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都市异能>Black Sugar>第79章 蓝风铃 ◇

  ◎流浪街区◎

  麻仓的剧团有个很好听的名字, 叫做蓝铃花。

  它坐落在16街的街尾,16街又称为“流浪街区”,多的是一些落魄艺术家, 不知因何沦落到这麻仓来, 在这里搞一幅涂鸦, 在那里搞一个行为艺术。哪怕是在麻仓人眼里,这16街的人都多少有点疯癫,什么艺术家啊, 都是一群给人代笔捉刀的、画仿画的、做小工艺品的,整日里弹些让人听不懂的音乐,买一份15块钱的炒饭还要扣扣索索。

  蓝铃花不同, 这个剧团历史悠久, 甚至受邀去别的城市进行过演出, 一些内城区的发烧友们有时也会专程赶来,只为一睹蓝铃花的风采。

  因此蓝铃花经过几次扩建后, 逐渐占据了16街最大的一块地面, 前面是用于演出的小剧场,后面则是排练室等功能区域。

  姜鱼带着林西鹤走后门,熟稔地跟门口保安打招呼, 纯靠刷脸便获得了通行。保安大爷甚至还欢喜地跟她说:“回来了啊。”

  她回到这儿, 真的就像回家了一样,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尤其是进门往左拐,通往排练室的地方, 有一棵巨大的金黄色蕨类植物, 颇得她的喜欢。

  “变异植株, 进化到了原来的数百倍, 但不具备‘有思想’的特性。”姜鱼走过去, 伸手抚摸它扇形的叶片,说:“以前上学的时候,我每年都会来这儿拍照。”

  林西鹤想象着姜鱼站在那巨大扇形叶片下,一年年长高的模样,忽然觉得有点遗憾。如果他以前多来几次麻仓……

  算了,想也没用。

  十几岁时的林西鹤还在想着毁灭世界呢,而三十岁的林西鹤,已经开始对十几岁的自己嫌弃有加。

  两人继续往里走。蓝铃花的占地面积虽然已经是16街之最,但在这拥挤的麻仓,依旧不算宽敞,几乎是把每一分地面都利用到了极致。

  还未靠近排练室,姜鱼就听到了里面传来的音乐声,是厚重的大提琴的声音。

  今天是新剧首演,定好的演出时间在晚上七点。上午十点整,大家便都到了,为晚上的演出做最后的准备。

  这是个规模不大的古典剧团,最喜欢演出大灾害前的经典剧目,越是经典的越是令人回味无穷。今天的新剧也一样,经典剧目《小美人鱼》。

  “蓝铃花追求原汁原味,并不怎么喜欢在经典剧目里加上现代因素。上个月雾城歌舞剧团也排了一出《小美人鱼》,不过那已经是仿生机器人鱼和豪门大少爷的爱情故事了,结局也从悲剧变成了大团圆。”姜鱼并未急着带林西鹤进去,两人站在排练室的窗户外面看着。

  说到底,他们此行的目的也不是真的为了看演出。

  林西鹤听到她又提起雾城,忍不住问:“你在雾城看了演出?”

  姜鱼:“是啊。”

  跟谁看的?林西鹤表面平静,余光却瞥着姜鱼,心里在意得要死。他记得姜鱼是去处理一桩遗产纠纷案,雇佣她出面谈判的是一位从春城嫁到雾城去的贵妇,但贵妇有个儿子,跟她年龄相当,长得也……马马虎虎吧。

  就比变异大猩猩好一点。

  林西鹤在心里无声diss,而姜鱼仿佛看出了他的内心活动,说:“李太太很喜欢这出剧,特意定了三张票,但她的儿子不太喜欢,还跟我说……”

  “说什么?”林西鹤挑眉。

  当然是说饰演人鱼的演员长得还不如姜鱼漂亮了,但人家不是喜欢姜鱼,而是单纯因为学艺术的,从欣赏的角度夸了她一下。

  姜鱼便笑笑,说:“他说悲剧的美无可替代,改成大团圆,就俗了。”

  蓝铃花的人同样如此。姜珍珍知道后,特意打电话来跟姜鱼吐槽,敷着面膜,用那软绵绵的语调吐槽到半夜。

  林西鹤则不予置评,他本身没有多少艺术细胞,悲剧也好、喜剧也罢,再好的戏剧都演不过多变的人生。

  两人说话间,剧团的人也终于看到了他们,纷纷跑到窗边来打招呼。

  姜鱼顺势带着林西鹤走进去,就说今天上新戏,带朋友过来见识一下。有个年轻的女演员跟她关系好,挽着姜鱼的胳膊跟她小声打趣,“这是什么朋友啊?你还是第一次带男人过来,看上去长得很帅嘛。”

  “是吧?”

  “好啊,你还得意上了?大美女不害臊。”

  两人笑着讲女生之间的悄悄话,但林西鹤的五感实在太好,他都听到了。

  不过这时,又有个年轻男人走了过来,彬彬有礼地跟姜鱼打招呼。这就是孟萍的小男友,也是今晚即将登台的男主角,颜令。他是半年前才来剧团的新人,而孟萍跟姜珍珍不一样,退休后也没彻底离开剧团,而是成了剧团的股东,一路捧着他,他也确实有天赋,不过半年就能担纲男主演了。

  “恭喜你。”姜鱼微笑着跟他说话,目光扫向他身后,又问:“今天孟姨不在吗?”

