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都市异能>跑团后我成了科研大佬>第055章 讲解思路 二合一

  童一淮和陈颂对视了一眼, 笑着对崔院士说道:“崔院士,我们虽然不是不慕名利的高洁之士,但我们还年轻, 想要追逐名利还有的是时间,倒不必急于一时。于名利之外,如果此身能于国有用, 也是我们的荣幸。”

  崔院士听到便笑了,“你们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将来我们这些老家伙退了,国家就靠你们了。”

  他很欣赏童一淮的回答, 真正不慕名利只是追求真理的人当然是有的,比如证明了庞加莱猜想的那位, 连百万美元的奖金都不想要, 但这样的人其实反倒更不好打交道。

  在国内, 也有很多为了国家的强大, 一辈子投身研究籍籍无名, 也从不计较待遇、名声的科研人员,崔院士也同样敬佩他们。

  但时代不一样了, 国家强大富足了,也有能力给这些功臣应有的待遇了, 他们这些老家伙一辈子辛辛苦苦不正是为了让后辈不必承受他们承受过的苦痛吗?

  崔院士不觉得追求名利有什么错, 只要用的方法对路子正,名利也是该得的。

  一家国家应该保护她的人民合法的正当的利益, 而不是要求人民永远无私得付出, 但有时候还真需要一点无私的付出精神。

  崔院士继续说道:“刚刚是跟你们开个玩笑, 这个项目呢, 不能发论文不能扬名是真的, 毕竟是保密项目,关系到国之重器,关系到国家国防能力,肯定是不能公开的。但是国家也不会亏待你们,档案上肯定会给你们记上一笔,另外日后的评论你们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先,当然工资也不会少你们的。”

  陈颂笑了起来,小虎牙可可爱爱,“那太好了,我也是拿工资的人了,我父母再也不用担心我只会做研究养不活自己了。”

  这当然是在逗趣,陈颂不仅成绩好,为人处世也很有章法,陈献夫妻从来没有担心过这个儿子会无法适应社会。

  崔院士还是很能欣赏年轻人的幽默的,笑了一阵,才继续说道:“闲话说完,那我就说说正题了。我们现在在做的项目呢,你们可能也听过一些风声,是国家的小行星防御系统,类似于国外的星链。这个系统包括地基和天基两部分组成,都有攻击和侦查的功能,当然还有辅助功能,但主要功能是这两方面。”

  童一淮和陈颂听了心里都是一动,星链他们是知道的,虽然号称是用来防御接近的小行星对地球的撞击,可是外界都有猜测,这玩意防御小行星的功能可能是真的,但肯定也能作为战争武器使用。

  而这玩意既然国外有,那他们夏国肯定也得有,不是出于什么军备竞赛、穷兵黩武的想法,纯粹只是出于自保的考虑,毕竟帝国主义亡我之心,落后就要挨打啊。

  果然,崔院士很快就肯定了他们的猜测,“虽然名义是防御小行星用的,但根据我们得到的切确情报,星链就像外界猜测的那样,能够作为武器使用。出于国防安全的考虑,所以我们也决定要做自己的小行星防御系统,我们这个项目组负责的就是小行星防御系统的设计和建造工作,我忝为项目的总设计师。”

  童一淮和陈颂的表情都变得郑重起来,认真地听着崔院士的介绍。

  崔院士叹了口气,说道:“不是我自曝其短,虽然现在很多人说,我们国家的科技水平已经赶上了国际一流强国,但一些项目上,我们也确实做到了。但是毕竟我们发展的时间还短,论起底蕴确实还差了一些,一些项目的科技储备和人才储备都远远不足。而这个小行星防御系统,事关国防大计,必然是不能向外求援的,困难很大。”

  “这也是我们找你们来的原因。”崔院士目光慈祥地看着两个年轻人,“你们都是年轻人,经验或许有所欠缺,但头脑灵活。我们这些老家伙呢,就是经验太多了,脑子难免僵化,有时候走进了死胡同,就需要你们这样的年轻人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具体的工作安排,我这里就不跟你们多说了,今天找你们来,除了谈话主要就是签保密协议。”

  崔院士从抽屉里拿了两份文件出来,分别放到了童一淮和陈颂的面前,“日后我们交流的机会还有很多,现在你们先看看这份协议,没什么问题就签了,然后就可以开始工作了。”

