘,自称是皇太后的亲弟弟,而萧洪、萧本都是冒充的假国舅,而他自己才是真的。

  唐文宗阅后,回后宫与母后说知。当然,萧太后自己是无法分辨真假的,而萧本持有萧氏族谱,谁真,谁假?唐文宗一时不知怎样才好,而全国上下议论纷纷,成为古今奇闻。

  昭义节度使刘从谏上奏本章,其中说,“今自上及下,异口同音,皆言萧弘是真,萧本是伪,请召萧弘赴阙,与本证明。若含垢于一时,终取笑于千古。”

  刘从谏的本章为文宗采纳,下诏将萧弘从福建调至长安,与萧本同时送交御史台。又诏令御史中丞高元裕、刑部侍郎孙简、大理卿崔郇三司共同“三堂会审”萧本、萧弘真假国舅一案。经过审问,结果萧本、萧弘与萧洪一样都是冒充的假国舅。一时间,朝廷上下,举国大哗。

  闹了十几年的假国舅案件,经过三司会审,皇帝御批,才算告一段落。最后,萧本遭流放,发配到爱州。萧弘虽未曾当官,也是欺君、诈冒之罪,被流放发配到儋州。虽然先后有三个人自称是萧太后的弟弟,而萧太后却始终没有见到一个真正的亲人,这是她终身的憾事。

  萧太后在穆宗时虽然未获得任何名位,但晚年有文宗膝下承欢,过得还是比较愉悦幸福的。

  公元847年,萧太后病逝,得谥号为“贞献”。历史上称为唐穆宗贞献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