  颜令露出疑惑神色,“她跟姜前辈有约,要等到下午或者晚上的时候再过来。姜前辈没有跟你说吗?”

  姜鱼:“是吗,我一早就出来了,倒是不知道。”

  其实是知道的,把孟萍支走,就是姜鱼的主意。

  颜令笑笑,看起来没太在意,说:“之前一直听剧团的大家提起姜小姐,说姜小姐对舞台表演总是有独到的见解,以前还上台出演过,很有天赋。今天正好在,要不要一起去看看彩排?要是我有什么演的不好的地方,能提出来就太好了。”

  他看着人的眼神、说话的语气,都格外真诚。一个人喜爱一件事时是瞒不住的,因为眼睛会发光。

  姜鱼欣然应邀。

  颜令便带着他们往前面的小剧场去,剧场里人来人往的,道具、灯光等等都已经在做最后的调试,大胡子导演又跟编剧在吵架,周围的人都见怪不怪。

  《小美人鱼》的男主角是颜令,女主角就是刚才跟姜鱼说话的女生,两人刚到就被导演叫了过去。编剧则眼前一亮,奔着姜鱼而来。

  她跟姜鱼算是同行,最喜欢跟她讨教剧情。

  两人很快就一句台词陷入讨论,林西鹤则趁机溜达了起来。旁人看他是跟着姜鱼来的,也没人管他。

  眨眼的功夫,他就不见了踪影。

  等到林西鹤再出现时,已经是半个小时后。

  舞台上,男女主角正投入地演着对手戏,而姜鱼坐在观众席的第一排观赏,手边除了茶水,居然还有水果和茶点。

  这让林西鹤对于她的人气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他走过去在她身边坐下来,姜鱼看到他,便问:“有什么收获?”

  林西鹤:“看到了你以前演出的照片。”

  姜鱼莞尔,“那是我小时候演的,一个才四十分钟的儿童剧目。找不到合适的小演员,所以才让我顶上了。”

  那部剧叫《绿野仙踪》,姜鱼饰演的是女主人公桃乐丝,扎着两只麻花辫,穿着可爱的红色小皮鞋和格纹裙。大胡子导演夸她有天赋,千方百计想让她走上演员这条路,但小小年纪的姜鱼已经有了自己的主意,无情地拒绝了他。这导致大胡子往后每次看到姜鱼,都要上演生气幽怨的独角戏。

  林西鹤偷偷拍了张照片,但他没打算告诉姜鱼。言归正传,林西鹤道:“我到处转了转,在休息室发现了书架,书架上有一本《见春山》。”

  姜鱼:“《见春山》的发行量很大,这里是剧院,提高文学素养还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有这本书也不奇怪。书上有什么吗?”

  林西鹤摇头,“但正因为发行量大,所以它有不同的版本。各个出版社、不同时间段出的都不一样,那一本和苏枣枣手里的一本是一样的。春城出版社出版,是庆祝出版社成立三十周年的纪念版,发行量很少,才一千。”

  姜鱼会意,“你觉得这跟陆生有关?”

  林西鹤:“你有印象吗?”

  姜鱼不是神,不可能记得所有的事情。她认真回想,道:“没有。但我想起来了,这本书应该是一直在的,粉色封面的对不对?我以前应该看到过,但不能确定它具体出现的时间了。”

  像上次在云京大厦的书店里见到的那本《见春山》,便是新绿的颜色,现在市面上流通最多的一本。

  之前他们一直有个问题没有解决,即陆生离开湖畔山庄后,到底藏在了哪里。沈鹿说他们来到麻仓后不久就分开了,沈鹿留在了春日照相馆,那陆生呢?

  流浪街区,蓝风铃,《见春山》,或许能给他们一点线索。

  姜鱼紧接着去找了编剧,剧团里有那些书,编剧是知道得最清楚的,因为她最爱书。提起《见春山》,她倒是有点印象,“那休息室里的书有一半是我买的,还有些都是被大家陆陆续续带过来的,那本《见春山》我记得好像……是客人送的。”

  “客人?你还记得是什么客人吗?”姜鱼问。

  “应该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就一个男的,我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编剧利落地用笔挽起长发,一边回忆一边说:“不过那是个很特别的男人。”

  姜鱼便开玩笑似地说:“是有多特别,才让我们的大编剧记了那么多年?”

  编剧:“气质,是气质,他全程戴着口罩,好像身体不太好,你知道吗?就是眼神里特别有那种易碎感,易碎又无助,还很清冷,就让你特别想给他写文,能播的不能播的那种,脑子里当场就播了。唉,好好的一个帅哥,年纪轻轻的,怎么就是个半瞎子呢……”

  是的,一个半瞎子,马上要瞎了,穿得一身素白。俗话说人要俏,一身孝,所以编剧的印象格外深刻。

  姜鱼则因此确定了,那就是陆生。

  “他常来吗?”姜鱼又问。

  “来过几次吧,最后一次就送了那本书,说很喜欢我们的表演。其他的我也不记得了,后面他还有没有来,也不知道,毕竟剧场那么多人呢。不过我估计他如果真瞎了,也来不了了,瞎了还看什么表演呢?”编剧道。

  作者有话说:

  。