  童一淮和陈颂当然是相信国家不会坑他们的,不过出于谨慎起见,还是仔细地看了协议的内容,确定没有问题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崔院士一直面带笑容看着他们,就像看着出息的小孙子,等他们签完协议,他起身伸出手,“我代表项目组全体成员欢迎你们的加入。”

  两人分别和崔院士握手,“我们很荣幸能和各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一起共事。”

  见过崔院士之后,两人就被王院士给领走了,现阶段他们主要跟着王院士的小组,实际上项目组之前遇到的那个几乎让整个项目组停摆的问题,就是王院士负责的内容。

  事情拖了这么久,王院士早就已经急不可耐,也顾不上童一淮和陈颂刚来,直接带着他们去了办公室,把一摞摞项目文件往两人刚刚收拾出来的办公桌上一堆,“小童、小陈啊,这个工作确实有点急,我就不跟你们客气了,这些都是前面设计到的内容,你们先看看,最好三天之内能整理个思路出来。”

  两人看着叠起来大概有一米多高的文件,倒也没什么害怕的,能让一位院士亲自上门请人,他们也早就已经对事情的难度有了预计。

  童一淮说道:“好的,王院士,我们已经竭尽全力!”

  王院士也觉得自己这有点为难人,轻咳了一声说道:“你们办公桌上的办公用品都是全新的,包括水杯也是后勤那边刚送过来的,洗洗可以直接用。如果须要什么枸杞、菊花、茶叶之类的,或者需要人帮忙打饭,都可以找小许。小许勤务员,主要负责帮忙做些后勤工作,收拾卫生之类的。”

  王院士说着指了指旁边身姿笔挺的年轻小伙子,小许对两人笑了笑,说道:“童博士、陈同学,王院士说的对,我的工作主要是为大家服务,你们有什么需要直接找我不用客气。或许有什么缺的办公用品也可能找我。”

  两人客气地对小许道了声谢,又对王院士说道:“王院士,既然工作比较紧急,我们就不招待您,直接开始忙了。”

  王院士连连点头,“你们忙吧,遇到什么问题直接来找我,问其他同事也行。”

  王院士说完离开了这间专门给童一淮和陈颂准备的小办公室,童一淮和陈颂目送他离开,又对小许笑了笑,然后就先埋头把王院士送过来的文件分门别类整理好。

  三天时间想要把这些文件看完都够呛,更别说还要整理个思路出来了,所以两人势必得做个分工。

  至于具体怎么分工,还得把文件整理出来,心里有数再决定。

  小许看他们已经埋头开始工作,想了想,轻手轻脚地走过去把他们桌上的新保温杯拿去洗了,然后帮他们接上热水盖好盖子放在旁边方便他们想喝水的时候可以方便拿到,才退出办公室并帮他们关上了门。

  童一淮和陈颂其实注意到了小许的动作,但时间紧迫,他们必须尽快把文件分出来,就没有关注。

  即便他们的分类方法是比较粗糙的那种,具体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再过调整,但也花费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才分完。

  童一淮得到了更多的一堆文件,而陈颂分到的那堆虽然比童一淮的少一些,但也很不少了。

  两人都回到了自己的办公桌,一份份文件开始快速阅读起来,这么多文件,精读的话三天时间是肯定看不完的,只能快速阅读,并把其中比较关键的部分单独挑出来再看。

  心里的紧迫感让他们完全没有注意到时间的流逝和外界的变化,尤其这边办公室的隔音都很好,办公室里又只有他们两个人,除了纸页翻动的声音还有笔尖在稿纸上划过的声音以及偶尔敲击键盘的声音之外,他们什么声音都听不到。

  倒是小许一直注意着他们的情况,发现都下午一点了,两人也没有说出来吃饭,同样的也没有叫他打饭什么的,就去窗口看了看,发现他们埋头在纸堆里,物我两忘的样子。

  这种情况小许其实并不陌生,他服务过的很多老研究员都是这么状态,工作的时候没人提醒就想不起来要吃饭。

  但小许没想到,童一淮和陈颂这个年轻,工作的时候也是这个样子,可能这就是研究工作者的职业病吧?

  这样想着,小许也没打扰他们,直接去食堂给他们打包了两份午饭,然后才去敲办公室门。

  听到敲门声,童一淮活动了一下有些酸痛的脖子,说道:“请进。”

  小许开门进去把饭放到了办公室里一张空置的桌子上,因为知道有些科研人员工作的时候看经常废寝忘食,所以所有的办公室里都有专门给他们吃饭用的这么一张桌子。

  小许把饭菜和餐具摆放好,对两人说道:“童博士、陈同学,已经一点多了,先休息一下吃个饭吧。”

  陈颂正好看完一份文件,揉了揉眼睛,看了看时间,果然已经一点多了,便整理了一下桌子,起身说道:“许哥,麻烦你了。”

  小许拿出一包酒精湿巾放到了桌子上,说道:“这原本就是我的工作。这是酒精湿巾,你们可以用湿巾擦擦手。”

  研究所的办公室条件不如京华大学的,自然也没有独立卫生间。

  这也是蓝地研究所的后勤部门想出来的办法,很多研究人员连吃饭都觉得浪费时间不愿意去食堂,当然更不愿意多走几步去洗手,所以后勤部门就准备了一些免息消毒液和酒精湿巾,多少改善一下研究人员的饮食卫生。

  “谢谢。”陈颂抽了一张酒精湿巾擦手,还递了一张给童一淮。

  童一淮接过,也擦了擦手,在桌边坐下,拿起筷子一边吃饭一边问道:“学弟,你进度如何?今天能看完吗?”

  陈颂也坐了下来,大致估计了一下自己的进度,点点头说道:“晚上可能要忙到晚一点,但应该可以。明天我们可以互相交流一下,重新看一看比较关键的部分,后天捋一捋思路。”

  童一淮露出微笑,“我也是这么考虑的,看来我们的想法差不多。”

  小许听着,轻声说道:“你们吃完把餐具放这就行了,我一个小时之后过来收拾。”

  两人再次对他道了声谢,然后继续互相讨论起了早上的一些发现。

  小许走出办公室并关上门,听着他们那些完全听不懂的话,心想这两位这么年轻就能到这里来,果然是有道理的,有些人就是又有天赋又努力。

  小许往食堂走去,脸上不由自主地微笑起来,他感觉很高兴,为自己的国家有这样优秀的人才而感到高兴,也为自己能够为国家的科研事业提供一些微不足道的帮助感到高兴。

  三天时间,童一淮和陈颂每天两点一线,不是在宿舍里休息,就是在办公室里忙活,并且在办公室的时间高达每天十六个小时,除了上厕所,完全不离开办公室。

  第四天早上王院士带的小组开例行会议,小组里除了童一淮和陈颂之外,都是经验丰富的研究员,最年轻的也快四十了。

  此时只有王院士和童一淮、陈颂没到,其他人都在议论这两个刚刚加入的小年轻。

  实际上,童一淮和陈颂着三天的表现,他们也都看在眼里,对他们的态度,在场的研究员们都是认同的,只是对于他们的能力,他们还有些怀疑。

  他们相信童一淮和陈颂是很有天赋的年轻人,可是他们确实太年轻了,他们项目也不是没有年轻人,但那些年轻人都只是被老师带着进来打下手的,说好听叫实验助手,说难听点就是打杂的。

  但童一淮和陈颂显然不同,王院士是指望着他们能够帮忙解决问题的。

  这些研究员们也很难不怀疑,他们这么多人,包括两位院士都束手无策的问题,靠着这样两个年轻人真的可以吗?

  虽然说他们写出过不错的论文,可是大家都是圈里人,知道搞研究有时候也是需要一些运气的,更何况那篇论文只是给问题的解决的提出了一个思路而已,并不代表写出了论文的人,就一定能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

  正当他们低声议论的时候,就看到王院士笑容满面的带着童一淮和陈颂进来了,两个他们正在议论的年轻人脸色平静,丝毫看不出心里是什么想法,这份养气功夫就是当下很多年轻人没有的。

  三人坐下之后,王院士先把童一淮和陈颂介绍给其他研究员,又让研究员们自我介绍一下。

  研究员们看着童一淮和陈颂,尤其是陈颂那张年轻得过分的脸,心情都很复杂,不过倒也没有找茬的,都自我介绍了一下。

  介绍完,王院士又让众人简单介绍了一下目前的工作进度,然后看向童一淮和陈颂说道:“关于我们遇到的临界值问题,目前童博士和陈同学已经有了初步的解决方案,接下来请童博士和陈同学说明一下你们的思路。”

  此言一出,会议室里顿时喧闹了起来,虽然大家出去也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而不是菜市场里的大爷大妈,但是王院士这话着实有些惊人,让他们也无法保持平静。

  一时之间,激动的有,怀疑的也有。

  不过还是怀疑的居多,毕竟这两个年轻人到研究所来也才不过三天时间而已,其中大部分时间还需要查看此前的项目文件,说就这么点时间,他们就想到了难了他们这么久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也是在让人很难不怀疑。

  王院士伸手压了压,说道:“大家先安静,着什么急?听小童和小陈说完,你们不就都明白了吗?”

  研究员们一听也是,都安静下来,看着童一淮和陈颂。

  接下来,是能够得到研究员们的认可打消他们的一切质疑,还是得到研究员果然是不靠谱的年轻人的眼神,就看他们的表现了。

  童一淮和陈颂相视一笑,都没有任何怯场,按照原先说好的,由童一淮主讲,陈颂补充并解答可能会有疑问。

  童一淮起身走到会议室前面的白板前,想把自己和陈颂讨论过的对这个临界值问题的理解简明扼要地说了一下。

  研究员虽然对他们还不信任,但出于自身的素质,听得还是很认真的,听着听着,不免就对他们多了一分认可。

  他们研究的可不是什么简单的项目,而童一淮和陈颂以前并不是研究这方面的,只有三天时间,能够把问题搞清白说清楚,就已经超过那些虽然虚长一些年头却平庸无奇的普通科研工作者了。

  注意到下面的研究员们都在微微点头,童一淮微微一笑,开始讲解他和陈颂的思路,并把一些重要的公式写在了白板上。

  随着他的讲解,一开始还抱着姑妄听之的态度的研究员们,目光变得越来越郑重,并且纷纷翻开自己的笔记本,拿出笔飞快地记录起来。

  他们越听就越是心惊,这个年轻人说的思路,好像还真有点东西啊,比他们这段时间研究论文之后想出来的办法更加适合当下的情况,计算的时候明显也更加简洁。

  一开始研究员们还带着高高在上的指点想法,后来就变成了被指教的心情,有些还没有把那篇论文研究透的研究员听完之后还有些地方无法理解,见童一淮停下,顿时举手想要提问。

  童一淮感觉有些口干舌燥,见有人举手,不由看了王院士一眼。

  虽说他们其实做好了解答疑问的准备,但这毕竟不是报告会,也不是讲座,并且主持会议的人是王院士。

  王院士点点头,说道:“有问题就问清楚,如果思路确定下来,大家就要按照这个思路去工作,没搞明白可不行。老辰你有什么问题,你先说吧。”

  老辰放下手,迫不及待地问道:“童博士,你用来计算临界温度的那个公式我以前没有见过,好像也不在你们之前发表的那篇论文里,你能不能解释一下这个公式的推演过程?”

  陈颂起身微笑道:“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吧。”

  陈颂走到会议室前面,另外拉了一块白板挂上去,就开始写了起来,“我大致给大家写一下简略的推演过程,这个公式其实是从论文里的其中一个公式推演出来的,如果是不太擅长数学的,可能确实不太能一下子理解。”

  陈颂的字很漂亮,能看得出来是很习惯板书的,一行行公式无论是从字形上来说,还是从数学的美感上来说,都非常漂亮。

  在座的人,即便不是很擅长数学的,也不至于完全不了解,陈颂写下的简略推演过程已经足够他们恍然大悟。

  提问的老辰把其中一些重要的步骤抄写在了自己的笔记本上,不由看着年轻得过分的陈颂,不由感慨道:“我记得陈同学是物理学专业的,而且才大二而已,没想到数学功底这么深,比我强。”

  陈颂谦逊地说道:“您过誉了,我只是正好比较喜欢这方面的东西,所以有些研究而已,我需要向各位前辈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呢。”

  老辰还想说什么,就被另外一个研究人员打断了,“陈同学,我发现你们用来计算材料应力的公式,好像是论文中另外一个公式的变形。请问为什么要用变形公式,而不是原公式呢?看起来在计算方面,似乎并没有更加简便。”

  陈颂说道:“是的,您看的没错,这个公式确实是论文上公式的变形。变形之后的公式虽然在计算方面并不会更加简略,但是……”

  陈颂花费了许多时间用来解答研究员们的疑问,虽然在座研究员的水平都很高,但是越是高深的科学知识,细分学科越是详细,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即便是同一领域里的东西也不可能完全了解。

  比如说同是数学家,数论领域的数学家,对于代数领域比较艰深的知识可能就完全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